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 Milne-Edwards)在河南灵宝地区主要危害苹果、梨、樱桃等多种林果树木.2008-2010年3年时间,对灵宝川口林场燕子山林区苹果园内中华鼢鼠的危害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苹果园内中华鼢鼠种群密度为3~4只/hm2,略高于中华鼢鼠的种群密度经济阈...  相似文献   

2.
<正> 1970年以来,六盘山林区营造了4万亩针叶林,但目前仅保留下5000亩幼林。其存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栖息于造林地中的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 cansus食害幼树,致使年年造林不成林。中华鼢鼠(以下简称鼢鼠)广泛分布于六盘山林区,不仅危害落叶松、油松、杨树、榆树等,而且对苹果、杏、花椒等均能造成危害。为减轻和控制鼠害,巩固造林成果,我们以六盘山东麓的和尚铺林场为基点,利用多种方法,对中华鼢鼠进行了灭杀试验。一、鼢鼠对幼林危害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鼢鼠鼠害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鼢鼠对杂草的选食性、杂草对鼢鼠种群的分布的影响的研究和对鼢鼠危害特征及树木被害原因的分析,明确了杂草是鼢鼠数量分布的限定性因素,提出了翻种抚林,幼林除草、林粮间作、林药复合、间种有毒经济植物等生态措施对鼢鼠鼠害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在固原山区生态环境与鼢鼠活动规律调查基础上,分析了鼢鼠与生态环境各因子的关系,人为因素通过改变林地环境对鼢鼠活动和危害程度的影响,提出了鼢鼠生态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鼢鼠是一类营地下生活的动物.常见于我国北部地区,对农业危害甚为严重(寿振黄1962年).但迄今为止未见有关对我省危害华山松等幼林的罗氏鼢鼠(Myospalaxrotchilidi)调查研究和防治方法的报导.为了保护造林成果,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笔者1980年曾在巫溪县白果林场进行了定点调查,对危害华山松、油松等的罗氏鼢鼠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采集标本35套.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渭北高原及陕北高原的一些林分进行次生林改造.经模型和ANOVA分析证明:改造后,林木被害程度随定植年限的变化总体遵从Logistic模型.其中,全面清坡模式林木被害程度最高,林下更新模式最低.鼢鼠对油松、侧柏和刺槐的危害年限依次为林木定植后11、9和6年,其中油松定植2~6年,侧柏1~4年,刺槐1~2年被害最严重.单个鼢鼠对油松和刺槐的危害强度主要取决于林木的定植年限,与改造模式和林地鼢鼠密度关系不大;而对侧柏的危害强度不仅取决于林木定植年限,也与林地鼢鼠密度和改造模式密切相关.林木定植年限和单个鼢鼠的危害强度是影响林木被害死亡率的关键因素,林地鼢鼠密度和改造模式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华鼢鼠是祁连山区的重要害鼠之一。2001年~2008年期间,甘肃省天祝县森防人员对中华鼢鼠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专门研究,通过防治试验证明采用溴敌隆、鼢鼠灵防治中华鼢鼠是较理想的药剂。自2003年以来,天祝县乌鞘岭等7个国有林场和14个乡镇普遍采用溴敌隆、鼢鼠灵辅以人工弓箭射杀的方法进行防治,2003年~2008年进行了全面推广。现将推广防治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鼢鼠灵防治中华鼢鼠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应用鼢鼠灵防治林区主要害鼠中华鼢鼠的试验结果:小区试验灭鼠效果不低于80%;不同时间、地点,效果无显著差异;推广试验效果不低于95.0%;同时对死鼠进行了解剖,证明中华鼢鼠是由于盗食了鼢鼠灵而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9.
森林鼠害是林业生产的大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各林场和乡镇的鼠害发生以甘肃鼢鼠为主,主要啃食针阔叶乔灌木的根部,导致成片树木死亡和大面积毁林,已成为制约当地林业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习性和危害现状甘肃鼢鼠(以下简称鼢鼠)俗名“瞎瞎”,常年柄居地下,打洞潜土,以农作物、牧草和树木幼苗的地下部分为食,对农、林、牧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0.
1995-1998年在祁连山北坡人工造林地对中华鼢鼠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不同生境中鼢鼠的数量分布和发生危害情况,基本掌握了其种数数量变动及危害规律,并根据气温、性比等因素,建立了祁连山林区中华鼢鼠短,中期数量测报模型:F=1.679p.  相似文献   

11.
对捕获的150只鼢鼠亚科动物具有代表性的12个性状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重变异系数最大,为32.37%,其次为眶间宽,变异系数为16.29%,颅基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7.56%;测定的4个外部性状及8个头骨性状指标彼此之间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甘肃鼢鼠与其他4种鼢鼠关系较远,单独聚为一类,斯氏鼢鼠与罗氏鼢鼠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几种防治鼢鼠的方法对比,选择出了目前最适宜良种基地鼢鼠防治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宜川县林区鼢鼠主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危害的分析,指出防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林区鼢鼠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探讨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为出发点,分别从药物防治、人工防治、器械防治、引入适合数量天敌等4种防治方法,对防治中华鼢鼠策略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总结了研究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冬生 《中国林业》2009,(13):50-50
一、林木鼠(兔)种类及危害特点 危害林木的鼠(兔)种类主要有啮齿目的鼢鼠、沙鼠、松鼠、姬鼠、仓鼠类和兔形目的鼠兔等。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危害种类,有危害树木地下部分的,有危害树木地上部分的,还有危害树木种子和果实的。在危害的时间段上,鼠兔类以冬春季食物匮乏时为主,鼢鼠以夏秋生长季节危害为盛。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焦健 《甘肃林业科技》2011,36(3):50-51,57
通过对永登县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的调查,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得出:鼢鼠活动频繁时应以药剂诱杀为主要防治方法,进行大面积灭鼠;其它时间采用熏杀法和人工地箭法进行辅助防治.  相似文献   

17.
油松是忻州黄土丘陵区造林的主要树种,近年来,由于受中华鼢鼠严重危害,幼林成片死亡,成活率逐年下降。例如,1982年偏关县楼里背油松林地平均每亩有鼠2—2.5只,受害死亡株率高达87%。此外,鼢鼠对林地及其植被破坏也很严重,常导致地埂塌方、表土流失。因此,消灭鼠害已成为当前林业生产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于1982—1985年在偏关县明灯山、水泉乡等林场,对鼢鼠进行了野外调查、室内饲养和防治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有效防治高原鼢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鼢鼠,啮齿目,仓鼠科;别名瞎老鼠,在青海省湟中县主要分布在脑山和浅山地区,在海拔2500米~3200米均有发生。随着几年来退耕还林面积的扩大,鼠害面积也不断增加。以前我们用药物治杀鼢鼠效果低,对其天敌也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对环境污染严重。人工捕捉虽然效果好,但费用高,当年捕捉不彻底,过一段时间别处的鼢鼠还会跑过来,给防治鼠害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减轻高原鼢鼠对林业生产的危害,降低损失和降低成本,我们本着注重环境保护、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指导思想,采取破坏害鼠栖息生存环境的方法,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9.
我国林区鼢鼠防治研究现状及今后防治意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主要介绍我国林区鼢鼠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林区鼢鼠的主要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目前国内防治鼢鼠的常用方法和措施,并提出对林区鼢鼠进行生态预防和综合开发利用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应用0.02%溴敌隆毒饵在山西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油坊林场进行防治中华鼢鼠试验,结果表明:其灭效显著,平均校正灭洞率为72.35%,最高达77.97%;且对人、畜、禽及鼠类天敌比较安全,可以用于中华鼢鼠的大面积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