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太平洋牡蛎(crassotreagigas)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强、味道鲜美等特点,是人们喜食的海水贝类,也是常见的养殖贝类品种之一。由于福建省夏季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10—30m等深线以内海区水流急、风浪大,给吊养太平洋牡蛎造成极大的危害,制约了生产的发展。为了探索太平洋牡蛎养殖的新模式,我们针对海区风浪大、水流急这一特点,对台架结构进行重新设计,采用“浮球网绳长短凋节法”平控太平洋牡蛎养殖取得成功,特别是1997年经过“11号”、“14号”台风侵袭,台筏仍能安全生产。1996年度、1997年度太平洋牡蛎平均亩产量为45吨、…  相似文献   

2.
正褶牡蛎延绳式养殖的优点是扩大了褶牡蛎养殖空间,从潮间带向内湾和浅海扩展,同时由于其可以通过有效控制养殖密度和牡蛎的滤水时间,进而提高了褶牡蛎的产量和质量。该养殖方式已经成为我市牡蛎养殖的主要方式,且在养殖中一直使用聚苯乙烯泡沫作为浮球。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该材料容易在蟹类等生物及海浪冲击下破损,特别是橛头处更为严重,其碎片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由于破损的泡沫塑料  相似文献   

3.
粤东南澳岛以科技为动力 ,大力发展太平洋牡蛎养殖业 ,形成了规模化生产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 ,这个海岛县太平洋牡蛎的养殖面积已超过 1万亩 (15亩 =1公顷 ,下同 ) ,成为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太平洋牡蛎养殖基地。太平洋牡蛎原产于日本、澳大利亚 ,是一种养殖周期短、产量高、肉质肥美的优良贝类。早在 1986年 ,南澳县就引进太平洋牡蛎进行养殖。自 1999年 8月南澳被国家五部委批准为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后 ,该县全力攻克太平洋牡蛎养殖新技术 ,借助高科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县科技兴海示范基地承担了国家86 3海洋生物领域的重大…  相似文献   

4.
开发浅海延绳式褶牡蛎平挂养殖,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一、养殖场地的选择浅海褶牡蛎养殖场地应选择内湾、风浪较小、潮流畅通,大潮水水深在5m以上适应海带生长的海区,能打牢固定桩的场地,都可发展吊蛎养殖。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牡蛎生长快、产量高、肉质鲜美,是一种世界公认的优良养殖牡蛎。在我国沿海各省太平洋牡蛎大量养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太平洋牡蛎的品质严重劣化、出肉率低下,味道、肉质亦远不如引进当初鲜美,从而影响了民众的消费意愿,影响了太平洋牡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经过多年养殖后,太平洋牡蛎是否发生了“种质变异”?太平洋牡蛎的品质下降、某些优良性状的丧失是否与此有关?它又是如何发生的?本文依据几年来对育苗场育苗情况的调查了解,以及笔者与一业者共同进行的太平洋牡蛎纯种与本地培育的种苗的对照养成试验,就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牡蛎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浙江省牡蛎养殖模式,处延牡蛎养殖海区,进一步巩固自然附苗基础上的规模养殖,大力发展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搞好太平洋牡蛎良种场建设规划,尽早使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育苗达到工厂化生产水平,重视牡蛎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搞好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拓宽牡蛎销售渠道,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褶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固着型经济贝类,具有食物链短、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随着福建省平潭县褶牡蛎养殖业的发展,褶牡蛎养殖已从传统的滩涂养殖发展成为浅海浮筏式(垂下式)养殖、棚架式养殖等等,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其中,苗种普遍采用自然海区采苗法获得,现将其采苗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苗种培育及养成技术研究通过技术鉴定太平洋牡蛎自80年代初由日本引进我国,近年,筏式养殖太平洋牡蛎发展迅速,仅在大连市沿海已养殖28000余台,由于局部养殖密度过大,海况异常,自1995年以来,一些养殖地区出现了繁殖期的牡蛎大批量死亡,...  相似文献   

9.
牡蛎的微生物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皓文  陈阳 《水产科学》2007,26(9):531-534
牡蛎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在我国有2000年以上的养殖史。它是当今世界上贝类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各临海国家均有生产,其产量居养殖贝类之首。在我国主要养殖种类有:长牡蛎(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褶牡蛎(O strea cucullata)、近江牡蛎(O.rivu-laris)、大连湾牡蛎(O.talienwhanensis)、密鳞牡蛎(O.denseanellosa)和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等6种。其他国家养殖的品种有:欧洲巨蛎(C.angulata)、商业巨蛎(澳大利亚岩牡蛎C.comm ercialis)、C.gryphoides、C.rhizopho-rae、美洲巨蛎(C.virginica、O.equestris)、叶片牡蛎(…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惠安县“褶牡蛎养殖方法改革”在福建省科委委托泉州市科委于1988年1月召开的褶牡蛎养殖方法改革技术鉴定会上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一读者来信要求本栏提供有关褶牡蛎养殖技术的文章,现在我们将辽宁省长海县水产研究所于治宝同志有关褶牡蛎如何养殖的文章刊登如下,供从事褶牡蛎养殖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将褶牡蛎的生物特点和养殖褶牡蛎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与我省止锚湾浅海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比较,并以1992~1994年在该海区进行的现场调查数据为依据设计了养殖方法,同时进行了效益分析,从而提出了褶牡蛎在止锚湾浅海养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孙山 《福建水产》1988,(1):77-77
惠安县“褶牡蛎养殖方法改革”在福建省科委委托泉州市科委于1988年1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褶牡蛎养殖方法改革技术鉴定会上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是人们喜食的海产佳肴。南澳岛现有太平洋牡蛎养殖面积约3万亩,是广东省最大的太平洋牡蛎养殖基地。海藻与贝类混养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而且对修复海洋生态、防止赤潮污染危害有着积极意义。开展太平洋牡蛎和龙须菜生态立体套养,实现贝藻生态混养,是以较小的经济投入换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生...  相似文献   

15.
陈良  孙山 《福建水产》1985,(4):99-99
改革褶牡蛎养殖方法,提高经济效益。这是省水产部门于12月25日至27日在惠安县召开的褶牡蛎养殖现场会的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16.
李克元 《水产科学》1996,15(2):29-30
褶牡蛎潮间带采苗及养成技术李克元(长海县水产研究所,116500)为开发利用我县沿海滩涂,发展褶牡蛎增养殖,近年来在哈仙岛等渔区进行褶牡蛎自然海区采苗及养成试验,取得了每片采苗板平均苗585个的好效果,达到了生产要求。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采苗海...  相似文献   

17.
正南澳海区面积广阔,发展太平洋牡蛎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产的牡蛎产量高、肉质肥美,又称"南澳牡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2011年12月26日起对南澳牡蛎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南澳岛主岛和附近35个小岛屿的周边海域。自1984年从青岛引进太平洋牡蛎种苗至今,南澳太平洋牡蛎养殖已经发展了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水产养殖上新增加太平洋牡蛎的养殖,发展形势看好,方兴未艾,因此,提供健壮,抗病害,生长快的苗种支持养殖业的发展也成当务之急,本文就如何进行太平洋牡蛎的人工育苗,提高人工育苗的苗种质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由于养殖工艺的改进,内海褶牡蛎养殖操作更加简便,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内海区养殖显然已密度过大,导致牡蛎生长缓慢而且不肥,产量极低甚至绝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拓宽褶牡蛎养殖范围,我们在浅海10米等深线以外的海区进行吊蛎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牡蛎(Crassos Trcagigas)。即日本真牡蛎,是广盐性的内湾养殖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等特点。我县自1984年,从本省罗源县水产试验场引进850个亲贝,进行室内人工育苗试验取得成功。经过两年试验探讨,除亲贝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