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种桑养蚕,蚕茧缫丝,这是传统的蚕业生产结构。我国年产桑蚕茧30多万吨,将有26万吨的蚕蛹可供利用,目前多作为饲料未能充分发挥效益,一些蚕区将蚕蛹提取蛹油,蛹粕制成蛋白粉,部份供出口;另外如陕西、黑龙江等用蚕蛹粉制成复合氨基酸作为滋补品或药用。蚕蛹不但营养丰富,它本身又是一个活的生化工厂,可以提取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进一步发展将成为生物工程的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是丝绸之国,蚕茧产量居世界之首。自80年代以来,我国蚕茧产量一直稳定在25万吨以上,1987年达35.54万吨,可产干蚕蛹8.89万吨。四川、浙江、江苏为我国蚕蛹的重点产区,三省的蚕蛹总量占全国的82.96%。我国的蚕蛹不仅产量大,而且采集也十分方便。但目前我国大量的蚕蛹资源尚未被开发利用。据分析,缫丝厂制丝过程中刚分离出来的蚕蛹含水分约60%,含油脂约8%,经干燥后的蚕蛹油脂含量约25%,蛋白质约55%。蚕蛹经干燥、炼油后称为脱脂蛹,脱脂蛹的粗蛋白含量可高达70%以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是养蚕大国,蚕茧产量占世界总茧量的70%,居于世界首位。蚕蛹是家蚕生命周期中的一个发育阶段,包括桑蚕蛹和柞蚕蛹。蚕蛹作为蚕茧缫丝后的副产品,通常缫制1 t生丝可得到1.5 t蚕蛹。目前,国内平均每年可以提供近10万吨干蚕蛹。蚕蛹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甲壳素等营养成分组成,在畜牧养殖、食品营养、医药保健和化工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着非常可观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是养蚕大国,年产蚕茧65万吨,占世界总茧量的70%,其中鲜蚕蛹产量可达50万,烘干后可得干蚕蛹12万吨,具有可观的开发利用价值。据测定鲜蚕蛹含粗蛋白51%,粗脂肪29%,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D及麦角甾醇等物质。蚕蛹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都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养蚕大国,年产蚕茧65万吨,占世界总茧量的70%,其中鲜蚕蛹产量可达50万,烘干后可得干蚕蛹12万吨,具有可观的开发利用价值。据测定鲜蚕蛹含粗蛋白51%,粗脂肪29%,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D及麦角甾醇等物质。蚕蛹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都高于大豆,另外还含有铜、铁、锌、硒等微量元素。由此可见,蚕蛹是很好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6.
<正> 一、全国蚕业生产形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蚕业生产获得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发展速度更快一些。据统计,1989年全国发蚕种量1570万张,比1988年增长13%;蚕茧产量48.8万吨,增长1.07%;桑蚕茧产量43.48万吨,  相似文献   

7.
<正> 蚕茧生产世界蚕茧产量如表1所示,1984年产量为486100吨,比1983年增加1.2%,中国、印度及巴西增产,日本、南朝鲜减产,其他国家平产。  相似文献   

8.
1.生产概况继1970年我国蚕茧产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1位以后,1980年我国桑蚕茧总产量达到24.99万吨(499.7万担)。超过了我国历史上最高水平22.05万吨(441万担),改变了多年来丝绸工业原料不足的被动局面。“六·五”期间,桑蚕茧收购总量达135.1万吨(2702万担),比“五·五”期间的94.45万吨(1889万担)增长43.00%。以1986年为例,全国700余万亩桑园共生产桑蚕茧32.15万吨(643万担)、蚕茧收购为30.75万吨(615万担),1985年产丝4.18万吨,丝绸工业总产值82亿元。  相似文献   

9.
蚕蛹是蚕茧抽丝后的主要付产品。蚕蛹体内含脂肪25~30%,白蛋质55~65%。五十年代,世界最大的产丝国——日本,蚕蛹达到1万  相似文献   

10.
蚕茧是丝绸工业的原料,工厂生产的不间断性与蚕茧生产的季节性要求蚕茧在收烘后能保证半年到一年的贮藏期.干茧贮藏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干茧在贮藏过程中不发霉,少变质,不受虫鼠危害.首先因为茧丝是蛋白质,如温湿度变化过大,则茧丝经多次吸湿放湿作用而导致丝胶恶化,降低解舒.其次,蚕蛹蛋白是霉菌滋生繁殖的良好营养品,如茧库温高湿重则霉菌繁殖加快,且蚕茧易发生蒸热;如温湿度过低,则茧层过分干燥,也于解舒不利.由此可见,稳定茧库温湿度是保证干茧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信息     
印度新蚕丝技术避免杀死蚕蛹印度安得拉邦蚕茧开发组织(APCO)一位技术师开发出一种新丝品种,避免杀死蚕宝宝。技术师Kusuma Rajaiah发明的这种技术是利用蚕蛾出茧之后的残留蚕茧生产新丝产品。100公斤蚕茧能生产15公斤纱,残留蚕茧用象清洁剂一样的化学制品进行处理,将其溶解成棉团,然后纺成纱,织成用于生产纱丽的丝织面料。抽丝的传统方法是把蚕茧放进开水中杀死蚕茧中的蚕蛹,这一新方法避免了杀死蚕蛹的做法。这是对甘地的一个伟大贡献,他一贯反对穿丝绸服装,因为穿丝绸服装就意味着要杀死蚕宝宝。摘自《蜀蚕信息—NO.97》四川省蚕品种…  相似文献   

12.
<正> 缫丝下脚料蚕蛹,在江苏如东显现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东生物制品厂耗时八年,成功地利用蚕蛹研制出复合氨基酸,该项科研成果最近通过了鉴定。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产丝国,每年有缫丝厂下脚料——蚕蛹35万吨,巨大的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其内在价值、大部分蚕蛹被当作饲料、肥料处理,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据分析,蚕蛹中含有极高的营养成分,其蛋白质含量为60%,脂肪为30%。这些年来,日本从我国以低价大量收购脱脂蛋蛹,他们从中开发了蚕蛹蛋白和蚕蛹复合氨基酸返销我国,返销价高于原料收购价几十倍。  相似文献   

13.
<正> 1985年我市蚕桑生产取得了第十八个发种、总产、总值创历史的可喜成绩,并连续五年蝉联全省冠军。全年发种665868张,比上年增长11.8%,生产蚕茧(包括原蚕茧量和加工茧)18906吨,比上年增长12.29%;蚕茧总值7379.99万元,比上年增长16.59%;  相似文献   

14.
一、蚕桑生产形势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深化,商品经济发展,扭转了蚕桑生产徘徊不前,发展较慢的状况,新老蚕区生产形势都很好,蚕茧增产速度快,经济效益显著,展现出一派新局面,主要特点是: 1.蚕茧产量增长速度快 1987年全省蚕茧总产量9.76万吨,比1984年增长39%。1988年蚕茧产量突破了10万吨大关,又比1987年增长3.48%。  相似文献   

15.
蚕茧是缫丝企业常年生产用的原料,而鲜蚕茧的供应是季节性的。为了很好保存蚕茧,蚕茧站对集中收购的鲜蚕茧及时烘干,杀死蚕蛹和蝇蛆,除去蚕茧的水分,以适合蚕茧长时间贮存。通过烘茧,蚕茧丝胶变性,增加蚕茧的抗性,满足缫丝企业生产优质白厂丝的要求。蚕茧烘干是茧丝绸产业链中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江苏蚕种业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江苏是我国蚕茧主产省之一,现有桑园面积约10万公顷,养蚕农户100多万户,蚕茧生产遍及全省13个直辖市的58个县(市、区)。2004年全省饲养蚕种近260万张,产茧11万多吨,约占全国总产茧量22%。  相似文献   

17.
蚕蛹虫草工厂化培育工艺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蚕蛹虫草作为冬虫夏草替代品之一的研究工作正飞速向前发展,从科研立项到国家卫生部健食字号的批准,以及正在进行的以国家一级中药为目标的基础研究,蚕蛹虫草作为一个重要的替代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作为一种新的人用中药资源,有力地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升级。目前全国各地研究培育蚕蛹虫草发展十分迅速,形成了各自的技术特点,在韩国,虫草生产和蚕粉生产已经基本替代了蚕茧生产,经济效益是蚕茧生产的6倍以上。本校经过多年的规模培育蚕蛹虫草,不断改进培育技术,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较成熟的技术在应用上也取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 养蚕起源于我国,历史悠久。80年代我国蚕丝出口量年达18万~20万吨,占世界贸易量的90%以上,年创汇能力达9亿美元以上。除了蚕茧用于丝织产品外,蚕蛹是优质的蛋白质,蚕蛹油是化工及化妆品的优质原料,茧丝头是丝棉的来源,蚕沙是饲料工业的原料之一。因此发展养蚕业是一个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极高的事业。养蚕长期依赖桑叶,而香用人工饲料在我国尚未推广应用。因此迅速进行蚕用人工饲料的开发研究,是我国饲料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 蚕茧是缫丝工业的原料。鲜茧茧层里包括着活的蚕蛹,容易发蛾,且含有大量的水分,不利于长期贮藏,处理不当就会发生蒸热,霉变,损坏茧质。因此,收购的鲜茧必须经过干燥处理,烘化蚕蛹,并发散蛹体和茧层的自由水。经过干燥处理的蚕茧,能经久耐贮,品质保持不变,适应缫丝工业常年生产的需要和缫丝作业的要求。蚕茧干燥有多种形式,应用最普遍的是热力干燥。  相似文献   

20.
<正> 94年的山东丝绸业继续发展,全省蚕茧生产量达到3751吨,比93年增长18%,收购量3158吨,占生产量的84%,比94年降低11个百分点,蚕茧质量基本稳定,鲜茧出丝率达到16.25%,比93年提高0.16百分点,蚕茧生产的不断发展,为丝绸工业生产和出口创汇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