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季作区脱毒马铃薯种薯繁殖技术规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前 言马铃薯脱毒只是脱除了已经侵染到块茎内的各种病毒 ,但并不能解决植株遭受病毒再侵染的问题。事实上 ,脱毒马铃薯在繁殖过程中 ,只要接触毒源或遭到传毒介体的侵害 ,就会重新感染病毒而再次发生退化。因此 ,在繁殖脱毒种薯的过程中 ,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病毒的再侵染。脱毒种薯的繁殖过程包括脱毒试管苗快繁、脱毒微型薯 (原原种 )工厂化生产、一代原种生产和二、三代原种生产及一级脱毒种薯生产等过程。2 脱毒试管苗快繁保存的脱毒试管苗在进行大量扩繁时 ,首先要进行病毒检测 ,确信不含各种病毒后再开始切繁。基础苗在…  相似文献   

2.
脱毒苗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测定 ,4 5 %薯瘟消 60 0倍液、 64%杀毒矾 10 0倍液、 64%双击矾 4 0 0倍液、 77%瑞扑 80 0倍液、 72 2 %普力克 60 0倍液分别喷雾 3次 ,均可有效防治马铃薯脱毒苗晚疫病。防治效果 68 4 7%~ 87 60 %。增产率 3 18%~ 35 4 3%。生产上大面积常用 4 5 %薯瘟消 60 0倍液 ,64%杀毒矾 10 0 0倍液 ,64%双击矾 4 0 0倍液分别喷雾 3次 ,可控制病害 ,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福建马铃薯脱毒原种夏繁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 言在夏季利用高海拔山区繁育一季种薯 ,既可解决种薯夏贮难点 ,又可加快脱毒种世代繁育 ,满足冬、春季马铃薯对脱毒种薯之需。 2 0 0 0~ 2 0 0 2年我们在福建上杭、政和、德化等县的高海拔山区进行了马铃薯脱毒原种夏繁试验 ,并取得了成功 ,产量达 1139 5~ 1815 7kg 6 6 7m2 。2 夏繁原种生产中的特殊技术要求(1)防止病毒的感染。具体措施为 :采用自然隔离种植 ,夏繁田必须远离蔬菜地、烟草、桃园 ,严防蚜虫传染病毒。(2 )选择高海拔山区 (海拔 10 0 0m以上 )。本省低海拔地区 6~ 9月平均气温 2 6 2~ 2 8 5℃ ,不适宜马铃…  相似文献   

4.
1 前 言脱毒后的种薯,在继代繁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重新感染病毒,逐年积累加重,最后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因此,在脱毒薯继代扩繁中,能否控制和减轻病毒侵染,在最短的时间内繁殖出大量可以满足大田生产的优良种薯,是充分发挥脱毒马铃薯增产潜力的关键。本试验是1998年在宣威市农技中心东山马铃薯基地进行,对7个不同规格的脱毒种薯进行切芽快繁比较,目的是对各规格种薯在快繁使用中提出比较合理的意见,为脱毒马铃薯繁育体系建设提供依据。2 材料与方法2-1 供试材料“合作88”脱毒薯不同规格种薯,平均单薯重是336…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二年制脱毒种薯体系建设及其关键技术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和利用是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脱毒种薯生产体系因繁殖周期长,病毒再侵染风险高,使种薯质量很难保证。本研究以品种脱毒和试管薯生产为基础,以微型薯生产和标准种薯生产为扩繁环节,建成了二年制种薯生产体系。该体系将种薯生产在田间多年繁殖改进为只需一年繁殖,从而降低了病毒再侵染机率,保证了脱毒种薯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马铃薯的种性退化是生产中造成马铃薯产量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马铃薯脱毒技术则能显著提高其产量,脱毒种薯比普适种薯一般增产30%~50%,高者一倍以上。脱毒后的种薯在繁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可避免地受病毒感染并逐代积累、加重,最后完全失去脱毒作用的问题。因此,马铃薯脱毒后,在扩繁过程中能否控制和减轻病毒侵染、短期内生产出大量可以满足大田生产需要的优质脱毒种薯,是马铃薯脱毒技术能否在生产上充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抗病毒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马铃薯抗病毒育种的意义马铃薯是世界上继小麦、玉米和水稻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1] 。其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的产量高于其它三种作物。又因其蛋白质富含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 ,因此 ,马铃薯的生产是相当重要的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可是 ,马铃薯种薯退化问题严重。现已明确造成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病毒危害。据估计 ,每年世界上马铃薯生产由病毒造成的减产至少为 2 0 % ,同时 ,病毒也影响马铃薯的质量[2 ,3] 。马铃薯茎尖脱毒可生产病毒含量很低的种薯 ,在严格的检测技术和程序化的繁种条件下 ,生产“无毒”种薯提供给大田生产[4 ] ,这在发达…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脱毒苗双株扦插生产微型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英  郭尚  杨忠 《中国马铃薯》2003,17(5):286-287
1 前 言马铃薯生产实践证明 ,脱毒种薯有十分显著的增产效果 ,一般可增产 30 %~ 80 % ,甚至成倍增长 ,但是生产脱毒种薯繁殖系数低 ,成本高昂 ,推广脱毒种薯受到制约。我们通过温室试管苗植株加快扦插繁殖速度 ,由过去的单株扦插改为双株扦插 ,效率提高了 1倍 ,此方法简单 ,便于操作 ,省工、省投资 ,实用性强 ,为生产脱毒微型薯创造出一条新途径 ,将为提高脱毒种薯的覆盖面起到积极作用2 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本所防虫网室中进行 ,采用 6 0cm×2 4cm× 8cm的育苗盘 ,脱毒苗于 6月 11日扦插 ,8月 10日收获 ,生产周期为 6 0d。2 1 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南部地区马铃薯传毒蚜虫的迁飞消长规律、病毒种类及其田间扩散,并以7个脱毒品种和7个未脱毒品种在自然条件下连续种植3年的感病情况和产量等性状的变化研究了该地病毒病对马铃薯的危害。结果表明,平均每年累积迁来有翅蚜3072头/百株,其中桃蚜为16.6%;7月上旬累积无翅蚜每百株7000多头。侵染马铃薯的病毒、类病毒和类菌原体等病源达10种之多;植株感病速度极快,且多被复合侵染,田间花叶、卷叶和束顶类型的病情指数在50%以上;7个脱毒品种亩产逐年递减448.3~1469.1公斤,同时还发现在其产量显降前有2年左右的潜伏期,随后急剧下降,最后保持在一个基本恒定的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1 前 言 马铃薯采用无性繁殖,容易被病毒侵染引起种性退化,近年来脱毒微型薯已被广泛应用于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对微型种薯的田间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探讨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2 微型薯的特点和种用价值 微型薯是利用茎尖脱毒、组织培养和无土栽培方法,在防蚜虫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直径1.0~  相似文献   

11.
改进生产马铃薯种薯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于1975年已利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获得无病种薯。相继在马铃薯主要产区的许多省份内均取得显著的增产就地留种的效应,但获得的无病毒种薯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必须采用综合措施防止无病毒种薯再侵染病毒和其它病原,例如,应用蚜虫飞迁资料控制传播病毒以及将微型薯和小薯种植在防虫温室和防虫网棚内,在种薯检验过程中应利用酶联免疫和往返凝胶电泳跟踪检测,以便在防虫网棚群内采取局部控制,对脱毒小薯进行无性繁系选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病毒病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病毒病是马铃薯的重要病害,当前马铃薯病毒病的防治策略主要是生产脱毒种薯、选育抗病毒病品种和利用抗病毒物质。茎尖培养和热处理是脱除马铃薯病毒常用的方法;蚜虫作为马铃薯病毒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不同种类的蚜虫传播病毒的能力不一样,监控蚜虫的发生动态,施用杀虫剂、矿物油、灭秧都是控制蚜虫的有效方法;种薯认证体系控制马铃薯病毒病传播是最有效的手段,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一些抗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和马铃薯S病毒的基因已经被标记,为马铃薯抗病毒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基础,采用转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病毒病马铃薯品种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施用核酸中嘌呤和嘧啶碱基的合成类似物、植物有效成分、水杨酸等物质来抑制马铃薯病毒活性、提高植物对马铃薯病毒病的抗性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尚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因此,建立种薯认证体系,通过加强遗传研究、资源改良,结合现代生物技术选育抗马铃薯病毒病品种是我国今后防治马铃薯病毒病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于1975年已利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获得无病种薯.相继在马铃薯主要产区的许多省份内均取得显著的增产就地留种的效应.但获得的无病毒种薯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必须采用综合措施防止无病毒种薯再侵染病毒和其它病原。例如,应用蚜虫飞迁资料控制传播病毒以及将微型薯和小薯种植在防虫温室和防虫网棚内.在种薯检验过程中应利用酶联免疫和往返凝胶电泳跟踪检测,以便在防虫网棚群内采取局部控制,对脱毒小薯进行无性繁系选择.  相似文献   

14.
围绕马铃薯的高产栽培 ,世界各国的生物学家和农学家做了很多研究 ,认为 :一个马铃薯品种连续种植几代以后 ,即会失去种用价值 ,其原因是各种病毒侵染而引起的。由此 ,而兴起了马铃薯脱毒技术和脱毒种薯 ,及其脱毒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众所周知 ,脱毒种薯的生产成本很高 ,从茎尖剥离培养 ,无毒株系鉴定 ,脱毒试管苗扩繁 ,直至由原原种扩繁 3~ 4代生产栽培种 ,程序多 ,技术要求严格。生产者使用栽培种一级种薯生产 ,也只能用于当年 ,来年又需购买新的脱毒栽培种才能保证不减产。即便这样秋薯夏季栽培时大面积烂种减产 ,或因烂种造成绝产情…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工厂化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马铃薯试管苗扩繁、脱毒苗开放切繁、微型薯原原种工厂化繁育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 ,同时结合国内外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 ,简要概述了我国脱毒微型种薯繁育技术的进展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组培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赵佐敏  艾勇 《中国马铃薯》2003,17(5):301-304
1 前 言马铃薯通过组织培养途径 ,从而建立无病毒生产体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高新生物技术实用化措施。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 5 0年代就采用多种脱毒途径生产无病毒种薯 ,取得巨大成功。 70年代初吉林农业大学进行了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 ,以后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内蒙古乌盟农科所也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已有 2 0多个省、市、6 0多家单位成功利用此项技术 ,已获得近百个品种的脱毒种薯。我们从 2 0 0 1年开始马铃薯脱毒组培快繁研究 ,至今已得到“米拉”、“威芋 3号”的脱毒试管薯…  相似文献   

17.
1 前 言利川市位于武陵山区北部 ,湖北西南隅 ,处东经 10 8°2 1′~ 10 9°18′ ,北纬 2 9°4 4′~ 30°39′。境内海拔 315~ 2 0 4 1m ,平均海拔 110 0m ,属典型的立体农业生态。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在 2 7万hm2以上 ,居各类作物之首。从 1991年开始示范推广脱毒种薯以来 ,利川市马铃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总产较 1989年翻了一番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脱毒种薯快繁技术、脱毒种薯生产体系建设、新品种的推广普及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目前已稳定一级原种基地 6 7hm2 ,二级原种基地 6 6 7hm2 ,年产种薯百余万公斤。但随着WTO的加…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是目前国内外解决马铃薯因病毒侵染导致的品种退化、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的最有效措施。脱毒马铃薯网棚扩繁就是以脱毒微型薯(原原种)为种源,在人工隔离防蚜和良种的栽培条件下繁育的种薯。是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的重要环节。只有按照科学的技术规程和严格的操作程序进行栽培,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原种。  相似文献   

19.
吡虫啉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内吸性强和残效期长的杀虫剂 ,对刺吸式口器害虫 ,如稻飞虱、叶蝉、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明确吡虫啉防治稻飞虱的效果及其对稻田蜘蛛的影响 ,进行了试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江苏省吴县农药厂 ) ,2 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江苏省江都农药厂 ) ,50 %甲胺灵乳油 (苏州化工厂 ) ,4 0 %毒死蜱乳油(江苏省南通农药厂 )。1 2 田间试验田间设 10 %吡虫啉 10 0 0倍、 150 0倍、 2 0 0 0倍液 ,2 5%扑虱灵 2 0 0 0倍 ,50 %甲胺灵 80 0倍 ,4 0 %毒死蜱 80 0倍 ,…  相似文献   

20.
脱毒马铃薯不同大小种薯应用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 前 言脱毒马铃薯生产技术是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设施农业 ,脱毒后的种薯 ,在继代繁殖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重新感染病毒 ,逐年积累加重 ,最后完全失去使用价值 ,加之生产用种单个重量大 ,在生产上需大调大运 ,造成了运费高、易感病的后果。而种薯微型化 ,能较好的控制病原菌的侵染 ,且易于贮藏运输 ,因而是马铃薯种薯生产发展的趋势。为探讨生产用种的最佳种薯大小 ,特进行本试验2 材料与方法2 1 供试处理本试验设A :5~ 10 g ,B :2 0~ 2 5g ,C :4 5~ 5 0 g三个处理。2 2 试验设计本试验设在南昌市农科所试验地 ,采用随机区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