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模糊聚类的区域主体功能分区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功能区是对区域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生态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加以分类的过程;模糊聚类分析是根据研究对象本身的属性来构造模糊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一定的隶属度来确定聚类关系的方法.结合模糊聚类分析的特点,以区域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将模糊聚类的思想引入主体功能区中,建立了基于"社会-经济-生态"为一体的指标体系.然后以江苏省为例,将其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结果表明,用模糊聚类分区法对区域土地资源主体功能区划分,能够取得较好地分类结果,对今后区域更好的协调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计算机服务器预警阈值人为设定不准确的问题,该文以某农业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中Apache服务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聚类分析提取服务器监控指标预警阈值的方法。首先对服务器运行数据与某类异常发生前的预警信息进行特征选择。在数据分布形状未知的情况下,对特征选择结果分别用K-means和CURE(clustering using representative)2种聚类算法挖掘异常发生前服务器运行状态的普遍特征,将聚类结果用于提取该类异常的预警阈值。试验表明:特征选择可提取出影响该SCADA系统中服务器性能的监控指标。对比聚类结果,CURE算法聚类质心与正常信息质心的距离范围为0.02~0.05,而K-means算法聚类质心与正常信息质心的距离范围为0.15~0.2,CURE算法提取的预警阈值更加靠近预警发生时的服务器临界状态。在实际验证中,CURE相较于K-means预警时间至少提前24 h,该文方法提取的服务器预警阈值相比人工方式能更早地发现系统潜在风险,可用于动态更新预警阈值。  相似文献   

3.
模糊聚类法在旱地胡麻测土施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模糊聚类法,选择地力产量、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四个分类指标对多年多点旱地胡麻测土施肥试验资料进行聚类分析,获得较满意的分类结果。由分类结果可以得到对应类区的肥料效应函数和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近代数学中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作物气象产量的分类预报,期望使农业产量的气象分类(丰、平、欠等)预报变得更为客观和定量。对水稻和小麦的个例试验表明,这种聚类预报方法简易,“模糊”和客观,具有一定的时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产量气象预报的新途径。文中还讨论了预报因子选择和标定、模糊聚类客观标准和样本数以及外延预报的时限等预报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于大量样品参与建模的情况,将样品集进行分类建模,可以减少样品的变异范围,提高近红外模型的预测能力。本文以全国各地小麦样品222份为建模样品,采用基于试探的未知类别的样品聚类方法,分别用最邻近规则法和最大最小距离算法对实验样品集分类建模。从分类实现过程和结果可以看出:基于试探的未知类别的样品聚类方法中无需多次训练,且对未知类别的样品集无需事先确定分类数目,但需要确定分类阈值,阈值不同,则分类结果会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6.
以抗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和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水稻品种资源454份为试验材料,评价10个主要农艺性状,按不同的抗性情况和水平进行分组,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每一组进行聚类,从聚成一类的品种中随机选取1份品种构成核心样品。核心样品由53个品种组成。通过对10个性状的6个特征值、多样性指数进行比较,核心样品基本代表了总样品的遗传变异范围。  相似文献   

7.
苹果园蜘蛛群落组成及其生态位研究初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山西省晋中苹果园蜘蛛群落组成及其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所采集的4447头蜘蛛隶属15科41属68种;并应用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分析得出不同时期果园蜘蛛群落优势类群及优势种,根据二维生态位重叠值与物种间相似性指标进行模糊聚类分析,以λ=0.89为聚类阈值,可将8种果园优势种蜘蛛划分为2个明显竞争群及3个分离种。  相似文献   

8.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未知类别样品聚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针对大量样品参与建模时,需将样品集进行分类,以减少样品光谱变异范围,提高近红外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本文以来自中国各地的222份小麦样品为例,在未知样品组分含量和类别归属的前提下,结合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采用基于试探的未知类别的样品聚类方法(最邻近规则法和最大最小距离算法)对样品集分类。其中,最邻近规则法在阈值T为1.9时,最大最小距离算法在阈值为样品间的最大距离的1/2时,分类建模指标均优于未分类所建模型。从分类实现过程和结果可以看出:基于试探的未知类别的样品聚类方法中无需多次训练,且对未知类别的样品集无需事先确定分类数目,但需要确定分类阈值,阈值不同,则分类结果会随之改变。研究为近红外建模过程中未知类别样品的分类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
滇青、青饼和普洱茶(熟饼)近红外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深入了解滇青(晒青毛茶)、青饼和普洱茶(熟饼)在化学组成方面的异同,为茶类的区分与界别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对滇青、青饼和普洱茶(熟饼)的近红外化学指纹图谱采用欧氏距离、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等方法进行了定性判别分析。结果发现,普洱茶(熟饼)近红外指纹图谱与滇青、青饼图谱间的欧氏距离均大于各自组内最大偏差的绝对阈值,而滇青和青饼的组间差异小于各自的组内阈值;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得分值散点图上,熟饼样品与青饼和滇青样品间界限分明,而滇青和青饼样品间无明显界限;所有的熟饼样品在系统聚类分析中聚为一类,而青饼与滇青样品聚为一类。因此,青饼的近红外光谱在各方面都与普洱茶(熟饼)样品差异显著,而与其原料滇青(晒青毛茶)十分接近。从化学本质上来说,青饼更接近于绿茶类产品。  相似文献   

10.
针对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不能区分数据各属性之间的不平衡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法加权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该算法首先应用熵权法计算各属性的权重系数,然后对标准化之后的原始数据进行加权,最后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加权之后的数据进行聚类。实验表明,该算法聚类准确率要明显高于未加权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11.
陕西关中地区肉牛产地同位素溯源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应用牛组织中C、N同位素组成的区域分布和同位素指标溯源肉牛产地,本文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IRMS)对陕西关中不同区县来源的牛尾毛样品的1δ3C和1δ5N值进行检测,通过聚类分析,研究陕西关中地区肉牛组织中同位素组成的区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杨凌区、眉县牛尾毛样品聚为一类;乾县、永寿县样品聚为一类;麟游县样品聚为一类;扶风县、岐山县和凤翔县分类不十分明显,分散在上述3类中。说明陕西关中不同地区肉牛组织中同位素组成存在差异,利用它们可进行肉牛地域的小范围溯源。  相似文献   

12.
利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枇杷种质资源调查单株进行分类,聚类的项目(属性)有m=37个;用具有同样“+”号反应的项目数在总项目(m)中所占的比例作为第i株与第j株的模糊相似系数,经“编网”方法直接完成聚类。结果把调查的29个单株分成14类,符合实际情况。这种方法能使枇杷种质资源分类数量化,聚类的效果与聚类项目的性质和水平λ值的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动Hough变换累加阈值的蔬菜作物行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为解决机器视觉对生菜和绿甘蓝两种作物在整个生长时期内多环境变量对作物行识别影响的问题,同时提高机器视觉作物行识别算法的有效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Hough变换累加阈值的多作物行提取算法。首先,选用Lab颜色空间中与光照无关a分量对绿色作物进行提取,通过最优自适应阈值进行图像分割,并采用先闭后开形态学运算对杂草和作物边缘进行滤波。其次,采用双阈值分段垂直投影法对作物行特征点进行提取,通过对亮度投影视图中的目标像素占比阈值和噪声判断阈值设置,实现特征点位置判断和杂草噪声过滤,并对相邻特征点进行优化,剔除部分干扰特征。最后,采用Hough变化对特征点进行直线拟合,将不同Hough变换累加阈值获得的拟合直线映射到累加平面上,通过K-means聚类将累加平面数据聚类为与作物行数相同的类数,根据相机成像的透视原理提出基于聚类质心距离差和组内方差的最优累加阈值获取方法,将最优累加阈值下累加平面中的聚类质心作为识别出的真实作物行线。温室和田间试验表明,针对不同生长时期的生菜和绿甘蓝作物,该文算法均可有效识别出作物行线,最优阈值算法耗时小于1.5 s,作物行提取平均耗时为0.2 s,在田间和温室中作物行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4.6%、97.1%,识别准确率为100%的占比分别为86.7%和93.3%。研究结果为解决多环境变量影响因素下的算法鲁棒性和适用性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聚类分析在山西省盐碱土土属分类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文银  张永武 《土壤学报》1986,23(2):172-178
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土壤学及其分类问题在国内正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收集了40个盐碱土剖面的分析资料,经过一系列前处理工作,应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盐碱土基础分类单元的探讨。因此,计算了样品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样品间的距离系数,根据计算结果,建立了相应的聚类谱系图,形成了盐碱土土属的样品间和变量间的分类系统,反映了样品间和变量间的亲疏序列。经聚类分析后,在0.08的距离水平下,把40个样品的原7个土属聚为5个;在0.6的相关水平下,将选取的9个变量分为4群。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准确识别棉花异性纤维中较难识别的羽毛和麻绳异性纤维,采用机器视觉技术,通过图像处理方法采集异性纤维目标,对羽毛和麻绳异性纤维的色彩和纹理特征进行有效的特征提取,形成异性纤维目标的特征向量。再通过一种自底向上的凝聚型层次聚类算法对提取的羽毛和麻绳的色彩与纹理特征进行层次聚类分析,选择最优特征向量。将8个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分析并比较各维数下的层次聚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选取红色(R_ave)、绿色(G_ave)、蓝色(B_ave)、能量、熵、惯性矩等6个特征进行层次聚类效果最好,羽毛识别率达到94%,麻绳识别率达到95%, 说明选择的特征向量对这2种异性纤维具有理想的区分性。该研究可为棉花异性纤维的正确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MFICSC算法的生菜图像目标聚类分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菜图像目标分割是基于图像处理的生菜生理信息无损检测的前提。为了解决因生菜富含水分使得图像采集镜头反光而导致生菜叶片图像灰度分布不均的问题,该文采用一种修正的图像灰度均衡算法对生菜图像进行灰度均衡处理,应用混合模糊类间分离聚类算法(MFICSC)进行生菜图像目标分割,使总体类间距离最大化,能够同时生成模糊隶属度和典型值,对处理噪声数据和克服一致性聚类问题均表现良好。分别采用MFICSC算法和Otsu算法进行了生菜图像目标分割对比试验,结果表明MFICSC算法具有较好的聚类准确度,效果优于传统Otsu分割算法。  相似文献   

17.
自组织竞争人工神经网络在土壤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 (SOM网络 )的聚类功能 ,应用 MATL AB 5 .3软件编程 ,对三江平原地区的 2 1个土壤采样进行了分类 ,并与有关文献的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 ,指出 SOM网络可以很好地反映、提取土壤样本间复杂的信息 ,分类效果较好 ,可以在土壤分类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影响小麦分蘖成穗、穗粒数、千粒重的12个气候要素,有代表性的8个地点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当选取λ值为0.857 时,将河南省小麦气候生态聚为4个类区;简述了各气候生态区的小麦品种布局原则、生育特点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作出一个地区的农业气候区划,一般是通过农业气候分析找出有实用意义的区划指标,采用指标法或指标迭置法作出分区。近年来,聚类分析方法应用到农业气候区划中,使分区方法向多元化、客观化、定量化发展,如采用距离系数聚类、模糊数学聚类等等。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聚类分析方法——平均绝对相似距离判别聚类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糊ISODATA聚类方法的农用地定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经典模糊聚类分析中采用传递闭包法在改造模糊相似矩阵过程中存在的传递偏差问题,本文尝试采用具有动态修正聚类中心,进行局部优化算法的模糊ISODATA聚类方法,结合GIS技术,进行农用地定级研究,并以江苏省金坛市为例进行定级评价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坛市农用地划分为四个级别,Ⅰ~Ⅳ级之面积比例为42.20%:22.41%:20.35%:15.04%.与传统的采用多因素综合法计算评价单元总分值,以数轴法或总分频率曲线法进行土地级别划分的定级结果相比较,实验结果与江苏省农用地分等成果联系较为紧密,体现了较好的等、级承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