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农用土地的流转是影响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土地流转制度的发展过程不尽相同,而法律制度是农用土地流转和农业发展的保障。发达国家的农用土地流转制度经历了不断的演进,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健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的农用土地流转法律制度,提出中国农用土地流转法律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宪法》第十条和《土地管理法》第八条都作了相似的规定,即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集体所有的土地不允许买卖。《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相似文献   

3.
《宪法》第十条和《土地管理法》第八条都作了相似的规定,即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集体所有的土地不允许买卖。《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在农地私有化改革过程中,确立了农民的农地私有产权。但是这种私有产权只是名义上的权利,是一种份额权利,而不是实质性对土地的所有。叶利钦政府看到这个问题的缺陷,推进农地流转的尝试,但是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农地流转尝试并不成功。因此,叶利钦时代的农地私有化改革只是确立了产权形式,而未能发挥农地产权的激励效应。普京政府看到了私有产权在没有土地流转下的困境,于是,通过《俄罗斯联邦农地流转法》,建立私有产权的自由流转制度,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俄罗斯农地制度变迁史证明,单纯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并不能发挥农地作为生产要素的配置作用,只有将农地制度改革和农地流转制度进行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地产权的全部权能和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5.
农地使用权是对集体所有的农用土地直接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具有物权性质。我国现行法律对土地使用权流转规定模糊,可在物权立法中明确规定农地使用权的物权性质,建立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允许农地使用权进入流通领域,实现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以土地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改革,引起土地所有权结构的变革以及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变化,同时也产生了对土地流通以及建立和完善土地流通制度的需求,而这些变革是由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推动和约束的。一、土地所有权结构的变革俄罗斯(前苏联)曾效仿中国实行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却没有能释放农民家庭经营的潜能,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初转向仿效西方的办法,实行土地全面私有化。1990年12月颁布《俄罗斯农民农场法》,将农地私有合法化,后又在1991年4月通过新的土地法典——《俄罗斯联邦…  相似文献   

7.
林炳霖 《中国农垦》2007,(10):19-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已经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物权法》第11章"土地承包经营权"主要是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期、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发包人和承包经营权人的法律责任以及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第134条"国家所有的农用地实行承包经营的,参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对国有农场的农用土地经营因应《物权法》执行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是当前农村政策讨论中的一大热点,土地流转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从法律上讲,主要是指土地权利的流转。从土地功能和用途看,农村土地流转,包括农用地的内部流转和农用地向非农用地的流转。农用地的内部流转,是指在不改变农用地用途的前提下的权利流转。《农村土地承包法》中界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9.
正1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与问题1.1法律和政策严格限制宅基地流转我国现行法律和政策严格限制宅基地流转,只允许农户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宅基地。2004年国土资源部门颁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也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这封死了宅基地向城镇居民流转的大门。《担保法》第三十七条规  相似文献   

10.
<正>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探索建立工商企业流转农业用地风险保障金制度,严禁农用地非农化。有条件的地方,可对流转土地给予奖补。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强制推动。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