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系根据1954年春本院与华中农研所,湖北省农业厅及湖北省綜合試驗站合作組織油菜調查工作組提出的“湖北省稀水县油菜生产情况調查研究报告”及1955——56本院与华中农研所合作进行了油菜試驗,初步所交結果摘要綜合整理而成。兩年来参加此項調查和研究工作人员計有本院刘后利、余学熙、熊秀珠三同志,华中农研所李志华,玉淑华二同志湖北农业厅傅文明同志湖北省綜合試驗站周迪化同志。  相似文献   

2.
蚕豆銹病是蚕豆生产上的一大威胁,本省各地历年都受其害,特別在江淮丘陵及淮北平原地区更是猖撅。据調查,常年发病率为50%左右,严重年份发病率可高达100%。蚕豆因此減产5—50%。为了彻底防治蚕豆銹病,作者在历年来調查观察的基础上,1960年(阜阳)和1961年(五河)又进一步探討了該病的发生和流行的規律。現将所得結果簡述于下:  相似文献   

3.
猪肺絲虫病过去在我省范圍內对該病为害性估計不足,近一年越来越引起了重视。目的就我們掌握的情况在常德、郴县、湘潭等专区和长沙市均有本病侵襲,其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层出,危害性大。因而我們于1961年6月至8月,借下放国营农場的机会,在該场八个分场进行了普遍檢查和治疗試驗。在調查中对該病的感染强度感染率、中間宿主、侵襲因素等都作了比較詳細的調查与观察,并进行了重点的治疗試驗。今特将究研經过与結果总結如下:  相似文献   

4.
据近两年来的报道,不論在淮北低产地或淮南丘陵地,棉花施用过磷酸鈣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但在沿江棉区施用过磷酸鈣还不大习慣,甚至有些人对其肥效还抱着怀疑态度。为此,我們于1964—1965年在貴池县农业局、烏沙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的配合下,先后进行过磷酸鈣的肥效調查,并在烏沙公社基点設置了施肥方法的試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現将調查与試驗的結果分述于下,仅作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家口地区气候冷凉,为馬鈴薯一年一作地区,种植面积甚广。但在海拔較低气候較暖的埧下平川地区(海拔600到900公尺,年平均溫度6.6℃),常常发生退化現象。张家口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針对这一生产問題,从一九五○年开始进行防止马鈴薯种性退化留种方法的研究,現将多年調查試驗的結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油菜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尤以沿江地区栽培普遍。在这里,病虫害是油菜生产上的一个重要問題。蚜虫、菜青虫、猿叶虫、菜叶蜂及潜叶蝇等害虫,都可造成相当損害,特別是蚜虫在侵害的同时,传播病毒,导致毒素病的猖獗为害,严重影响到油菜的生长与菜籽的收成,因此,消灭蚜虫便成为預防毒素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作者自1957年以来,进行了一些虫害調查和防治試驗。現将部分結果初步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一、安徽油菜虫的种类、分布与为害情况几年来,在合肥地区进行了系統的田間調查,并几次至蕪湖、徽州、安庆及六安等专区的部分县、市进行了一般調查。调查表明,我省油菜害虫多达四十种,其中已鉴定的重要害虫有二十余种(表一)。在这二十余种重要虫种中,以叶部害虫为最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武汉地区的野牧草”。其調查目的是希望結合武汉地区目前牛乳事业的发展,和耕牛飼养的需要,提供一部分本地优良野生牧草,以供有关生产部門和畜牧业生产上的参考。調查方法:是以野外观察記載为主,其中生長优良的牧草,結合移栽培育和农家,牧場訪問。調查时間:从1954年10月底开始,到1955年7月底基本結束。調查地点:以珞珈山、宝积庵作为重点調查地区,青山、九峯山、家山、喻家山、洪山附近,东湖公园、汉口解放公园、南湖农場附近、汉阳汉水鉄桥附近至龟山、徐家棚沿鉄路附近作为一般的調查地区。  相似文献   

8.
各地生产实踐和試驗研究証明,合理的灌溉和排水足棉花获得稳定高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据淮北棉花試驗站1959年的对比試驗,灌溉的亩产籽棉四百七十九点三至六百四十一点七斤,比不灌溉的亩产四百零六点九斤,增产17.8—57.8%;巢县黄麓公社1959年在棉花大田生产中,实行合理灌溉的亩产皮棉二百一十斤,比未进行合理灌溉的亩产皮棉一百六十四斤,增产28%。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所以各有其灌排特点。笔者在淮北的肖县、碭山及江淮地区的巢县进行了調查,也搜集了一些資料,愿意在这里談談棉花灌溉与排水中的几个問題。  相似文献   

9.
蚕豆是我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因褐斑病为害造成一定的減产。过去有关这方面的資料不多,尤其我省至今尚乏报道。解放前,各研究者曾对該病的生理学和藥剂防治做过一些工作。近年来国内浙江注意这一病害,武汉等地曾進行了一些調查和防治試驗工作。但是,蚕豆褐斑病流行規律及病原菌越夏、越冬的問題尚未明确,防治方法也待进一步探討。为此,作者在1958至1963年的3月間,曾先后分赴肥东、巢县等江淮丘陵地区和阜阳、五河等淮北平原地区的七个县(市),进行了上述有关問題的調查研究。今将所获資料择要整理如下,供同志們参考。  相似文献   

10.
烂秧的因素很复杂。从1961—1962年作者在合肥、舒城、桐城、安庆、怀宁、无为、芜湖等地調查,及我省以往报道的資料看来,我省江淮地区早稻烂秧常系綿腐病而引起的。例如,1962年舒城县农科所3月29日播种的烂秧率69%,其中因綿腐病引起的占烂秧总数92%;安庆专区农科所3月28日播种的烂秧率61.4%,而因綿腐病引起的占烂秧总数86%。本文就是作者1961—1962年对病害的发生过程、病原菌的种类、发病因素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調查訪問結果,并对控制病害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討。  相似文献   

11.
两年来我們在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湖北省农业厅领导下,前后与华中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兽医系、湖北寄生虫病研究所以及疫区的畜牧兽医干部共同协作,在阳新、沙市两地进行了以耕牛为重点的家畜血吸虫病調查;在公安与汉川两县耕牛血吸虫病的疗效检查以及銻剂对耕牛和奶牛的短程治疗試驗等工作,現将研究調查結果綜合报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1958年7月,我們接受了农业厅交給的任务,决定在黄牛最多,品質較好,素有飼养管理和繁殖經驗的枣阳县进行黃牛品种的調查。由华中农学院师生10人、枣阳县农业局3位同志共同組成“枣阳牛調查队”,于1958年7月30日开始着手調查,到当年8月17日暫告結束。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角規测树理論的創立和角規工具的发明与改进,是林业科学上的重大进步,角規的优点是效率高,应用广:如水平角規可以用来测算林地上树木的胸高总断面积,株数分布、平均直径、上部直径、水平距离和蓄积量等調查因子。这几乎解决了森林調查中的基本調查因子的測算任务。应用角规測树是一种抽样的方法。因而,角規在国际上不仅在林业上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已經为植物群落学的研究所采用。經过1957年苏联林业杂志的介紹,角規在我国即开始試用。1958年我省林野調查队亦进行了試用,在試用过程中,經中央林业科学院試驗証明,用角規測树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在南方杉木人工林中0.1公頃标准地上,用木尺角規繞測比每木检尺提高时效6、1倍。由此可见,角规确实是  相似文献   

14.
为了配合华中农学院,华中农科所,省試驗站建場,提供建場規划,考虑該区土壤肥力提高、耕作、施肥、灌排、农业机械化等的基本参考资料,根据三个单位的协商,提出南湖獅子山一带的土壤調查任务,結合土化系三年級生产实习,于57年前完成該区1 2000和1 5000比例尺土壤調查工作,作出土壤分佈、土壤利用現状图及相应的調查报告。工作期间,得到陈华癸、屠启澍主任、何品成組长的指導,特別是張宜春、周厚基、施孜  相似文献   

15.
选育良种是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提早成熟、增进品质、加强抗逆性最經济而有效的措施。 建国以来,我国的棉花育种工作,在党的正确領导下,取得了不少成就。区域化的两批十八个棉花新品种已分別于一九五九和一九六一年开始在各品种的适应地区試种、示范和推广,新的良种还不断地在区域試驗和育种試驗中涌現出来。現根据以往的研究、調查、考察和鑑定的結果,对我国棉花育种的方向、目标和途径提出一些意見如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稻瘟病往年在湖北省不是个嚴重問題,主要是由于栽种秈稻,而秈稻比較抗病,糯谷虽感病較重,但栽培面積很少,并不引起注意。自大量引种粳稻后,稻瘟病就成为突出問題之一,正因为这是个毁滅性病害,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并領導試驗研究和教学机关共同進行研究,使科学技術赶上客观要求。今年在湖北省很多地方防治了稻瘟病,并取得了粳稻的丰收,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技術貫澈不够,也遭受了一定的損失。本文从彙报資料及調查試驗中加以分析研究,找出在湖北地区的發病規律,总結今年的防治技術,提出今后对此病防治的意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58年10月間,我們在温嶺調查甘藷栽培情况,发現甘藷紫紋羽病在該县分布頗广,个别人民公社还很严重。溫嶺县的农民在与該病作長期斗爭中已創造出許多簡單有效的防治方法。我們現在將3个公社5个乡进行現場調查观察的結果报导如下。甘藷紫紋羽病病原菌是担子菌Helicobasidum Mompa,Tanaka.,菌絲成束,呈紫色,有时糾結形成紫紅色菌核。菌絲层呈紅紫色的皮膜狀,有似紋羽,因而得名。温嶺地区的农民把它叫做“紅筋網”或簡称“紅網”,意即受害藷表布有象人体筋絡一样  相似文献   

18.
前言随着國家经济建設对木材的需要,湖北省林業局与木材公司兩單位组成了湖北省神農架森林資源勘查隊,于1956年5月進入湖北神農架原始森林区,進行了歷时約六十天的勘查工作。筆者趁此机会参加了这項工作,目的在于对神農架地区的林型進行初步的調查研究。由于此項工作的要求,对該地区的植被作了初步的調查。調查的方法,除了根据地形的特点進行了綫路調查外,还根据各个不同的环境和植物群落類型,选擇典型的地点,采用記名样方調查和圖解样方調查。以測定植物群落的成分和結構,結合視察訪問,以期了解植物分布的規律和各种植物群落的特点,对該地区的經营利用,提出一些有根据的意見。  相似文献   

19.
播种迟早对黄麻产量有显著影响。据1952年湖南省农业厅的試驗,在4月20日前播种的发生幼苗分枝开花現象(占总株数0.5%左右),中后期播种的生長的也不如5月上旬播种的良好,到5月下旬播种的,株高比适时播种的矮5尺以上。又广东农林厅1953年的調查,东莞第一区有些农民,在五月间冬播黄豆,收后播种黄麻,初期生長很好,但生育日数不足,到了收穫时,麻莖較矮細,最显著的是纖維細胞发育不足,麻皮薄,剝皮时亦不能剝到麻尾,因而影响产量甚大。1951年江西南昌上饒等地谷雨节播种的莢头麻迟不发芽,且出苗不齐,立夏以后播种的則出苗很正常。1954年浙江农科所的試驗,  相似文献   

20.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多种經营,特別是发展果树生产,滿足人民生活的要求,开发山地,充分利用紅壤是非常必要的。潮安县頂湖山自1954年开发以来已經五年多了,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可为继續开发和利用紅壤作参攷。因此我院下放汕头大队土化中队,与驻在該山做試驗的广州土壤研究所的同志,于今年3月下旬合作进行了調查总結。现将調查材料整理分述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