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十味香鹿胶囊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挥发油测定法对十味香鹿胶囊挥发油进行提取,以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百分含量,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色谱柱为Agilent19091M-436型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0.25mm×30m,0.25μm);程序升温:60℃,以10℃/min升至280℃,保持12min。进样口温度为280℃。质谱条件: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范围20~500amu。共检出33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22个化学成分,相对含量超过5%的成分有棕榈酸(54.107%)、顺-9-十八烯酸甲酯(8.092%)、反-9-十八碳烯酸(7.285%)、(Z,Z)-9,12-十八碳二烯酸(6.026%)、9-反十六碳烯酸甲酯(5.456%),同时鉴定出具有镇痛作用的丁香酚甲醚(0.172%)。十味香鹿胶囊中挥发油成分主要包含棕榈酸、烯酸以及烯酸甲酯类成分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籽中挥发油的组成及含量,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喜树籽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获得其总离子流图,对各个色谱峰进行了定性,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共鉴定了24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Z,Z)-9,12-十烷二烯酸(57.59%),9,12,15-十八烷三烯酸甲酯(8.65%),十八烷酸(6.56%),正十六烷酸(6.52%),β-谷甾醇(3.93%),(Z,Z)-9,12-十八烷二烯酸甲酯(2.25%),其中还有少量桦木醇(0.50%);揭示了喜树籽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锦灯笼根茎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组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锦灯笼根茎中挥发油,运用GC-MS法测定和分析其化学成分.通过计算机检索、人工图谱解析,按各色谱峰的质谱裂片图与文献核对,确定锦灯笼根茎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94%.锦灯笼根茎主要成分为n-十六酸、十六酸甲酯、十六酸乙酯、(Z)9-十八碳烯酰胺、6,9-十八碳二烯酸甲酯、8,9-二脱氢-9-甲酰异长叶烯、马铃薯螺二烯酮、)11-十六碳烯酸、5-十二烷基-2-呋喃酮、香橙烯-2-氧化物.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本研究为锦灯笼根茎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挥发油测定器从大花罗布麻花中提取挥发油,用GC-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分离确定了其中63种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92.04%。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主要化学成分为9,12-十八碳双烯酸乙酯(24.21%)、(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乙酯(11.43%)、二十八烷(6.27%)、软脂酸乙酯(5.98%)、正软脂酸(5.48%)、α-金合欢烯(4.99%)、二十五烷(4.27%)等。  相似文献   

5.
野西瓜果实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质联用法对野西瓜(Capparis Spinosa)果实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应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研究其镇痛作用,应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法研究其抗炎作用.结果检测出15个峰,占总峰面积的99.99%.其中含量较高的几种化合物有n-十六酸(8.34%),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46.00%),9,12-十八碳二烯酸(31.01%),硬脂酸(1.74%),δ-维生素E(4.75%),β-维生素E(2.68%)等.研究表明野西瓜果实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中化合物的类型主要为饱和脂肪酸酯、不饱和脂肪酸和甾醇类化合物等,萃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17,(7):1096-109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蛋黄馏油中的脂肪酸和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蛋黄馏油中含有12种脂肪酸,主要为11-碳十八碳一烯酸甲酯(31.04%)、(Z)-9-十六烯酸甲酯(18.19%)、(Z)-9-十八烯酸甲酯(7.03%)、硬脂酸甲酯(6.01%)、亚油酸甲酯(4.46%)、棕榈酸(0.88%)、十七烷酸甲酯(0.67%)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0.72%;亚油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每日必须由食物供给,故为必需脂肪酸,其是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和健康所必需的。蛋黄馏油挥发油中有19种化合物,主要为腈类化合物(49.95%)和烃类化合物(44.67%)。蛋黄馏油中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及有机腈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以及药用、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7.
利用索氏提取器提取开口箭地上部位脂溶性成分,采用BF_3-CH_3OH和HCl-CH_3OH分别进行甲酯化处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比较2种不同甲酯化方法对开口箭地上部位脂肪酸成分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BF_3-CH_3OH甲酯化和HCl-CH_3OH甲酯化预处理后,经GC-MS测定和NIST2011谱库检索,分别从开口箭地上部位得到化学成分31种和25种,包括脂肪酸成分21种,共有成分13种,其中正十二烷酸、癸二酸、正十四烷酸、正十六烷酸、(Z,Z)-9,12-十八碳二烯酸、(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正十九烷酸的含量差异明显。正十三烷酸、肉豆蔻油酸、三甲基硅烷基肉豆蔻酸、(Z,Z)-7,10-十六碳二烯酸,(Z)-9-十六碳烯酸,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L-抗坏血酸-2,6-二十六烷酸,(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16-甲基十七碳酸均为首次从开口箭中分离鉴定得到。BF_3-CH_3OH甲酯化方法处理更适于开口箭地上部位脂肪酸的分析测定,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利用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8.
牛心朴子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牛心朴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 ,分离鉴定出 4 5种化合物 ,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总质量的 87.80 %。其中主要成分为烷烃 (33.5 9% ) ,不饱和脂肪酸 (19.4 7% ) ,酯 (18.5 5 % )和烯烃(9.6 8% ) ,9,12 -十八碳二烯酸相对含量最高 ,为 18.6 5 %。  相似文献   

9.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离无壳瓜子中的挥发油组分,用GC-MS和Kvoat’s指数法对各种组分进行鉴定,共定性检测出3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73.5%,其中主要成分为甲酸乙酯、1-十一炔、2,8-二甲基十一酸甲酯、正十八烷、十六酸甲酯、十八二烯-11,14-酸甲酯、正十八酸乙酯和十八二烯-9,12酸(z,z)等.  相似文献   

10.
陈文学  赵岩  杨琦  王健  王寅秀  张连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34-10636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人参的脂肪酸成分及相对含量,为人参的良种选育工作提供一项重要指标。[方法]采用索式提取法提取,GC-MS法测定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出20种脂肪酸,其中主要为(Z,Z)-9,12-十八碳二烯酸、棕榈酸和(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不同品种人参脂肪酸单体的含量存在差异,主要为①(Z,Z)-9,12-十八碳二烯酸含量大马牙47.896%、二马牙50.901%、圆膀圆芦50.254%、长脖49.456%,其中二马牙含量最高;②棕榈酸含量大马牙12.370%、二马牙12.535%、圆膀圆芦12.614%、长脖11.983%,圆膀圆芦含量最高;③(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含量大马牙10.407%、二马牙12.487%、圆膀圆芦11.936%、长脖12.026%,二马牙含量最高。[结论]用该法可鉴别出不同品种的人参,有望成为人参品种选育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王慧竹  孙玉婷  李锐  陈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73-17074
[目的]研究五味子藤皮油状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五味子藤皮油状物的主要成分。[结果]气相色谱共分离出36多种化合物,经与质谱标准图谱比较检索出其中19种化学成分,含量较高的分别为亚油酸(30.06%)、油酸(17.17%)、棕榈酸(11.05%)、丁香烯(10.40%)、肉豆蔻酸(6.21%)和十七烷酸(4.39%)等。[结论]五味子藤皮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2.
珍稀濒危植物剑叶龙血树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苏秀芳  梁振益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1):177-178,18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剑叶龙血树茎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应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显示,从剑叶龙血树茎挥发油中鉴定出16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100%,其主要成分为4-甲氧基-6-(2-烯丙基)-1,3-亚甲二氧基苯(21.95%)、(Z,Z)-9,12-十八碳酸(13.47%)、2,6,10,14-四甲基十六烷(7.39%)、3-甲基-十八烷(6.12%)、2-(十八烷氧基)-乙醇(6.00%)及1,7,11-三甲基-4-(1-甲基乙基)十四烷(5.34%)。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剑叶龙血树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GC-MS分析,从华莱士瓜果实中检出45种不同成分的芳香物质。主要的物质为软脂酸、亚麻酸、亚油酸、油酸、顺-十六碳烯酸、二十八烷、二十三烷、乙酸-3-甲基丁酯、乙酸苯甲酯、3-羟基-2-丁酮、二十七烷、硬脂酸、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2-甲基丙酯、丁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2-甲基丁酯、2,2'-甲二氧基丙烷、2-甲基丙基肼、苯甲醇21种物质,占芳香物质总含量的71%。  相似文献   

14.
苦丁茶香气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改进的SDE装置萃取后应用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技术,分析了苦丁茶香气的化学提成,结果在苦丁茶精油的146个色谱峰中鉴定出91种化学成分,占该精油总量的85.93%,含量较高的十六碳酸,9,12-十八碳二烯酸,1,2-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2-苯二甲酸双(1-甲基)庚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1-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己烯,丁基-羟基甲苯和2-香豆酮。  相似文献   

15.
研究降脂宁颗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中国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对降脂宁颗粒的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以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检出10种成分,鉴定了10种,占挥发油总量的100%.相对含量超过5%的物质有棕榈酸(45.95%)、十六烷酸乙酯(27.91%)、十六烷酸甲酯(8.10%)、油酸乙酯(5.68%)  相似文献   

16.
李雪  李梅  陈春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535+3567-3535,3567
[目的]对唇香草脂肪酸成分进行GC-MS分析.[方法]利用索氏提取器提取唇香草脂肪酸成分,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0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9,12,15-十八三烯酸(12.38%)、棕榈酸(6.28%)和棕榈酸甲酯(5.08%).[结论]该方法分析了唇香草的脂肪酸成分,为唇香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杜梨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杜梨花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分离出46个峰,确定了其中的45种,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87.84%,主要化学成分为:二十一烷(60.05%);二十八烷(4.48%);(E,E)-3,7,11-三甲基-2,6,10-三烯十二-1-醇(4.43%);6,10,14-三甲基-2-十五酮(2.27%);2-甲氧基[1]苯噻吩-[2,3-c]喹啉-6(5H)-酮(1.98%);Iron,monocarbonyl-(1,3-butad iene-1,4-d icarbon ic ac id,d iethyl ester)a,a'-d ipyridyl(1.61%);[(2-氟苯)甲基]-1H-嘌呤-6-胺(1.07%);1,2-苯二羧酸-二异辛酯(1.02%)。以上八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76.91%,所得挥发油为淡黄色油状物,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