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pH条件下红小豆分离蛋白的加工特性。[方法]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对照,设定不同pH条件,分析红小豆和大豆蛋白主要的加工特性。[结果]在较低pH下,红小豆分离蛋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其乳化性、起泡性和吸油性与大豆分离蛋白大致相同,其乳化稳定性和起泡稳定性比大豆蛋白更优;当浓度为10%时,红小豆蛋白显示出凝胶性。[结论]该研究可为红小豆的综合开发应用提供新的加工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微波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从大豆油中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为试材,研究微波处理时间对其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当微波功率为1000W时,在0~40s,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均在处理40s时达到最大值,其中,乳化性和起泡性分别比未处理的增加了120.00%和146;88%,随着处理时间的继续增长,分离蛋白的起泡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呈下降趋势;泡沫稳定性受微波处理时间的影响最大,处理30s时达到最大值,比未处理的增加了209.38%,随着处理时间的继续增长,泡沫稳定性逐渐下降。[结论]1000W微波处理40S,可明显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3.
以从马铃薯淀粉加工生产中制备得到的马铃薯蛋白为原料,对马铃薯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及起泡稳定性等功能性质进行初步研究,并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进行比较,以期为马铃薯蛋白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豆分离蛋白乙酰化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表明:随着乙酸酐添加量的增加,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程度提高,并且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和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董增  章建国  陈忆  魏兆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447-6449,6474
[目的]分析榨油后黄秋葵籽粕的分离蛋白理化特性和营养价值。[方法]利用碱溶酸沉的方法提取分离蛋白,对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蛋白质分子量范围和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分离蛋白在等电点处理化性质差,富含亮氨酸,苏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的主要亚基在20~26 kD。[结论]黄秋葵分离蛋白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冷榨双低菜子粕中蛋白质的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等功能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高于50℃时,菜子蛋白质的溶解性会有所增加;在p H为3和5下,菜子蛋白质的溶解度较低,这说明菜子蛋白具有两个等电点;当盐溶液浓度增加时,在p H为8和10的碱性环境下菜子蛋白质的溶解性不断降低,而在低p H下溶解性变化不显著;与大豆分离蛋白质相比,菜子蛋白质的持水性较差,而泡沫的稳定性和持油性较好,这与蛋白质表面疏水性的大小相关。通过对菜子蛋白质功能性质的分析有利于其在食品加工中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金属离子对芋艿分离蛋白食品功能性质的影响。[方法]以芋艿为原料,提取分离蛋白,研究了盐离子种类及强度对芋艿分离蛋白流变特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盐种类及其浓度对芋艿分离蛋白的食品功能特性有明显的影响。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0.6%范围内,K+和Na+浓度增加能促进芋艿分离蛋白溶解,降低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增加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在0~0.8%范围内,能降低表观黏度、滞后现象、Tgel和凝胶G';当K+和Na+浓度继续增加时,蛋白溶解度降低,起泡性增加,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减小,表观黏度、滞后现象、Tgel和凝胶G'增加。Ca2+和Mg2+能在相邻多肽的特殊氨基酸残基之间形成交联,在离子浓度小于0.4%时,强度强于离子效应,使蛋白质溶液起泡性增加,但其他功能特性与K+和Na+相似。[结论]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芋艿的了解,拓展芋艿食品的应用范围,且试验数据可为芋艿蛋白质食品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提、盐提2种方法对香椿籽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所提取香椿籽蛋白质的功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提法优于水提法,且最佳提取条件为:Na Cl浓度1.53mol/L、提取时间70 min、料液比1∶45、温度20℃、功率240 W,此时蛋白质提取率为58.18%,较水提法提高了31.68个百分点。功能特性结果显示,盐提香椿籽蛋白质的起泡性、泡沫稳定性、持水性均极显著高于水提香椿籽蛋白质(P0.01),而乳化性(P0.01)、持油性(P0.01)、乳化稳定性(P0.05)显著低于水提香椿籽蛋白质。  相似文献   

9.
采用压热对米糠蛋白进行处理,探究了压热处理对米糠蛋白功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热处理总体增加了米糠蛋白的溶解性、表面疏水性、乳化性及起泡性,溶解性最高为51.36%,乳化性增至48.3 m2·g-1,起泡性可达159.4%,表面疏水性增至197.65,但长时压热处理会促进蛋白质聚集体的形成而造成上述功能性的降低。30 min压热处理下乳化稳定时间降低至8.5 min,泡沫稳定性降低至61.3%。压热处理时间适当可有效地提高米糠蛋白的溶解性及表面性质,但不利于米糠蛋白表面活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糖基化改性提高南极磷虾蛋白的功能特性.[方法]以南极磷虾蛋白质为原料,采用蛋白质溶解性、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和起泡性评价方法,分析了5种糖基供体基于改性时间对南极磷虾蛋白质-糖复合物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其他糖基供体相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南极磷虾蛋白质与葡萄糖反应产物的溶解性(19.00%)、吸油性(16.67 ml/g)、乳化能力(乳化性10.69m2/g,乳化稳定性88.12%)最大.采用葡萄糖与南极磷虾蛋白质通过改性反应所得产物的溶解度和吸油性得到明显改善,泡沫稳定性得到提高.[结论]糖基化改性能够显著改善南极磷虾蛋白质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1.
天然鱼蛋白乳化性不佳,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但鱼蛋白的酶解改性可改善其功能特性,并拓展应用范围。以鲣鱼白色肉为原料,以水解度和乳化性为主要指标,比较了不同蛋白酶(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水解时间对酶解液制备和鱼蛋白乳化性的影响,优化了酶解工艺参数。将鱼蛋白进行冷冻干燥后,分析鱼蛋白酶解前后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等功能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当胰蛋白酶添加量2 000 U·g-1,酶解10 min时,鱼蛋白水解度(DH)达到8.2%,此时鱼蛋白乳化特性最佳。与酶解前样品相比,酶解后鱼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显著提高,其溶解度、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酶解制备的鲣鱼蛋白在广泛pH范围内具有更好的功能性质,在食品工业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元宝枫种子蛋白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元宝枫种子蛋白主要功能特性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元宝枫种仁蛋白的等电点为4.38;在等电点附近,种仁脱脂粉的溶解度,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及乳化稳定性均最低,而当pH=6~7时,表现较佳;与大豆脱脂粉相比,元宝枫种仁脱脂粉具有更好的吸油性,元宝枫分离蛋白具有更好的起泡性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糯玉米蛋白的溶解性等功能特性,拓宽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领域,对糯玉米谷蛋白湿法糖基化改性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pH9.0、温度100℃、蛋白/糖质量比为1∶1、反应时间为20min,所得到的复合物的乳化性和起泡性等有所提高,在pH 6.5条件下,溶解性较谷蛋白提高了1.67倍。通过对改性前后的谷蛋白在不同pH条件下的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及泡沫稳定性的比较发现,改性谷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随pH的不同,变化趋势与原谷蛋白相似。但是,经湿法糖基化改性后,在不同pH条件下功能性质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研究新疆小白杏杏仁植物蛋白饮料的生产工艺,并探讨去皮工艺、乳化剂、稳定剂等因素对饮料品质的影响。[方法]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小白杏杏仁的粗蛋白含量,用索氏提取法测定其脂肪含量,用酸度计测定其pH值。[结果]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小白杏杏仁的最佳去皮条件为:在100℃的浓度0.1%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3min,然后手工搓皮。乳化剂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乳化剂配方为:0.05%吐温80+0.30%单甘酯+0.15%蔗糖酯。乳化稳定剂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乳化稳定剂选用0.05%羧甲基纤维素时,小白杏植物蛋白饮料的稳定性最好。[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制得的饮料色泽乳白,乳化均一,无絮凝沉淀。  相似文献   

15.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为乳化剂,采用乳化方法制备VE O/W型乳状液,探讨乳化时间、pH、乳化转速、乳化温度、SPI质量浓度和油水比对乳状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VE与pH8.0、浓度为2.4%的SPI溶液按照1∶2.4(w/w)的比例混合,于65 ℃、12000 r/min条件下均质20 min后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较好.此时,乳化活性为163.97 cm-1,乳化稳定性为1.19.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法优化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利用中性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采用单因素试验和中心组合实验设计,通过响应面分析pH、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并优化酶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酶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7.1、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为5.6%、酶用量为5000U~mE-1、反应温度为51℃、反应时间为117min,该条件下得到改性后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性为1.390。  相似文献   

17.
通过胰蛋白酶、胰酶、胃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等水解热变性乳清蛋白质的试验,结果表明:胰蛋白酶和胰酶水解能够明显地改善热变性乳清蛋白质的各种性质。水解程度越深,热变性乳清蛋白的水解产物的溶解性越高,其稳定性越好。当水解程度在20%左右时,其水解产物的发泡力和泡沫稳定性为最佳。胰酶水解对乳清蛋白的乳化稳定性有积极作用,其它蛋白酶的水解均使蛋白质的乳化稳定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