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成功 《四川蚕业》2010,38(4):39-40,45
提高桑园产出率,提高蚕桑综合效益,是稳定行业、保持蚕桑发展长盛不衰的唯一出路,是蚕桑生产新形势下的一种必然选择。实践证明,依靠科学技术,全面加强管理,合理调整布局,普及优良蔟具,搞好桑园套种和蚕桑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几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引进推广农桑品种 提高蚕桑经济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村的骨干产业 ,但随着效益农业的突飞猛进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 ,我县原有的桑园基础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桑园立地条件差 ,树龄老化 ,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与茶叶相比 ,比较效益不高 ,因此如何提高蚕桑单位面积综合效益 ,从而进一步稳定蚕桑生产在我县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而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综合效益的途径一是要提高桑园的单位面积产茧量 ,二是要充分利用桑园冬闲进行套种其它经济作物 ,增加复种指数 ,从而达到增加单位面积产值的目的。优良桑品种农桑12、14号单位面积产叶量比…  相似文献   

3.
栽桑养蚕是射阳县农村传统的致富项目,茧丝绸产业已成为射阳部分镇(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为进一步稳定射阳县桑园面积,加快蚕桑转型升级,推动蚕桑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简要谈谈对射阳县蚕桑产业的发展思考.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发展基础扎实 目前,射阳蚕桑生产总量已位列全省第三.现有桑园面积5.5万...  相似文献   

4.
丰产桑园是生产优质蚕茧的物质基础,也是茧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蚕桑产业已成为不少地区的重要优势产业,也是促进广大农民增收的一个经济增长点.桑园管理是茧丝绸产业链的基础环节,综观生产实际,在桑园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体效益的发挥和蚕农经济收入的提高,制约了蚕桑生产的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行蚕桑生产实际,提出了依靠科学技术、全面加强管理、合理调整布局、普及优良蔟具、加强桑园套种和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等重要措施,以稳定和发展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6.
正我县桑园建设历史较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蚕桑生产的桑树基础主要是四边桑,八十年代中期四川提出四边桑、小桑园、间作桑"三结合"栽桑模式,各地才陆续发展小桑园或间作桑园,但主要分布在部分地区的少数农户,桑园面积总量不大,没有占据蚕桑生产的主导地位。因此,人们对桑园的建设关注不多,桑园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然而,近年来随着蚕桑产业的转型发展,大力开展了蚕桑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培育,规模化、  相似文献   

7.
桑园是蚕桑产业的基础,只有抓好这个基础,在栽植、修剪、施肥、耕作等各方面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如何引导农民在桑园管理中,走出效益低下的困境,迈上一条规范、标准化管理的高效桑园发展轨道是做大做强我市蚕桑产业的关键。1全市桑园的基本现状晋城市是华  相似文献   

8.
建德市蚕桑产业是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 2003年成为浙江省蚕桑西进八个县市之一,蚕桑生产不断扩大,主要分布在大同和大洋两个乡镇,其中大同镇桑园总面积600余hm2;大洋镇桑园面积606余hm2,2个乡镇占全市桑园总面积的80%左右,逐步形成蚕桑两大区域优势.大同镇位于建德西南部,交通较为便利,通信设施完备,土地资源丰富,是经济作物主产区,也是我市蚕桑重点规划发展乡镇,而且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是浙江省示范性蚕桑专业合作社,其中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从2008年至今就一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示范性蚕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合作社规范内部管理,强化服务功能,基本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蚕桑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完善收烘设施,方便蚕农售茧.但近年来蚕桑比较效益降低,生产上存在薄弱环节制约了蚕桑产业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态资源利用的重视,为了稳定当地蚕桑产业,建德市农业局和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以桑园基地为产业基础,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为开发手段的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淳安县威坪镇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认为威坪镇蚕桑产业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蚕茧价格与蚕农期望值差距较大,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不高;二是养蚕劳动力数量下降、体能变弱,蚕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广且工价高,养蚕劳动力从养蚕行业转出;四是桑园培管粗放,桑叶和蚕茧的产质量变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现有桑园桑树品种更新力度,结合桑树品种更新集中连片发展消灭插花地;加大桑园土地流转力度,逐步培植养蚕大户;加强桑园基础培管,夯实桑园基础;推行"十天养蚕法"新模式,加强示范点建设;加强村级蚕桑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养蚕整体技术水平;抓好蚕茧外部市场监督管理,保障蚕农利益;加强蚕桑保险,降低养蚕风险等助推威坪镇蚕桑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祝剑波 《蚕桑通报》1993,24(1):29-30,33
我县滩地桑园占总桑园面积的85.7%.近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稳定和提高,蚕农普遍重视对桑园的高肥投入,特别是夏肥的施用水平逐年提高,但肥效较低.为探求我县滩地桑园夏肥的合理施用量及氮、磷、钾、饼配施的优良组合,笔者进行了本试验,兹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方法1.基础情况试验于1991年6月至1992年5月在衢县高家镇高家村高土根户的滩地桑园进行,亩栽1300株7年生低干  相似文献   

11.
蚕桑生产是如城镇高效农业产业之一,现有桑园140hm2,部分桑田已沦为中低产桑园,亟需进行改造。可采取套栽更新的方法,而桑苗作为桑园改造之必需,也是蚕桑生产稳步发展的基础。因此,培育优质夏播桑树实生苗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对发展蚕桑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笔者进行了调查、总结,现就培育优质夏播桑苗技术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万成功  周义奎  谢同建  王祥 《中国蚕业》2009,30(3):67-68,72
针对现行蚕桑生产实际,从行业稳定高度出发,提出依靠科学技术、全面加强管理、合理调整布局、普及优良蔟具、加强桑园套种和蚕桑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等提高桑园产出率的几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胥尹忠 《蚕桑通报》2005,36(4):51-53
农药使用不当是影响蚕桑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桑园与粮棉田和果园混杂栽种,粮棉用药与蚕桑生产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另外,桑园本身用药不当对养蚕也有很大影响,下面就粮棉田及桑园用施农药对响蚕桑生产的影响查及对策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安康市以现代蚕桑建设年为抓手,加强高效桑园标准化管理,加大新型产业主体培育,创新发展经营模式,巩固和强化蚕桑产业基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但同时也存在问题短板,针对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聚阳乡推行小蚕联户共育的效果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聚阳乡是启东市发展蚕桑生产最早的乡镇之一.自1978年以来,该乡以通启河沿岸4个村为重点,着力发展蚕桑规模生产基地,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聚阳、南塘2村建成了桑园基础,养蚕设备、共育和养蚕水平均为全市一流的蚕桑专业村.聚阳乡在抓好蚕桑生产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一贯注重小蚕共育这个基础.1996年,在经过前3  相似文献   

16.
袁多发 《北方蚕业》2007,28(3):49-50
蚕桑产业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两个大的方面,发展"两高一优"蚕桑产业,就山区农村生产实际应从桑园管理和桑园建设抓起,只有兴好桑、管好桑、常年抓桑,采取规范化的综合丰产技术措施,培育优质桑园,同时搞好实用技术的推广、优良簇具的使用、改善饲养环境和严格消毒防病,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才有可能实现"两高一优"现代蚕业目标。  相似文献   

17.
射阳县现有桑园5.5万亩,年发放蚕种16万张,生产蚕茧625万kg.近年来桑园面积、发放蚕种、蚕茧产量稳中有升,为了使蚕桑产业在射阳县持续稳产高产,必须加快老桑园改造步伐,大力推广优良桑品种,科学规划减少大环境农药污染,提高桑园复种指数,提高桑园综合产出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桑园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桑树栽培管理是影响蚕茧产量和种桑养蚕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广西农村桑园栽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提出改进农村桑园栽培管理、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措施,以及提高广西桑园栽培管理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 优良桑树品种是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内在因素。对提高蚕茧产量、茧质和蚕种质量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发挥优良桑品种对提高桑园生产率的作用,促进我省蚕桑生产走上良性循环,本文就建立我省良种桑繁育基地的有关问题,谈谈看法。一、目前我省桑园良种化状况与建立良种桑繁育基地的必要性长期以来,我省桑园栽植的当家品种为  相似文献   

20.
三、措施和对策实现我市蚕桑发展的战略目标,总的应进一步深化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水平。主要是: 1.稳定桑园面积,建设稳产高产的桑园基地。这是发展蚕桑生产的基础根据我市农业结构的总体设想,到“七五”期末,粮食播种面积必须稳定在610万亩,复种指数在230%,通过30万亩旱粮的改制、部分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