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 《河南农业》2010,(9):55-55
一、“十五”时期棉花生产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十五”期间商丘市棉花生产虽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但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棉花生产,棉花生产仍得到了稳步发展,特别是新品种、新技术得到迅速推厂。抗虫棉优良品种广泛应用于大田生产,每年可为棉农节省农药投资上千万元。抗虫棉品种覆盖率达80%.主要推广棉花品种有春棉“豫19”、“冀668”、“邯郸284”、  相似文献   

2.
南通作为重要的棉纺业和优质棉基地,1999年起抗虫棉在我市得到迅速推广,对发展棉花生产、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影响。1坚持可持续发展,走产业化发展之路由于现有的1户1个生产单位的生产格局,生产规模小,现代化程度低,不可能在科技、信息资源方面大量投入。由于面积波动大,品种杂乱,不利棉花质量的提高,棉花生产、流通企业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差。针对这些情况,棉花生产应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鼓励棉区土地向植棉能手集中,利于机械化、植保、优良品种等科学技术的推…  相似文献   

3.
抗虫棉,是通过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将外源抗虫基因导入棉花植株而培育出的棉花新品种。抗虫棉有形态抗虫棉、生理生化抗虫棉和转基因抗虫棉之分。目前生产中推广的抗虫棉大都是转Bt基因,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类型较多,在适应性、长势和抗逆性等方面各具特色,可以满足不同  相似文献   

4.
随着抗虫棉品种的普及与大面积在生产上使用,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棉田用药量大幅度减少,棉花生产成本逐年降低,棉花品质、产量提高,棉农收益增加。从1996年至今,抗虫棉对全国的棉花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产棉大国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近年来,抗虫棉在生产出现了早衰现象,许多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两种说法:其一为病害,认为抗虫棉从品种选育开始,注重抗虫性状选育,忽视抗病性状,因此抗虫棉抗黄枯萎病性能差,大面积推广抗虫棉,降低了棉田的抗病性,造成棉花早衰;其二为生理失衡,认为抗虫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前期承载蕾铃过多,导致生理负荷重,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失衡,且抗虫棉对钾素反应敏感,后期棉株营养生理失调,典型表孽现是后期缺钾引发红叶茎枯病。  相似文献   

5.
鲁棉研18号是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最新培育的抗虫棉新品种,2000年获得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项目资助,是目前棉花生产上具有较高推广利用价值的抗虫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鲁棉研18号(原鲁25系)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常规抗虫棉新品种.全生育期130~132天,属中熟品种.该品种出苗好,前期长势中等,中后期长势强、不早衰,叶色浓绿,结铃性强,成铃速度快,上中下分布均匀,铃壳薄,吐絮畅.省区试两年平均铃重5.58克,衣分38.5%,子指10.7克.2000年获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项目资助,2005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棉花生产上具有较高推广利用价值的理想抗虫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南通作为重要的棉纺业和优质棉基地,1999年起抗虫棉在我市得到迅速推广,对发展棉花生产、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鲁棉研18号(原鲁25系)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常规抗虫棉新品种.全生育期130~132天,属中熟品种.该品种出苗好,前期长势中等,中后期长势强、不早衰,叶色浓绿,结铃性强,成铃速度快,上中下分布均匀,铃壳薄,吐絮畅.省区试两年平均铃重5.58克,衣分38.5%,子指10.7克.2000年获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项目资助,2005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棉花生产上具有较高推广利用价值的理想抗虫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针对棉花生产中棉铃虫连年暴发为害,以及枯萎病和黄萎病常年大发生的严重问题,河北省各育种单位选用具有海岛棉、陆地棉和野生棉丰富遗传基础的抗病、高产棉花品种冀棉25为母本,以转基因抗虫棉为父本杂交,进行抗虫性的转育与品种改良,通过连续多年定向选择培育出抗虫棉新品种16个,其中纤维品质Ⅰ型品种1个、Ⅱ型品种3个。对这些育成品种的产量性状、抗病性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分类汇总,分析了冀棉25的育种利用效果,并得到一些启示:亲本遗传基础丰富,选育优良品种多;逐步改良实现性状突破,结合同步选择实现主要性状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棉花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江苏省棉花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从转基因抗虫棉类型、推广应用、生育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抗虫棉在江苏的普及与推广,从高品质棉花品种、推广应用、市场体系、产业效益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剖析了江苏省高品质棉的研究及生产,从不同角度剖析了江苏省棉花栽培技术的完善与提高,并预测了江苏省棉花生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抗虫棉品种的推广,棉花连作种植面积加大,导致棉花枯、黄萎病发生日趋严重,成为影响衡水市棉花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棉花枯、黄萎病作为棉花的一种恶性病害,素有棉花"癌症"之称,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减产20%~60%,严重的可造成绝收。  相似文献   

12.
鲁棉研18号(原鲁25系)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新近育成的常规抗虫棉新品种,该品种高抗棉铃虫、高抗枯萎、抗黄萎,兼具抗旱碱等多种抗逆性能,同时表现丰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纤维品质优良,是目前棉花生产上具较高推广利用价值的抗虫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永修位于赣北地区,是江西省主要植棉大县,也是国家棉花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基地.众多棉花优秀品种在这块土地上脱颖而出,三杂棉4号即为其中之一.三杂棉4号(SH01-3)系湖北省国营三湖农场农科所选育的抗虫棉,是个集丰产、衣分高、抗病抗虫、优质等诸性状于一体,适宜两熟栽培的棉花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委员会审定,永修2004年随着国家棉花新品种展示引进种植,2005年扩大生产示范,综合两年的大田表现,该品种杂交优势突出、上桃集中、桃大、衣分高、纤维品种优良、耐旱抗渍,是能够使棉农与棉花加工企业实现双赢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1抗虫棉早衰原因 1.1品种原因。抗虫棉与普通棉花相比前期生长慢,营养生长不足,生殖生长提前且结铃集中,生理负荷过重,后期如遇干旱病害等不良条件易引发早衰。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抗虫棉品种多为生育期125~130d的品种,加之地膜棉的广泛种植促使生育进程加快、早发。很多农民不能依据其特性科学运筹肥水和管理,早发往往诱发了后期的早衰。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抗虫棉,自1998年在我国黄河流域的棉区大面积推广以来,不但有效地减轻了棉铃虫的危害,降低了棉花的生产成本,也提高了植棉效益,得到了广大棉农的青睐,成为棉农种植的首选品种。转基因抗虫棉虽好,但在种植时也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的发展,要遵循积极、稳妥、合法、科学的原则。黄河流域棉区目前以推广种植常规抗虫棉为主,兼顾杂交转基因抗虫棉,长江流域棉区可以选择种植杂交的、双价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兼顾常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抗虫棉大体上可以分为常规品种、杂交品种和双价品种3类,不同种类种植的区域不一样。截至2002年底,共有11个…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棉花生产上接班杂交抗虫棉品种,进行推广应用,提高棉花产量,我们进行了杂交抗虫棉品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10个,它们分别是慈抗杂2号、湘杂棉5号、TH-05、2号、01-45、农杂66、南抗9号、8号、01-80、慈抗杂1号,对照品种为湘杂棉3号.  相似文献   

17.
抗虫棉早衰主要是抗虫棉的生育特点与传统农艺措施发生矛盾,棉田生产技术没有随着棉花品种更新而适时改变造成的。在抗虫棉大面积种植的背景下,从改变棉花生态环境入手,协调棉花"源、流、库"的关系,以健根壮株为核心,培养承载能力强的棉花单株个体,根据不同的地力水平配制合理的棉田群体,可有效防止抗虫棉的早衰。  相似文献   

18.
学术动态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于1964年2月中旬召开了全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品种资源、良种繁育研究工作会议。 会议总结了试验研究成果。在区域试验方面,几年来向生产上推荐了23个优良品种,其中徐州209和石短5号两品种在1963年推广面积达160万  相似文献   

19.
我国棉花现代育种技术应用与育种展望(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优良品种的推广对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棉花遗传育种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表明,棉花育种新技术应用足我国棉花品种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根本和出发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6次品种更换,每次更换使棉花单产提高10%左右,纤维品质、抗病性和早熟性持续提高,中棉所12、16、19、29等代表性品种为我国棉花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目前我国棉花品种仍存在纤维品质、抗黄萎病等缺陷,该文就我国棉花遗传育种的目标、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棉花现代育种技术应用与育种展望(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优良品种的推广对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棉花遗传育种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表明,棉花育种新技术应用是我国棉花品种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根本和出发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6次品种更换,每次更换都使棉花单产提高10%左右,纤维品质、抗病性和早熟性持续提高,中棉所12、16、19、29等代表性品种为我国棉花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目前我国棉花品种仍存在纤维品质、抗黄萎病等缺陷,该文就我国棉花遗传育种的目标、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