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大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72-10473
[目的]为研究绿斑病的病害机理积累资料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20年生的伏令夏橙树为试材,研究绿斑病藻寄生后不同感病程度的伏令夏橙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当果实感病程度为40%和80%时,与健果相比,果皮的亮度、红色值、黄色值显著下降;果皮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果皮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花青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和花青素/叶绿素比值显著减少,果皮呈青黄色。当果实感病程度为5%、40%和80%时,感病果实的单果重略低于健果,其果形指数差异不显著。当果实感病程度达80%时,与健果相比,感病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其固酸比差异显著。[结论]绿斑病对伏令夏橙的果实大小和果形无明显影响,但对伏令夏橙果实的色泽、外观和内在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增果灵在温州蜜柑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增果灵对温州蜜柑产量品质的影响与部分生理效应。结果表明:(1)增果灵能促进果实发育,减少脱落,显著提高着果率,产量增产13.6%以上;(2)增果灵对改善果实品质有明显效果,单果重提高13.6~14.7g,果皮减薄,果面光滑,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Vc的含量;(3)增果灵能增强叶片功能,叶片增厚增重,叶绿素含量提高15.9%~41.2%;(4)增果灵能抑制疮痂病对果实的危害,病果率降低10.3%~11.0%。  相似文献   

3.
甘芳 《农家科技》1997,(5):12-13
<正> 茄褐纹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之一,只为害茄子,全国各栽植区普遍发生。苗期为害造成缺补,严重时缺株率达60%以上;果实发病引起果腐,一般果腐率达20~30%。茄褐纹病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都可发生。幼苗感病,多在近地面茎基部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梭形  相似文献   

4.
苹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病原菌属子囊菌亚门苹果黑星菌。近年来.由于苹果管理粗放.苹果黑星病在我县的发生日趋严重.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后很难控制.苹果叶和果实上带菌率达70%~80%,以富士品种易感病。苹果黑星病严重影响苹果品质、产量和贮藏.商品果比例降低,从而影响我县苹果业的发展及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金冠苹果烂果病侵染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豫、皖黄河故道地区栽植苹果150万亩,年产量3.5亿公斤,是我国主要苹果产地之一。本地区年平均气温14℃,夏季高温。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雨季集中在果实座果至成熟期。果实烂果病发生严重,常年平均烂果率为20~30%,遇多雨年份达40~50%,甚至达60~70%,损失很大。果实轮纹病发病集中在成熟期和贮藏期,果农为了避免销售前损失,往往提前采收,使上市果实成熟度不足,品质下降,贮运期果实大量腐烂。 1984~1986年,我们对苏北黄河故道地区金冠苹果烂果病主要种类、病菌侵染规律及药剂防治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整理如下: 侵染与发病规律 采用果实一次套袋隔绝侵染,分期暴露法进行  相似文献   

6.
苏、鲁、豫、皖黄河故道地区是我国苹果主要产地之一。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4℃,夏季高温,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我省淮阴地处黄河故道的东南部,是黄河故道降雨最多的地区,雨季集中在果实座果至成熟期,果实烂果病(炭疽病、轮纹病)发生严重,常年病果率为20~30%,遇多雨年份达40~50%,最多达70%,损失很大。果实轮纹病发病集中在果实近成熟期和贮藏期,果农为了避免销售前的损失,往往提前采收,使上市果实成熟度不足,品质下降,贮运期果实大量腐烂。由于轮纹病果多出现在采收前后,生产上多采取6~7月开始喷药。虽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50%果病清悬浮剂在田间条件下防治苹果黑星病(Venturiainaequalis)炭疽病(Glomerellacingulate),白粉病(PodosphaeraLeucotrich)锈病(Gymon-sporporangiumyamadae)等4种苹果树主要病害的效果,有效使用浓度及对果树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果病清防治苹果病害效果显著,防效达85%~90%,优于常规对照药剂,最佳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50%果病清悬浮剂在田间条件下防治苹果黑星病(Venturiainaequalis)、炭疽病(Glomerelacingulate)、白粉病(PodosphaeraLeucotrich)、锈病(Gymon-sporporangiumyamadae)等4种苹果树主要病害的效果、有效使用浓度及对果树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果病清防治苹果病害效果显著,防效达85%~90%,优于常规对照药剂;最佳使用浓度为600~800倍;施药时间以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为宜;施药次数2~3次,间隔10~15d为佳。  相似文献   

9.
玉米苗期对丝黑穗病抗性机制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11个不同抗性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种苗为材料对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reiliana)抗性机制作了初探。结果表明:冬孢子在感病的玉米材料胚芽鞘上的萌发率(13.23%~18.81%)显著高于在抗病的玉米材料胚芽鞘上的萌发率(6.60%~7.10%);感病材料幼苗中维生素C(Vc)和总糖的含量分别为14.91~19.71mg/100g鲜重和4.23%~5.91%,显著高于抗病材料幼苗中Vc和总糖的含量(7.18~10.76mg/100g鲜重、2.52%~3.78%);且二者与冬孢子在胚芽鞘上的萌发率呈显著的正相关(r=0.8476,0.8612),揭示了玉米幼苗期抗侵入的固有抗性;受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后,幼苗胚芽鞘内表皮在0.53mol/L高渗蔗糖溶液中感病的玉米材料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高干抗病的玉米材料,高感杂交种“京黄417”胚芽鞘内表皮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最高(47.4%);抗病自交系Mo17最低(23%)二因此,冬孢子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上的萌发率,幼苗中Vc、总糖的含量,以及病菌侵入后胚芽鞘内表皮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可作为玉米早期抗丝黑穗病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液膜果袋在石榴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榴生产中存在果实感病较多,果面光洁度、色泽较差及农药残留量高等问题,套纸袋和塑膜袋各有缺点,为了探索新的套袋途径,对液膜果袋和纸制果袋、塑膜袋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液膜果袋后的石榴果实比套纸袋、塑膜袋及对照的感病率低,果实着色指数及果面光洁度较高,单果重增加,果实六六六残留量低于套纸袋和塑膜袋。  相似文献   

11.
枸杞炭疽病侵染和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枸杞炭疽病的初侵染来源是在病果上越冬的分生孢子和组织内的菌丝体。在室内干燥条件下,分生孢子可存活14个月。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低于10℃高于35℃均不能萌发;最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100%,低于75%则不能萌发。病菌可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在22~29℃和保湿的条件下,潜育期为87~94h。田间发病后,病果上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人的传播,进行反复的再侵染。影响田间病害流行程度的关键因素是降雨量和空气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2.
对欧李上一种新病害欧李酸腐病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并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欧李酸腐病发生在欧李果实成熟期,果实腐烂变酸,病部产生白色霉层。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呈白色粉状,分生孢子长筒形、末端钝圆,大小为4.5~10μm×3.3~7.5μm,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7,12h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快,适宜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和果糖,最佳氮源为牛肉浸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热水处理对哈密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哈密瓜热处理的温度及时间,为哈密瓜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哈密瓜(Cucumis meloL ssp.melo Pang)西州蜜25号为试验材料,热水处理温度分别为50、55和60℃,热水处理时间分别为1、3和5min,研究热水处理对采后哈密瓜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SSC)、相对电导率、维生素C(VC)含量、病害指数、好果率及商品率的影响.并以28 d哈密瓜果实病害指数为测定指标,采用miscellaneous响应曲面设计,研究不同温度、时间对哈密瓜果实病害指数的影响,确定最佳组合条件.[结果]热水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延缓哈密瓜果实硬度、SSC、VC含量的下降,抑制相对电导率及病害指数的上升,保持哈密瓜果实的好果率及商品率.其中以55℃、3 min,55℃、5 min及60℃、3min处理较适宜.[结论]热水处理最佳条件为:55℃、3min,其在贮藏第16 d果实硬度、SSC、VC含量分别较对照高50.2;、36.8;和14.5;,相对电导率较对照低15.5;;贮藏第28 d果实病害指数较对照低55.0;;贮藏第20d好果率及商品率分别较对照高200.0;、42.9;.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s of hot water treatment in alleviating chilling injury and reducing ultrastructural damage of mature-green cherry tomatoes (Lycopersicun esculentum cv. cerasiform Alef) were investigated. Mature-green cherry tomato fruits were treated in water at 40℃ or 45℃ for 5 min or 15 min, and then stored at 5℃ for 19 days followed by ripening at 20℃. Water treatment at 40℃ for 15 min increased tolerance of cherry tomato fruits to chilling stress, indicating as low outbreak of skin lesion, high color a* value, and low electrolyte leakage. Treated fruits showed typical climacteric respiration and developed normal red color with chlorophyll degradation and lycopene accumulation during ripening, while fruits without treatment failed to develop red color and suffered skin lesion. After 19 days of chilling, heated fruits showed the conversion of chloroplast to chromoplast with the disappearance of thylakoids. Mitochondria and other cell organelles were not adversely affected in treated fruits. However, ultrastructures in pericarp cells in control fruits severely damaged with extensive disorganization of cytoplasm, swelled chloroplasts, distorted and unstacked thylakoids. Chloroplast was the first and most severely impacted organelle by chilling stress. Hot water treatment (40℃ for 15 min) before storage alleviated chilling injury in cherry tomato frui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illing injury is related with the damage of cell structure under chilling stress.  相似文献   

15.
萱草炭疽病发生普遍而严重,其发病率为85%~95%,病情指数为28~43。病原菌系Colletotrichum liliacearum Ferr。病菌在患病组织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初次侵染,初侵染的潜育期为10~14d。病害发生期4~11月,其中5月下旬至6月及8月下旬至9月为发病盛期。病菌主要侵染叶片,其次侵染花茎。被害部初呈褪绿色条斑,后转变成枯黄色,发病严重时,导致全叶或花茎枯死。病害流行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发病的最适气温为24℃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湿度大,雨日长的年份发病重。受害程度与品种有关,大花萱草、重瓣萱草易感病,而普通萱草较为抗病。病菌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50%大福丹、50%三福美、75%百菌清、50%代森锰锌及20%三环唑各1000倍液对该病菌的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荔枝裂果与果实生长及水分吸收动力学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荔枝采前裂果发生于假种皮速长期,台风雨是诱发裂果的典型气候现象,在此期间,日裂果率(DCR)果径日净增值(DNG)和蒸汽压亏(VPD)三者之间呈极显著相关。VPD猛跌抑制叶蒸腾使水分大量涌入果实。喷脱落酸以抑蒸腾也产生相同结果。环剥增多果内可溶性图形物,降低渗透势,也诱发裂果。台风雨诱发果实非常规的呼吸峰。浸果实验证明吸水与呼吸相关。认为荔枝果实吸水包含被动吸水,即渗透势降低和叶蒸腾减弱引起的水流转向,也包含由呼吸提供能量的主动吸水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间歇加温温度和加温时间对低温下贮藏的李子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的影响,通过这些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结合货架期果肉褐变及腐烂的观察,对李子的冷害发生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间歇加温可有效地降低呼吸、乙烯的产生,减轻或延缓了果实的低温冷害。但加温的温度不同对李子的腐烂影响不一致.30℃加温虽可减轻冷害,但由于温度过高,软化、腐烂严重;而20℃加温处理不但可减轻冷害,有利于品质保持,而且腐烂轻。因此,李子在低温下贮藏的最佳间歇加温处理为:每隔15天,在20℃中加温1~2天。  相似文献   

18.
甜樱桃在陕南北亚热带跨生态区栽培后,气候区变化,年降雨量明显增多,雨水对甜樱桃生长带来不利影响:花期降雨致使花器损伤、昆虫活动减少,不授粉或授粉不良,造成果实畸形、减产或绝产;果实成熟期遇雨裂果;雨热同季树体旺长;土壤积水致使树势衰弱、死树。年降雨量大还诱使病害、虫害、草害严重发生,是甜樱桃栽培的主要限制条件。开展甜樱桃避雨栽植技术研究,建立地面排水系统、地底排水系统、空中避雨系统达到立体避雨效果,解决雨水对花果的影响和积水死树,同时发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供肥供水特性,保障多雨地区甜樱桃健康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油菜生产与品种改良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90年代,中国油菜生产发展很快,面积在530×10^4(1993年)~690(1995年)×10^4hm^2,单产1200~1400kg/hm^2。1985~1998年,中国共审定优质常规品种88个,其中双低品种43个,单低品种45个;最近两年,中国双低品种的种植面积占27%~34%。1989~1998年,中国共审定油菜单、双低杂交种30个,其中双低杂种13个,单低杂种17个;杂 交油菜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地区胡桃楸种群的种子雨和种子库动态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该文对长白山地区阔叶树种核桃楸的种子雨和种子库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胡桃楸种子雨过程从每年 8月 2 2~ 2 5日到 9月 2 4~ 2 8日 ,其中 9月 10~ 17日是集中落果期 ,落果数量占总数的 6 1.1% .啮齿动物的搬运和啃食是造成胡桃楸种子库亏损的主要因素 ,动物搬运果实的数量达到总量的 85 .8% .胡桃楸种子的自然萌发率降低 ,仅为 0 .5 4% .其果实大而重 ,种子雨传播距离很近 ,多集中在母树周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