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组合4、陕早红进行区域试验,考察辣椒熟性、丰产性、抗病性等7个方面。结果表明组合4为早熟干鲜两用线辣椒三系杂交品种,单果重6.5 g,果长16.9 cm,果宽1.25 cm,果肉厚0.17 cm。经过两年4点区域试验组合4平均每667 m2产量为2 290.7 kg,比对照陕早红增产45.5%,产量位列第一。组合4抗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建议及时进行品种认定及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2.
从辣椒熟性、丰产性、抗病性等7个方面对参试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组合18为早熟干鲜两用线辣椒三系杂交品种,单果重8.4 g,果长16.7 cm,果宽1.28 cm,果肉厚0.24 cm。经过3 a 6点区域试验(组合18)平均每667 m2产量为2 009.6 kg,比辣丰十四号增产49.6%,比陕椒2001增产105.7%,产量位列第一。该品种抗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建议及时进行品种认定及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10年区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6~2005年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区试试验86个组合的116组数据进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十年间,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产量育种处于徘徊阶段(产量与辐优838相当),没有突破性进展。对影响该组品种的产量因子进行相关和主成分分析,得出结论,以增加有效穗、大穗,重穗为核心增加单株产量,适当略降植株群体,控制生育期,保持一定株高是四川中熟杂交水稻高产育种的核心方向。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育的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212A与改良恢复系1102C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陕油8号,1998~1999年两年参加黄淮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102.15kg,对照品种秦油2号平均公顷产量2016.15kg,陕油8号比秦油2号增产4.27%,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000年参加黄淮海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778.0kg,对照品种秦油2号平均公顷产量2627.1kg,陕油8号比秦油2号增产5.74%.  相似文献   

5.
开展优质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早中熟新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种熟期类型杂交组合间产量差异明显,中熟组合单位面积产量极显著高于早熟组合,对比分析产量构成因子,主要是平均角粒数多和千粒重重,2种熟期类型组合间株高和一次分枝数差异较小,油菜菌核病感病程度中熟组合相对较轻。因此,油菜生产不可一味选择和使用早熟类型品种或组合,不然将较难获得理想产量和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6.
陕单972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自交系K22作母本,外引系京7作父本杂交育成的紧凑型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生育期短、品质优良、抗逆性好、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和制种产量高等优点,适宜于陕西省夏播区、长城沿线、秦岭山区等早熟春播区及一年两熟区种植,受广大用户欢迎。  相似文献   

7.
不同杂交晚稻新品种产量水平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春优84、甬优538杂交晚稻新品种具有产量较高、熟期早于甬优12的特点,产量分别达11 326.5、11 323.5 kg/hm2,居8个杂交晚稻参试品种之首,适于作为绍兴地区单季晚稻主要搭配品种之一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不同杂交晚稻新品种产量水平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春优84、甬优538杂交晚稻新品种具有产量较高、熟期早于甬优12的特点,产量分别达11 326.5、11 323.5 kg/hm2,居8个杂交晚稻参试品种之首,适于作为绍兴地区单季晚稻主要搭配品种之一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棉花抗病核不育两用系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78年开始,选用含棉花核雄性不育基因msc1的两用系473A,抗枯萎病品种陕棉9号及抗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2号,通过杂交转育,病圃与非病圃,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双重双向选择,成功地培育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和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的核不育两用系统抗A1和抗A2;并对其抗性遗传,抗性与产量的配合力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陕垦6号及其姊妹系小麦品种的选育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陕垦6号及其姊妹系品种的选育研究,分析探讨小麦育种过程中亲本的选用与搭配,结果表明,亲本的亲缘关系越远,且二者的优缺点可以互补,其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越大,后代群体中可供选择的目标材料越广泛,选育出优良新品种的几率越高。因此,一个好的杂交组合可以导致一系列新品种的产生。利用2006-2009年度陕西关中灌区高肥组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用遗传相关系数法和产量变异系数对陕垦6号及其姊妹品种高产稳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垦6号及其姊妹品种变异系数小于小偃22,且产量与小偃22有极强的相关性,这说明陕垦6号及其姊妹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良好的稳产性。在品质方面,陕垦6号、陕垦01(57)都属于优质强筋小麦,陕垦99(46)属于中筋小麦;蛋白质含量15.0%~16.1%,稳定时间5.0~14.0 min,且品质遗传较广泛。在抗病性方面,除了陕垦6号感条锈病外,但产量相对稳定,表现良好的耐锈性,陕垦99(46)、陕垦01(57)都具有高度慢抗条锈性和高抗白粉病。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棉花育种提供优质抗源,对陕棉抗病种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认为:通过病圃连续选择杂种世代材料,育成的陕棉抗病种质对棉花枯、黄萎病具有较高的抗性,同时丰产、优质是中国棉花育种初始抗源之一.陕4、陕5、陕401、陕5245、陕1155等抗病种质被多家育种单位应用,具陕棉遗传背景的品种有晋7、冀14、86-1、川56、苏5、新陆中3号、中棉所17、中棉所19、中棉所23、中棉所35、中棉所41等抗病品种60余个,陕棉抗病种质及其衍生品种累计在中国种植0.2亿hm2,有效地控制了棉花枯、黄萎病在中国的蔓延,起到防病增产作用.陕棉抗病种质作为抗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杂交棉花新品种EK288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K288属转Bt基因棉花品种,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用"79049"作母本、"6068"作父本杂交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生长势强、丰产性好、纤维品质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等特点.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湖北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应用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2001Pb-3,其遗传性稳定,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高抗棉铃虫,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纤维品质符合国家纺织工业要求。2005年3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黄萎病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生物学特性,测定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抑菌效果,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平极对峙培养法,定期观察和显微镜法.[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对温度和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广,营养条件与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需要一致;棉花枯萎病菌培养至第7 d时,抑菌效果为88.8;,棉花黄萎病菌菌丝培养至20 d时,抑菌效果为86.5;;该菌对枯黄萎病菌具有明显的营养竞争和空间竞争作用,可以溶解致菌菌丝和导致菌丝畸形.[结论]该菌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可用于新疆地区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1978-2007年三大棉区陆地棉品种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中国棉花品种志(1978-2007)》及品种审定公告,建立了1978-2007年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审定推广的839份陆地棉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第一果枝节位、铃重、衣分、皮棉产量、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14个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数据库。通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衣分、生育期、马克隆值、铃重在不同棉区不同品种间差异小,稳定性好,枯、黄萎病抗性、叶色和种植密度在各棉区品种间变化差异均很大。西北内陆棉区的枯、黄萎病抗性最好,长江流域棉区的枯、黄萎病抗性最差,种植密度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比强度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且相同棉区不同品种间变化差异较大;皮棉产量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综合以上结果说明西北内陆棉区特别是新疆棉区有利于发展优质棉,长江流域棉区应加强抗病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湖北省当前棉花品种现状和棉花抗病育种存在的问题,指出棉花枯黄萎病是湖北省当前棉花生产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提出了加强对湖北棉花枯黄萎病病源菌的系统研究、完善抗病鉴定体系、改进常规抗病育种体系、加强常规技术与分子技术相结合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棉所29"在江苏沿海棉区的抗性及生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以常规棉品种"苏棉9号"为对照,对转Bt基因杂交棉"中棉所29"在江苏沿海棉区的抗性及生育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棉所29"对棉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没有抗性,对棉铃虫等咀嚼式口器害虫具有较强的抗性,但其抗性强度逐代递减;"中棉所29"田间的捕食性天敌总量比对照增加32.37%,但其寄生性天敌数量低于后者。"中棉所29"对炭疽病、立枯病和枯萎病具有一定的抗性,但对黄萎病基本上无抗性。"中棉所29"还具有成铃多、铃重高、烂铃多和衣分率低等特点;在非施药区,"中棉所29"的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0.17%和22.67%;在施药区,"中棉所29"的籽棉产量比对照增加5.59%,皮棉产量与对照相近;种植"中棉所29"比对照增收节支1476.93元/hm2。  相似文献   

18.
土壤消毒技术在国外草莓栽培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宁  张锴  郭建明  宋兆欣 《现代农业科技》2014,(12):143-144,146
综述了国外草莓种植中土壤消毒技术的应用。大量试验和数据表明:使用溴甲烷、氯化苦和棉隆等进行土壤消毒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的大丽轮枝菌、镰刀菌和疫霉菌等土传病原菌,控制草莓黄萎病和根腐病的发生,并提高草莓的产量;溴甲烷、溴甲烷和氯化苦混配剂、威百亩等对杂草的控制效果较好。土地充分旋耕,保持土壤适量含水量和选择合适的土壤消毒剂是保证土壤消毒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棉花枯、黄萎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天津地区棉花生长的情况及气候条件,对棉花成株期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症状、病原、发病条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总结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茄子白绢病、猝倒病、根腐病、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并从农业措施、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各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