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湖南生猪生产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明确农业产业集群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对辽宁省农业产业集群的个案调查研究,总结出农业产业集群有三种成长模式,即基础推动型农业产业集群,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集群和市场导向型农业产业集群。这三种成长模式只是广义上的农业产业集群向严格意义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形成的不同路径方式。针对不同成长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不同地区在发展本地农业产业集群时,可以依据自身优势,有不同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强农业发展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笔者在提出农业产业集群概念的基础上,针对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延伸产业链,构筑农业产业集群分工协作体系、构建多样化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优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等促进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玉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24-19726
在阐述农业产业集群的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农业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一是促使农业生产要素集聚,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二是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三是提高农村的城镇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分析了河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指出其有资源、成本、区位等优势,探讨了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产业集群规模较小,产业链条较短;二是龙头企业数量偏少,产业集群内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农业产业集群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为了解决产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策制定,稳步推进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二是要选择合适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连云港农业产业集群模式及其集群效应的分析,构建了连云港农业产业集群模式要素模型,指出连云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连云港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杭冬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26-11827,11829
论述了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剖析了我国目前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引导作用,建立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等发展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6.
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对促使农业产业集群与社会及自然协调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对绿色农业的认识不足与资金渠道狭窄等外部原因,以及科技含量低和市场发育水平较低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首先根据我国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与效应,从相关支撑机构及组织与政府、企业、集群内的角度探讨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制以及分析影响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阻碍,进而提出关于发展我国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文章在分析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及特点基础上指出,安康富硒食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安康富硒食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集群概念辨析、演化特点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农业产业集群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态,对于当前我国农业转型发展和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含义、模式及其形成阶段、演化特点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农业产业集群所经历的孕育与形成、成长与发展以及成熟与稳定三个演化阶段。指出农业产业集群演化、发展既与农业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有关,又与农业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以及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阶段有关。同时,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农业布局不合理、新型农业营运体系不完善以及土地制度和金融制度不匹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即:加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支持力度;建立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营运体系;加快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主体培育;加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的集群研究中,产业集群正在第二产业中得以迅速应用和发展,关于产业集群模式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存在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不足,集群中的企业技术落后,政府失灵问题比较突出等现状。而加强对发展我国农业产业集群问题的研究,能够有力地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农村地区进步。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的集群研究中,产生集群正在第二产生中得以迅速应用和发展,关于产生集群模式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存在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不足,集群中的企业技术落后,政府失灵问题比较突出等现状,而加强对发展我国农业产业集群问题的研究,能够有力地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农村地区进步。  相似文献   

11.
笱丰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59-6360
发展城市化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最有效的途径,而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独特的特点对农村城市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来促进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集群高效率生产的竞争优势需物流系统的支撑,物流对农业产业集群能够辐射的市场区域大小有很大影响,进行物流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对农业产业集群及其物流进行分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物流各因素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影响的相对重要程度,结果表明物流的专业化程度是影响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首要因素.提出农业产业集群与第三方物流从战略适应和功能整合两个维度合作,从而加大第三方物流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路燕  张伟 《农业科技管理》2014,(1):58-60,63
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地区。文章以鹤壁市农业科技园区为例,论述其在促进地区"四化"同步发展中的实践及成效,包括构建延伸粮食产业链条,促进工业化发展;集成应用先进信息技术,促进信息化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带动城镇化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促进粮食主产区"四化"同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皖西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经济发展的至高点、利益创造的增长点,对其农业产业化展开了深入的SWOT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经济发展日益激烈的格局下,皖西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存在着区位优势、农业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条件不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劣势,同时面临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安徽跨越式发展及皖西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给农业产业化带来的机遇以及竞争、自然风险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崇州市目前正在实施的"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区"依托的是近年来建立的"1+4"农业模式。该模式是以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通过农产品公共品牌引领,"专家大院"的农业科技支撑,"农业服务超市"的社会化专业化保障,农村基层融资平台推进,四位一体助推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它解决了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确保了粮食安全,促进了农民增收,构建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对全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示范意义,具有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兴旺之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兴旺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产业兴旺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引领,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从我国现阶段农村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可探究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利用科技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开展乡村旅游打造产业增长极、大力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产业循环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农产品质量全过程管理、利用互联网创新农业产业运营模式等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阐释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河南省为例,深入分析了特色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渔业、文化创意等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提出了及时发掘地方特色农业资源禀赋优势,培育壮大涉农龙头企业,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完善涉农法规制度,切实加强部门合作联动,不断增强宣传力度等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核心战略,产业兴旺则是如今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总结归纳了武汉市农村产业兴旺的现状及五大发展模式,包括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农村改革创新发展模式、资本激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特色农业结合旅游业发展模式、高新技术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结合武汉市农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引进先进人才、加强品牌建设、健全社会服务体系等建议,以促进产业畅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村非农化,是指乡村非农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并推动整个乡村经济、社会进步的过程。乡村非农化的基本表征是乡村经济总产值中非农产业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以及乡村居民劳动构成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逐步增加。“非农化”已成为我国当前乡村发展的重要趋向。以环洱海地区为研究区域,以第一产业在乡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差异为聚类指针,深入分析处于特定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下乡村非农化的总体特征,并提出以“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多元梯度发展战略”促进该地区乡村非农化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收入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能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应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陕西省汉台区近十年来农业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