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安徽板栗生产现状与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生产概况我省板栗著名的产区有:广德、舒城及后起之秀的金寨。其中广德、宁国两县有栗园376万亩,老产区舒城板栗栽培面积达20余万亩,金寨县有栗园31.6万亩,名贵品种有:大红抱、处署红、粘底板、叶里藏、二水早、蜜蜂球、桂花香等,特别是在“八五”期间,板栗栽培面积和产量都有了较大的发展。1985年~1991年期间栽培面积由28.3万亩增加到923万亩,年产量由50o万kg增到I00o多万kg。1995年产量高达4778万kg,栽培面积超过100万亩。但生产中尤其是丰产,保鲜贮藏和加工利用上存在着许多问题。2生产特点1989年省委政府提出:“五年消…  相似文献   

2.
1生产现状金寨板栗的发展从80年代初的零星栽植,至现在大面积栽植,板栗面积由1983年的2.3万亩,至1996年40.4万亩,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10%,是全县经济林面积的56%,居全省之首,板栗产量由1983年的8万kg,1995年增长到900万kg。板栗已成为金寨7.8万户、全区近12万农户举足轻重的产业。2存在问题去年由于天气影响,金寨板栗有近一半的栗园绝产,约16万亩栗园大幅度减产,通过调查分析,凡是嫁接后5年生以内尚未郁闭的板栗园,全部丰产丰收;凡在四旁四边栽植的零星分布的栗树丰产丰收;凡是栗粮间种或采取连年施肥,连年喷施“增产素…  相似文献   

3.
<正> 我县板栗,一九四九年只有7000亩,现在已发展到35500亩,产量由240万斤增加到近650万斤,栗农素有选择良种和嫁接板栗习惯,因此板栗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对提高板栗产量和质量综合因子缺乏研究,因此有的板栗品种虽能高产,但品质很差,不耐贮藏、风味差、抗逆性弱,这不仅对发展板栗生产不利,而且影响了出口. 一九七三年,根据迁西会议制订的“提高板栗产量质量”研究课题,我所同有单位协作进行了优良单株选择与利用的试验研  相似文献   

4.
广德县经济林建设成效张教元(安徽省广德县林业局广德,242200)安徽省广德县近几年经济林发展较快,成效显著。目前,全县经济总面积已达25万亩,是1979年的8倍。板栗由4万亩发展到18万亩,其中结果面积约8万亩;笋用林3万亩,年产竹笋300万kg;...  相似文献   

5.
太湖县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把板栗作为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栽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全县板栗已发展到27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2万亩,年产板栗700万kg,亩产32kg。由于在传统观念中认为板栗耐粗放管理,“懒汉庄稼”,群众一直疏于管理,尤其是板栗采收后几乎很少进行栗园管理,导致板栗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品质不佳,严重地制约了板栗生产的健康发展。为促进板栗生产优质高产,提高栗园经营管理水平,掌握好管理技术是关键,尤其以抓好采收后的秋冬季节栗园管理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是全国重点板栗产区之一,近几年,板栗发展速度很快。80年代,全省仅有板栗树1000多万株,年产果5000t。到1996年,已发展到12.7万hm2,4750万株,增加了近4倍。根据《安徽省林业建设第二次创业实施计划》,“九五”期间,要发展到18万hm2。到2000年,全省板栗面积将超过20万hm2,挂果面积约10万hm2,年产量达2万t。能否完成这个艰巨任务,技术措施是关键。现就安徽具体情况,谈谈板栗生产中的几个技术问题。1适地适树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I.)适宜年平均气温8~22oC,绝对高温35~39oC,绝对低温一25oC,年降水500~1500m…  相似文献   

7.
安徽金寨板栗生产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亮 《经济林研究》1998,16(3):62-63
1基本情况金寨县地处安徽西部,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6C,年降雨量1250mm,土壤为普通黄棕壤。全县面积3814km2,山场面积43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75%,森林覆盖率63.4%,是安徽省林业重点县。板栗面积由1988年8871亩增加到1997年的39万亩,株数达1500万株,产量由128t增加到5000t,年产值4000万元,其面积、株数、产量均位于全省前列。涌现了一批靠板栗致富的专业户,据统计,全县板栗单项收入3万元以上的有30户,1.5~3万元的有145户,l~l.5万元的420户,5000~10000元的510户,5000元以下的比比皆是。板栗品种繁多,…  相似文献   

8.
“八五”期间,信阳地区大力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生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发展势头强劲,优势已经形成 信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是板栗的适生区,栽培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板栗作为振兴农村特别是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板栗生产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优势产业。主要表现是: 面积迅速扩大。到1995年,板栗发展到90万亩,全区万亩以上基地乡已达44个。 产量大幅度提高。到1995年,全区产量达到2500万公斤,比“八五”初的750万公斤增加了3.3  相似文献   

9.
板栗是我国重要的木本粮油树种,近年来板栗生产发展很快,据统计,我省1987年板栗栽培面积52万亩,1997年底发展到287.9万亩,是10年前的5倍多,特别是近几年,从国外引进新品种数量大大增加,如烟台蓬莱及牟平、日照东港区、青岛胶南市分别从韩国引进板栗接穗49万株,建立板栗园...  相似文献   

10.
周泽胜 《经济林研究》1991,9(2):103-104
1 现状分析 我州果树生产已有悠久历史,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商品率极低。1954年水果面积只有1.69万亩,年产量1000万kg,到1987年发展为6.45万亩,年产量2287万kg,年产值8000多万元;干果(核桃、板栗)发展到847.5万kg;贮藏加工数百万kg,增值数百万元。60年代后期,曾形成“果树热”,但由于“以粮为纲”单一经营的影响,果品生产严重受挫,到80年代后期,各级政府开始重视果品产业,提出了“用材林和经济林并重,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丽水地区板栗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吴黎明(浙江省丽水地区林业局丽水,323000)1 生产现状近几年来,丽水地区板栗生产发展很快,据1990年全区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板栗基地仅1.55万亩,到1994年,全区板栗面积已达9.504万亩,其中云和县面积1.9...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板栗生产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板栗是我国起源最早的果树之一。是近十多年来发展最快的经济树种之一。板栗在全国 2 4个省、市、区都有分布 ,主要产于黄河流域的华北、西北和长江流域各省。板栗因其风味品好 ,历为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之一 ,年出口量约为 4万 t。安徽省内 2 0多个市、县均产栗子 ,全省板栗栽培面积和产量由 2 0世纪 5 0年代的 0 .6 5万hm2和 0 .1 8万 t,发展到 2 0 0 0年的 1 8.0 0万 hm2和 3 .5 0万 t,年出口量 0 .2万 t左右。1 生产现状1 .1 生产发展历程安徽省习惯于村前屋后零星栽植实生板栗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 (1 5 73~ 1 6 2 0年 )始于荒坡野地栽栗…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板栗生产历史悠久,栽培管理集约化程度较高,是我国著名的板栗产区之一。 全省板栗栽培面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日益扩大。尤其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板栗生产有较快的发展。据统计,1953年全省板栗总面积18,558亩,1961年为26,000亩,1975年增至5万余亩。总产量也由1953年的191万斤增加到350万斤左右(1973年)。 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宜溧山区及宁镇丘陵的宜兴、溧阳、句容、南京等地,以及吴县、常熟,共约3万5千亩,产量约占全省板栗总产的70%以上。其次为苏北沂、沭两河冲积平原及丘陵山区的邳县、新沂、沭阳、铜山、赣榆、东海及连云港等地,约1万7千余亩,常年产量80余万斤,占全省总产的20%以上。 近几年来,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省板栗生产更受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重视,面积和产量都有所增加。当前在板栗生产中的主要问题是要变低产为高产。据统计,1975年宜兴、溧阳两个主要产区平均亩产为60余斤,徐州地区仅35斤左右。因此在总结我省板栗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以促进板栗的增产,这无论是对新区的发展还是巩固现有面积发掘生产潜力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罗山县始终把发展林业生产作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积极调整林种结构,狠抓了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全县板栗已发展到27万亩,其中有12万亩已进入挂果期,年产板栗600万公斤,价值4200万元。基地化、规模化的板栗生产,形成了区域经济优势,已成为罗山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主体山脉位于安徽省西部境内,含金寨、丘西、霍山等10个县,国土面积13884km~2,公里,热、光、水资源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可供嫁接板栗之用,因而“野栗嫁接板栗”为群众性的一项生产活动。位于浅山丘陵的300多万亩宜林荒山也可栽植板栗,所以板栗生产已成了皖西大别山区发展林业生产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柴亚军 《绿化与生活》2004,(1):39-39,45
怀柔林业部门充分利用本区的地理优势,在果品产业中坚持突出板栗主导产业,提出了“干(果)抓板栗,鲜(果)抓观光”的发展战略,把怀柔建成地区一流的板栗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近三年,全区共发展板栗7.66万亩,目前全区11个乡镇已有板栗26.5万亩,近  相似文献   

17.
1 茧、丝、绸发展的现状1.1 蚕桑生产的发展从1972年到1980年为金寨县蚕桑生产的稳步上升时期,桑园面积由8900亩,发展到4.26万亩,养蚕由9603张发展到4.8万张,蚕茧产量由22.13万kg,上升到104.01万kg。1981年至1992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9万亩,养蚕增加到12.52万张,蚕茧产量猛增到501.2万kg,12年增长近5倍,突破5万kg大关,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全县13万农户,其中有12万农户从事栽桑养蚕,告别了贫困。1993年至1996年桑园面积由23.1万亩减少到1…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昌县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板栗生产,全县已发展8万亩,其中3万亩已进入生产期,今年产量可达500万公斤。为了拓展板栗市场,提高板栗生产的综合效益,他们组建了“天绿食品有限  相似文献   

19.
玉屏县板栗低产林经营改造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 8 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开始 ,贵州省玉屏县利用本地板栗资源优势 ,从选优入手 ,通过无性繁殖方法 ,陆续培育了大量性状表现较为优良的板栗嫁接苗 ,这些苗木除销往周边地区外 ,本县亦积极组织上山造林。经过十余年的努力 ,全县目前已发展板栗造林 3万多亩 ,其中约 1.5万亩已挂果 ,少部分栗林进入盛果期。由于多种原因所致 ,部分栗林经营水平不高 ,亩产栗籽仅在 4 0~ 12 0 kg之间 ,每亩收入在 30 0元人民币左右 ,经济效益不显著 ,给发展板栗生产带来影响 ,我们经过近 2年时间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观察、分析、总结 ,对玉屏县板栗低产林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遵化市为促进以板栗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生产,不断推广优新技术,加快新技术的转化与应用,使板栗产业达到了效益与环境治理的双赢的目标。目前,全市板栗栽培面积达30万亩,年产优质板栗13000吨,产值近2亿元,年出口板栗12140吨,创汇3000多万美元,年加工板栗达9173吨,其中精深加工达1295吨。北部板栗产区10乡镇人均纯收入中板栗收入占51.5%,有120个村通过板栗生产实现了小康。2001年遵化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板栗之乡”荣誉称号。2004年遵化市在我省率先完成全市56万亩果树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环境认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