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棚养蚕是近几年随着蚕桑生产产业化经营发展而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养蚕方式。大棚养蚕因省工、节本、降低劳动强度而深受欢迎,仅2003年,桐庐县就搭建各类养蚕大棚204只,总面积10903m^2但是由于养蚕有明显的季节性,养好春、秋两期蚕后,大棚就闲置,影响土地利用和农民收益。为此我们尝试在养蚕大棚,种菜、养猪,以提高效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4年全县综合利用养蚕大棚124只。  相似文献   

2.
任忠玲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148-148,154
介绍了子长县大棚养蚕丰产技术。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增养蚕种,用传统的饲养法养5张蚕,在大棚内能多养1张,而且每张种增产5%,加之使用方格簇上茧后每公斤价格上涨4~6元,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孙伟中 《河南农业》2019,(25):14-14
随着蚕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利用大棚养蚕已成为蚕农的重要养蚕场所之一。新建一个标准养蚕大棚一般需投资数万元,一年养蚕4次左右,利用时间一般为6个月(5—10月),其余时间大多闲置不用,资源浪费十分明显。合理充分利用好大棚的闲置时期,根据大棚的实际特点进行种植或养殖是蚕农充分利用蚕业资源获得综合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现行的养蚕大棚大都比较黑暗,种植一般的蔬菜比较困难,蒜黄是利用大蒜鳞茎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软化栽培而成,因此养蚕大棚这一较暗的特点正适合种植蒜黄。  相似文献   

4.
吴涛 《油气储运》2006,(3):14-15
5-9月份是蔬菜大棚的休闲时段,此时正是养蚕季节,利用大棚饲养大蚕,既提供了饲育场所,又提高了大棚的利用率。利用塑料大棚养蚕时,应在大棚上覆盖枯草或其他物质阻挡阳光直射。同时注意掀开棚膜通风排湿,夜间根据外界温度变化调整通风排湿装置,防止空气温度、湿度起伏过大。  相似文献   

5.
郭沛云 《农家科技》2006,(12):31-32
大棚养蚕是为适应蚕桑家庭经营规模扩大、蚕桑专业户专业村发展而研制开发的一项养蚕新技术。主要优点:一是建棚容易成本低,有利规模经营。搭建一个160平方米塑料大棚,2 ̄3人一天即可完成。每平方米塑料大棚成本仅25元左右,按照目前户有3 ̄5亩桑园规模,建一个160平方米的大棚就够用了(结合蚕台育一次可养蚕6张以上);二是节约劳力工效高。由于大棚搭建在桑园旁,采叶方便,并可完全采用地蚕育、蚕台育、条桑育、自动上蔟等省力化养蚕技术,1个劳力按常规只能养1盒左右5龄蚕,而大棚可养2 ̄3盒。一、大棚的搭建与规格塑料大棚的搭建要南北朝向,选…  相似文献   

6.
塑料大棚养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大棚养蚕是随着蚕桑生产经营规模扩大,蚕农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大棚养蚕的主要优点:一是建棚容易、有利规模经营发展。扩大蚕桑规模经营,养蚕用房是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建造专用蚕室或扩大住房养蚕投资较大,而建大棚可利用田头地边、宅基空地等,解决养蚕大户养蚕面积不足的矛盾。二是投资省、经济效益高。一般户有0.2—0.3hm^2桑园建1座240—300m^2的大棚,一次可养蚕5~7张蚕种,其投资一般为5000元左右,简易大棚仅需2000元左右。冬季利用大棚种蔬菜、食用菌或养鸡等都可增加收入。三是节省劳力、工效高。大棚养蚕实行小蚕共育,大蚕采用条桑育,自动上蔟,大大提高了工效。四是人蚕分离,适应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大棚养蚕技术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棚养蚕是蚕桑生产的一项新技术。山东、江苏已推广应用10多年,云南省还处于起步阶段。自2004年以来,云南美誉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蒙自县冷泉镇基地进行大棚养蚕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为蚕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的养蚕积极性,增加了蚕农的经济收入。因此,大棚养蚕在云南省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斌  张冬玲 《油气储运》2005,(10):22-22
随着养蚕技术和综合防治能力的提高,我国不少地区开始采用大棚养蚕。大棚养蚕有许多优点:一是省工省力,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由于大棚养蚕采用条桑育,可以免除室内养蚕中的给桑、抬蚕、扩座、除沙、倒沙等工序,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二是降低养蚕成本约35%,蚕农纯收入可增加3~4倍。三是养蚕环境得到改善,蚕茧量有所提高。大棚空间大,利于通风换气,蚕座稀,蚕儿生长环境好,有利于防治蚕病,上茧率和茧层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栽桑养蚕是我镇农村的传统骨干副业项目,近10年全镇的桑园面积、发种张数、总产茧量都名列无锡市第一。随养蚕布局调整,中秋蚕饲养量与春蚕不相上下,成为全年生产的重头之一。但长期以来我镇中秋蚕茧产量低,据统计1988~2002年中秋茧平均张单产仅32kg,比春茧平均张产40、2kg低8.2kg,2003年中秋茧张产仅22.7kg,为历史最低年。且中秋茧的茧子小,茧层薄,质量差。中秋茧产质量低,  相似文献   

10.
结合当前大棚养蚕实际,介绍了大棚的建造,蚕座的设置以及大棚养蚕的消毒防病、移蚕进棚、给桑方法、大棚内温湿度调节和上蔟处理等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从大棚的选址、座向、结构、用料、温湿调控装置等方面介绍了养蚕大棚的建造技术,综述了大棚养蚕的园的建设、天病的防治、蚕的饲育等.  相似文献   

12.
从大棚搭建、养蚕、采桑叶等方面总结了大棚养蚕技术,并提出了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童文花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8):109-110
大棚内养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生产成本、节约劳力、提高效益。此外,蚕座空气流通能够减少蚕病互感,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大棚养蚕技术要点:大棚选址、蚕进大棚时间、温度湿度调节等。  相似文献   

14.
子长县大棚养蚕技术推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雪琴  慕登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2):101-102,104
从子长县进行大棚养蚕的优势入手,简单分析了子长县大棚养蚕的现状及大棚养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大棚养蚕的相关技术,供蚕农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陇南市从2000年开始引进、示范推广大棚养蚕。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采用大棚养蚕使人蚕共居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还有利于规模养蚕,节约投资,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功效,养蚕少并高产。不仅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而且深受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但是,不少地方反映,随着大棚养蚕的发展,几尽灭绝的家蚕白僵病又有所抬头,而且在个别地方造成的危害还相当严重。陇南市康县望关乡中庄村地处深沟半山区,这个村先后栽桑17.33hm^2,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养蚕大棚每期养蚕结束后的间隔期饲养肉鸡,实行蚕与肉鸡套养,每年除养蚕的正常收入外,每平方米大棚还可增加养鸡收入120元左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建个大棚原先只为养蚕,而现在人们却一棚两用,既养鸡又养蚕,一个大棚一年获得了过去两年的收入。这是发生在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太保庄街道麻湾村的一条增收新闻,  相似文献   

18.
张晓丹 《新农村》2006,(5):17-17
塑料大棚养蚕有节本增效、易学易操作等优点,值得提倡、推广。1·塑料大棚建造选地势高燥、排水方便、通风向阳。棚宽一般为5米左右,东西向,高2~2·4米,长度不限。大棚两端和间隔4米分设一根水泥弓形柱,下端入土,弓形柱上方用5根细竹片相连接作桁条,在桁条上方每隔50厘米用一根宽3厘米、长8米的竹片作弓形支架,支架上方及两端覆盖厚0·12厘米、宽7~8米的塑料薄膜,上方覆盖一层草帘,以防阳光直射并调节室内温湿度。2·坚持小蚕共育共育蚕分发到户后,可在中蚕(3~4龄期)过度室饲育至4龄末,也可在大棚内搭蚕台饲育5龄饷食后移至大棚内养地蚕。在…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地蚕大棚养蚕技术,让广大蚕农正确认识和熟练掌握地蚕大棚养蚕技术要点,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精心饲养家蚕,提高鲜茧产量和质量,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方式柞树的生育期与产叶量及养蚕成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栽培方式和同一栽培方式下柞树品种的有关特性,进行了麻栎、栓皮栎、槲栎和锐齿槲栎4个柞树品种大棚和露地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柞树品种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叶片性状、产量性状和养蚕成绩等指标均显著优于露地栽培;在相同栽培条件下,柞树品种的生育期从早到晚依次为槲栎>锐齿槲栎>麻栎>栓皮栎,产叶量和养蚕成绩麻栎和栓皮栎优于槲栎和锐齿槲栎,以麻栎最优;栽培环境与柞树品种互作,以大棚栽培麻栎的产叶量和养蚕成绩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