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首先介绍了解非线性振动方程的L-P摄动法和Krylov展开法,然后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比较可知,对恢复力是位移奇函数的单自由度保守振动系统Krylov展开法适用范围比L-P摄动法广泛;对恢复力是位移一般函数的单自由度保守振动系统两者都仅适用于弱非线性系统.两个典型例子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振动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成绪  张维强  彭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49-5550
振动信号是设备状态信息的载体,它蕴含了丰富的设备异常或故障的信息,而振动特征是设备运行状态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组建了硬件平台对柴油机的振动信号进行采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以VB为软件平台的柴油机振动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整个系统能够实现不同通道、不同频率、不同增益的振动数据采集,能够进行基于分形的数据分析。同时,该系统可用于柴油机振动状态监测,对振动波形进行实时显示、实时分析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振动反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振动系统参数识别的迭代方法。该方法把振动控制方程转化为状态方程,基于振动系统的时域响应,通过构造一种矩阵迭代算法来反演系统参数。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振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联合收割机的动力学分析,建立了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振动系统的力学模型及其耦合振动方程,推导出了联合收割机在静止空载状态下发动机转动,以及静止空载状态下发动机和割刀同时运动、运输和收割4种不同状态下的矩阵方程.该结果为收割机振动系统的频率特性、振动强度、结构参数的进一步分析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振动攻丝的实验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振动攻丝的原理和特点,探讨由PC系统微机构成的步进电机控制及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以及实验系统的软件结构,硬件接口和步进电机的高频正反转的控制方法,最后还介绍了振动攻丝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考虑时间标度上一类时滞系统的渐近性与振动性,得到了该系统解的振动的充分条件,同时也讨论了它的非振动解的渐近性质。  相似文献   

7.
液压系统振动与噪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动与噪声是液压系统常见的问题之一,对其实施控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液压系统产生振动与噪声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控制振动与噪声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拖拉机方向盘手传振动传递规律,减少拖拉机驾驶员手传振动暴露量,预防手臂振动病发生,本研究以某拖拉机方向盘与驾驶员手臂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ISO 5349评价体系对拖拉机在2种不同路况下的手传振动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不同百分位驾驶员手臂系统进行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拖拉机的日振动暴露量为4.257 m/s2,超过国标GB Z 2.2—2007《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规定的日振动暴露量限值(3.5 m/s2),具有引发手臂振动病的较高风险;方向盘轴向振动远大于切向和径向振动,是引发手传振动的主要因素;径向的振动从手背经过手腕传递到小臂时被大量吸收,切向的振动从小臂经过肘关节传递到大臂时被大量吸收;驾驶员体型越小,各轴向手背测点的振动传递率越大,随着体型的增大,低频范围(20 Hz以下)的振动从手背传递到小臂过程中有明显的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实际中小体型驾驶员要注意手掌的振动防护,而大体型驾驶员更应注重手腕部分的振动防护;对驾驶员手腕应主要加强径向的防护,对肘关节主要加强切向的防护。  相似文献   

9.
应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分析了van der Pol非线性滞后振动系统,研究了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振动状况,揭示了系统参数对系统振动的影响,为滞后振动机械的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振动攻丝的原理和特点,探讨由 P C 系统微机构成的步进电机控制及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以及实验系统的软件结构、硬件接口和步进电机的高频正反转的控制方法.最后还介绍了振动攻丝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建立非线性强迫振动系统的动态特性评价体系,实现对工业应用振动设备或系统的起动、变频、变幅等过渡过程的动态特性评价。通过对实际系统的分析及研究,揭示出非线性强迫振动系统的系统参数对其系统动态品质特性的影响.系统在不同的输出情况下具有不同的动态特性──这一非线性强迫振动系统特有的现象。同时介绍了适用于多非线性环节的控制系统的动态过程计算的方法──离散相似法。  相似文献   

12.
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运输工况平顺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运输途中的振动问题,采用DH5922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现场测试了新疆-2A联合收割机不同行驶速度下主驾驶座地板的动力响应,得到了主驾驶座地板测点的垂直振动加速度时程曲线和快速傅立叶变换频谱。结果表明:联合收割机运输状态下的振动强度、频率结构随行驶速度不同而变化;Ⅰ、Ⅱ、Ⅲ档三种工况下测点的振动加速度有效值分别为7.33cm/s^2、6.65cm/s^2、6.73cm/s^2,振动主频为40.5Hz、37.6Hz、36.6Hz。  相似文献   

13.
对飞龙4L-0.75联合收割机振动测试所采用的仪器系统、传感器布置、利用频谱分析法寻找振源的原理和措施作了分析;根据测试结果,找出了引起联收机振动的原因,提出了减小振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考虑一类非线性中立双曲型时滞偏微分方程系统解的振动性.利用空间平均法和泛函微分方程的某些结果,获得了该类系统振动的若干充分条件.结果表明振动是由时滞量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小客车通过减速带时地面振动信号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小客车通过减速带时引起的减速带周围不同位置地面振动情况的差异性,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实地测试,并根据"试验方案4"条件下的实测数据,从振动时间、振动频率和振动强度三方面分析了减速带周边不同位置的振动差异性.结果表明:(1)横向测试点的振动强度明显大于纵向测试点,且产生振动信号时刻比纵向测试点早了1.8 ms左右;(2)横向和纵向位置的振动频率都集中在10~21 Hz的范围内,属于低频振动;(3)在高频部分均出现振动反弹现象,反弹振动峰值都在260 Hz附近产生,但是纵向位置的反弹振动峰值大于横向位置.  相似文献   

16.
基于Bernoulli方程,通过对弹性体与流场耦合作用机理的分析,建立了弹性底板矩形贮箱流固耦合系统的自由振动方程.将系统的自由振动问题降为一维问题来处理,提出了一种分析此系统自由振动问题的半解析方法,并采用迦辽金方法,求解了系统的自由振动频率.最后讨论了弹性底板的抗弯刚度、结构几何参数以及液体的深度与密度对系统自由振动频率的影响,以便更确切地反映弹性底板矩形贮箱与流体耦合作用的实际机理.  相似文献   

17.
对电磁振动给料机的主振系统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振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电磁铁吸引力、弹簧刚度的计算,得到系统工作频率和固有频率。对三种工作状态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工作点的选择和调整方法,对电磁振动给料器稳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手扶插秧机手传振动评价及振动传递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手扶插秧机手柄和接振人员手臂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振动总值的日振动暴露量的评价方法对手扶插秧机在2种不同工况下的手传振动进行了复合试验评价,计算结果显示,该手扶插秧机日振动暴露量为2.442 m/s~2,满足欧盟指令规定的要求。对人体手臂进行了振动响应分析和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种工况下手扶插秧机手柄处的振动传递到手臂上时,振动呈逐渐衰减的趋势;操作手扶插秧机时,手腕对振动能量的吸收最多;手部对8~16 Hz和100 Hz附近的振动能量吸收较差,考虑到100 Hz左右的中频振动是造成雷诺氏症的主要原因,因此,100 Hz左右的中频振动应为今后插秧机扶手振动研究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四轮车辆隔振系统的传递矩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轮运输车辆为模型,建立了车辆4点随机激励的耦合与非耦合振动方程,导出了非耦合条件下四轮车辆隔振系统的传递矩阵。利用本文结果,可对车辆振动系统的频率特性和结构参数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引入特征系统,并结合分析方法,讨论了一类二阶脉冲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质,得到了其关于有界解振动的一些充分必要条件.所获结果补充了一些现有文献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