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油菜新品种中油821系我所通过复合杂交定向选择育成。1987年以来,先后在湖北等多个主产省和自治州通过审(认)定,并已在全国范围内示范推广,每年以200—300万亩的速度扩大应用,据1988年秋播统计,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万亩。自1985年试种推广以来,全国累计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2.
低芥酸杂交油菜渝杂18由西南农业大学采用化学杀雄方法育成,品比试验产量1950-2715kg/hm^2;重庆市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946kg/hm^2,比对照品种中油821增产2.2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139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2.3%。渝杂18商品种子含油量39.97%,芥酸含量0.62%。1998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油菜是泰县的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油菜面积不断扩大,由1984年7.62万亩增加到1988年的11.85万亩。由于常规耕翻移栽用工多,成本高,1984年秋我们开始试验采用浅旋朝阳沟移栽油菜,取得了成功。1986—1988年(收获年)三年分别示范推广2.0、6.5和6.85万亩,平均单产185.5、141.0和137.6公斤,比耕翻移栽的增产20.1、13.4和20.8公斤,增产12.2、10.5和17.8%;1988年秋采用这一移栽方式的面积达8.0万亩,占全县油菜面积的70%。 从三年试验推广的实践来看,浅旋朝阳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于1958年开始种植油菜。1982年以前主要品种有白菜型小黑油菜和芥菜型高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很不稳定,经济效益低。1982年以来,我们在积极扩大低芥酸油菜奥罗(Oro)种植面积的同时,开展了双低油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1986年基本普及了低芥酸油菜,到1988年全省油菜种植面积已达120万亩,总产6万吨(表)。预计1991年可以普及双低油菜。  相似文献   

5.
桃源县历来有种植油菜的习惯。近几年来,油菜面积、总产都有所发展。1986年实收油菜42.05万亩,总产2.2吨,比上年扩大18.90万亩,增加总产0.5万吨。1989年油菜面积达到57.96万亩,总产4.7万吨,单产81公斤,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桃源县油菜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发展稻田种植,稻田油菜已种到40多万亩,其中三熟制油菜约占80%。在油菜生产发展的同时,早稻生产也取得同步发展。1986—1988年,早稻平均单产为310.7公斤,比“六五”期间增加31.7公斤,增产11.4%.如何正确处理好油菜与早稻的季节矛盾、夺取粮油双  相似文献   

6.
沪油16是通过品种间杂交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种子含油率为41.22%、芥酸含量为0.74%、硫苷含量为21.20μmoL/g.沪油16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3.0kg/hm2,比对照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增产12.0%;在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 956.0kg/hm2,比对照双高品种中油821增产10.1%.  相似文献   

7.
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苏油1号种子含油率41.37%,芥酸含量0.30%,硫甙含量27.4μmol/g,,苏州市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14.15kg/hm^2,比对照荣选和汇油50分别增产10.87%与13.63%。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18.15kg/hm^2,比对照荣选和秦油2号分别增产19.40%与10.62%。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83.20kg/hm^2,比对照荣选增产7.24%。全国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008.9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7.84%。苏油1号适于我国长江下游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国营安徽省华阳河农场总场大面积推广棉板地套栽油菜技术,有效地缓解了季节矛盾,有利于棉油双丰收,经济效益显著。1990年以来,全场棉板地套栽油菜面积每年均在3万亩左右,油菜平均亩产高达120-180公斤。现将主要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根据油菜品种特性,适期早栽 我场大面积种植的油菜品种主要是中油821、汇油50和秦油2号等。为了能充分利用有利的温、光、水资源,促使油菜幼苗早生快发,必须在适期早播、培育壮苗的基础上,做到适期早  相似文献   

9.
1988年,城步县引进秦油2号进行试验示范,试种面积142亩,平均亩产155.6公斤,比湘油10号等常规品种亩增64.2公斤,增产70.1%。为了摸索这一新品种在我县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山区大面积推广秦油2号制定高产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龚仁才 《作物研究》1990,4(3):5-8,19
以70-506花叶自交系中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为母本,先后同齐菲和加油3号杂交以改良综合经济性状。再连续用兄妹交保持和选择,育成1081AB雄性核不育“两用系”。通过不同品种测交和选育,育成恢复系1081C。在组合鉴定试验中,F1杂种比CK(甘油5号)增产30%;在湖北省油菜区试中比“中油821”增产11.45%,含油量高3.92%,成熟早3.8天。并对1081AB不育系的遗传组成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早熟、优质、高产、抗病油菜新品种中双六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双六号具早熟、优质、高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含油量高等特点。在湖北省区试中平均产量2613.7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6.75%;在全国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894.9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7.33%。熟期比对照中油821早3d;含油量42.5%。2000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油料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探索新的高产途径,我们在临沭县韩村公社大蔡庄农科队开展了油菜、花生复种创千斤高产试验。第一季油菜1.37亩品种为“淮油六号”平均亩产440.4斤;同块地第二季种花生,品种为“新城早”1.18亩,平均肖产荚果568.4斤,两季亩产花生、油菜共1008.8斤。为提高油料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收益,改善人民生活开创了一条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我县地处成都平原西北边沿,背靠龙门山脉,自然条件较好,年平均温度15.7℃,无霜期270—280天,日照1090小时,降水量1100 mm。耕作制主要是稻—油(麦)两熟制。油菜是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历史长,面积大,产量较高。但80年代初期,油菜单产处于徘徊状态。1984年秋,县政府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引进高产、多抗的“821”油菜和“秋发”栽培技术,开展了以“秋发为中心,防治菌核病为重点”的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和推广等一系列工作,三年来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中油杂2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中油杂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陕2A不育系等材料,经测交,诱变和杂交转育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品质优良,抗(耐)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征。湖北省区试平均2926.43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73%,全国(长江中游)区试平均产量2318.18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3.94%。种子芥酸含量0.90%,商品籽硫甙量20.70μmol/fg。200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万油杂1号是重庆市三峡农科所选育的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生长势强、高产、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熟期适中等特性。在重庆市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万油杂1号平均产量分别为2065.13kg/hm^2和1907.25kg/hm^2,比对照种中油821分别增产17.83%和25.02%。2002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4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皖油14(原C022)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具有丰产,稳产,优质(高含油、低芥酸、低硫甙),抗(耐)病等特性,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2661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7.2%,比对照中汪821增产22.9%,全国(长江下游区)区试平均产量2149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2.6%,抗(耐)病性优于秦油2号和中油821,芥酸含量为0.36%,硫甙含量为31.2umol/g,含油量达44.3%。  相似文献   

17.
1987年九江县科协下达给我会一项科研项目—“早熟油菜新品种选育”,为了落实该项目,全体会员经过几年来的刻苦钻研和勤奋努力,终于从“中油821”中选育出较理想的新品种九油”特早1号”,该品种早熟性好,比一般油菜早收割15天,从而缓解了棉油争季节的矛盾,为发展“三高”农业起了积极作、用该项目获1992年九江市农村专业技术优秀科技成果奖。  相似文献   

18.
六十年代,湖北省开始推广油—稻—稻三熟制油菜。据1963年统计,全省晚茬油菜(包括一季稻和双季稻茬口)近30万亩,占油菜总面积的15%左右。到七十年代初期,三熟制油菜发展很快,1975年已达100万亩,约占油菜总面积的40%。但由于三熟油菜发展历史短,单位面积产量低,生产上存在的技术问题较多。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油料所从1974年以来,开展了水田三熟制油菜高产栽培的研究,供试品种“甘油3号”,  相似文献   

19.
直播是本县油菜的主要种植方法,占常年种植面积18~20万亩的95%左右,油菜籽亩产在100公斤左右徘徊,为探讨稻茬直播油菜亩产250公斤以上栽培技术,在前试验基础上,于1986年进一步进行了高产栽培试验,参试品系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半冬性发育型821,油菜试验田采取  相似文献   

20.
我县油菜面积常年有14万亩,1981年更扩大到16.4万亩,其中甘兰型迟熟品种“东胜14”等面积80%以上,由于全县的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