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活动对赣江入湖泥沙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分析了赣江外洲站1970-2011年入湖泥沙量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产沙函数S=Mf(Q,P)导出的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影响模型和双累积曲线回归模型研究了人类活动对输沙变化规律的影响,并定量计算了人类活动对赣江流域入湖泥沙减少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赣江外洲站入鄱阳湖泥沙量年际波动较大,总体呈明显减少趋势.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水利工程的修建等人类活动是入湖泥沙减少的主要驱动力.相比1970-1983年基准年,1984-1992年人类活动年均减少入湖泥沙量153.95万t,贡献率为49.27%;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至1993-2011年人类活动年均减少入湖泥沙量734.51万t,贡献率高达97.24%.  相似文献   

2.
在第十二届国际水土保持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一个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可比拟的财富,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沙漠化扩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威胁.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洁净的淡水和可耕作的土壤,已成为21世纪人类最为重要的资源.搞好全球水土保持,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责任,也是全球水土保持科学家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3.
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它不仅直接导致粮食减产,而且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在论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污染迁移途径以及危害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生物燃料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0,18(3):413-415
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石油、煤、天然气等不可再生化石燃料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达到86.8%(http://www.iea.org/textbase/nppdf/free/2006/weo2006.pdf).按照目前全世界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速度计算,这些能源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大约仅有:石油45~50年,天然气50~60年,煤炭200~220年.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闽江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是探究径流演变机制及水土流失防控的关键之一.采用Trendfree prewhitening MK检验法分析闽江干流及3大子流域1960-2010年径流和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将经验判别法和气候弹性系数法相结合,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闽江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闽江流域的年径流、降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潜在蒸发量则为下降趋势,且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突变;闽江干流和3大子流域的气候变化导致径流增加,其中降雨量的增加和潜在蒸发量的减少是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主要起减流的作用;干流和3大子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高于人类活动,仅21世纪初建溪流域和沙溪流域除外.可见,气候变化是闽江流域径流增加的主要原因,但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的形成、演变与洪涝灾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洞庭湖是由构造运动奠定基本格局,又叠加了江河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多因素的混成湖.以全新世开始为界,洞庭湖演变分为两个阶段:自然演变阶段;人类活动—自然复合作用演变阶段.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荆江北岸大堤堵口是导致洞庭湖洪涝灾害频繁的根源,人类围垦是洪灾加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水土流失社会经济因素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严格地讲,在一定的相对稳定的地质时期内,水土流失受控于两种外力的作用,即涉及气候、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外营力和人类活动.实际上,人类活动并不像地表径流等外营力那样直接参与侵蚀过程的发生,但人类活动的结果使水土流失过程发生了改变,使自然侵蚀过程大大加速.研究表明,在现代地质和气候未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人为活动特别是人为作用造成的天然植被的破坏是黄土高原现代水土流失加剧的根本原因;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速率已由唐代以前7.9%的自然侵蚀速率上升到今天的25%.50年代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为153万km~2,1992年公布的遥感技术普查结果是水蚀面积179.4万km~2,40年来已治理53万km~2.也就是说,若不考虑其他原因,40年来以人类活动为主要原因的水蚀面积扩大了79万km~2.因此,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行为是现代加速侵蚀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8.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凡  刘训理 《土壤》2007,39(5):701-707
生物修复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恢复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修复的原理和特点,石油污染土壤的各种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菌根根际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
在滹沱河流域平原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是造成浅层地下水区域性下降的双重因素,人类活动在浅层地下水从"天然一人工"二元影响转化过程中在时空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选用综合指数法,通过筛选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干扰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滹沱河流域平原区在不同时代的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的干扰程度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间上,不同时代都表现出从西部向东部干扰程度逐渐减小;从整个研究区看,干扰程度增大的趋势从西部向东部逐渐推进;干扰程度从分级简单的0~0.4发展到目前0.2~1.0不同级别共存的复杂分布状态.时间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研究区的干扰程度都表现出增强趋势,在不同地区增强幅度不一致;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干扰影响经历了从不占据主导作用→逐渐占据主导作用→几乎完全占据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延河流域径流过程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关注流域水文与气象要素的变化尤为必要.为了揭示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延河流域径流的影响程度,本文运用Mann-Kendall方法和重标极差法,分析流域径流深、降水和气温等要素在1955-2012年间的变化;利用Pettitt突变检验,识别出径流的突变年份,并采用水文敏感性分析方法,定量区分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延河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955-2012年,延河流域降水减少89.4 mm,气温升高2.15℃,径流深减少17.3 mm,呈现暖干化趋势.径流突变发生在1996年,与1955-1995年相比,1996-2012年的年平均径流深减少11.7 mm;其中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56%.研究阐明延河流域气候有暖干化的趋势,且人类活动作用在径流减少中所占比重较大,并对该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乃彦 《核农学报》2002,16(5):257-260
在人类探索太空的活动中,了解太空的环境,并利用它为人类服务已成为一个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石羊河流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了多年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趋势及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回归法对影响民勤盆地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气候和人类活动因素进行了耦合分析,定量研究了其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近45 a来,流域平均气温呈现升高趋势,降水量略有增加,蒸发量为波动增加趋势;人类活动通过扩大灌溉面积,提高渠系衬砌率,大量开采地下水改变着地下水的补排条件,人为因素在民勤盆地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占总影响力的79.12%.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影响,流域平原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灾害与水土流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了自然环境,引起泥石流灾害和严重水土流失,给人类生存和经济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加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具有战略性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活动对黄土沟壑区小流域水沙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峰杨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降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治理前后水沙变化.通过分析发现,治理后流域内的人类活动使年均径流量比治理以前略有增加,而年均输沙量却比治理以前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5.
陈强 《中国水土保持》1997,(12):41-43,55
<正>水与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当今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难题,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庞大的人口绝对增长量仍然制约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水土保持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如何更好地与市场经济接轨,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就成为摆在广大水保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水土资源,建立起系统的市场机制,最终达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使水土流失区群众走上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6.
近期人类活动对嘉陵江流域水沙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人类活动影响模型对嘉陵江流域干支流的水沙量变化进行了探讨,并对水文实测资料的变化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近期人类活动影响主要体现在长治工程实施后,干流出口控制站输沙量大幅度减少,而对径流量及降雨量的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地震与泥石流活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地震激发泥石流的形成与活动,一方面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给人类造成巨大灾害.研究地震对泥石流的形成、活动及预报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土壤侵蚀研究中有关的人地关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人地关系问题有利于水土保持工作更有针对性的展开.从自然侵蚀到加速侵蚀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关系之间的变化.在回顾了加速侵蚀的历史发展过程之后,我们发现加速侵蚀的日益严重受人地关系变化的控制.人口压力和有限的资源之间的矛盾正是当前加速侵蚀产生的人地关系背景.解决基本的生存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尽管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但如果忽略了环境的保护就会造成加速侵蚀的发生.因此,它们构成了加速侵蚀中的人类活动的直接动因.同时,人类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对于减缓侵蚀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发挥了巨大的作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兰  赵彦红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259-260,262
水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种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瓶颈",是决定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重要因素.用层次分析和模加和的方法分析河北省水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约一万年前,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化史的显著变化,而农业社会人类饮食方式的改变可能对新石器世代人们的遗传结构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南部及其临近地区人群基因组中,乙醇脱氢酶第47位氨基酸多态性(ADH1B*47His)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