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实验室内用5%增效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防治截形叶螨,24小时后的死亡率为95.5%。对三氯杀螨醇有较强抗性的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48小时后的死亡率也达90%左右。浏阳霉素对3种叶螨均无杀卵作用,但施药5~6天后,对初孵幼螨仍能杀死90%以上。低温能降低浏阳霉素的药效。在温室中施药一周后。对二斑叶螨的雌成螨无残效,但幼螨和前若螨的死亡率可达97.4%。以磷酸兰苯酯作增效剂的浏阳霉素比亚磷酸三苯酯作增效剂的药效好。在同一剂量下,对二斑叶螨的死亡率分别为98.2%和53.4%。5%浏阳霉素的1000倍液对智利植绥螨成螨的生存率、在叶上的定居率及着卵量均无影响。在温室栽培月季上喷药1次防治二斑叶螨,36天后防治效果仍保持在99%,而用三氯杀螨醇和敌敌畏防治,施药一周后需再次防治。  相似文献   

2.
叶螨是我县果树的主要害虫,长期以来,由于用药品种单一,抗性突出,严重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为了克服叶螨的抗性,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我们引进了国外新型杀螨剂,进行防效对比试验: 试验设:50%溴螨酯乳油(瑞士)1000倍、5%尼索朗乳油(日本)2000倍、5%卡死克水剂(美国)  相似文献   

3.
释放智利小植绥螨防治云豆上神泽氏叶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释放智利小植绥螨 (Phytoseiulus persimilis Athias-Henrion)防治云豆上神泽氏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 Kishide)的效果。从结果可见:(1)塑料棚内释放智利小植绥螨防治云豆上叶螨效果迅速明显。(2)大田播种云豆释放同一数量的智利小植绥螨,以早期叶螨密度低时防治效果显著,达96%以上,又可节省释放螨数量。后期气温高。叶螨繁殖快,防治效果达88%左右.(3)盆播云豆释放不同数量的智利小植绥螨,益、害比例以1:10、1:20、1:30、1:40释放,经7天后叶螨虫口下降90%以上;益、害比例以1:50、1:60的释放,叶螨虫口下降85%左右。  相似文献   

4.
华光霉素即尼柯霉素(Nikkomycin)系轮枝链霉菌唐德S-09变种(Streptomycintendel TVE901)产生的一种核苷肽类抗生素。本世纪70年代由西德人发现。1986~1989年我所用华北制药厂筛选生产的华光霉素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瘟病(Piriculariu oryzoe)、棉麻苗期病害、柑桔叶螨(Panonychus citri)和绣壁虱(Phyllocoptruta oleivora)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温室试验结果表明:10%浏阳霉素乳油防治辣椒多食跗线螨效果显著。其4000倍稀释液三周内保持螨口减退98%以上,与三氯杀螨醇的效果相仿;喷药5天后接上多食跗线螨雌成螨和幼若螨,仍有较大的杀伤作用,其触杀残效分别为71.1%和83%,但7天后作用明显减弱。在为期8个月的温室单茬辣椒上分别施用浏阳霉素和三氯杀螨醇各3次,均能有效控制多食跗线螨在为害水平之下。10%浏阳霉素500倍以上稀释液未发现对辣椒有药害。  相似文献   

6.
螨克对叶螨各发育阶段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螨克Amitraz对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和石榴小爪螨Oligonychus punicae(Hirst)的各发育阶段的毒力进行探讨,以寻求防治叶螨的最佳虫态。一、材料与方法 (一)药剂 20%螨克乳油(德国先灵农药有限公司)。 (二)虫源本试验所用的叶螨均采自南昌大学校园内。柑桔全爪螨采自温州蜜桔,石榴小爪螨采自樟树。在室内待产卵后挑去成螨,以获得同一时期的各虫态的螨。  相似文献   

7.
化学杀菌剂粉锈宁、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对智利植绥螨有不良影响。粉锈宁有忌避作用,智利螨定居率为21.7%,对照为53.3%。在同一植株上,经粉锈宁处理的叶片上,智利螨有80.8%转移至未处理叶上;而对照组则80%停留在原接虫叶上。经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处理过的植株上的叶螨,智利螨捕食后有抑制产卵的作用。试验证明:这种抑制产卵的物质可通过叶螨雌成螨传递至其子代卵内,并对智利螨起影响。智利螨的繁殖力受抑制后不能恢复,且缩短寿命。经多菌灵处理叶片,7天后,抑制智利螨产卵的作用未见减弱。农抗120对智利植绥螨雌成螨未表现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杂交方法鉴定我国三种常见叶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通过杂交试验,连代隔离饲养观察和阳具端锤的形状区别将北京花卉上发现的绿色种叶螨、红色种叶螨和菜豆上发现的红色种叶螨作了鉴定。绿色种与两红色种之间均存在着生殖隔离,杂交产生不育后代或不能交配,因此它们是各自独立的种。绿色叶螨应是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连代隔离饲养证明雌成螨始终体呈绿色(滞育型除外),其遗传性是稳定的,这可以作为二斑叶螨和其近似种相区别的直观特征。从阳具端锤的形状差别可以区分两种红色螨分别是硃砂叶螨(T.cinnabarinus)(采自花卉)和截形叶螨(T.truncatus)(采自菜豆)。据此,作者对国内目前通行的有关棉叶螨(T.urticae)和红叶螨(T.cinnabarinus)的学名和中文名称的混乱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棉叶螨不是T.urticae,红叶螨不一定全是T.cinnabarinus。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高活性的米尔贝霉素衍生物,以伊维菌素为原料,经脱糖、羟基保护、氧化、还原胺化、脱保护等将其转变为13-氨基米尔贝霉素类似物,通过三组分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米尔贝霉素磺酰脒类化合物(7a~7i),并初步测定了其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各衍生物对朱砂叶螨和豆蚜均有较好的触杀活性,其中7f、7h和7i对朱砂叶螨24 h的LC50值分别为1.04×10–2、9.60×10–4和1.44×10–2 mg/L;7i对豆蚜24 h的LC50值为7.81 mg/L。米尔贝霉素13位氨基上磺酰化的结构修饰有助于提高米尔贝霉素类化合物的杀螨、杀蚜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米尔贝霉素对橘全爪螨的活性,室内进行了米尔贝霉素对橘全爪螨雌成螨和若螨的毒力测定(LC50和LC90),及其对橘全爪螨产卵和卵孵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米尔贝霉素对橘全爪螨雌成螨和若螨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014 41和0.017 13mg/L,LC90分别为0.473 0和0.294 8mg/L。米尔贝霉素对橘全爪螨雌成螨产卵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浓度越高产卵越少。在试验范围的高浓度区和低浓度区的米尔贝霉素能明显提高橘全爪螨的卵孵化率,而在中间浓度区却可显著抑制其卵的孵化率。  相似文献   

11.
用6种农药的非致死浓度(LC_(n-13)),在实验室内处理菜豆叶的结果说明,对智利螨的繁殖有显著的影响。三氯杀螨醇(84ppm)、氧化乐果(1ppm)、速灭杀丁(0.2ppm)、氯氰菊酯(0.1ppm)、溴氰菊酯(0.025ppm)和灭扫利(0.026ppm)使智利螨的产卵量比对照分别减少35.3%,41.2%、20.8%,65.1%、49.4%和74.7%。用上述农药在温室处理菜豆植株的结果说明,当对照植株上的智利螨定居率为96.7%时,上述农药处理植株上的智利螨定居率依次为48.4%、50.0%、25.0%、11.7%,3.3%和6.7%。菊酯类农药对智利螨定居率的影响明显大于氧化乐果和三氯杀螨醇。植株上残留的微量农药不仅能影响智利螨繁殖能力,而且严重影响其定居率,在螨类的综防工作中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盆栽和叶盘饲养二点叶螨的方法,测定了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不同浓度对二点叶螨的生命活力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用三氟氯氰菊酯10和20mg/L在二点叶螨第Ⅰ若螨期处理后,其成螨寿命、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9.4%和14.0%、41.1%和36.8%以及159.1%和107.3%;当分别用甲氰菊酯7.5和15mg/L在二点叶螨第Ⅰ若螨期处理后,其成螨寿命、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分别比对照增加24.7%和23.7%、17.1%和9.21%以及174.2%和141%。用三氟氯氰菊酯20mg/L和甲氰菊酯15mg/L分别处理雌成螨后,其产卵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4.6%和70.2%。在盆栽菜豆苗上以若螨为主的二点叶螨种群,在用三氟氯氰菊酯10、20mg/L处理后的第7d,其各螨态(成螨、幼若螨和卵)的增长指数分别为3.39和3.68、2.37和4.76、2.58和4.38;用甲氰菊酯7.5、15mg/L处理是3.74和4.82、3.22和4.00、2.30和3.75,均高于同期对照。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对雌成螨和卵的数量明显增加,对害螨的发生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自甘肃兰州兴隆山公园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用雌雄单系培养敏感品系(S),用螺螨酯处理二斑叶螨种群培养抗性品系(SP R),用室内生测法对二斑叶螨S和SP R品系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性发展初期较慢,中期稳定,后期较快,选育至26代抗性指数(RI)达58.83。SP R对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有一定的交互抗性,RI分别为11.54和10.03;对苯丁锡、四螨嗪、苦皮藤生物碱、阿维菌素、氯氟氰菊酯、哒螨&#8226;四螨嗪、哒&#8226;水胺硫磷、三唑锡、三氯杀螨醇、哒螨灵、氧化乐果无交互抗性(1<RI<5.00);对浏阳霉素、毒死蜱、噻螨酮、柴油、哒螨灵、唑螨酯可能存在负交互抗性(RI<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从国外引入的西方盲走螨(Metaseiulus occidentalis Nesbitt)、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 Athias-Henriot)和国内新近发现的拟长毛钝绥螨(Amblyseius Pseudolongispinosus Xia Laing et Ke)、捕食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和二点叶螨(T.urticae Koch)的生育情况及其对相对温度的反应。西方盲走螨捕食山楂叶螨与捕食二点叶螨相比,世代发育历期延长,产卵量减少,性比也有所下降。拟长毛钝绥螨捕食两种叶螨,在发育历期和雌成螨产卿量方面差别不显著,但捕食山楂叶螨的性比降低。智利小植绥螨捕食山楂叶螨,对其生育影响最明显,表现雌成螨寿命显著缩短,产卵量和性比下降。在相对湿度29.5~92.5%范围内饲养三种植绥螨,在卵的孵化,幼螨、若螨的成活和成螨产卵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试验表明,西方盲走螨是耐干的种类,拟长毛钝绥螨和智利小植绥螨是喜温的种类,特别是拟长毛钝绥螨对湿度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是重要的切花种类,常受叶螨[主要是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有时混有少数二斑叶螨(T.urticae)]的严重为害,尤其在花苞上发生叶螨时,药剂防治难以奏效,影响香石竹的观赏价值。作者利用智利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在本院蔬菜花卉所温室中进行防治试验,取得显著效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96~1997年应用玻片浸液法测定了螨克、克螨特、三氯杀螨醇、螨死净对宁夏永宁、灵武、中卫、彭阳4县果园山楂叶螨的LC50,测定结果表明:2%螨克乳油、73%克螨特乳油、20%三氯杀螨醇乳油杀螨效果较好,5%尼索朗乳油在高浓度下对成螨有一定效果,20%螨死净水悬浮剂效果较差。试验明确宁夏山楂叶螨对5种杀螨剂均产生一定抗性,宁夏灌区的山楂叶螨抗性是山区的1.5~2.5倍。  相似文献   

17.
新化合物天维菌素的杀虫杀螨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天维菌素(tenvermectin)的杀虫杀螨活性,分别测定了其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 (药膜法)、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 (小叶碟添加法)、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übner (饲料混药法)、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浸渍法)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叶片浸渍法和玻片浸渍法)的室内毒力,并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了其对朱砂叶螨的盆栽药效。结果表明:天维菌素对鳞翅目害虫小菜蛾、粘虫和棉铃虫的LC50值分别为22.21、19.66和22.09 mg/L,对松材线虫的LC50值为1.94 mg/L,毒力显著高于米尔贝霉素(P50值分别为0.0051和0.0089 mg/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0.2 mg/L的天维菌素药后5 d对朱砂叶螨的防效最高,达97.42%;药后7 d,尽管天维菌素与阿维菌素的防治效果均有所下降,但天维菌素不同浓度(0.0125~0.2 mg/L)处理防效仍保持在80.23%~91.96%之间。研究表明,天维菌素对供试的有害生物均具有较高活性,具有研究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应用伪钝绥螨防治苹果全爪螨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伪钝绥螨是叶螨的有效天敌,1986年引入天水,1987、1988年在苹果园进行了释放试验,6月中、下旬按1:50的益害比释放于苹果树上,结果表明经过35~40天,苹果全爪螨从峰期(1987、7、31)7.79头/叶和(19888、2)21.84头/叶开始减退,至50~60天,分别减退为1.76头/叶和1.90头/叶,而对照树分别为19.43头/叶(8、20)和44.15头/叶(8、2)。该螨对苹果全爪螨越冬卵的控制效果明显,释放树平均一年生枝条单枝含卵量为15.95粒,化防树为93.64粒。  相似文献   

19.
在温室内模拟田间药剂的选择压力,用梅岭霉素和溴虫腈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以浸渍法逐代处理,选育其抗性种群,评价其抗性风险性.结果表明,选育至12代,对梅岭霉素抗性增长到9.2倍,对溴虫腈抗性增长到10.0倍.酶抑制剂和离体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对梅岭霉素的抗性可能与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解毒作用的增强和药剂对害螨体壁穿透性降低有关;而药剂对害螨体壁穿透性降低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酯酶代谢作用的增强可能是二斑叶螨对溴虫腈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最近市场推出的10%浏阳霉素是上海农药所研制开发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杀螨剂。它的产生菌是灰色链霉菌浏阳变种(Straptomyces griseius var.ciuyangensis)。它不同于80年代后期问世的20%复方浏阳霉素(效价低,含有大量乐果)。为了验证该制剂的杀螨效果,1991年我们组织有关省市植保站进行了防治柑桔、苹果、棉花、蔬菜害螨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若螨盛发期应用10%浏阳霉素1000—2000倍液防治柑桔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