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河北省农地土壤肥力特征时空变异分析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取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构成河北省农地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土壤肥力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数学法对河北农地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经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研究发现:土壤pH值较高,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中等偏上,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河北农地土壤肥力综合隶属度在0.739~0.862之间,其中唐山、衡水、石家庄、邯郸土壤综合肥力较高,廊坊、邢台土壤综合肥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蚀区坡耕地土壤肥力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肥力是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我国东部水蚀区坡耕地土壤肥力质量现状,以田块尺度为研究单元,选取36个采样点,测定11项土壤养分及肥力环境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变量的Norm值,结合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确定有机质、全钾、pH值、CEC、粘粒含量进入土壤肥力评价的最小数据集(MDS)。采用"S"型或抛物线型隶属度函数计算指标隶属度并对单项肥力指标进行评价,利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各点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CEC和粘粒含量隶属度值较低,是制约我国水蚀区坡耕地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2)各采样点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变幅是0.17~0.72,平均值为0.44±0.15,属中等肥力水平。36个采样点土壤肥力综合指数等级属低、中、高的比例分别为27.8%,58.3%,13.9%,大多数采样点土壤肥力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3)6个水蚀二级分区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最高,而西北黄土高原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最低。研究结果对指导我国水蚀区坡耕地合理施肥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土壤通报》2014,(4):978-983
为建立适合滨海盐土垦区的土壤肥力评价体系,以江苏省东辛农场为研究区,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东辛农场土壤肥力空间变异特征,综合运用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隶属度函数模糊评价法对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价。结果表明:东辛农场综合肥力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中间高而南北低的龟背形特征,整体肥力水平一般。将肥力水平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级地和二级地共4250.5 hm2,占总面积35.58%,三级地和四级地共6773 hm2,占总面积的56.7%,五级地922.7 hm2,占总面积的7.72%。  相似文献   

4.
浙江低丘红壤肥力数值化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 3 8个田间试验结果 ,选用 1 1项肥力指标进行 .根据作物效应曲线分别建立S型和抛物线型隶属度函数 ,并计算出隶属度值 .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 ,求得各肥力指标的权重值 .进一步求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 (IFI)和土壤养分肥力指标 (NFI) ,结果表明 ,IFI和NFI与玉米产量之间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说明综合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5.
东北典型县域稻田土壤肥力评价及其空间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明确东北典型县域稻田土壤肥力空间变异特征,为该区域稻田土壤合理培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黑龙江省方正县为研究区域,2017年在该研究区域采取114个代表性点位的稻田土壤,选取容重、pH、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作为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指标,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根据东北稻田土壤特征,选择隶属度函数曲线,并确定隶属度函数转折点,依据模糊数学法的加乘原理,利用各土壤肥力指标的权重值和隶属度值计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采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项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指数的空间变异特征和分布格局;通过主成分分析探究土壤肥力差异的主控因子。  【结果】  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方正县稻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在0.18~0.99,平均值为0.60。土壤容重和pH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15%和5.69%,属于弱变异强度,其他肥力指标的变异系数在20.01%~36.18%,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地统计学研究表明,土壤容重、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块金系数在39%~50%,它们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pH、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综合肥力指数的块金系数均在25%以下,它们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方正县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值在0.70以上的稻田占16%,在0.60~0.70的稻田占45%。各个肥力指标中,土壤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的分布特征与综合肥力指数相似,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由稻区中部向南北方向逐渐降低;土壤容重由西北向东南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0 g/kg以上的稻田占比为97%,土壤全氮含量在1.5 g/kg以上的稻田占比为84%;其中北部蚂蚁河沿岸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各项肥力指标的综合得分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全氮含量、pH和容重。  【结论】  方正县61%的稻田土壤肥力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稻田土壤肥力整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是造成土壤肥力差异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金坛市无氮区土壤肥力评价和对小麦基础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金坛市各镇区土壤不施氮肥对小麦基础产量的影响,并根据土壤养分指标即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5个指标评价了土壤肥力水平。结果显示,金坛市小麦不施氮肥高产田土壤基础产量为3043 kg/hm2,中产田为2524 kg/hm2,低产田为2083 kg/hm2。隶属度函数和相关分析权重确定的综合评价指标IFI显示,高、中、低产田IFI平均值分别为83,69和54。IFI与基础产量进行回归分析表明二者线性关系达极显著水平。因而,本试验选定的养分指标能够客观反应土壤肥力实际情况,对土壤肥力评价和小麦科学施肥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土壤综合肥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ArcGIS 9.3,MapGIS 6.7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将临泽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叠加求交生成评价单元图,进一步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土壤肥力评价因子的权重,对评价指标建立相应的隶属函数,通过计算其隶属度,求得每个评价单元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并依据综合值确定了土壤肥力等级及其面积。结果表明:临泽县土壤综合肥力较高的区域占临泽县耕地总面积的46.51%;土壤综合肥力中等区域占18.54%;土壤综合肥力一般区域占14.17%;土壤综合肥力较差区域占20.68%。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GIS可以快速科学地对土壤肥力进行科学评价,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相比,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8.
东北黑土地区主要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本世纪初东北黑土区土壤表层(0~20 cm)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粘粒这5种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pH和粘粒的理论模型均为指数模型;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速效磷、速效钾的C0/(C0+C)较大,为46.63%和49.91%,说明这2种肥力指标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而pH、有机质、粘粒的C0/(C0+C)分别为10.80%、16.57%、12.88%,说明这3种肥力指标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根据每个采样点的指标数据计算出该地区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最终得到研究区土壤肥力质量的分布图。  相似文献   

9.
马家塔露天矿区复垦土壤质量变化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以神东公司马家塔露天矿为例,选择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pH值、含水率、紧实度、容重和EC9项指标对复垦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以隶属度函数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采用指数和法评定土壤质量。在研究区划分了5个复垦年限,并且在复垦5a的土地上采集了6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样品,分5个层次分别进行评价土壤质量。结果显示: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表层土壤质量不断提高,并且表层高于下层;复垦后种植不同植被土壤质量差异较大,种植牧草、杨树较好,耕地和针叶树较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权重对比法对渭北台塬区新增耕地土壤肥力的权重进行了分配,并对该区域土壤肥力做了进一步评价,提出了影响新增耕地土壤肥力的最大限制因素。结果表明:渭北台塬区澄城县新增耕地土壤肥力权重指标为p H值0.22,电导率0.03,有机质0.22,全氮0.22,有效磷0.15,速效钾0.10,质地0.06。澄城县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土壤肥力分值分布在38~66之间,平均值为54分,研究区总面积的90%为新增耕地,其土壤肥力综合分值在45~65分,有一半的新增耕地的土壤肥力分值在50~60之间,分值最高和最低的面积约占到5%和3%。造成土壤肥力指数低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磷(AP)、土壤有机质(SOM)、土壤速效钾(AK)、土壤全氮(TN)4项指标含量较低,其影响程度为APSOMAKTN。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权重对比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土壤肥力评价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42,自引:10,他引:1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波  张桃林  赵其国 《土壤学报》1995,32(4):362-369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在供应植物生理所需物质时所处的环境条件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本文根据模糊(Fuzzy)数学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原理,建立了一个定量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和PSR模型的农用地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Arc/Info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土壤污染综合指数作为一个压力指标,对江汉平原后湖地区农用地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从而为该地区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引入PSR模型和特尔菲法确定样区评价因子,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应因子的权系数;利用Arc/Info矢量化相关图层和进行缓冲区分析后建立空间数据库;然后根据各评价因子的属性确定其分值函数,通过对样点数据进行量化后采用多因子综合指数和法计算环境质量指数,划分级别;应用Arc/Info实现相关结果的输出。结果表明:后湖地区农用地环境质量中等偏上,其中二、三级地分别占47.27%和35.83%;通过对土壤污染状况和农用地环境质量等级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东部低山丘陵区4种林分类型林地的土壤肥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吉林省东部低山丘陵区汪清林业局金仓林场中4种主要林分类型(长白落叶松天然林、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天然针阔混交林和天然阔叶混交林)的土壤肥力调查数据,分析和比较了4种林分类型林地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了其土壤肥力状况。(1)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容重和土壤pH值增大,而土壤含水量、阳离子交换量和养分含量减少,但其在不同林分下的变化程度不同;(2)林分类型对部分土壤化学性质(如土壤CEC、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影响显著。其中,天然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及全氮、磷、钾含量均为最高;(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分类型的林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土壤肥力状况为:天然针阔混交林>长白落叶松天然林>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混交林。建议在经营现有的林分时,考虑近自然育林,及时进行林下补植更新,并营造针阔混交林,以改善该区林地土壤的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14.
半干旱地区菜园土壤特征及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天津地区有代表性的200多个不同种植年限菜园土壤耕层及典型剖面调查研究表明:老菜园土壤具有良好的主体构造,熟化层深厚,三相比协调、呈团粒结构,土壤微团聚体形状圆润、表面粗糙、联结疏松;新开发菜田微团聚体之间联结很紧,孔隙少,边缘整齐,彼此不沟通。老菜园土壤养分富集明显,富集特点为速效P>全N>OM>全P>速效K>速效N。全量分析与粘土矿物显示,烧失量、CaO整个主体高于对照2~3倍;MgO、MnO、Al2O3、Fe2O3、P2O5高于对照20%~60%;SiO2、Na2O下降20%~40%;TiO2、K2O变化不大。菜园土壤整个主体与对照比较矿物组成变化不大;土壤微生物丰富,细菌、真菌高于对照2~3倍,放线菌高于对照1倍以上;土壤酶活性强,4种土壤酶活性高于对照2~5倍。不同发育年限菜园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趋向显示,老菜园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增多,真菌数量有减少倾向。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11种营养元素丰缺诊断表明,老菜园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很少,限制因子位序N>K>Mn,无肥区相对产量为70%以上;新菜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很多,无肥区相对产量仅20%以上,限制因子位序P>N>K>Zn>Fe>Mn>S,揭示了半干旱地区菜园土壤的肥力特征,为菜园土壤持续利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贵州铜仁地区主要烟区植烟土壤养分状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何俊瑜  陈博  陈秀兰  段建军  陆引罡 《土壤》2012,44(6):953-959
为明确贵州省铜仁烟区土壤养分状况,为优质烟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从铜仁地区4个主要植烟县区采集90个土壤样品,分析其养分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通过估算土壤适宜性指数(SFI)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铜仁地区植烟土壤pH值偏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6.1 g/kg,较为丰富,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适宜,部分土壤全磷含量偏低,速效磷含量较高,土壤全钾含量偏低,土壤速效钾不均衡,适宜范围150~220 mg/kg的土壤样品只占24.44%。土壤肥力存在广泛变异,其土壤肥力指标(SFI)值平均为0.68,变幅为0.29~0.94,变异系数为17.04%。根据SFI值的大小将全区土壤肥力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其中高和较高等级肥力的土壤占45.56%,其中德江的SFI平均值较高,而思南的IFI平均值较低。在生产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烟区的土壤养分状况强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用不同的烤烟专用复合肥配方,提高植烟土壤的养分均衡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南通市城市边缘带土壤肥力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黄辉  檀满枝  陈杰  张学雷 《土壤》2006,38(3):276-281
基于野外土壤调查与样品分析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了南通市城市边缘带土壤肥力特征、影响因素、变化趋势以及时空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表层有机质、土壤全量与速效养分含量空间变异明显,速效养分尤其具有高度的空间可变性,表现出城市边缘带土壤属性的重要特征。样点土壤肥力要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肥力特征的空间变异与本区土地利用变化历史与人为活动的时空分异密切相关;而土壤机械组成及全K含量空间变化不大,受控于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反映了本区土壤的发生学特点。经过过去20年的农业生产实践,研究区土壤多数肥力要素明显改善、肥力水平明显提高,但影响土壤肥力质量、制约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利用GIS与RS并结合农业行业标准(NY/T309-1996)和样区实际情况对江汉平原后湖地区耕地自然地力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土壤信息交流与共享,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根据耕地资源特点及耕地地力评价的原理,在分析了多种耕地等级评价因子类型基础上,确定了每个评价因子的指数,并将层次分析(AHP)的原理和方法引入耕地地力评价以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通过这些模型方法与GIS和RS结合,快速准确地完成耕地地力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成图输出。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后湖地区的耕地地力可分为一、二、三、四等,其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20.99%、47.43%、19.38%、12.20%,其中大部分耕地地力处于中上水平,说明该地区的耕地质量的总体水平比较高;利用GIS和RS技术可以建立耕地资源数据库,快速准确地获取评价数据和确定评价单元,提高评价工作效率;通过分析不同等级地力水平可找出障碍因素,从而确定土壤改良方向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orough knowledge of cultivated soils is necessary for their informed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ropped soils in the Eastern Cape Province of South Africa. The mineralogical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status of topsoils collected from homestead gardens and fields of smallholdings in 5 of the 36 magisterial districts where smallholder farming prevails in the Province were determined. These data were supplemented with results of soil analyses conducted by an Analytical Services Laboratory that obtains its samples from the 31 magisterial districts where large‐scale farms are dominant. The soils studied were similar mineralogically, and all had a clay fraction that was dominated by quartz, mica, and/or kaolinite, which is fairly typical for many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soils. Element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oils were generally low to very low in their total content of nutrients, except for sulfur (S), manganese (Mn), zinc (Zn), copper (Cu), and boron (B), reflecting the marine and sedimentary nature of their parent materials. The available nutrient status of the cultivated soils was generally low to very low, especially those found in smallholder fields. This was attributed to low soil organic matter levels and low geological reserves of some nutrients notably phosphorus (P), potassium (K), and calcium (Ca), coupled with continuous cultivation of the lands without adequate nutrient replenishment. Depending on location, 75–100% of the fields tested low in pH, 62–100% were low in organic carbon, 83–100% were low in extractable K, 62–93% were low in extractable Ca, and 79–100% were deficient in available phosphorus. The nutrient status of soils receiving moderate to high amounts of nutrients was generally satisfactory, as revealed by the nutrient content of garden soils found on smallholdings and the fields on large‐scale farms. In all cases, soil pH was low to critically low. The findings are used to propose a soil fertility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the communal areas of the Province.  相似文献   

19.
坡耕地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养分平衡和土壤肥力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贵州省罗甸县坡耕地上布置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几种水土保持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9年的测试结果表明 ,在旱坡耕地上 ,水土流失是造成坡地地力下降、养分损失 ,的主要原因。未采用水土保持措施的坡地种植 ,因水土流失产生的全氮、全磷、有效钾损失 ,分别占总养分消耗量的 5 3.0 % ,6 7.6 %和 19.0 % ,相当于施入土壤的氮素化肥 ,施入的有机和无机磷素 ,有机质的损失与施入的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相当 ,土壤全氮、有机质和有效钾含量趋于下降 ,全磷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 ,这些土壤养分可维持平衡或在土壤中逐步积累 ,试验中的植物篱水保处理 ,9年玉米产量平均增产 8.6 % ,并趋于逐年上升。长期的试验证明 ,采用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可提高地力 ,增加产量 ,实现坡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二滩水电站移民安置区土壤肥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滩水电站红格移民安置区新垦土的土壤肥力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当地土壤肥力水平相对较高的菜园土和水稻土相比较,红格移民安置区新垦地土壤有机含量极低为4.08~4.39g/kg,腐殖质仅占有机质含量的3.73%~7.15%,微生物数量少;土壤粗骨性强,〈0.01mm土壤物理性粘粒的团聚度仅为10.4%~28.9%,土粒分散性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保水性弱,水分蒸发损失大,土壤干旱较其他区域土壤更为严重;各种养分包括全N、P、K和有效N、P、K,微量元素B、Mo、Cu、Zn、Fe、Mn缺乏或严重缺乏。以土壤培肥和节水、抗旱为核心的高产高效综合农业技术的应用是二滩水电站红格移民安置区移民稳定安置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