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利用天敌蒲螨控制隐蔽性害虫-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双名二齿茎长蠹),黑星六点豹蠹蛾的寄生效果,室内外试验证明,蒲螨对以上几种蛀干害虫的幼虫以及对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的成虫都有很好的寄生效果,室内试验证明,害虫接种入蒲螨后,在8小时内可以导致害虫幼虫死亡,每一个蒲螨膨腹体平均可以产生125个后代,室外采用淹没式方式,按照树胸径(cm)*20,000头/cm释放蒲螨,释放后7天,对双条杉天牛幼虫的校正寄生死亡率为73.29%,28天后,为98.45%,有时,一头体长仅为0.2mm的雌螨就可使一头四龄双条杉天牛幼虫致死。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华甲虫蒲螨对蛀干害虫双条杉天牛的寄生效果进行了研究。经过在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双条杉天牛的幼虫接种蒲螨后,在2 h内就可以导致幼虫死亡。蒲螨从取食开始直到产生后代,在25℃的恒温箱内需要7 d左右。在室外则采用淹没式的方法释放蒲螨,按照植株胸径数据释放蒲螨(20000头/cm),根据高中低密度3个规格,分别采取45万头/株、30万头/株、15万头/株三种处理方式进行试验。释放后在第10 d、20 d、30 d、40d分别进行了观测统计,结果发现:采用平均防效的方法并没有明显差异,3种处理方式效果基本相当,平均防治数据基本在83.71%~85.98%。经过试验可以看出,采用中华甲虫蒲螨控制双条杉天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寄生性天敌蒲螨对多毛小蠹和光肩星天牛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温度20±2℃、相对湿度50%±5%的室内环境下,蒲螨对多毛小蠹幼虫寄生效果较好,寄生率达100%。蒲螨对光肩星天牛幼虫不选择寄生。室外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每厘米胸径释放蒲螨量20 000头和40 000头的多毛小蠹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8.86%和65.01%,寄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中华甲虫蒲螨对蛀干害虫小线角木蠹蛾的寄生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小线角木蠹蛾的幼虫接种蒲螨后,在2 h内可以导致幼虫死亡;蒲螨从取食到产生后代,在25℃的温箱内需7 d左右。在室外,分别采取3种不同密度处理方式,释放后10、20、30、40 d发现,平均防效无明显差异,基本在81.93%~87.10%。应用中华甲虫蒲螨能够有效控制小线角木蠹蛾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调查发现了几种为害铅笔柏的新的病虫鼠害,其中:病害有煤污病,害虫有柏肤小蠹、双条杉天牛、柏大蚜、小蓑蛾,鼠类有中华鼢鼠;柏肤小蠢、双条杉天牛对铅笔柏移植大苗为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柏肤小蠹和双条杉天牛是危害侧柏、桧柏、刺柏等柏树的弱寄生性蛀干害虫,常常使近百年的大树和新移栽的壮年树受害而枯死,其分布广、危害大,但在甘肃陇东地区较少发现。近年来,柏肤小蠹和双条杉天牛在甘肃陇东公园内相伴连续发生,造成公园内部分甚至大部分柏树濒危或枯死,影响园内绿地景观效应的发挥,严重破坏了人们休闲娱乐的环境,已成为公园绿地管护的大敌。根据近年来的防治实践,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总结出综合防治柏肤小蠹和双条杉天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霞 《防护林科技》2020,(1):48-49,52
根据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cichuanensis Xiao)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的作用特点和优势,主要以协同防治天牛类蛀干害虫为例,进行野外释放及防效研究。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天牛均有控制作用,两者的交互作用,平均寄生率为52.8%,虫口减退率为54.62%,防治效果均优于农药;二者作用时期不同,蒲螨对低龄幼虫寄生率高,肿腿蜂对中高龄幼虫寄生率高。在防治时,应根据两者的作用特点和优势,在不同时间(龄期)进行2种天敌的先后释放可达到较高的寄生率和虫口减退率。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川硬皮肿腿蜂对天牛的防治效果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小线角木蠹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释放量80~100头/株(1管/株)的天牛被寄生率达37.65%~45.08%,平均41.70%;释放量160~200头/株(2管/株)的天牛被寄生率达40.79%~46.03%,平均43.77%;两种释放量的平均防效基本相当,总寄生率43.12%,经济释放量为80~100头/株(1管/株)。中华甲虫蒲螨释放量1~2万头/株(1管/株)的小线角木蠹蛾的防效达41.08%~46.71%;释放量2~4万头/株(2管/株)的小线角木蠹蛾防效达42.38%~48.33%;总防效在43%~46.12%,平均防效44.17%。两种释放量防效基本相当,经济释放量为1~2万头/株(1管/株)。经过2年多的观测研究,证实川硬皮肿腿蜂和中华甲虫蒲螨均可适应沧州市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环境,对天牛、小线角木蠹蛾等多种蛀干性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侧柏蛀干类害虫植物源引诱剂林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自行研制的侧柏蛀干类害虫植物源引诱剂、诱捕器在林间试验林间监测和大面积防治示范。结果显示:植物源引诱剂A、B、C对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蠹成虫诱捕效果较好;诱捕器悬挂在主干上距地面10~50cm处效果最好;诱捕器之间水平距离50~80m为宜;塑料诱捕器比铁制的效果好。连续两年林间悬挂,A、B引诱剂使害虫的虫口减退率分别达86.6%和80.1%。  相似文献   

10.
管氏肿腿蜂人工繁殖及在防治栗山天牛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森林害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文中论述了管氏肿腿蜂的繁殖技术以及在防治栗山天牛中的试验效果,研究表明,管氏肿腿蜂对栗山天牛幼虫有较高的寄生率,平均寄生率达36.6%。管氏肿腿蜂对不同径级柞树中的栗山天牛均有寄生,径级26cm以上者寄生率较高,达38.1%。  相似文献   

11.
利用蒲螨控制美国白蛾的室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寄生性天敌蒲螨室内控制美国白蛾室内试验表明,美国白蛾适合蒲螨的寄生;蒲螨喜欢对美国白蛾幼虫进行有效的固定,最快在1小时内就能导致美国白蛾1龄幼虫停止取食,在2小时内就可以导致死亡。按照1:5比例进行接种.对网幕内的幼虫都能起到很好的寄生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一种利用蒲螨作为生物媒介,将昆虫病原真菌孢子传播到光肩星天牛虫道中,最终使害虫感染真菌死亡的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新方法。【方法】通过摩泽蒲螨和杀虫真菌孢子粉联用,利用摩泽蒲螨携带真菌孢子进入天牛蛀道,实现杀虫真菌对天牛的有效感染。室外模拟防治试验,采用光肩星天牛危害的长1.0 m杨树木段插埋基部于室外土壤中,用蚊帐罩住,每个重复10个木桩、每个处理3个重复。设置4个处理组,各组释放装置内分别有摩泽蒲螨和球孢白僵菌、摩泽蒲螨和金龟子绿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摩泽蒲螨、空白对照组无螨无菌。统计防治试验前后排粪孔和羽化孔的数量,并在防治1个月后剖开木段,检查光肩星天牛幼虫是否被真菌感染。林间防治试验,于2021年8月前往酒泉市石河桥道班,选择危害严重的杨树作为中心母树,固定释放装置,1个月后统计防效,确定蒲螨携真菌孢子的传播直径。【结果】室外模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1个月后,摩泽蒲螨和球孢白僵菌处理组、摩泽蒲螨和金龟子绿僵菌处理组的木段排粪孔减少比例分别为77.0%和83.1%,且无新增羽化孔。剖开木段检查天牛蛀道发现,摩泽蒲螨和球孢白僵菌处理组、摩泽蒲螨和金龟子绿僵菌处...  相似文献   

13.
近期,舟山检验检疫局检疫人员在对来自欧盟国家的白橡原木检疫时截获大量有害生物,种类多而杂,主要有家木小蠹、栎材小蠹、材小蠹属、长小蠹科、栎红天牛、天牛科幼虫、谷盗、螨类、蚁亚科、滑刃线虫、小杆线虫,其中有危害树木的木材害虫,有原木储存期间为害的仓储害虫,还有为害树木寄生线虫以及腐生线虫等。随后,检疫人员联系相关处理单位,对该批木材进行了有效的熏蒸处理。  相似文献   

14.
参照国内有关专家对林业有害生物危险性定量分析方法,结合鄂尔多斯市森林资源现状和林业害虫发生防治等情况,建立适用于本市的有害生物潜在危险性定量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这一指标体系对日本松干蚧、红脂大小蠹、双条杉天牛3种松柏树害虫,在鄂尔多斯市的潜在危险性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日本松干蚧、红脂大小蠹为高度危险的害虫,双条杉天牛为中度但接近危险的害虫,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就4.5%瓢甲敌乳油施用于葡萄日本双棘长蠹的效果进行了毒力测定,测试该药剂对日本双棘长蠹越冬成虫的驱避杀伤情况。结果表明:施药后前2d,日本双棘长蠹成虫对施药枝段产生了强烈的忌避反应,忌避率为100%;施药后3—5d,忌避作用有所减弱,但仍达82.00%以上;施药后7—10d,忌避率为56.41%-74.36%。同一质量浓度下3种施药方法对日本双棘长蠢成虫的触杀效果依次为喷施法〉涂刷法〉爬行法;3种施药方法均表明,质量浓度为1.25g/L和1.00g/L时药效较好,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并显著高于0.83g/L和0.67g/L。  相似文献   

16.
蛀干害虫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危害林木钻蛀枝干的害虫主要包括天牛科的光肩星天牛、双条杉天牛,小蠹科小蠹虫类,象甲科杨干象甲,螟蛾科松梢螟,透翅蛾科白杨透翅蛾和木蠹蛾科芳香木蠹蛾等。其主要危害杨、柳、榆、槐、油松、樟子松、苹果树和梨树。这类害虫的幼虫钻蛀树干,被害处组织增生形成瘤状虫瘿,易造成树干枯萎,秋冬季节常引起风折,同时影响林木正常生长,树木畸形,影响成材、降低木材的商品价值。蛀食顶芽和枝梢,顶芽停长、徒生侧枝。此类害虫常以幼虫在枝、干里的隧道内越冬,幼虫在韧皮部、木质部内蛀成坑道,成虫羽化期分散,  相似文献   

17.
选用黄粉甲初蛹、松褐天牛4龄幼虫、大麦虫初蛹等为替代寄主,在实验室对中华甲虫蒲螨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2℃、湿度为75%±10%条件下,中华甲虫蒲螨对黄粉甲初蛹和松褐天牛幼虫的选择性以及形成的膨腹体数量等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替代寄主大麦虫初蛹;在寄生率与发育历期上3种替代寄主间无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15年以来,济南市林场重点研究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打关技术,取得可喜成效,建立了济南市首个管氏肿腿蜂繁育基地,现已掌握了管氏肿腿蜂的规模生产繁育技术,攻克了寄主获得与繁蜂时间衔接的技术难题。利用自主繁育的管氏肿腿蜂,释放到侧柏林分中,防治双条杉天牛等蛀干害虫,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成效,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和生活日报等媒体先后给予专门报道2017年林场用双条杉天牛幼虫做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500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有效寄生距离以及野外越冬花绒寄甲翌年寄生效果,采用在室内设置卵带,距离卵带50,100,150,200,250,300 cm处分别放置松褐天牛幼虫,野外释放花绒寄甲成虫于虫害株下或在虫害株距离地面1.5m处钉卵卡的方法研究了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有效寄生距离.野外越冬情况研究采用虫害木野外罩笼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卡的方法.结果显示:在室内,花绒寄甲幼虫最远可寄生距离卵带150cm处的松褐天牛幼虫,距离卵带50,100,150 cm处的松褐天牛幼虫平均校正寄生率分别为(68.86±2.71)%,(36.85±7.22)%和(6.15±6.15)%;在野外,释放花绒寄甲卵卡和成虫最远垂直寄生距离分别为7.5和9m,平均寄生距离分别为3.9和6.4m.花绒寄甲成虫在安徽省全椒县野外试验地可以顺利越冬,翌年平均校正寄生率可达(62.52±13.74)%.  相似文献   

20.
引用川硬皮肿腿蜂防治天牛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ichuanensis Xiao)是一种能有效地防治部分天牛、吉丁虫、象甲等林木钻蛀性害虫的优良小型寄生蜂。通过进行室内接种和室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对锈斑楔天牛的幼虫有寄生,室内寄生率达57.14%;小蜂的释放量越大对天牛的控制效果越好,以放蜂量300头·株-1的防效最佳,校正后的天牛幼虫寄生率达到11.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