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鲻鱼混养密度与网箱围隔对鱼虾混养效果和水质的影响,为今后发展推广鱼虾混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3.2 m×3.2 m的室内水泥池放养800尾虾苗(处理I)、800尾虾苗+1.0 kg鲻鱼(处理II)、800尾虾苗+2.0 kg鲻鱼(处理III)、800尾虾苗+3.0 kg鲻鱼(处理IV)、800尾虾苗+2.0 kg鲻鱼(处理V),处理V用网箱将鲻鱼隔离在网内而对虾可通过,探讨凡纳滨对虾与鲻鱼混养对鱼虾生长、饲料效率、能量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及水质的影响。【结果】收获时,凡纳滨对虾的体长、体重、产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鲻鱼的体重、增重率、体重特定生长率均随鲻鱼混养密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采用网箱围隔相对其他混养处理能够明显改善对虾的生长状况,但仍显著低于单养对虾处理(P〉0.05,下同)。【结论】凡纳滨对虾混养鲻鱼能有效提高饵料利用率,但由于鲻鱼抢食虾料而影响对虾生长;采用网箱围隔混养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对虾生长,却未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因此,凡纳滨对虾混养鲻鱼时,二者间的合理放养密度有待下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顾楠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4):1098-1107
【目的】探究慢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理生化和血蓝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氨氮胁迫的毒性作用,为养殖户在对虾中后期健康养殖管理上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丰富凡纳滨对虾的毒理研究资料。【方法】挑选540尾平均初始湿体重9.92±0.24 g/尾的健康凡纳滨对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暴露于不同氨氮浓度[0(对照)、4、6、8、12和16 mg/L]的曝气自来水中,分别于胁迫16、17、18、19和20 d时取样测定凡纳滨对虾的血淋巴氨氮、尿素氮及血蓝蛋白含量,胁迫结束后统计凡纳滨对虾的体长增长率、体重增长率和存活率,同时取鳃组织和肝胰腺制作石蜡切片。【结果】慢性氨氮胁迫16~20 d,各胁迫处理组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体重增长率和体长增长率均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依次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凡纳滨对虾(P<0.05,下同)。随着氨氮胁迫时间的延长,各胁迫处理组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氨氮和尿素氮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凡纳滨对虾,且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胁迫处理组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凡纳滨对虾,且血蓝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与水体氨氮浓度呈负相关,血蓝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血蓝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符,总体上表现为氨氮胁迫时间越长,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越低。经慢性氨氮胁迫后凡纳滨对虾鳃组织和肝胰腺严重受损,鳃丝肿胀,核固缩,血淋巴细胞增多,局部空泡化、结构不完整,鳃呼吸上皮细胞大面积脱落;胰腺管肿大,空泡化严重,肝小管排列紊乱,管腔扩大,边界模糊,肝小管间隙和管腔中可观察到破碎的细胞组织。【结论】慢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及生存有明显影响,造成血淋巴氨氮和尿素氮含量增加,并下调血蓝蛋白基因表达及阻碍血蓝蛋白合成,凡纳滨对虾的鳃组织和肝胰腺严重受损。即慢性氨氮胁迫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及肝胰腺代谢功能紊乱,是导致凡纳滨对虾应激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养殖密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为对虾养殖中密度的合理设置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设3个养殖密度(100、200和300尾/m3),分3个处理组在相同规格玻璃钢桶(0.3 m3)内饲喂初始体重为0.30±0.02 g的凡纳滨对虾,每处理组设3个重复,进行8周养殖试验后,分析其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菌群结构变化。【结果】养殖密度升高显著降低凡纳滨对虾的终末均重、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P<0.05,下同),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饲料系数与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中Alpha指数均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Sobs、Chao1和Shannon指数在低、高密度组间差异显著,ACE和Pielou指数在低、中、高3组中均有显著差异。养殖密度的变化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随着养殖密度升高,在门水平上,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显著升高,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放线菌门(Ac...  相似文献   

4.
密度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水质因子及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养殖密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水质因子及免疫力的影响,分别设置4个养殖密度(200、400、600、800尾/m<'3>)梯度,在玻璃水箱中进行8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体重增加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均受养殖密度的影响显著(P<0.05),各项指标随养殖密度增加而降低;水质指标pH值受养殖密度的影响显著(P<0.05),随着养殖密度与养殖时间增加而降低;各组氨氮含量均随着养殖密度和养殖时间增加而增加,200、400、600尾/m<'3>密度组的氨氮含量均与高密度组(800尾m<'2>)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酚氧化物酶活性、溶菌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都随着养殖密度增加而降低;而对虾体内自由基(超氧阴离子)随着养殖密度和养殖时间增加积累增多.  相似文献   

5.
利用硝化型生物絮团系统进行凡纳滨对虾的养殖,并通过设置不同的养殖密度探究不同养殖密度下硝化型生物絮团系统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水质情况的影响。实验选择同一批标粗到一定规格的健康凡纳滨对虾[体长(4.80±0.25) cm,体质量(0.98±0.16)g],分成5个密度梯度组放养到养殖池中,进行为期45 d的养殖。结果表明:80~610尾/m~3范围内,硝化型生物絮团系统对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氮可以控制在警戒浓度(0.2 mg/L)附近波动,为凡纳滨对虾健康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证养殖存活率,另外该系统下适当的排污可以避免高密度养殖下硝酸盐氮积累太快;80~610尾/m~3时存活率随密度升高而下降,但产量随密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黄勇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0):2804-2811
【目的】探究在盐度3下氨氮慢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氨代谢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期为凡纳滨对虾免疫机理研究和生产实践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将480尾初始体质量6.49±0.14 g的凡纳滨对虾分为4个组,6个平行,暴露于0(对照组)、0.9、5.2和12.0 mg/L的氨氮水体中,氨氮胁迫20和40 d后分别统计凡纳滨对虾体质量增长率和存活率,测定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中氨代谢相关物质和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同时取肝胰腺制作石蜡切片进行Tunnel染色。【结果】随氨氮浓度增加,体质量增长率和存活率逐渐降低,血淋巴氨氮和尿素氮含量逐渐升高,胁迫20 d与胁迫40 d结果相近;肝胰腺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氨氮胁迫20 d升高,在氨氮胁迫40 d时5.2和12.0 mg/L组酶活性降低;氨氮胁迫20 d,12.0 mg/L组的肝胰腺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下同);各胁迫组肝胰腺Cyt C和Caspase-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UNEL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凋亡数量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增加,且氨氮胁迫40 d较20 d更多。【结论】经氨氮慢性胁迫后,环境氨氮扩散到血淋巴中,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氨氮累积越多,尿素氮含量随之增加,肝胰腺谷氨酰胺合成途径受到抑制,氨代谢受到阻碍,应激产生的活性氧超出抗氧化系统调节范围,对肝胰腺造成损伤,诱导细胞凋亡发生,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挖掘凡纳滨对虾应答缺氧胁迫的生理调控机制,为凡纳滨对虾抗缺氧应激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营养素调控缺氧应激提供新的作用靶点。【方法】根据水体溶解氧(DO)含量,分别设对照组(5.00 mg/LDO)、低氧组(2.00 mg/L DO)和缺氧组(0.75 mg/L DO),观测急性缺氧胁迫下凡纳滨对虾的表观特征,于胁迫0、2、6、10和14 h采集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样品,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LDH、GCK、PK、Cyt c、SOD和CS活性,利用RT-PCR扩增HIF1-α、GLUT、BNIP3、p53、c-fos、Kv1.2、PTEN和VEGF等8个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缺氧胁迫下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急性缺氧胁迫下,凡纳滨对虾频繁游动,摄食量慢或不进食、蜕壳不遂,虾壳呈黄色或红色,生长速度缓慢并逐渐出现死亡。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HIF1-α、GLUT、BNIP3和VEGF基因相对表达量随缺氧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下同),Kv1.2和PTEN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显著下降趋势,c-fos和p53基因相对表达量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缺氧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LDH、PK和Cyt c的活性随缺氧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始终低于低氧组,而GCK、SOD和CS的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凡纳滨对虾会通过产生各种生理生化调节策略来抵御急性缺氧胁迫,包括改变机体能量获取方式、增加能量积累、高表达糖代谢或有氧氧化过程的关键酶、抑制血红细胞凋亡、降低机体代谢率、刺激血管生成等,以降低机体对DO的消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基因(HDAC1)在不同淡水生长特性家系凡纳滨对虾中的表达情况,明确HDAC1基因在对虾淡水养殖过程中的功能作用,为揭示凡纳滨对虾生长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RACE克隆凡纳滨对虾HADC1基因cDNA序列,利用DNAMAN、ProtParam、ProtScale、PSOR...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水温28.0℃时,在淡水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瞬时耗氧速率与体长及溶氧水平的关系,测定了6种体长(2.02~8.67cm)凡纳滨对虾的瞬时耗氧速率。结果表明:淡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瞬时耗氧速率具有与河口水虾养殖的特点。其瞬时耗氧速率(V,mg/g&#183;h)随时间(t,h)的延长与水体溶氧量(DO,mg/L)的降低而降低,呼吸类型属于顺应型;V随虾体长(L,cm)增长而降低,耗氧量却与体长呈正相关。当体长L=6.31cm时,淡水和河口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具有相同的瞬时耗氧速率。体长L〈6.31cm时,淡水养殖虾耗氧速率大于河口水养殖。L〉6.31cm时,淡水养殖虾耗氧速率小于河水养殖;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窒息点随个体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3种商品虾片(A、B、C)在凡纳滨对虾中的育苗效果。【方法】实验培育凡纳滨对虾幼体至15日龄,以水质变化、生长指标、消化酶和免疫酶活力为考察指标进行育苗效果评价。【结果】实验期间各组水质良好,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均逐渐上升,pH逐渐下降。9日龄前各组幼体生长发育情况类似,至9日龄均发育至糠虾幼体第二期(M2期),体长范围3.38~3.52 mm,之后C组幼体发育减缓且死亡加剧;至15日龄,A、B组幼体均发育至仔虾第五期(P5期),C组发育至仔虾第三、四期(P3~P4期),成活率ABC,A、B组平均体长、体质量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幼体各消化酶活力明显高于C组;免疫酶中过氧化物酶活力大小依次为ABC。【结论】A虾片在凡纳滨对虾育苗中的效果最好,B虾片次之,C虾片育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虫草多糖对日本沼虾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饲料中添加1‰的虫草多糖,以口服形式对日本沼虾进行免疫,通过连续测定日本沼虾血淋巴吞噬活性,血清中抗菌活力、溶菌活力以及酚氧化酶活力,研究虫草多糖对日本沼虾免疫机能的作用,结果表明:除个别情况外,虫草组的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抗菌活力、溶菌活力以及酚氧化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因此,投喂虫草多糖能够明显地增强日本沼虾的免疫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2.
The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graded farming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non-specific immunity factors of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 Three size groups of shrimp, i.e., the small size group [Gs, with an average body length (BL) of (3.04 ± 0.36) cm and body weight (BW) (0.412± 0.35) g], the large group [GL, with a BL of (4.29±0.55) cm and BW of (1.098 ±0.42) g], and the ungraded group [Gm, with a BL of (3.47±0.81) cm and BW of (0.611 ±0.79) g], were rear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for 8 wk. Growth performance and non- specific immunity factor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W gain, biomass gain and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body length (SGRL)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size grading (one-way ANOVA, P 〈 0.05). The peroxidase (POD) and antibacterial (Ua) activities of GL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G.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lysozyme (U1) activities of Gm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121 〉 0.05) was found on phenoloxidase (PO) activity among the three size groups. Synthetically, size grading could enhance growth and rearing efficiency, and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immunity of L. vannamei Boone. Therefore, graded fanning in L. vannamei Boone was feasible in the culture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选择两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土池(305#、301#池),每隔14 d定期采集一次养殖对虾和水样,检测对虾血清、肝胰脏和肌肉组织中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和抗菌活力(Ua)等免疫指标,以及水温、溶解氧(DO)等环境因子,探讨了养殖对虾免疫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各组织中免疫指标随亚硝酸盐氮、总氨氮等浓度的转变有很明显变化,301#池塘水体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由高于305#池转变为低于305#池,其养殖对虾体内各组织的免疫指标由低于305#池转变为高于305#池。表明在检测的养殖池塘理化因子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是影响养殖对虾免疫指标最主要的因子,因此,养殖过程中应加以严格控制,以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人工构建的藻丛刷(Algal Turf Scrubber,ATS)系统处理条纹斑竹鲨养殖用水,并对水中NO3--N、NO2--N、NH4+-N和PO43--P等水质指标进行监测,以确定藻丛刷系统对观赏鱼养殖用水水质的净化效果。试验为期60d,试验期间不换水。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水中NO3--N含量维持在5.64~9.87mg/L范围内,NO2--N含量维持在0.03~0.07mg/L范围内,NH4+-N含量维持在0.03~0.07mg/L范围内,PO43--P含量维持在1.33~1.78mg/L范围内。由此可见,在合适的养殖密度和适当的投饵条件下,藻丛刷系统能够有效净化鲨鱼养殖用水水质,使其在不换水情况下维持在稳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昌黎生态监控区无机N、P 变化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2010年每年8月河北昌黎生态监控区测定的无机N(NO2-N、NO3-N、NH4-N)和无机P(PO4-P)含量,进行多年站位及总量分析,揭示其年际变化趋势,并结合海水质量标准进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无机N总量(DIN)于前4年持续下降,而2010年急剧上升至历年最高水平,其中NO3-N含量总体水平远高于NO2-N和NH4-N,成为DIN主要组成部分;无机P含量则呈波动性上升趋势。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显示,2010年19个站位均为P限制潜在性富营养(ⅥP),其他年份仅个别站位呈N或P限制潜在性富营养(ⅤN或ⅥP)及中度营养(Ⅱ),其余均为贫营养(Ⅰ)。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具有改善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作用的有益菌,从江苏连云港滩涂海水池塘分离到1个菌株,命名为HYHB-4,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并分析其16S rRNA序列,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研究了分离菌株对虾蟹混养围塘水环境中氮磷的纠正效应,结果显示,HYHB-4菌株中度嗜盐、嗜冷,最佳生长温度为25℃,超过35℃停止生长;在3%~5%Nacl中生长得率最高;菌株HYHB-4对虾蟹混养围塘水环境中的氮磷具有显著的利用转化和降解作用,其中亚硝态氮(NO2-N)下降幅度最大,施用HYHB-4制剂5 d后,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NO2-N质量浓度比起始水平分别下降77.19%、52.95%、85.27%;总磷(TP)和磷酸盐(PO4-P)比起始水平分别下降84.40%、84.67%。综上,分离的蜡状芽孢杆菌HYHB菌株-4对虾蟹混养围塘水环境中的氮磷具有纠正效应。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条件下从患红体病的养殖南美白对虾肝脏内分离出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将该菌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对南美白对虾做感染实验,以探讨副溶血弧菌对南美白对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注射弧菌后南美白对虾死亡率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与半致死剂量呈负相关;虾体肌肉、肝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酶活性随弧菌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应激反应;酯酶同工酶(EST)酶带表现出缺失,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并且两种酶在肌肉组织中表达最强。副溶菌弧菌感染后破坏了虾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机能的损坏,防病、抗病能力下降,进一步导致虾体患病,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8.
副溶血弧菌对南美白对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自然条件下从患红体病的养殖南美白对虾肝脏内分离出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将该菌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对南美白对虾做感染实验,以探讨副溶血弧菌对南美白对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注射弧菌后南美白对虾死亡率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与半致死剂量呈负相关;虾体肌肉、肝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酶活性随弧菌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应激反应;酯酶同工酶(EST)酶带表现出缺失,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并且两种酶在肌肉组织中表达最强。副溶菌弧菌感染后破坏了虾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机能的损坏,防病、抗病能力下降,进一步导致虾体患病,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9.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建立以水生植物、固化了的土著微生物群落、滤食性鱼类及贝类等组成的人工净化体系可有效地降低养殖用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其富营养化程度,增加水质的稳定性。对比体系建立前后各主要水质指标的结果显示:未建立的2008年,净化区域的POrP、NH3-N、NO3-N、NO2-N、浮游植物总量的年均值分别比养殖区域高出5.44倍、1.35倍、4.03倍、2.55倍、12.77倍;而已建立该体系的2009年却相反,净化区域分别比养殖区域低了122%、146%、144%、412%、417%。2009年,水生经济植物吸收了水体中N0.2088kg、P0.2673kg、K0.0225妇的营养元素;滤食性鱼类、贝类提取了2229.5kg鱼(贝)重的营养物质。系统Alk、PO4-P、NH,-N、NO3-N、NO2-N、浮游植物总量的变异系数对比2008年分别降低了8.43%、26.98%、62.33%、17.01%、0.01%、35.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