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为筛选安全有效地防治茶白星病的生物药剂,开展了生物药剂氨基寡糖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及其与赤·吲乙·芸苔混配对湄潭茶园茶白星病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药剂氨基寡糖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对茶白星病的防效分别为69.36±1.63%和73.92±1.62%;将氨基寡糖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分别与赤·吲乙·芸苔等比例混配后,防效分别为74.24±3.17%和81.39±2.29%,表明氨基寡糖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结合赤·吲乙·芸苔联合使用对防治茶白星病具有很显著的效果,且施药2d后农残检测均可达欧盟标准,可以在我省茶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选用芸乐收3 000倍及天丰素3 000倍(对照药剂)在蕾期、初花期、盛花期进行茎叶喷雾3次,比较二者对棉花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芸乐收(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性液剂+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对棉花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及抗逆增产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籽棉增产14.38%。  相似文献   

3.
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枯黄萎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病圃法测定了氨基寡糖素喷施后诱导棉花抗枯黄萎病表现及相关防御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乙蒜素处理),氨基寡糖素诱导后棉花对枯黄萎病抗性表现与乙蒜素存在极显著差异,喷施3次后诱导棉花对枯萎病和黄萎病防治效果分别是73.39%和41.19%,诱导对枯萎病抗性效果高于黄萎病;且随着喷洒次数增加,诱导抗枯黄萎病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抗性相关防御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氨基寡糖素处理3次,棉叶中的POD、PPO和PAL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说明氨基寡糖素能够诱导棉叶中POD、PPO和PAL的活性。在小区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枯黄萎病的田间示范,调查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对枯、黄萎病防治效果最高分别可达80%和70%。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利用氨基寡糖素增强棉花自身抗逆性,辅以乙蒜素杀菌协作来缓解棉花黄萎病蔓延危害方案的效果,完善新疆棉花黄萎病防控技术,2021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第七师130团、第八师143团设计25%(质量分数,下同)寡糖·乙蒜素微乳剂1 000倍液于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各喷雾1次和5%氨基寡糖素水剂1 000倍液于苗期、蕾期、花铃期各喷雾1次+头水、初花期每666.7 m2用80%乙蒜素乳油100 m L各滴施1次2种处理方案,并设空白对照(喷施清水),开展了药后苗期、蕾期、花铃期农艺性状调查和蕾期、花铃期和收获期黄萎病病情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2种用药方案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均无显著影响,收获期5%氨基寡糖素1 000倍液喷施3次+80%乙蒜素滴施2次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为71.44%,25%寡糖·乙蒜素1 000倍液喷施3次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为47.17%。表明新疆棉花生产中,苗期、蕾期、花铃期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1 000倍液各喷雾1次+头水、初花期每666.7 m2用80%乙蒜素乳油100 m L各滴施1次对棉花黄...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吡唑醚菌酯和芸苔素内酯共同作用防治花生根腐病和白绢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芸苔素内酯及其混剂对花生根腐病菌和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并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根腐病菌和白绢病菌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_(50)分别为7.79mg/L、0.10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处理显著降低了病情指数,增产效果显著。其中吡唑醚菌酯和芸苔素内酯搭配使用效果最突出,对根腐病和白绢病防效分别为73.10%、78.25%,分别增产21.54%、25.10%。表明吡唑醚菌酯和芸苔素内酯协同能有效防治花生根腐病和白绢病。  相似文献   

6.
以萘二甲酸酐作解毒剂,分别添加赤霉酸、复硝钾、尿素+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对硝磺草酮中毒棉花进行灌根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灌根处理能有效减少棉花枯叶率和蕾铃脱落率,进而显著补救棉花产量损失,其中萘二甲酸酐+芸苔素内酯效果最好,药后60天的枯叶率和蕾铃脱落率分别比对照减少23.1和32.6个百分点,籽棉产量比对照增加112.3%,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长绒棉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芸苔素和棉花保铃剂是两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2 0 0 3年在长绒棉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进行了初步试验,取得一定效果。1材料和方法1 .1供试药剂为芸苔素、棉花保铃剂,棉花品种为新海1 6号。1 .2试验设计。试验地设在库尔勒,4个处理。处理1 :芸苔素1 0 0 0 0倍液;处理2 :棉花保铃剂5 0 0倍液;处理3:芸苔素1 0 0 0 0倍液 棉花保铃剂5 0 0倍液;处理4:对照为清水。叶面喷施,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喷施3次,分别在6月2 0日蕾期、7月5日盛花期、7月2 0日打顶后进行。2试验结果2 .1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8.
选用0.136﹪碧护可湿性粉剂和0.1﹪芸苔素内酯可溶粉剂,测定两种药剂对水稻二氯喹啉酸药害的修复程度。结果表明,在水稻产生二氯喹啉酸药害后,施用2种药剂和不施药对照田(CK)相比,水稻叶片伸展、水稻分蘖、株高都有显著提高和改善,后期产量也能达到75%,显示出较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化学药剂封顶后叶面喷施150 m L·hm-2的28-表高芸薹素内酯为对照,研究0.136%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播前包衣棉籽(药、水、种子的质量比为1∶120∶5 000)和化学药剂封顶后(7月11日)随水肥滴施1次(用量为67.5 g·hm-2,下同)、不包衣且在头水(5月30日)和化学药剂封顶后(7月11日)各随水肥滴施1次、不包衣处理仅在头水随水滴施1次3种处理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包衣与化学药剂封顶后滴施1次处理的666.7 m2收获株数提高13.1%,幼苗植株高度增加4.5%,侧根数增多15.2%,单株空果枝数减少0.4,单株空果枝率降低5.2百分点;666.7 m2成铃数增加17.1%,铃重增加0.31 g,产量增加23.5%。头水与化学药剂封顶后2次滴施处理单株空果枝数减少0.5,单株空果枝率减少6.2百分点;666.7 m2成铃数增加14.4%,铃重增加0.29 g,产量增加20.3%。这些结果可为昌吉棉花降低种植密度及采用...  相似文献   

10.
陆健生 《中国棉花》2009,36(2):24-25
安徽省无为县植棉历史长,面积大,棉花苗病重。氨基寡糖素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强作物抗病性的作用。2008年4月,创世纪公司与本单位合作,开展了利用0.5%氨基寡糖素水剂防治棉花苗期病害试验,以验证该药剂对棉花苗期枯萎病防治效果及添加在种衣剂中对棉花苗期抗病、促进苗齐、苗壮、根系发达的效果,并找出最佳施用方案。  相似文献   

11.
发展花生生产促进江西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江西省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拟大力发展的食品工业原料作物.本文概述了江西花生生产现状,分析了发展花生生产的有利条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花生生产,促进江西经济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阐明野生大豆根际促生菌(PGPR)的生物学活性作用,分别采用滤纸片法、水培、沙培或盆栽的方法,测定植物幼苗的生长量(株高、根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重)、叶绿素的含量及大豆的结瘤情况。探究2株PGPR(DB17、DB58)的生防作用及对水稻、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B17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其中对甜瓜枯萎菌的抑菌率可达37.10%;2株野生大豆PGPR菌株对水稻幼苗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可使幼苗总叶绿素含量提高29%~79%;2株野生大豆PGPR菌株可以提高大豆根瘤质量;DB58和混菌(DB17+DB58)可显著促进大豆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Ishige sinicola, an alga native to Jeju Island, Korea, on hair growth. When vibrissa follicles were cultured in the presence of I. sinicola extract for 21 days, I. sinicola extract increased hair-fiber length. After topical application of I. sinicola extract onto the back of C57BL/6 mice, anagen progression of the hair shaft was induced. The I. sinicola extract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activity of 5α-reductase. Treatment of immortalized vibrissa dermal papilla cells (DPCs) with I. sinicola extract resulted in increase of cell proliferation, which was accompanied by the increase of phospho-GSK3β level, β-catenin, Cyclin E and CDK2, whereas p27kip1 was down-regulated. In particular, octaphlorethol A, an isolated component from the I. sinicola extract, inhibited the activity of 5α-reductase and increased the proliferation of DPC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 sinicola extract and octaphlorethol A, a principal of I. sinicola, have the potential to treat alopecia via the proliferation of DPCs followed by the activation of β-catenin pathway, and the 5α-reductase inhibition.  相似文献   

14.
以前期筛选的14株植物促生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通过生物测定评价菌株对番茄的促生效果,并对其促生机理进行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促生菌株来自芽胞杆菌科的2个属、9个种。对番茄种子促生特性研究表明,14株芽胞杆菌均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增长率为0.74%~11.85%;其中12株芽胞杆菌能促进胚根生长,增长率为4.03%~65.33%;而8株芽胞杆菌促进胚芽生长,增长率为1.24%~18.17%。对不同芽胞杆菌的促生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芽胞杆菌的6个促生因子(解无机磷、解有机磷、固氮效能、吲哚-3-乙酸含量、植酸酶活性、吡咯喹啉醌浓度)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与活菌数无相关关系(P>0.05),与种子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也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种子发芽率与胚根长、胚芽长无相关关系(P>0.05),而胚根和胚芽长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P<0.01)。室内番茄盆栽实验表明,试验的6株芽胞杆菌对番茄幼苗均有促生作用,不同芽胞杆菌对番茄促生特性存在差异,如图瓦永芽胞杆菌FJAT-47648能显著增加根长,提升地上部与地下部干重,而暹罗芽胞杆菌FJAT-47226的促生效果则主要表现在增加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上。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下益生菌对玉米的促生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盐渍化农田作物的耐盐性,从生长于高盐土壤的玉米根际中分离促生潜力的菌株,在NaCl胁迫下,测定其对玉米发芽率、发芽势、促生长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NY-06、巨大芽孢杆菌YJ-1和解淀粉芽孢杆菌YJ-3有很好益生效果。在1.5%NaCl和2.0%NaCl胁迫下,3个菌株发酵液处理后的玉米株高分别增高16.3%、9.5%、16.7%和18.9%、8.3%、19.9%,地上部鲜重分别增加28.8%、21.5%、34.0%和29.3%、22.8%、36.3%,根系鲜重分别增加32.7%、15.5%、18.3%和51.9%、58.6%、56.8%,玉米叶片相对电导率分别降低11.1%、9.2%、8.0%和6.4%、9.5%、14.2%。  相似文献   

16.
大豆根际促生菌Sneb207对不同种类线虫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豆根瘤中分离到1株根际促生菌Sneb207,经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其发酵产物对豆苗生长促生效果显著,发酵液灭菌后仍具有促生活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用该菌发酵液测定了对各种线虫的作用,结果表明毒力作用具有差异,大小顺序分别为大豆胞囊线虫、北方根结线虫、水稻干尖线虫和腐烂茎线虫.不同浓度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与无菌水对照处理有显著差异.说明细菌菌株Sneb207是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病且促进大豆生长的有效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低温条件下生物菌剂对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对大豆进行温度和生物菌剂的双重处理,测定其株高、株幅、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酶活性指标,分析大豆生理生化差异.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添加生物菌剂能够优化大豆幼苗的各项形态指标,添加生物菌剂后大豆幼苗的株高、株幅、叶面积和含水量比正常条件下分别提高了 1.86 cm、2 cm、169.6 mm2和25.09%.在低温条件下添加生物菌剂后叶绿素含量下降并且各种抗氧化酶活性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低温下添加菌剂的大豆叶绿素含量比未加菌剂处理低0.01 mg·g-1.在低温条件下,与未加菌剂处理相比,添加菌剂的SOD降低5.73 μmol.g-1·min-1,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了 159.47和1.31 pμmol·g-1·min-1.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进一步说明低温条件下添加生物菌剂对大豆苗期生长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增铵营养对小麦早期生长的促进效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水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小麦在不同形态氮营养下(NH^+4/NO^-3分别为0/100、50/50和100/0)的生长特征。与单一形态氮营养相比,增铵营养在五叶期显著增加了小麦植株的株高、叶干重和总干重;在7叶期,显著增加了小麦株高、单株分蘖数、叶面积、叶干重、茎鞘干重、地上部干重和总干重。与单一NO^-3营养相比,单一NH^+4营养显著降低单株分蘖数、叶面积、叶干重、茎鞘干重、根干重、地上部干  相似文献   

19.
抗大豆胞囊线虫的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际促生菌sneb207、sneb482,其火菌发酵液对豆种包衣后施于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重病田.35 d后调杳结果表明:sneb207、sneb482灭菌发酵液对大豆茁期生长有促进作用.从5个大豆生理指标上与对照进行比较发现,均表现明显差异,证明菌株sneb207、sneb482为良好的根际促生菌(PGPR).对大豆胞囊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不同地区不同重复中均保持稳定的抗病能力且发病越重地块抗病效果越佳.说明促生菌株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抗病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试验测定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两菌株均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相似文献   

20.
促进兰花组培苗生长的墨兰菌根真菌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墨兰根部分离得到4株真菌,将菌丝制成菌剂后施入春兰和大花蕙兰杂交组培苗的根部。8个月后,其中1株木霉属真菌对苗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