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枯草芽孢杆菌对南疆棉花黄萎病、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中棉所49为供试品种,在新疆阿克苏棉花黄萎病重病地进行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防治黄萎病试验,并分析了其对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发生初期,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可使病情指数较未处理区显著降低,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40%;在黄萎病发生高峰期,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不显著。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较对照,籽棉产量略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对纤维品质也无显著影响。因此,枯草芽孢杆菌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滴灌可以用于棉花黄萎病的防治,但应在发病高峰前施用。  相似文献   

2.
江汉平原棉花黄萎病危害损失及其防治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4年本所棉花抗枯、黄萎病同步联合品比试验为例,分析江汉析棉区黄萎病危害损失。结果表明,各品种(系)在黄萎病圃的皮棉平均产昌比枯萎病圃减产153.16kg·hm-2,差异显著,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单株成铃数减少和铃重降低,而且黄萎病圃各棉花品种(系)的5项纤维品质指标平均值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以中棉所49为供试棉花品种,在新疆阿克苏试验基地开展了“棉萎克”滴灌防治黄萎病效果试验,并分析了其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发生初期,“棉萎克”滴灌处理较未处理对照显著降低了病情指数,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在50%左右。高剂量“棉萎克”处理(每隔10 d滴灌1次,连续4次,每次667 m2用量150 g)较未处理对照增产籽棉13.5%,对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因此,棉田黄萎病发病初期可用“棉萎克”滴灌防治,尤其适于新疆膜下滴灌棉田,以实现节本增产。  相似文献   

4.
黄萎病发病程度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生产上推广、示范的3个棉花品种,研究了黄萎病不同发病程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1)皮棉产量>子棉产量>单株结铃数>铃重>果枝数>株高>衣分;(2)不同发病程度使单株皮棉减产15.6%~83.2%,单株子棉减产19.5%~83.1%,单株结铃数减少9.2%~66.7%,铃重减轻8.9%~47.7%,衣分下降0.5%~4.9%,纤维长度下降0.7%~5.3%;(3)品种的熟性不同对黄萎病影响的反应不同;(4)建立了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与结铃数、铃重、单株子棉、单株皮棉产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马达加斯加棉花产量、增加棉农收入,2019―2020年将中国黄河流域及新疆等植棉区早熟、中早熟棉花品种(系)28个引入马达加斯加南部图利亚拉和北部贝尔热种植,对其农艺性状、抗病性、产量及纤维品质等指标进行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棉花品种(系)。研究结果表明,运棉3539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生育期适中,2个试验点的平均籽棉单产为3 540.5 kg·hm-2(居首位),衣分为40.3%~41.5%,纤维品质接近“双30”标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 mm,断裂比强度>30 cN·tex-1),并且抗枯萎病和黄萎病。冀丰908和运H11160也表现良好,籽棉单产分别为3 243.5 kg·hm-2(平均值)和3 210 kg·hm-2,衣分均在41%以上,纤维品质接近“双30”标准,并且具备抗(耐)枯萎病和抗黄萎病的能力。综合分析,运棉3539、冀丰908和运H11160品种具有在马达加斯加植棉区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适宜轻简化管理的常规抗虫棉新品种鲁棉1161的选育过程,在山东省中熟常规轻简化栽培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表现以及适宜的轻简化栽培技术。鲁棉1161生育期111.0 d,株高95.7 cm,第一果枝节位6.9节,单株果枝数11.5,单株结铃11.4个,铃重5.2 g,籽指10.5 g,2018―2019年参加山东省中熟常规轻简化栽培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每666.7 m2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加8.4%、8.5%、4.5%和4.6%;2020年参加山东省中熟常规轻简化栽培棉花品种生产试验,每666.7 m2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加12.2%、12.0%、12.0%和11.8%。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7 mm,断裂比强度33.6 c N·tex-1,马克隆值5.3,纺纱均匀性指数146。  相似文献   

7.
新疆棉区棉花化学打顶剂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明确品种和打顶剂种类对化学打顶效果的影响,并筛选出新疆棉区适宜的化学打顶剂,于2017年在胡杨河试验站采用裂区设计系统研究了品种和打顶处理(5种化学打顶剂、不打顶和人工打顶)对棉花株型、产量性状、早熟性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株型、产量、早熟性和纤维品质差异显著;不同化学打顶剂和不打顶处理棉花株高、果枝数较人工打顶增加,但籽棉产量、早熟性和纤维品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打顶处理以及品种和打顶处理的互作效应显著影响籽棉产量。在两个品种中,“金棉”和氟节胺处理籽棉产量均与人工相当或高于人工打顶,而其他化学打顶剂及不打顶处理的籽棉产量品种间趋势差异较大。“金棉”和氟节胺对品种要求较低,可在新疆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五倍子粗提液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五倍子为对象,研究其粗提液对大丽轮枝菌的抑菌效果及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研制用于棉花黄萎病防治的新型植物源制剂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当五倍子粗提液体积分数达到0.6%时,其对分离自不同棉区的大丽轮枝菌强致病力菌株Vd080、Vd147、Vd021的菌落生长抑制率和产孢量抑制率均达到100%。田间叶面喷施五倍子粗提液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到58.8%,40、80倍液处理能显著提高棉花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且前者能显著提高籽棉产量。推荐生产上在棉花黄萎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叶面喷施40~80倍的五倍子粗提液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赵智红 《江西棉花》2007,29(5):49-49
枯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在很大程度上对棉花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一般会减产10%~30%.虽其发病时间、发病症状和病原菌并不相同,但其侵染特征,致病原理及所导致的危害后果基本相同,不少地区枯萎病和黄萎病同田同株混生,产量损失更大,危害也更大.区别两种病害的发生,并加以防治,提高棉花产量,也是棉花丰收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示范,验证保美乐[0.01%(质量分数,下同)芸薹素内酯可溶液剂+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63%增产助剂]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生长发育、抗病、增产、促早熟和改善棉花纤维品质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保美乐处理的棉花株高高于对照,茎粗(直径)略低于对照;对黄萎病防治效果达33.25%;单株果枝数较对照增加0.59,单株结铃数较对照增加0.78,铃重较对照增加0.46 g;667 m2籽棉产量为484.55 kg,较对照增产19.88%;吐絮期较对照提前3 d;棉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较对照分别提高0.5百分点、1.2 cN·tex-1、0.2,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伸长率分别降低0.7 mm、0.4百分点。可见,保美乐对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提高棉花产量和抗病性有较好的效果,可促进棉花早熟、对部分棉花纤维品质指标提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