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谭荫初 《农友》2002,(3):16-16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三大病害(菌核病、白粉病、霜霉病)之首,遍及全国各油菜产区。常年一般发病株率10%~30%,严重时达70%-80%,不仅影响产量,而且明显降低出油率,已成为油菜高产优质的重大障碍。现介绍两种防治新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伊犁地区为新疆大豆主产区之一,播种面积占全疆总播面积的1/4以上。近年来,因从外地大量引进新品种(或育种材料),导致新的病害如大豆霜霉病、大豆菌核病、大豆细菌斑疹病等不断发生,已严重制约了大豆种植业的发展。大豆霜霉病2002年在伊犁首次发现,并迅速成为伊犁地区大豆生产中的主要病害,造成6-15%减产,豆粒被害率达到10%左右。2003年大豆菌核病在伊犁普遍发生;大豆细菌斑疹病则在2004年度新源县71团发生,发病率85%,严重田块病株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3.
段维 《农村百事通》2007,(24):33-33
“新葵14”油葵属于中晚熟杂交种,生育期113天左右,植株茎秆粗壮,幼苗长势强,植株生长整齐,抗旱,籽粒容重高,抗向日葵锈病,耐菌核病,抗褐斑病、霜霉病。抗逆性好。株高175~195厘米,叶片数29~31片,叶深绿色,舌状花冠黄色,花粉量大,果盘呈微凸状,果盘直径18~21厘米,果盘倾斜度4级,瘦果,果皮黑色,边缘暗灰色,花盘籽粒辐射状紧密排列,结实率高。单盘粒重67克,千粒重64克,籽仁率77.3%,含油率47.5%。  相似文献   

4.
随着向日葵种植面积的增长,向日葵病虫害也在不断发生,其中以菌核病、锈病、褐斑病、黑斑病和霜霉病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重发病年份使产量损失30%~50%,对向日葵生产形成严峻威胁。  相似文献   

5.
油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春后,油菜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旺盛时期,这一时期是油菜一生中病虫害发生最多的时期。主要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和病毒病:主要虫害为:蚜虫、菜青虫和跳甲。其中菌核病和蚜虫的为害最重.如果防治不力,对油菜产量损失可达20%~30%。因此根椐往年的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唐世林 《农技服务》2009,26(3):80-81
阐述了油菜4种主要病害(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和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德油杂1号”油菜为甘蓝型、半冬性、高产、中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纯度最高可达95%以上。苗期长势旺,半匍匐,茎秆粗壮.青绿色.多蜡粉,高抗倒伏,耐寒、耐湿,抗(耐)菌核病、白锈病、霜霉病能力极强。  相似文献   

8.
油菜菌核病危害损失率测定及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危害产量损失率(y)与油菜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x1)、最终茎病株率(x2)之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直播油菜田产量损失模型为Y=0.13111+0.78045x1、y=-3.37308+0.56393x2,移栽油菜田产量损失模型为Y=-0.13734+0.56541x1、y=-0.79191+0.30503x2。根据组建的产量损失模型,结合现行的油菜籽价格、产量水平、防治费用和防治效果,制定了油菜菌核病经济阈值,当直播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5.97或最终茎病株率达14.48%时,移栽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8.71或最终茎病株率达18.30%时,则应于防治适期内开展1次化学防治:当直播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10.75或最终茎病株率达21.09%时,移栽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15.31或最终茎病株率达30.53%时,则应于防治适期内开展2次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9.
向日葵是天水市秦州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0.33万hm^2以上,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向日葵霜霉病也日渐蔓延成灾。2007年天水、汪川、大门等乡(镇)向日葵霜霉病发病面积达0.27万hm^2,占播种面积的79%,平均病株率12%以上,严重地块病株率达20%以上,造成产量损失12%以上。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西部油葵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寄生性杂草列当、油葵菌核病、油葵锈病、油葵霜霉病、草地螟等。文章针对上述病虫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等进行逐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西部油葵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寄生性杂草列当、油葵菌核病、油葵锈病、油葵霜霉病、草地螟等。文章针对上述病虫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等进行逐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对油研系列品种油菜菌核病的抗(耐)性鉴定结果表明,4个油研品种的平均发病株率、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 24.02%、11.83,平均产量为123.10kg/667m2。相关分析表明,初花至终花的经历天数与田间发病株率、病情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发病株率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田间发病株率、病情指数与产量间相关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通河县2006年种植万寿菊面积达0.33万hm^2,由于万寿菊褐斑病的流行,造成叶片提早脱落而减产,一般地块减产7%~15%,严重地块病株率达30%~50%。病害之所以严重流行,主要是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粗放栽培管理措施造成的。为了更好地掌握发病特点及发病原因,笔者对万寿菊褐斑病进行调查研究,为今后大面积防治提供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天水市冬油菜生产中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蚜虫、小菜蛾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及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提高冬油菜品质和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向日葵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分为食葵和油葵两大类,主要种植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种植面积在1 500万亩左右,其中内蒙古种植面积最大,在900万亩左右。向日葵病害主要包括菌核病、黄萎病、黑斑病、褐斑病、霜霉病、病毒病、锈病等,造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6.
玉米褐斑病是玉米上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在我国和世界各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石家庄市常年玉米种植400万亩左右,近几年每年玉米褐斑病发生面积150万亩左右。一般发病田病株率20%~30%,严重田块病株率达到.50%060%,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1发病症状玉米褐斑病是玉米的中后期病害,一般从喇叭口末期开始发病,抽穗至乳熟期为发病高峰:该病主要危害果穗以下的叶鞘和叶片,也可危害茎节和苞叶,  相似文献   

17.
我县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人工栽培猕猴桃,目前栽培面积已发展到667hmz,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自2001年发现猕猴桃溃疡病以来,此病已成为本县猕猴桃生产中的常发病害。据本县测报站调查,2001年全县平均病园率25%,平均病株率6.65%,病指2.76;2002年平均病园率43%,平均病株率19.2%,病指8.3;2003年平均病园率38.6%,平均病株率11.3%,病指3.52。  相似文献   

18.
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根颈部.有时也散生于侧根和支根上。根癌初生时为乳白色,光滑柔软,以后渐变褐色到深褐色,质地变硬,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小的仅皮层一点突起。大的如鸡蛋,形状不规则。受害病株,发育受阻,叶片变小变黄,植株矮小,果实变小,产量下降。大田调查,一般发病株率为5.6%-10.5%,严重地块发病株率为34.4%,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较重的地块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倒水镇莴笋霜霉病重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莴笋霜霉病是莴苣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普遍发生。近年来由于种植品种、栽培技术以及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梧州市长洲区倒水镇莴笋霜霉病发生非常严重,对莴笋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甚大。据2002年11月-2004年3月调查,莴笋霜霉病病田率高达100%,平均病株率为60.33~75.48%,病叶率高的100%,低的24.03~35.22%,平均50.58~63.84%,损失产量约20%。为了防止因发生莴笋霜霉病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板蓝根是一种根、叶都入药的大宗中药材,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锈病、菌核病、灰斑病、黑斑病、根腐病等,应及时防治,否则将引起减产和药材品质的下降,造成一定的损失,影响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