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超”品种搭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种搭配方式是双季稻生产技术体系的基础和核心。该项研究共设置了杂交早稻+杂交晚稻、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超级杂交早稻+杂交晚稻、常规晚稻+常规晚稻等4个双季稻品种搭配方式,结果表明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较其他品种搭配方式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平稳的叶面积动态.较高的干物质生产和积累是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搭配方式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根据江西南昌2012—2013年超级杂交早稻金优458的分期播种田间试验数据,调试ORYZA2000模型中的作物参数;利用调试后的作物模型模拟数据与整理后的田间试验观测数据,对超级杂交早稻发育期、地上生物量、穗生物量等进行回代检验和外推检验。结果表明:超级杂交早稻金优458开花期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差1~3 d,成熟期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差0~3 d;开花期、成熟期的地上生物量的平均误差分别为5.2%、3.3%,成熟期穗生物量的平均误差为2.0%;调试后的ORYZA2000作物模型可用于对超级杂交早稻的生长进行模拟,可为评价气象条件对超级杂交早稻发育期和生物量的影响提供定量化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农业信息     
我国首个超级杂交早稻品种诞生湖南省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杨远柱等选育的“株两优819”,不久前被农业部评为首个超级杂交早稻品种,填补了我国杂交早稻没有超级稻品种的空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正式启动2006年7月14日,农业部、中国科协、中组部、中宣部、科技部和教育部等在北京  相似文献   

4.
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系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的亲本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1(1)稻耐冷性研究进展与前景11111111111111(3)系超级杂交早稻组合株两优819高产制种技术11111(7)交水稻新组合金优R12的选育与应用11111111(9)星搭载处理杂交水稻恢复系诱变效果的研究111111(11)薯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5.
我省超级杂交早稻示范"种三产四"(即种植3公顷超级杂交早稻,产出种植4公顷普通水稻的产量)工程,展示出超级稻巨大的增产潜力.据湖南省超级稻办公室综合各地测产情况,每667平方米超级稻产量将普遍超500公斤.  相似文献   

6.
采用裂区试验,对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进行了不同栽插密度(45.0万、30.0万、21.4万蔸/hm<'2>)和基本苗(2,3,4苗/蔸)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和基本苗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以插30.0万蔸/hm<'2>,3苗/蔸,群体产量最佳.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超级杂交早稻HYS-1/P4911作再生稻栽培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超级杂交早稻HYS-1/P4911作再生稻栽培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创新思维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创新思维提出了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设想,即超级亲本选育——超级杂交组合选育——超级杂交制种,并详细阐述了各步骤的标准和实现其目标的技术路线;提出了水稻光温敏不育机理新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育基因位点(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的高低.按照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的技术路线,成功选育了父本996和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两个超级杂交稻亲本,利用前者选育出适合长江中下游稻区作双季早稻种植的超级杂交早稻组合陆两优996,用后者选配出C两优87和C两优396等增产幅度大、极有应用前景的超级稻新组合.遵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育的技术路线,育成C815S,P88S和9771S等实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适型超级杂交早稻组合的选育"课题,于10月18日在长沙通过验收。该课题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肖国樱研究员主持,参加课题研究的有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习惯全层施肥为对照,借助机械精量穴直播定位深施肥机具,研究了超级杂交早稻机械精量穴直播与缓释肥一次性定位深施技术配套对超级杂交早稻生长、产量和氮肥利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在精量穴直播条件下,缓释复合肥机械定位深施肥有利于保持水稻生长后期的养分稳定供应,缓释复合肥机械定位深施肥比习惯全层施肥(对照)处理增产630kg/hm2-924.75kg/hm2,增幅10.3%-16.5%,增产效果明显,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4.2 ̄7.9 kg/kg N,增幅29.0% ̄51.2%;氮素利用率绝对值提高17.3%,增幅42.6%;氮收获指数增加9.0%。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大杂交水稻重大科技成果的进一步推广,确保我国粮食安全,2008年3月17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适型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选育与示范”区域专项在湖南长沙正式启动。专项采取三系、二系法并举,形态改良、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和分子育种技术结合和集成创新,创制超级杂交稻骨干亲本的技术路线,重点培育广适型超级杂交稻新组合,研制广适型超级杂交稻亲本繁殖和组合制种的超高产技术体系规范,创建广适型超级杂交稻“种三(亩)产四(亩)”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专家认为,专项启动后,将极大提升超级杂交稻在南方稻区的广泛生态适应性,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规范,促进我国水稻产业的升级和超级杂交稻的稳步发展。近年来,我国在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培育和推广超级杂交水稻组合方面尚有不足。早稻和晚稻组合偏少;高肥栽培条件下高产,反之产量一般;生态适应性不强等。该项目由袁隆平院士任技术总顾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等15家单位联合攻关。项目研究重点是培育“广适型”超级杂交稻,这种水稻的基本特性是对不同的土壤、生态气候、耕作制度都有好的适应性,特别是耐(抗)异常气候条件的能力不低于区试中的对照...  相似文献   

13.
王海 《江西农业学报》2005,17(4):122-126
作者认为中国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体系需在解决五大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包括实用不育系选育、双季稻区超级杂交稻组合选育、杂交水稻优质化、杂交水稻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育种、以及长江流域杂交早稻育种。健全杂交水稻种子管理体系,需要规范品种管理,推进国际合作和国际商贸。杂交水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是强化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进行液体硅肥在湖南省益阳市某地超级杂交早稻上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液体硅肥,有利于改善水稻的经济性状,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金华长期定位试验中杂交水稻的钾素营养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稻是需钾量较大的作物之一,其需钾特点在不同品种和季节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进一步了解杂交水稻对钾肥的吸收和利用特点,自1997年早稻开始,在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钾肥连续4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钾后,杂交早稻的平均增产量为744.6 kg/hm2,晚稻为864.5 kg/hm2,早稻的收获指数为0.60,晚稻为0.65,杂交晚稻施钾增产效果比早稻明显.杂交早稻地上部分钾的总吸收量为81.5~109 kg/hm2 ,晚稻为88.0~125.2 kg/hm2,高于常规稻.施钾后,杂交早稻对钾的吸收利用效率和常规早稻十分接近,杂交晚稻却低于常规晚稻,说明相对常规稻而言,杂交水稻并没有表现出嗜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以超级杂交早稻淦鑫203和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淦鑫203在施氮量为207千克/公顷时产量最高,淦鑫688在施氮量为232.5千克/公顷时产量最高;淦鑫203和淦鑫688分别在施氮量为234千克/公顷和232.5千克/公顷时的干物质生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17.
种子是一种特殊商品,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求杂交水稻早稻品种在全州县区域范围适应性特点,2016年全州县安和镇承担了县农业局分配的早稻杂交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确定了全州县范围早稻杂交水稻推广应用主推品种,为全州县早稻杂交水稻生产用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发展杂交早稻是进一步发展我省杂交水稻生产,打破早稻产量多年徘徊局面最有效的途径.本文分析了我省杂交水稻生产形势,早稻生产形势和杂交早稻生产现状,论证了加快发展杂交早稻生产的可行性、必然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发展我省杂交早稻生产的规划、步骤、布局、组合的选用、栽培技术及种子生产意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浙江省诸暨市积极示范推广大棚草莓-超级早稻水旱轮作种植模式,该模式不仅经济效益高,还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粮双丰收。现将该模式中的大棚草莓、超级早稻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介绍,以促进该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早稻食用品质较差,为今后选育优质杂交早稻组合提供理论依据,选用生产上常用的8个杂交稻不育系和12个杂交早稻恢复系(品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了96个不同杂交早稻组合,对各杂交早稻组合及其亲本的12个米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96个不同杂交早稻组合的各米质性状存在极其明显的组合间遗传差异;杂交早稻组合各米质性状除糙米率、精米率、胶稠度和蛋白质质含量外,其余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在总的基因型方差中所占比重均大于50%;除糙米率和精米率外,其余米质性状受父本的影响大于母本;杂交早稻各米质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遗传相关系数和相关遗传率三者之间均呈极显著水平的俩俩正相关;杂交早稻米质性状间的选择相对效率较高的有米粒长对长/宽,垩白面积对垩白度,垩白面积对垩白度,垩白粒率对垩白度,糙米率对精米率,其它米质性状之间的间接选择相对效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