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堆放方式对储粮损耗影响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农业大学对全国22个省574个县粮食产后损失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粮食在收获、储藏、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量高达18.2%,其中储粮环节损失率达9%左右,可见粮食产后的损失是相当惊人的。作为储备粮承储企业,其中心任务就是要做好储备粮的管理工作,而减少粮食损耗是一个尤其重要的方面。粮食保管损耗的大小,是反映仓储工作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和《中央储备粮质量管理办法》(两个办法)的相继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工作即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仓储管理工作将由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科技管理模式跨越,同时也打破了中央储备粮企业重轮换经营。轻精细管理的经营理念。如果说轮换工作是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的“生命线”,那么仓储工作的精细化科技管理将是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的“大动脉”,也是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的基础工作。如何把仓储管理科技工作做精、做细、做好是摆在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面前的新课题。我们只有扎扎实实做好仓储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通过规范日常工作和行为将仓储管理工作做精、做细、做好,最大程度减少储粮损耗,实现承储企业最大利润,为真正实现“两个确保”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承储企业是中储粮管理的基础单位,是中储粮具体管理者和责任者,其中心任务是做好中央储备粮的管理工作,而减少粮食“损耗”,是实现两个“确保”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如何减少损耗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央储备粮轮换管理机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指出了承储中央储备粮的企业在中央储备粮轮换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认为目前的轮换管理机制已很难适应粮食市场多元化的格局。提出了应从四个方面对中央储备粮的轮换进行改革,从而使承储企业在实施中央储备粮轮换时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给中央、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针对当前质量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期承储企业如何做好储备粮质量管理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央储备粮轮换工作是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中央储备粮轮换工作是一项行政指令性工作,严格执行上级计划是轮换工作的前提,而当前粮食市场化的推进又给轮换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轮换工作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因此各承储企业必须掌握市场信息,采取灵活的经营策略,谋求经营收益的最大化。本文主要分析轮换收购的市场情况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央储备粮直属库的委托代储业务监管工作,既是一项传统工作,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为传统工作,自1998年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建立以来,由于历史沿革,有部分中央储备粮承储在取得承储资格的非中央储备粮直属库中。如中央储备粮襄樊直属库,其存储的部分中央储备粮分别委托8个国家粮食储备库保管,为落实中央储备粮“两个确保”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加强仓储管理 狠抓规范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粮食仓储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管理,促进粮食仓储管理质量的全面提高,成为摆在粮食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库具有中央储备粮和省级储备粮承储资格,近年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  相似文献   

9.
张慧敏  王晖 《粮食储藏》2010,39(5):22-25
通过对福建7个储备粮承储企业100座仓廒约38万吨库存粮食进行空调控温储粮试验,初步得出以下结论:①空调控温主要适用于稻谷、玉米、大豆等不耐高温品种;②空调控温常应用于各类平房仓;③同谷物冷却机相比,空调控温具有操作方便、控温持久、安全性高、延缓品质沉降、损耗降低、费用节省等多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中央储备粮在增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储备粮的管理应当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确保中央储备粮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并节约成本、费用。质量管理是中央储备粮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保证粮食质量良好,才能发挥中央储备粮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效能。中央储备粮质量管理工作涉及环节多,技术性强,承储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的环节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采取不同的措施,严格质量控制,实现科学、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1.
运用现代科学保粮技术,适当放宽粮食收购标准和限度,敞开收购商品粮,以适应商品粮市场的现状,确保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储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具有可操作性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湖北钟祥国家粮食储备库于2007年1月正式启用“5S”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运行一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提高了我库在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的地位,全面提升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摸索了一套以人为本、注重细化与量化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日益富裕的今天,绿色消费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人民的关注,一个科学的、有益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食品消费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作为国有粮食购销储备企业,如何适应新形势带来的新要求,开拓创新,既保证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储备粮管理达到“三个严格、两个确保”的管理目标,又充分发挥粮食储备主渠道的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承储国家专项储备粮的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储粮技术,保持粮食品质新鲜、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剂处理粮食、延缓粮食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14.
枣阳国家粮食储备库作为中央储备粮的承储企业,始终严格按照“两个确保,三个严格”管理要求执行,积极开展分公司创建“五化”(管理规范化、储粮科学化、人员专业化、行动军事化、库区园林化)示范库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性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促进各项管理规定在落实环节上进行细化、量化管理,同时加大科学储粮投入力度,实现科技强储的目标,2005年被湖北分公司授予“五化”管理优秀示范库,并荣获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授予100家优秀代储企业的“中央储备粮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5.
储粮自然损失测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储粮损失并不会特别“优待”哪一个存储企业,包括设施相当完善、储粮技术相对优良的中央储备粮库。要搞好储备粮的库存管理,落实中央储备粮库存管理的基本要求,就必须了解影响粮食在储存期间损耗的各种因素,并掌握正确认定各项损失的方法与尺度,降低损失、避免亏损。为此我们进行了“自然损失埋袋称重法”实验。这对粮食出库时计算因自然损耗造成的亏损提供了相当有力的依据;同时也对粮食在储存期间如何采取科学实用的手段达到“保质、保鲜、保量”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牢固树立央企责任 扎扎实实履行央企义务 襄樊直属库承担着襄樊、十堰两个地区的政策性粮食的收购管理工作。襄樊属湖北粮食主产区,年收购量占全省1/3左右。片区9家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和16家委托收储企业,600多个库点,几年来收购储存政策性粮食400多万吨,2008年小麦托市收购前,片区2005-2007年的265万吨托市粮全部按规定拍卖出库,实现了出库率、帐实相符率、货款回笼率“三个100%”。片区中央储备粮和2008年新收购的托市小麦、临时存储稻谷和4万多吨临时存储油料也全部做到了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7.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于2004年出台的一项宏观调控粮食市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新政策,是保护价收购政策的升级版本和替代手段。国家通过收购掌握了大量的粮源,增强了对粮食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种粮农民得到实惠,种粮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农业、农村得到了发展。但同时,作为承担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的中储粮系统,收储任务和工作量大大增加,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中央储备粮的收储数量。众所周知,各中央储备粮承储库点特别是1998年以来新建中央储备粮库,储存规模比较大,储存设施比较完备,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强对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储备库和承储的中央储备粮的管理,中谷中央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和各储备库严格执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有关行政法规、规章、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按照“三个严格、两个确保”的要求,从制度建设、制度落实、监督检查、服务指导、人员培训、考核评定等方面入手,加大管理力度,落实管理责任,深入开展“规范化管理达标粮库”活动,使中央储备粮的库存管理达到了“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要求,确保了中央储备粮的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确保了中央储备粮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并节约成本、费用,做到了管理规范,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增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保武汉市市级储备粮储存安全,延缓储粮品质下降速率,武汉市市级储备粮各承储单位加大仓房改造力度,将原有的包装仓房逐步改为散仓,储存方式逐步由包装变为散装,机械通风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机械通风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储粮安全。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更好地发挥机械通风的作用,提高粮食储藏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南方,籼稻作为中央储备粮的主要品种。承储单位如何有效利用现有仓储条件,延缓储粮的陈化速度,确保中央储备粮品质良好,是摆在仓储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