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秀青 《作物杂志》1990,6(4):14-15
化学杀雄杂交稻是以常规品种为母本,用化学杀雄剂诱导其花粉不育,然后授予能产生强大优势的父本(常规品种)花粉生产的杂交稻。化学杀雄杂交稻的一代不仅和三系杂交稻杂种一代一样已在生产上应用了,而且化学杀雄杂交稻杂种二代(下称化杀二代)的利用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较大成绩。早在1977年和1978年广东省每年种植化杀杂交稻的面积约70万亩,其中大部分是化杀二代利用,一般比当地推广种每亩增产40~75公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路文如 《作物学报》1984,10(4):245-256
本文就我国各地推广的8个杂交稻组合,对强、中、弱三种致病力的白叶枯病菌系的抗性,进行遗传动态方面的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组合的杂交稻(F_1)抗性介于双亲之间,并偏向抗性水平较高的亲本。这些杂交稻的抗性与中亲值有显著相关,可按中亲值预测杂交稻的感病度。通过相对抗病优势的计算得知,杂交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部分显性  相似文献   

3.
两系法杂交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理论及育种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选育纯光敏型和广亲和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是当前两系杂交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工作的重点;以生物技术为辅助手段朔造水稻理想株型,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是超级杂交稻育成的关键;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常规方法相合是加速育种进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e杂交稻     
所谓e杂交稻是利用水稻eui(elongated uppermostinternode,最上节间伸长)种质或基因培育的不包穗的不育系和最上节间伸长的恢复系配成的杂交水稻组合。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杨仁崔教授率先育成了e超级稻长穗颈不育系福esl(原名培矮64esl),并选育出e超级杂交稻”e福丰优11”(原名e两优培九),2004年通过江西省新品种审定,标志着我国e杂交稻进入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两系杂交稻因不育系育性漂移引起的应用风险借鉴三系杂交稻应用安全性,探讨利用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漂移的特性,分离、选择具有雄性不育保持能力的高可育品系,回交转育成与原两用不育系遗传背景相同的新型三系不育系,进而构建同一组合既可两系利用又可三系利用的新型杂交稻——双型杂交稻。  相似文献   

6.
滇四型杂交香稻香味遗传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林  彭桂峰  金寿林 《种子》2004,23(6):24-25,29
利用滇四型金南特43A转育而成的"金新A"、"PARCCP-72A"香米不育系与恢复系(材料)进行测交,对杂交香稻组合香味遗传分析及优势应用.结果表明:滇四型杂交稻香味受2对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控制,香性为隐性性状,非香性为显性性状,杂交香稻组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两系杂交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两系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和扬两优6号为材料,以三系杂交稻组合丰优香占为对照,通过3种施氮量处理,研究了施氮量对两系杂交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组合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产量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单位面积总颖花量,但相对较低的结实率限制了产量潜力的进一步发挥。3个供试组合均以施氮量为240kg/hm2的处理时产量最高。施氮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在3个组合间均有差异。同等施氮量条件下,两系杂交稻组合米质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影响两系杂交稻产量潜力发挥的原因,以及氮肥对其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水稻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恢复系,通称为杂交稻的“三系”。不育系在繁殖田里接受保持系的花粉,繁殖不育系种子。然后,不育系在制种田里接受恢复系的花粉,产生杂交稻种子。繁殖田和制种田的父本,即保持系和恢复系都是自花授粉,自行结实留种。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通过繁殖田和制种田两个生产环节,即可完成“三系”的繁育和配制杂交稻种子的全过程。实践证明,长期连续应用繁殖田和制种田里的“三系”种子,会使配制的杂交稻纯度下降,有  相似文献   

9.
两系杂交水稻推广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系杂交水稻由于具有优质高产的特性,近几年在全省各地发展较为迅速。身为江苏丘陵地区杂交水稻优势区域的六合区,也随着水稻优质产业提档升级,两系杂交稻种植面积也得到了扩大。到2010年为止,两系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占全区杂交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特别是扬两优6号、丰两优香1号、两优6326、盐两优888等强势两系杂交稻品种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杂交稻和不育系种子,比常规稻种子不耐贮藏。这一事实近年来已被国内许多研究者所证实。罗泽民(1983)提出杂交稻种子遗传特性很不稳定,比常规稻更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引起染色体的畸变而使种子衰退。此外,杂交稻种有一种异乎常规的气味,最易招引昆虫,尤其是不育系种子更为严重。刘天河(1984)报道,不同组合同一质量的种子,在  相似文献   

11.
为培育高产、高抗、米质优的杂交稻新组合,选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优质、抗稻瘟三系不育系繁源A与强优势恢复系帮恢609配组,选育出籼型三系杂交稻繁优609,该品种经多地试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表现出群体整齐、熟期转色好、丰产性突出、米质优等特点,适宜我国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稻专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6018)。本文总结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在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抗性和米质的表现,并对杂交稻育种技术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发挥海南热带气候优势建立两系杂交稻繁殖基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南地处热带低纬区,具备两系核不育水稻繁殖的自然光温条件,40年资料统计的气候保证率达95%以上,全国只有海南具备这一气候条件,是进行两系核不育系繁殖的理想基地。对我国两系杂交稻繁殖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综合评述。探讨海南热带气候对两系核不育系繁殖的优势作用,提出建立海南两系杂交稻繁殖基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杂交稻汕优63及其三系生育过程中叶片RuBP羧化酶/加氧酶及有关光合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材料RuBP羧化酶/加氧酶等参数的变化无本质的差异。杂交稻不同叶位叶片的RuBP羧化酶活性低于其母不育系,但与父本较接近。从RuBP羧化酶/加氧酶这一光合特征值来分析,杂交稻叶片并不存在光合优势。随着叶龄增加,杂交稻及其三系叶片的RuBP羧化酶/加氧酶、乙醇酸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而酸性磷酸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三个不同海拔试点种植温敏两系杂交稻F1,结果表明,温敏两系杂交稻F1的育性(结实率 )在不同海拔条件下差异显著,10个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亦即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与不育系相似。宜良县的结实率最高,为87.7%;玉溪次之,为79.3%;澄江最低,为67.4%。温敏两系杂交稻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5.
罗琼  曾千春  周开达 《种子》2000,(5):25-27
杂交水稻的生产应用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其种植面积占水稻年播种面积的50%以上.本文采用九种不育胞质类型划分法,对我国1996~1998年杂交水稻主要品种的胞质类型进行了分析.生产上应用的三系杂交稻按其胞质类型所配组合的播种面积比重排序依次为野败型、冈·D型、印尼水田谷型、矮败型、两系、红莲型、K型和BT型;野败型的面积比重在逐年下降,冈·D型、印尼水田谷型和矮败型等的面积比重在逐年增加.两系杂交稻10余个组合通过了省级审定,培矮64S的广泛应用展示了两系杂交稻超三系的广阔前景.我国已育成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个别组合在部分连片示范点(6.7hm2)达到了日产稻谷100 kg/hm2的超级稻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特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伟清 《作物杂志》1997,13(4):23-24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特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邹伟清(江西省新余市种子公司336500)两优培特(培矮64S×特青)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两系籼爪亚种间偏籼型的感温型中、晚稻兼用组合。在我省适应性强,产量较高,品质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为配合两系杂交稻的……  相似文献   

17.
两优培九(原名65002)系江苏省农科院以培矮63为母本、9311为父本育成的两系亚种间杂交中熟籼型新组合,是我国第一个投入大面积生产应用的两系杂交稻,1999年和2000年在云南创下单季每667m2产量达1139kg和1168kg的记录.  相似文献   

18.
为选育出优质高产的红米稻,利用杂合不育系(D62A/红宝石B、933A/红宝石B),纯合不育系(D62A、933A、红宝石A)与2个白米恢复系(R527、R272)、1个红米恢复系(R319)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6个三交组合和9个单交组合。结果表明:(1)杂合不育系比纯合不育系柱头外露率、结实率高;(2)恢复系为红米,红米三交杂交稻抽穗期比较整齐一致,三交种产量比对应的单交种有显著的优势;(3)恢复系为白米,单交种株型比三交种整齐,生育期一致,米颜色不出现分离,因此选育红米杂交稻时恢复系的选择是关键;(4)对三交种、单交种12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所有性状的特殊配合力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这些性状主要以非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9.
李霞  刘友良  焦德茂 《作物学报》2002,28(2):145-153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63,中粳9516,亚种间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培矮64S/9311和X07S/紫恢100,以及三系杂交稻冈优881为材料,测定其在孕穗期连体倒二叶片的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并鉴定其耐光氧化和耐荫特性.结果表明:6个水稻品种叶片的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和通过PSⅡ的电子传递速率(ETR)的日变化与光强  相似文献   

20.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转基因水稻及其杂交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基因枪转基因技术将高抗白叶枯病的Xa21基因导入中国三系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和保持系(皖B)中,获得转基因水稻系,其中4个株系只含有Xa21基因,不含选择标记潮霉素抗性基因hph。筛选抗白叶枯病转基因纯合系,在田间种植6代,用PCR检测证明,Xa21基因能稳定遗传表达。用转基因水稻配制两系杂交稻,杂交组合F1含有Xa21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