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发展高蛋白大豆生产,满足国內食用大豆需求。高蛋白大豆栽培技术是当前生产急需的技术,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大豆第二大主产区,近年来面积稳定在约230万公顷,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30%左右。本文总结了一套在黄淮海地区推广高蛋白大豆栽培的配套技术,满足加工需求,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大豆栽培技术研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忠仁  刘志芳 《大豆科学》1990,9(4):337-340
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主要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40%,总产占50%,商品量占80%.出口量占90%,其中黑龙江省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 大豆生产伴随着大豆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发展。建国四十年来,东北地区大豆科学研究事业有了很大发展,除在大豆育种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外,大豆栽培技术,包括大豆施肥技术、共生固氮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得到广泛深入的开展,在很多方面成绩斐然。现拟从五个方面加以归纳。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作大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作大豆研究进展刘学义(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旱作大豆集中区域,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大豆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特别是抗旱高产品种贫乏,大豆单产一直低而不稳,成为我国大豆低产区。以选育抗旱高产大豆新品种为突破口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垦区’93大豆单产、总产双超历史的主要经验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王继宗,孙广玉黑龙江垦区是我国大豆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基地,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的,大豆产品出口占全国。1993年在垦区东旱西涝的严重灾害情况下,加强大豆生产的组织领导及协调,依靠科技...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世界大豆发展史,我们曾有过非常辉煌的一页,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曾是世界上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的大豆产业为人类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社会的发展,国内对大豆的需求量迅猛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在垦区大豆生产中的作用与今后设想张金良,王德禄,李金海,徐国良(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科委)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和出口基地之一,其播种面积和年总产量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七五”期间,垦区大豆播种面积虽稍有扩...  相似文献   

7.
用17种大豆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对我国进口自美国、巴西、加拿大和阿根廷四个国家的41批转基因大豆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在41批进口大豆中仅17个品系中的7种批准大豆品系被检出,分别是MON89788、GTS40-3-2、MON87701、MON87708、A2704-12、A5547-127和FG72,检出率分别为90.24%、87.80%、43.90%、41.46%、36.59%、17.07%和2.44%;不同批次样品检出品系不同,其中6批样品检出1种品系,其余样品均能检出2~5种品系;各国大豆检出品系也不同,其中美国检出7种,而巴西、加拿大和阿根廷分别检出6、5和3种;尽管不同国家大豆检出品系和含量不同,但4大转基因大豆出口国均有GTS40-3-2和MON89788两种品系检出,且含量高。期待以上结果为我国进境转基因大豆检测提供参考,并作为进口转基因大豆安全监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晋豆31号是通过杂交育种,利用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程序,系统选育而成.2003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进行抗大豆胞囊线虫病4号生理小种鉴定,其抗性为抗病,2003-2004年参加山西省大豆中晚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为200 kg/667m2左右.该品种为我国抗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育种的新突破,适应山西中部、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同类地区,特别是胞囊线虫重病区春播及南部地区夏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对我国豆农和大豆加工企业都带来一定冲击.面对转基因大豆的入侵,分别从短期和长期对策入手,对我国大豆及大豆产业提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0.
高油大豆新品种晋豆29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大豆种质资源鉴定基础上,选择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适应的大豆优良种质,以早熟18×晋大28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抗旱育种程序,选育出高产、稳产、高油、抗病大豆新品种晋豆29号.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植株紧凑,产量为3 000 kg/hm2左右,国家区域试验产量变异系数6.328 4%,对病毒病表现中抗,抗旱性较强,脂肪含量为21.96%~22.26%.适应山西中部及黄土高原同类地区春播,晋南地区及黄淮海中部地区夏播.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1.
利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农业气象试验站产量资料和发育期资料,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根据历史相邻两年关键气象因子变化引起大豆产量的丰欠指数,建立动态产量预报模型,并在已建立预报模型的基础上,以Visual Basic 6.0为计算机语言开发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动态预报系统。结果表明:经2011-2013年大豆产量动态预报检验,5个代表站81%的大豆预报结果丰欠趋势与实际趋势表现一致,单产预报准确率总体较好,越接近大豆成熟,预报准确率越高;经2016年业务运行,预报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对黑龙江省主产区大豆产量的动态预报。  相似文献   

12.
南美洲大豆育种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南美主产国大豆生产发展沿革。介绍南美大豆育种体制、育种目标、育种程序、种子推广服务体系及品种保护现状,分析其快速发展的原因,展望南美大豆育种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菜用大豆的种植制度和品种类型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韩天富 《大豆科学》2002,21(2):83-87
中国有种植菜用大豆的悠久历史。近10几年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上菜用大豆的主要出口国。中国菜用大豆有单作、单套作和田埂豆等种植形式,种植制度相当复杂。春毛豆是中国菜用大豆的主要生态类型,夏、秋毛豆在南方也普遍种植。虽然中国大陆有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但生产上所用的菜用大豆品种大部分是从日本和台湾省引进的。目前急需抗病性强的春毛豆和品质优良的夏、秋毛豆品种。文中还介绍了中国菜用大豆的生产情况,并分析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ill),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rops in China, has been known to man for over 5000 years. Soybean production in China increased from 7.5 million Mg in 1978 to 26 million Mg in 2005. The largest production areas in China are in the Northeast China's three provinces, where soybean is spring seeded and grown as a full-season crop.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programs and rapid adoption of technologies emerging from agricultural research by producers includ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mproved cultivars and cultural practices, and a higher demand of the soybean processing industry has contributed much to the upward trend in on-farm yield and total production. Research on leaf area index (LAI), light interception and canopy photosynthesis, source–sink relationships, phytohormones, environmental stresses (drought and cold damage), development of cultivar selection, tillage systems, cultivation practices as well as weeds, insects and diseases during the last half century in Northeast China were reviewed. The intent is to document a summary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soybean physiology and culture for high yields mainly from Chinese scientists’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豆国际贸易弊端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豆需求量大,大豆的生产和贸易悠关千百万豆农的生存之本,影响着大豆产业的发展态势.在分析2004-2007年中国大豆国际贸易状况的基础上,对大豆进口量逐年递增,大豆生产、销售和出口困难的原因及大豆国际贸易利弊得失进行概述;预测了中国大豆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提出缓解中国大豆贸易弊端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限制吉林省大豆生产的主要因素及采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东北、内蒙古自治区和黄淮海地区有丰富的大豆种植资源,是世界上最适宜种大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大豆种植的黄金地带。吉林省位于东北大豆主产区的中部。在历史上曾经是东北大豆科研和生产中心,对推动东北大豆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大豆的种植面积在20世纪中后期呈下降的趋势,21世纪初略有回升。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吉林省大豆生产的限制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接续五)在美国,如果一笔现货交易在期货市场上没有相应的保值头寸,银行可能拒绝向其提供购买现货的贷款,所以农业合作社与农民之间都会遵守诚信,加之农民又是合作社的股东,彼此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所以在上述市场运作过程中很少出现违约事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转基因大豆的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的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转基因大豆已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应该借鉴国外转基因大豆发展经验,立足已有的技术、人才和材料储备,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相关法律、政策下,完善和健全我国转基因大豆技术及其产业化体系。大力发展我国转基因大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该文概述我国转基因大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化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安徽大豆高蛋白育种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安徽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具有形成大豆高蛋白的最佳气候条件,近二十年通过亲本拓宽、人工诱变、相关选择及异地生态筛选等方法,育成了十多个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提出了适时早播和鼓粒期灌水等栽培措施,可获蛋白质性状稳定的优质大豆籽粒产品。  相似文献   

20.
刘兴媛 《大豆科学》1992,11(2):134-138
对4,410份中国大豆品种资源种子的胰蛋白酶抑制剂进行了电泳分析,栽培大豆100%材料是Ti~a型,野生大豆89.3%材料是Ti~a型,有6.6%材料是Ti~b型,还有49份材料为Ti~a和Ti~b双带混合型;Ti~a型分布广泛,Ti~b型多分布在106~108°E的我国东部省分,Ti类型具有遗传变异;野生大豆单粒间的Ti类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