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病因复杂,难以防制,给奶牛饲养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通过对某奶牛场的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从105份样品中共分离出76株细菌,经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等试验,鉴定出无乳链球菌58株,占分离菌的76.32%;大肠杆菌18株,占分离菌的23.68%。本试验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是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大肠杆菌。这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对昆明地区多个奶牛场的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从114份乳样中共分离出13种305株细菌,经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等试验,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3株,占20.66%;表皮葡萄球菌26株,占8.52%;无乳链球菌53株,占17.38%;停乳链球菌23株,占7.54%;乳房链球菌19株,占6.23%;乳链球菌14株,占4.59%;粪链球菌15株,占4.92%;化脓链球菌14株,占4.59%;大肠杆菌48株,占15.74%;真菌12株,占3.93%。分别对所有分离菌株进行17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除真菌外所有菌株对庆大霉素、新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林可霉素、乳肿康均高度敏感,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链霉素、鱼腥草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获得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的系统资料并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奶牛乳房炎防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在上海郊区4个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患牛的126份奶样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共分离到萄葡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3种主要病原菌107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4株,占分离菌株的69.16%;无乳链球菌27株,占分离菌株的25.23%;病原菌单独感染率为48.7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单独感染率达39.02%;病原菌混合感染率占51.22%,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混合感染.主要病原菌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敏感,对大多数抗菌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青霉素产生了完全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为查清渭南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情况,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渭南地区部分奶牛场采集39份临床型或隐性乳房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所测乳样中检查出细菌4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37.5%;大肠杆菌14株,占29.2%;无乳链球菌9株,占18.7%;乳房链球菌5株,占10.4%;停乳链球菌2株,占4.2%。主要病原菌对各药物敏感性不同,其中对头孢喹诺、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均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LMT法、乳汁pH检验法和体细胞直接计数等方法相结合,对冀东地区3个大型奶牛场、8个奶牛养殖户选取的1 021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与病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60.63%(619/1021),乳房炎阳性乳样品中细菌分离率达88.21%(546/619)。从543头隐性乳房炎患牛的阳性乳区乳样中分得细菌共4类14种菌82株,其中葡萄球菌36株,占43.90%;链球菌33株,占40.24%;肠杆菌类8株,占9.76%;棒状杆菌5株,占6.10%。冀东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奶牛乳房炎乳汁中的主要病原菌及其敏感性药物,试验采用规模化奶牛场16头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乳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选择了31种抗生素和11种单味中药、1个复方中药制剂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35份乳样中分离到8种细菌43个菌株。鉴定出葡萄球菌23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占分离菌的46.51%;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各1株,均占分离菌的2.32%;大肠杆菌16株,占分离菌的37.20%;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沙门杆菌各1株,均占分离菌的2.32%。从乳房炎乳汁中分离的几种主要致病菌对氧氟沙星、氟哌酸、头孢噻吩、先锋必、氟罗沙星、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药物具有高度敏感性;对连翘、柴胡、红藤和皂角刺等单味药和复方中药制剂敏感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7.
以某规模奶牛场为试验对象,分别采集患有隐性乳房炎乳样和患有临床型乳房炎乳样各50份,进行了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从中分离出107株细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74株,细菌比例为69.16%;大肠杆菌6株,细菌比例为5.61%;无乳链球菌27株,细菌比例为25.23%。本试验结果可为奶牛场更好地防控奶牛乳房炎、同时为奶牛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肃、贵州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弄清引起我国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研究致病菌的耐药性特征,为该地区及我国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甘肃和贵州地区部分奶牛场采得的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奶样169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两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检出的189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5株,占34.39%;表皮葡萄球菌62株,占32.8%;无乳链球菌4株,占2.12%;停乳链球菌32株,占16.93%;乳房链球菌13株,占6.88%;大肠杆菌13株,占6.88%。各种病原菌在两地区所占的比例具有差异性。各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多有不同,但大多对左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先锋霉素V较为敏感,而对其他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特别是对复方新诺明、青霉素和万古霉素产生了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吉林省各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以便于科学合理防治该病,对长春市、吉林市、白城市以及延吉等多个大型奶牛场200份乳样进行了细菌分离与鉴定,并对其主要致病菌进行敏感药物筛选试验。结果显示,导致吉林省奶牛乳房炎发生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以及停乳链球菌等,在检出的267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8株,占36.70%;无乳链球菌65株,占24.34%;停乳链球菌57株,占21.35%;大肠埃希菌43株,占16.10%;其他菌4株,占1.5%。4种病原茵对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头孢噻肟以及万古霉素均高度敏感,但对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因此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头孢噻肟以及万古霉素可以作为吉林省奶牛乳房炎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展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及病原菌的调查研究,试验应用LMT诊断液对兰州地区4个中等规模奶牛场的344头泌乳牛的1 237个乳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并对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58.43%,乳区阳性率为36.86%;临床型乳房炎的头发病率为5.52%,乳区发病率为2.91%;主要病原菌检出率为无乳链球菌30.0%、大肠杆菌27.1%、金黄色葡萄球菌21.4%。说明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较高,病乳中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Z-score模型是由Edward Altman提出的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多元模型。本文以新疆天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疆天润乳业”)为例,基于Z-score模型的适用性,结合企业发布的财务数据公告,利用传统的会计财务风险分析与Z-score模型财务风险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发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并将新疆天润乳业与同行业龙头企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伊利股份”)进行横向比较,提出对应的对策和思路。结果表明,新疆天润乳业的财务状况较好,短期内出现破产的概率较低,但是与同行业龙头企业伊利股份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饲用型甜高粱(青贮)具有抗旱、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其生物产量高,水分利用效率好;将其加工成青贮饲料后品质与玉米青贮相当(或更优),可以搭配玉米青贮等其他草料饲喂奶牛,提高适口性,增加奶牛产奶量。培育甜高粱不仅可以解决饲草不足的问题,还能合理利用贫瘠土地资源,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本文对饲用型甜高梁的生物学特性、饲喂价值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甜高粱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L_9(3~4)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稀奶油加工工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均质温度55℃,均质压力80bar,杀菌温度120℃,杀菌时间4s。在此条件下,产品具有较高的打发率和硬度。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理解奶酪风味的形成,主要从蛋白酶解、脂肪脂解、乳糖酵解、柠檬酸发酵等角度综述奶酪风味化合物的形成和代谢过程。主要阐述了蛋白酶解过程中天然酶、凝乳酶、发酵剂、二级发酵剂和非发酵剂微生物将蛋白质不断降解成短肽和氨基酸的过程、脂肪酸酶解过程中内酯和丁酸代谢产物的形成过程以及乳糖酵解过程中乳糖主要在乳酸菌作用下转化成乳酸,中间体丙酮酸盐转化为二乙酸、3-羟基-丁酮、乙醛或乙酸。总之,奶酪风味物质主要包括脂肪酸、酯、醛、醇、酮、硫化物、酚、醚等。  相似文献   

15.
高能高蛋白补充料“乳倍利”能有效弥补高产奶牛泌乳早期能量负平衡和减少体况损失,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试验在北京市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长阳三场进行,试验组牛群每天每头饲喂“乳倍利”1.5千克,不再饲喂原来自配的“高产牛补充料”和“钙皂”;对照牛群仍按原来的方法饲喂,即每天每头加2千克“高产牛补充料”和300克“钙皂”。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础日粮组成相同。基础日粮由精料、羊草、苜蓿干草、青贮、混合料及一些糟粕类组成。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牛群体况评分平均比对照组牛群体况评分提高了0.33,差异不显著(p>0.05);第1次配种成功率提高了8%,差异不显著(p>0.05),产后出现第一次发情天数缩短了约12夭,差异显著(p<0.01);受胎率提高了10%,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上海牛奶集团各个牧场TMR饲料推广的实际经验出发,对TMR饲料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进行评价,从而进一步研究TMR饲料产品的质量评价方法,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TMR质量监控体系,为饲料产品安全、奶牛健康和乳制品安全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BD3736具有代谢脱脂乳、合成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s,AGIs)的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分析接种量、发酵温度、脱脂乳质量浓度及培养时间对AGIs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并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继而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多黏类芽孢杆菌BD3736在发酵脱脂乳中合成AGIs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1.5℃、接种量3.5%、培养时间4 d。在此条件下,发酵液上清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最大抑制质量浓度为30.5 mg/mL。  相似文献   

18.
犊牛是奶牛未来产奶量的关键点和突破点,奶牛养殖企业在选择适用且经济效益高的犊牛饲养模式时存在难点。本文通过对天津嘉立荷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犊牛代乳粉单栏饲养模式和酸化奶群饲饲养模式作为案例进行浅谈分析,为奶牛养殖企业犊牛饲养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中的案例表明:通过创新改造的“犊牛定量饲喂车”提高犊牛饲喂效率;单栏式犊牛代乳粉饲养模式犊牛断奶日增重为915.33 g,而酸化乳群饲式模式犊牛断奶日增重可达979.17 g。  相似文献   

19.
肥胖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之一,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与肥胖密切相关。由于益生菌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因此益生菌为肥胖治疗带来可能。本文从作用机制、不同动物模型等角度综述近年来益生菌在肥胖模型中的研究现状,为益生菌在临床实验和实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是辅助牛场科学管理的一项综合技术,对奶牛场生产水平和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本文对天津地区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总结了实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后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