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2只2~3岁健康绵羊被分为3组:Ⅰ和Ⅲ且组各3只,Ⅱ组6只。Ⅰ、Ⅱ、Ⅲ组分别按2.5,5.0和10.0g/kg瘤胃内注入50%D-L消旋体乳酸溶液。各处理组均出现酸中毒的症状,Ⅰ组轻微,Ⅲ组最重。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瘤胃液pH下降,瘤胃内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增加,脱水及心血管功能衰竭。各组绵羊血乳酸≥2.78mmol/L时,即出现酸中毒的全身症状。因此,血乳酸2.78mmol/L可作为绵羊乳酸酸中毒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2.
12只2~(?)岁健康绵羊被分为Ⅰ组(3只)、Ⅱ组(?)只)和Ⅲ组(3只),分别按2.5,5.0,10.0g/kg瘤胃内注入50%D-L消旋体乳酸溶液.Ⅱ组羊在恢复期因过度代偿而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各实验绵羊血液pH值与HCO3-、BEB、TCO2、BEECF和SB成正相关,可作为绵羊乳酸酸中毒的可靠诊断依据。计算AG能反映绵羊酸中毒的程度。绵羊瘤胃内注入乳酸10.0g/kg体重,AG升高到35mmol/L时,绵羊处于休克状态,AG35mmol/L可作为乳酸酸中毒预后不良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选用9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1周岁小尾寒羊半同胞公羊,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Ⅰ组为对照组,Ⅱ组投喂1.5%酵母培养物(YC1),Ⅲ组投喂2%益康XP。结果表明:Ⅱ、Ⅲ组与Ⅰ组比较均能显著提高pH值(P0.05),而Ⅱ组与Ⅲ组pH值无显著性差异;Ⅱ组NH_3-N质量浓度显著低与Ⅰ组(P0.05),Ⅲ组NH_3-N质量浓度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显著低于Ⅱ组(P0.05);Ⅱ、Ⅲ组均有提高菌体蛋白(BCP)质量浓度的趋势(P0.05);Ⅱ、Ⅲ组均能极显著提高总酸、乙酸、丙酸浓度(P0.01)。结果提示:酵母培养物能够稳定采食后瘤胃pH值,降低瘤胃NH_3-N质量浓度,提高瘤胃TVFA浓度,有提高瘤胃BCP质量浓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披碱草、碱茅和沙打旺)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选用12只5月龄、(34.6±0.57)kg体重的德国肉用美利奴杂交一代绵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精料补充料和玉米青贮(精粗比49:51),处理Ⅰ、Ⅱ和Ⅲ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以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替代1/3、2/3和3/3的玉米青贮。每只羊精料补充料平均日喂600g,粗饲料自由采食。结果表明:瘤胃液pH值组间差异不显著,处理Ⅰ和处理Ⅱ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处理Ⅲ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Ⅱ组瘤胃液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处理组瘤胃液丁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瘤胃液戊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异丁酸和异戊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处理Ⅲ组瘤胃乙酸/丙酸比例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以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全部替代玉米青贮饲喂绵羊抑制了瘤胃发酵,而替代1/3和2/3玉米青贮时显著促进了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对绵羊瘤胃发酵、养分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试验选用12只5月龄、(34.6±0.57)kg体重的德国肉用美利奴杂交一代公绵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精料补充料+玉米青贮;处理Ⅰ、Ⅱ和Ⅲ组分别饲喂精料补充料+轻度、中度和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披碱草、碱茅和沙打旺),每只羊精料补充料平均日喂600g,粗饲料自由采食。结果表明,处理Ⅰ和Ⅱ组瘤胃pH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而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Ⅰ、Ⅱ和Ⅲ组瘤胃液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和异戊酸摩尔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瘤胃乙酸摩尔比和乙酸/丙酸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干物质和有机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处理Ⅲ组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处理Ⅲ组和Ⅱ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物质、有机物质、无氮浸出物和能量消化率变化规律一致,处理Ⅲ组显著低于处理Ⅰ和Ⅱ组,处理Ⅰ和Ⅱ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处理Ⅲ组、处理Ⅱ组、处理Ⅰ和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处理Ⅲ和Ⅱ组采食氮显著低于处理Ⅰ组,处理Ⅰ组采食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沉积氮和沉积氮/可消化氮均以处理Ⅱ组最低,依次为处理Ⅲ、处理Ⅰ和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果说明饲喂轻度和中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促进了绵羊瘤胃发酵,但降低了饲料消化率和氮的利用率,而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则降低了绵羊瘤胃发酵、饲料消化率和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酵母多糖对哺乳犊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用56头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头(其中母犊6头、公犊8头)。试验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2、3g/(头·d)的酵母多糖,试验期60d,分别在20和60日龄时每组各屠宰4头犊牛,采集瘤胃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VFA)、pH、氨态氮(NH3-N)及微生物蛋白(MCP)产量。结果表明:(1)在整个生长期内,各处理组犊牛瘤胃液pH及丁酸浓度、乙酸/丙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2)20日龄时,试验Ⅲ组犊牛瘤胃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试验Ⅱ组丙酸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60日龄时,试验Ⅲ组犊牛瘤胃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各组之间丙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Ⅲ、Ⅳ组TVFA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其中试验Ⅲ组最高;(3)20日龄时,试验Ⅲ组犊牛瘤胃NH3-N浓度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0日龄时各组之间NH3-N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上述结果,在犊牛日粮中添加2g/(头·d)的酵母多糖降低了瘤胃液NH3-N浓度,提高了MCP产量及TVFA浓度,增强了瘤胃内氨和蛋白质的利用,有利于犊牛瘤胃发酵状态的稳定。本试验条件下酵母多糖在0~60日龄犊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2g/(头·d)。  相似文献   

7.
不同组合饲粮对绵羊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饲粮组合,即对照饲粮(Ⅰ)、8%甜菜渣(Ⅱ)和8%苹果渣饲粮(Ⅲ)对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选用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甘肃高山细毛羯羊(平均体质量22.5 kg),采用3×3拉丁方设计方案进行了试验。试验的3个饲粮循环均为预试期10 d,正试期9 d。结果表明, 1)各处理试羊的瘤胃液pH均值较相近(P>0.05)。2)采食饲粮Ⅱ羊瘤胃液丙酸摩尔比较低(P=0.109),其乙酸/丙酸高于Ⅰ(P<0.05)与Ⅲ(P>0.05);但采食3种饲粮的羊均属乙酸型发酵。仅饲粮Ⅱ的总挥发性脂肪酸时段变化近似典型的抛物线;Ⅰ、Ⅲ 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峰值分别出现在食后3与5 h。3)处理间瘤胃液总氮、蛋白氮、氨氮、尿素氮的均值及细菌氮浓度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Ⅱ的总氮浓度始终较高,食后3,7 h呈现两峰;而其氨氮较低,食后1 h即出现峰值。Ⅰ、Ⅲ均在食后7 h达总氮最高值;Ⅰ未现峰值,Ⅲ于食后1,7 h出现峰值。可以认为:本试验饲粮间在瘤胃发酵类型与氮利用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但仍显示出含8%甜菜渣饲粮,在稳定瘤胃环境、保持纤维素分解活性和氮利用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讨绵羊饲粮结构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比例(SC/NSC为1.57(Ⅰ)、1.95(Ⅱ)、2.29(Ⅲ))对瘤胃发酵参数(pH、VFA、总氮、NH3-N、尿素氮、蛋白氮)的影响。选用6只约1.5岁,体质量25~30 kg,装有瘤胃瘘管的甘肃高山细毛羊羯羊,按3×3重复拉丁方设计(预试期10 d,正试期9 d)。结果表明:采食饲粮Ⅰ的绵羊瘤胃液pH平均值显著低于采食饲粮Ⅱ(P<0.01)、Ⅲ(P<0.05)的绵羊;除处理Ⅰ采食后3 h的pH较低(5.86)外,所有pH测值均在6.2~7.0范围内。瘤胃液TVFA平均值(mmol.L-1)呈现Ⅰ、Ⅱ高于Ⅲ的趋势(P=0.09);处理间乙、丙及其他酸的摩尔比和乙酸/丙酸比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Ⅰ的丁酸摩尔比均值显著高于Ⅲ(P<0.05)。瘤胃液总氮和蛋白氮均值随SC/NSC值增高而显著下降(P<0.01或P<0.05);氨氮与尿素氮均值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饲粮粗料份额高于60%时,随SC/NSC值增高,绵羊瘤胃液pH上升,TVFA、总氮和蛋白氮平均浓度下降,对氨氮与尿素氮浓度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6,(2):36-40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对断奶羔羊瘤胃发育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选用30只日龄为(50±5)d、体重为(25±2)kg的公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5%(Ⅰ组)和1%(Ⅱ组)的延胡索酸二钠,试验期70 d。结果显示:1试验Ⅰ、Ⅱ组断奶羔羊体增重比对照组分别增重3.2%(P0.05)和55.5%(P0.05);试验Ⅰ、Ⅱ组瘤胃净重比对照组分别高8.5%(P0.05)和26.4%(P0.01),Ⅰ和Ⅱ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断奶羔羊瘤胃乳头高度比对照组分别高8.2%和9.2%,Ⅱ组乳头密度比对照组降低16.2%,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Ⅰ和Ⅱ组瘤胃p H值比对照组高(P=0.08);Ⅰ和Ⅱ组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比对照组分别降低29.7%(P0.05)和21.0%(P0.05);Ⅰ和Ⅱ组瘤胃内容物中乳酸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27.0%(P0.01)和19.5%(P0.01);乙酸、丙酸、丁酸、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提高了断奶羔羊的体增重及瘤胃净重和瘤胃p H值,降低了瘤胃内氨态氮及乳酸浓度。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比较3种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日粮的体外发酵效果。试验制成3组NFC/NDF比例分别为1.23(Ⅰ)、1.61(Ⅱ)、2.00(Ⅲ)的日粮,采用体外产气法与人工瘤胃持续发酵法相结合,研究瘤胃发酵参数随NFC/NDF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组培养液pH在4 h后均降低,Ⅲ组pH降低最快;48 h时,Ⅲ组的氨态氮(NH3-N)浓度高于Ⅰ组和Ⅱ组;随着NFC/NDF比例的升高,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含量逐渐升高,乙酸含量、乙/丙值逐渐降低;48 h时,Ⅱ组干物质降解率、干物质有效降解率、NDF降解率和NDF有效降解率均高于Ⅰ组和Ⅲ组;48 h,Ⅲ组产气量最大,Ⅲ组的潜在产气量及产气速率均高于Ⅰ组和Ⅱ组;由相关性可知,干物质降解率与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由瘤胃发酵参数综合评定可知,NFC/NDF比例为1.61时更适合瘤胃发酵;干物质降解率与NDF、AD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12 h产气量与干物质降解率的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对奶山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择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关中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为4组(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日粮.结果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的提高瘤胃pH值降低,瘤胃pH值下降速率和下降幅度及pH值低于5.2、5.5、5.8、6.0的持续时间随之加快、延长;瘤胃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随日粮NFC/NDF比提高呈增加趋势,而乙酸含量及乙酸/丙酸则呈降低趋势;血浆乙酸、丙酸、丁酸及TVFA均呈增加趋势.当日粮NFC/NDF比达2.58时,瘤胃pH值在5.2~5.5之间持续时间每日达7h以上,此时瘤胃乳酸含量较低,血浆及瘤胃TVFA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的提高,使瘤胃逐渐处于酸性环境,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瘤胃pH值的下降主要源于瘤胃TVFA增多,而非乳酸;当日粮NFC/NDF比为2.58时,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讨在高精料饲粮条件下,添加烟酸对锦江黄牛瘤胃乳酸、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选用3头平均体重为(275±20)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锦江黄牛,采用精料比例逐步提高来诱导酸中毒的试验方法,试验分4期,每期10 d,第Ⅰ、Ⅱ、Ⅲ期依次饲喂精料比例分别为60%、70%、80%的饲粮;第Ⅳ期饲喂精料比例80%+烟酸800 mg/kg的饲粮.结果表明:1)在试验第Ⅰ、Ⅱ、Ⅲ期,未添加烟酸条件下,随精料比例的提高,瘤胃pH显著下降(P<0.05);瘤胃中的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而提高,60%精料比例与70%和8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70%和8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中的丙酮酸、乳酸浓度及乳酸/丙酮酸也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而提高,60%与7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80%精料比例与60%、7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精料比例对瘤胃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浓度和NADH/NAD+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NAD+浓度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有降低的趋势,而NADH浓度和NADH/NAD+有提高的趋势.2)在试验第Ⅲ、Ⅳ期,精料比例为80%条件下,与未添加烟酸相比,添加烟酸显著提高了瘤胃pH及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显著降低了丙酮酸、乳酸浓度及乳酸/丙酮酸(P<0.05),而乙酸、丁酸浓度及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与未添加烟酸相比,添加烟酸对瘤胃中总脱氢酶活性、NAD+、NADH浓度及NADH/NAD+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提高NAD+浓度,降低NADH浓度及NADH/NAD+的趋势.3)第Ⅰ、Ⅱ、Ⅳ期瘤胃中均未检出乳酸脱氢酶活性,而在试验第Ⅲ期,精料比例为80%(未添加烟酸)条件下,瘤胃中检出了乳酸脱氢酶,其活性为132.9 U/mL.结果提示,添加烟酸提高了瘤胃NAD+浓度,降低了NADH浓度及NADH/NAD+,抑制了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乳酸产生,从而缓解瘤胃酸应激或酸中毒.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讨在高精料饲粮条件下,添加烟酸对锦江黄牛瘤胃乳酸、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选用3头平均体重为(275±20)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锦江黄牛,采用精料比例逐步提高来诱导酸中毒的试验方法,试验分4期,每期10 d,第Ⅰ、Ⅱ、Ⅲ期依次饲喂精料比例分别为60%、70%、80%的饲粮;第Ⅳ期饲喂精料比例80%+烟酸800 mg/kg的饲粮。结果表明:1)在试验第Ⅰ、Ⅱ、Ⅲ期,未添加烟酸条件下,随精料比例的提高,瘤胃pH显著下降(P<0.05);瘤胃中的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而提高,60%精料比例与70%和8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70%和8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中的丙酮酸、乳酸浓度及乳酸/丙酮酸也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而提高,60%与7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80%精料比例与60%、70%精料比例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精料比例对瘤胃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浓度和NADH/NAD+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NAD+浓度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有降低的趋势,而NADH浓度和NADH/NAD+有提高的趋势。2)在试验第Ⅲ、Ⅳ期,精料比例为80%条件下,与未添加烟酸相比,添加烟酸显著提高了瘤胃pH及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显著降低了丙酮酸、乳酸浓度及乳酸/丙酮酸(P<0.05),而乙酸、丁酸浓度及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与未添加烟酸相比,添加烟酸对瘤胃中总脱氢酶活性、NAD+、NADH浓度及NADH/NAD+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提高NAD+浓度,降低NADH浓度及NADH/NAD+的趋势。3)第Ⅰ、Ⅱ、Ⅳ期瘤胃中均未检出乳酸脱氢酶活性,而在试验第Ⅲ期,精料比例为80%(未添加烟酸)条件下,瘤胃中检出了乳酸脱氢酶,其活性为132.9 U/mL。结果提示,添加烟酸提高了瘤胃NAD+浓度,降低了NADH浓度及NADH/NAD+,抑制了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乳酸产生,从而缓解瘤胃酸应激或酸中毒。  相似文献   

14.
将56只白兔随机分成3组Ⅰ组为正常对照组,共8只;Ⅱ组为内毒素(endotoxin,ET)处理组,共24只;Ⅲ组为阳离子A(cationA,CA)+ET组,共24只.Ⅰ组静注等量的生理盐水,Ⅱ组静注ET 300 μg/kg,Ⅲ组静注CA 200 mg/kg后,静注ET 300μg/kg.1、2、3、4、5 h后分别采集血液制备血浆样品.2、5 h捕杀Ⅰ组兔4只,Ⅱ、Ⅲ组兔各12只,迅速采集肝脏制备组织匀浆.检测血浆T-AOC、CAT活性和MDA含量,肝GSH、GSH-ST、GSH-Px活性.结果显示Ⅰ组各项指标均保持相对稳定;Ⅱ组MDA含量比Ⅰ组升高(P<0.01),Ⅲ组MDA含量升高不显著;Ⅱ组T-AOC、CAT活性比Ⅰ组降低(P<0.01),Ⅲ组显著高于Ⅱ组(1、2、3 h,P<0.01;4、5 h,P<0.05);Ⅱ组肝脏GSH和GSH-ST活性显著降低(P<0.01),第5 h GSH-Px活性降低(P<0.01),第2 h(P<0.05);Ⅲ组GSH、GSH-Px(第5 h显著降低)、GSH-ST活性降低不明显.结果提示自由基参与了ET休克的病理过程,CA能有效地保护血浆和肝脏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9头未装瘘管和9头装瘘管的成年公水牛等分成Ⅲ组,每组未装瘘管和装瘘管的各3头。1组(对照)饲喂精料混合物和麦秸,Ⅱ组饲喂尿素糖蜜液体日粮(UMLD),Ⅲ组除饲喂UMLD外,还饲喂500克/100千克体重麦秸(WS)。 饲喂50天后,以每组3头水牛做代谢试验,研究养分利用情况。用装瘘管的水牛研究瘤胃发酵类型。Ⅰ组水牛的DM摄入量(5137.20±991.15克)明显高于Ⅱ组(2638.70±272.32克)和Ⅲ组(3845.00±83.79克)水牛,但Ⅱ组水牛DM和CP消化率明显提高,而该组水牛NDF、ADF和纤维素的消化率最低,Ⅰ组水牛则最高。瘤胃发酵研究表明,Ⅱ组水牛总挥发性脂肪酸、总氮和它们的级分明显高于Ⅰ组和Ⅲ组的水牛,尽管Ⅱ组水牛瘤胃PH值较低(6.30±0.02),但超过临床值。Ⅱ组在各个时间间隔的氨-N浓度均明显高于Ⅰ组和Ⅲ组,其值在4小时内基本一致,而Ⅰ和Ⅲ组氨-N浓度分别在8小时内下降和增加,结果表明,Ⅲ组水牛的瘤胃代谢较好。除Ⅱ组尿-N浓度明显高于Ⅰ组和Ⅲ组外,血像(葡萄糖、蛋白质、氨-N和血红蛋白)没有任何明显变化。 结论是,饲喂UMLD水牛瘤胃微生物发酵和利用养分必须有少量的粗饲料。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对奶山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择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关中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为4组(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日粮。结果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的提高瘤胃pH值降低,瘤胃pH值下降速率和下降幅度及pH值低于5.2、5.5、5.8、6.0的持续时间随之加快、延长;瘤胃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随日粮NFC/NDF比提高呈增加趋势,而乙酸含量及乙酸/丙酸则呈降低趋势;血浆乙酸、丙酸、丁酸及TVFA均呈增加趋势。当日粮NFC/NDF比达2.58时,瘤胃pH值在5.2~5.5之间持续时间每日达7h以上,此时瘤胃乳酸含量较低,血浆及瘤胃TVFA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的提高,使瘤胃逐渐处于酸性环境,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瘤胃pH值的下降主要源于瘤胃TVFA增多,而非乳酸;当日粮NFC/NDF比为2.58时,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相似文献   

17.
选取油菜秸秆与皇竹草混合比例为3:7,粪肠球菌复合菌剂量添加量为150、300 mg/kg和比例为4:6、粪肠球菌复合菌添加量为150 mg/kg等三种模式的混合微贮料,分别测定其在锦江黄牛瘤胃中培养4、8、16、24、36、48、72 h时的DM、OM、CP、NDF、ADF等营养物质消失率,并计算其在瘤胃降解参数及有效降解率。结果表明:1Ⅰ、Ⅱ、Ⅲ组DM、OM、CP、NDF、ADF等营养物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随着在瘤胃中培养时间的累积而逐渐增大,其中以Ⅰ组在72 h时的降解率最大。2各组间DM在瘤胃中的有效降解率没有显著差别(P0.05),但Ⅲ组的快速降解部分和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率均与Ⅰ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3Ⅰ组OM在瘤胃中的有效降解率、慢速降解部分降解率和不可降解部分与Ⅱ组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与Ⅲ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4Ⅰ组CP在瘤胃中的有效降解率和快速降解部分的降解率均显著高于Ⅲ组(P0.05);而不可降解部分则极显著低于Ⅲ组(P0.01),但与Ⅱ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5Ⅰ组NDF有效降解率、不可降解部分、快速降解部分以及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率与Ⅱ、Ⅲ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以Ⅰ组的有效降解率最大、不可降解部分最小。6各组间ADF的有效降解率和不可降解部分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Ⅰ组的快速降解部分的降解率高于Ⅱ组(P0.05)和Ⅲ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以原料组成比例为3:7,乳酸粪肠球菌复合菌添加剂量为150 mg/kg的油菜秸秆与皇竹草混合微贮料在锦江黄牛瘤胃中的降解率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过瘤胃脂肪和过瘤胃葡萄糖对奶牛隐性酮病的防治效果,选取24头试验奶牛,分为4组,每组6头。其中Ⅰ、Ⅱ、Ⅲ组均为隐性酮病组,Ⅳ组为健康对照组。Ⅰ组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200 g/(d.头),Ⅱ组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葡萄糖200 g/(d.头),Ⅲ组为隐性酮病对照组,Ⅳ组为健康对照组,Ⅲ和Ⅳ组均饲喂基础日粮。结果表明,Ⅰ组奶牛血浆β-羟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是试验后第15天显著升高(P<0.05)。Ⅱ组血浆β-羟丁酸呈现下降趋势,血糖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添加过瘤胃脂肪和过瘤胃葡萄糖能对防治奶牛隐性酮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将啤酒糟与统糠均匀混合配制成含水量分别为40%(Ⅰ组)、50%(Ⅱ组)、60%(Ⅲ组)、70%(Ⅳ组)的4种处理,袋装发酵贮藏,在30、60、90、120d开袋取样进行感官评定,测定pH值、氨态氮、干物质、粗蛋白、中、酸性洗涤纤维及有机酸,结果表明:感官评定Ⅰ、Ⅱ、Ⅲ组明显优于第Ⅳ组;pH值和NH3-N/tN的评定Ⅰ组(3.83、3.63%)、Ⅱ组(3.45、4.84%)和Ⅲ组(3.51、4.77%)均低于Ⅳ组(3.91、5.58%);乳酸含量Ⅰ组(1274.15μmol/g)、Ⅱ组(1368.35μmol/g)和Ⅲ组(2661.82μmol/g)均高于Ⅳ组(853.14μmol/g);粗蛋白、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分解率随发酵时间增加逐渐增大且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0.
能氮同步释放与饲喂频率对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同步指数与饲喂频率差异对绵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以4只安装有瘤胃瘘管的杂交羊(东北细毛羊×小尾寒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4种日粮分别以2种同步指数(SI)与2种饲喂频率(FF)组合处理,即Ⅰ组(SI=0.66,FF=2)、Ⅱ组(SI=0.66,FF=4)、Ⅲ组(SI=0.75,FF=2)、Ⅳ组(SI=0.75,FF=4),试验周期为4期。结果表明:Ⅰ组与Ⅱ组、Ⅲ组的平均pH差异显著(P<0.05),Ⅱ组平均N H3-N浓度与Ⅰ、Ⅲ、Ⅳ组差异显著(P<0.05),Ⅰ组与Ⅲ组的丙酸浓度、丁酸浓度、乙酸/丙酸差异显著(P<0.05)。对于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M C P),早晨饲喂后4 h之内,各组M C P的浓度没有差异,12:00开始Ⅳ组与Ⅲ组、Ⅰ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同步指数较高的日粮,丙酸浓度较高,乙酸/丙酸低,M C P产量较高。增加饲喂频率对绵羊瘤胃内环境调控效果甚微,但可以提高M C P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