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宠物源大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流行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广州分离得到的宠物源(主要是宠物猫、狗)大肠杆菌进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qnr、qepA和aac(6′)-Ib-cr基因的流行性检测。【方法】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对164株临床分离的宠物源大肠杆菌进行15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通过PCR检测qnr、qepA和aac(6′)-Ib-cr基因。建立大肠杆菌基因指纹图谱并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164株宠物源大肠杆菌对12种兽医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且表现为多重耐药(5-14 耐)。在164株宠物源大肠杆菌中检测到3个菌株同时携带qnrA、qnrB和qnrS基因,其中2株也携带aac(6′)-Ib-cr基因。阳性菌株均能扩增出指纹图谱,具有两个以上PMQR基因的菌株多分布于B型和C型。【结论】广州市宠物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较为严重,检测结果显示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在本市宠物医学临床上传播广泛,PMQR基因的产生能力与其基因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动物源大肠杆菌PMQR基因流行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分离自广东省散养型养殖场的动物源大肠杆菌中oqxAB基因及其它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MQR)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oqxA、oqxB、qnr、qepA和aac(6′)-Ib-cr基因;琼脂平板稀释法对PMQR阳性菌株进行18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qnrB 、qnrS、aac(6′)-Ib-cr、oqxA、oqxB的检出率依次为10.49%、18.88%、31.47%、44.8%和48.9%,但未检测到qnrA、qnrC、qnrD和qepA。oqxA与oqxB的检出率较高,且oqxA与oqxB常常同时存在。多数菌株同时携带两个或两个以上的PMQR基因。PMQR阳性菌对18种兽医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PMQR基因在广东省兽医临床传播广泛,广东省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较为严重,药敏谱呈多样化,多重耐药株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猪源大肠杆菌中mcr-1阳性不可接合类噬菌体质粒pD72-mcr-1与bla_(CTX-M-55)阳性可接合的F33∶A-∶B-质粒pD72-F33融合形成的共整合质粒pD72C的生物学特性,评估该融合质粒对mcr-1传播的潜在作用,本实验采用生长曲线测定、质粒稳定性实验、竞争性实验和接合实验,测定了融合质粒pD72C和亲本质粒pD72-F33对宿主菌的适应性、融合能力和扩散能力。结果表明:融合质粒pD72C在无抗生素的环境中能稳定传代9 d,对宿主菌有适应性优势,且比亲本质粒pD72-F33具有更好的竞争优势;该融合质粒表现出较高的融合频率和接合频率,说明该融合质粒能够扩展菌株的耐药谱并促进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猪源大肠杆菌中mcr-1阳性不可接合类噬菌体质粒pD72-mcr-1与blaCTX-M-55阳性可接合的F33:A-:B-质粒pD72-F33融合形成的共整合质粒pD72C的生物学特性,评估该融合质粒对mcr-1传播的潜在作用,本实验采用生长曲线测定、质粒稳定性实验、竞争性实验和接合实验,测定了融合质粒pD72C和亲本质粒pD72-F33对宿主菌的适应性、融合能力和扩散能力.结果表明:融合质粒pD72C在无抗生素的环境中能稳定传代9 d,对宿主菌有适应性优势,且比亲本质粒pD72-F33具有更好的竞争优势;该融合质粒表现出较高的融合频率和接合频率,说明该融合质粒能够扩展菌株的耐药谱并促进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羽毛降解杆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bacillaris)S-28的遗传转化系统,并对其进行优化,为该菌株的遗传改造奠定基础。【方法】以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整合型质粒pSET152为出发质粒,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S17-1/pSET152为供体,羽毛降解杆状链霉菌S-28孢子为受体进行接合转移试验,并对影响接合效率的培养基种类、MgCl_2浓度、热激温度、预萌发时间、供受体比例和接合转移时间等要素进行优化。【结果】确定筛选羽毛降解杆状链霉菌S-28菌株接合转化子的抗生素为安普霉素≥10μg/mL或卡那霉素≥20μg/mL;成功将pSET152转入到杆状链霉菌S-28中。优化的S-28菌株接合转移条件为:以MS为接合转移最适培养基,MgCl_2浓度为10mmol/L,孢子萌发条件为40℃热激10min且不进行预萌发处理,供受体比例为10∶1,接合转移时间18~20h,此条件下接合转化效率最高达到10-4。【结论】建立并优化了羽毛降解杆状链霉菌S-28的遗传转化系统,接合转化效率最高可达到10~(-4)。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blaCMY-2阳性禽源奇异变形杆菌的多重耐药特征,并分析菌株CY32全基因组序列结构。【方法】对5株blaCMY-2阳性禽源奇异变形杆菌进行氟苯尼考和质粒介导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测、接合试验和blaCMY-2基因的Southern杂交定位,对其中一株菌CY32进行全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5株奇异变形杆菌携带的blaCMY-2位于染色体,其中,菌株CY12、CY32、S31和S52携带floR,菌株CY12和CY32携带qnrD。CY32的染色体同时含有SXT/R391型整合性接合元件(integrative and conjugative elements,ICEs)(ICEPmiJpn1)和PmGRI1共2种耐药基因岛。ICEs的可变区包含2个串联的复合型转座子(IS10构成),其中一个复合型转座子携带blaCMY-2;CY32的PmGRI1耐药岛含有12个耐药基因。与其他奇异变形杆菌携带的PmGRI1相比,多重耐药区差异最大的区域位于Tn21转座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生防菌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rectus)gCLA4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定向改造基因、提高基因表达水平及其生防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具有安普霉素(Apramycin)抗性基因标记的整合型质粒pSET152为出发质粒,Escherichia coli ET12567(pUZ8002,pSET152)为供体,淡紫灰链霉菌gCLA4为受体进行接合转移试验,并对影响接合效率的培养基、热激温度、接合转移时间和筛选转化子培养基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成功地将质粒pSET152转入到了生防链霉菌gCLA4中,明确了可用于筛选链霉菌gCLA4转化子的抗生素为安普霉素或四环素;链霉菌gCLA4孢子50℃热激时转化效率较高,接合效率在16,18,20h下没有明显差异,MS培养基作为接合转移培养基时转化效率最高,接合产物涂布到高氏一号抗性培养基上进行阳性转化子筛选的效果最好。【结论】建立了生防链霉菌gCLA4的遗传转化优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超广谱β-内酰胺酶鸡源性大肠杆菌blaCTX-M基因的可转移性,提醒畜禽养殖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该研究选取11株blaCTX-M基因型ESBL鸡大肠杆菌分离株(不携带其他基因型)与受体菌(利福平抗性的DH5α)接合转导,对双抗板(终浓度利福平200μg/mL和头孢唑林50μg/mL的胰蛋白酶大豆琼脂培养基)上筛选的接合转导子进行ESBL确认以及PCR检测耐药基因验证。结果表明,得到的11株阳性接合子均呈现ESBL表型;扩增结果显示,11株转移接合子的bla基因型均为CTX-M型,转移率为100%,用TEM和SHV引物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可见,blaCTX-M基因借助接合性质粒实现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通过菌株接合方式实现耐药基因的迁移扩散。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中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的分布情况,分析其对抗生素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水平转移的影响。【方法】从公共数据库获取组装完整的金葡菌基因组575个,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统计CRISPR结构的携带情况,菌株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型别分布和菌株耐药基因、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对CRISPR结构阳性(CRISPR+)和CRISPR结构阴性(CRISPR-)的金葡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数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同时对实验室60株金葡菌二代测序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公共数据库分析结果。对实验室60株金葡菌中原噬菌体、接合质粒的携带情况进行统计,讨论CRISPR结构对菌株原噬菌体和接合质粒的影响。【结果】基因组组装完整的575株金葡菌中,有62株携带CRISPR结构(CRISPR+),513株不携带CRISPR结构(CRISP...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四川地区临床分离的437株健康动物源及82株患病动物源大肠杆菌(E.coli)的耐药性及其机制进行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和11种非氨基糖苷类药物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K-B纸片法)。选取至少耐1种氨基糖苷类药的大肠杆菌作为供试菌,通过PCR检测其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rmtE和npmA;对阳性菌株进行质粒接合试验;并用K-B纸片法分析临床菌和接合子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437株健康动物源和82株患病动物源大肠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健康动物源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氯霉素、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9.79%,50.8%和68.72%,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比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75.97%,67.73%和97.02%;其中有134株分离菌至少对1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表现出耐药性。患病动物源大肠杆菌除对美罗培兰耐药率较低(为3.66%)外,对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在32.93%~100%,且都对至少1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表现出耐药性。多重耐药分析表明,健康动物源大肠杆菌主要分布于0~4耐,而患病动物源大肠杆菌至少耐7种抗菌药物,主要分布于10~14耐。在134株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肠杆菌中,检测到5株含rmtB基因,检测率为3.73%,未检测到armA、rmtA、rmtC、rmtD、rmtE和npmA基因。在82株患病动物源大肠杆菌中,检测到1株含armA基因,10株含rmtB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22%和12.2%,未检测到rmtA、rmtC、rmtD、rmtE及npmA基因;接合试验的耐药质粒传递率为100%,受体菌接合频率在(9.2×10-9)~(4.8×10-6)。【结论】四川地区健康动物源大肠杆菌对抗生素呈中低水平耐药,多重耐药以4耐及以下为主,占63.84%,主要由rmtB基因引起;而患病动物源大肠杆菌对抗生素则呈高水平耐药,89.02%为10~14耐,主要由rmtB和armA基因引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广东集约化猪场哺乳母猪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的存在情况及其与Ⅰ类整合子的流行相关性。 【方法】通过PCR测序对分离自哺乳母猪的74株大肠杆菌和20株沙门氏菌进行PMQR(qnrA ,qnrB, qnrS,aac(6')-Ib-cr,qepA)基因检测。对PMQR基因阳性株进行Ⅰ类整合酶intⅠ基因PCR检测。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PMQR阳性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MIC值。【结果】在94株被测菌中,共检出PMQR阳性菌14(14.9%)株,其中qnrB 阳性菌2株,qnrS 阳性菌11株,aac(6')-Ib-cr 阳性菌4株,有1株沙门氏菌Salmonella 14同时携带qnrB,qnrS,aac(6')-Ib-cr 3种PMQR基因,1株大肠杆菌E. coli 2同时携带qnrB和aac(6')-Ib-cr。qnrA和qepA未有检测出。14株PMQR阳性菌均携带Ⅰ类整合子且耐药性普遍较为严重。【结论】哺乳母猪源的肠杆菌存在PMQR基因的流行,且以qnrS的检出率为最高。Ⅰ类整合子与PMQR基因同时存在,是导致哺乳母猪肠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鸡源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对广东地区分离得到的鸡源肠杆菌进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检测。【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84株鸡源肠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2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通过PCR检测质PMQR基因qnr、qepA和aac(6′)-Ib-cr。研究PMQR基因阳性菌株染色体gyrA、gyrB、parC、parE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突变区(QRDRs)的变异情况。【结果】84株鸡源肠杆菌对兽医临床常用的恩诺沙星、氟罗沙星、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以及利福平、链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率很高,且为多重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多粘菌素E和头孢氨苄的敏感性高。在84株鸡源肠杆菌中检测到1株同时携带qnrB和aac(6′)-Ib-cr基因的肺炎克雷伯氏杆菌GDK05,整个qnrB基因的阅读框架与GenBankTM中的qnrB6一致,同时GDK05在gyrA基因的QRDR出现83位S→I变异,gyrB、parC、parE基因的QRDRs没有检测到变异。【结论】广东地区集约化养殖场鸡源肠杆菌对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本研究首次在兽医临床上检测到1株同时携带qnrB6和aac(6′)-Ib-cr基因的鸡源肺炎克雷伯氏菌。PMQR机制的出现预示着喹诺酮类耐药很可能会在兽医临床上更加快速而广泛地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大肠杆菌耐药性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和牦牛疾病防控中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对2009-2016年度采自川西北高原地区散养牦牛(包括健康和患病)的粪便、屠宰场宰杀牦牛的胃肠道内容物和病死牦牛的脏器1 908株大肠杆菌进行27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整合酶基因检测,以了解川西北高原地区牦牛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变迁规律和整合子携带情况,为牦牛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NCCLS)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利用WHONet 5.6软件包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采用常规PCR方法扩增Ⅰ类和Ⅱ类整合酶基因以检测分离菌株Ⅰ类和Ⅱ类整合子携带情况。【结果】2009-2016各年度分离的大肠杆菌对27个药物的耐药水平表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除了2014-2016年度分离菌株对土霉素的耐药水平和2015-2016年度分离菌株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水平超过60.00%外,其他年度分离菌株对其余23个试验药物的耐药水平较低,其中对乙酰甲喹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在30.00%以下,对乙酰甲喹的敏感性高于利福平。不同年份的菌株整合子携带率也不同,788株携带至少一种类型整合子,占41.30%(788/1908),同时携带Ⅰ类整合子和Ⅱ类整合子的菌株共有140株,占7.34%(140/1908)。其中,携带Ⅰ类整合子的菌株共有582株,携带Ⅱ类整合子的菌株共有346株,分别占30.50%(582/1908)和18.13%(346/1908)。【结论】川西北高原地区牦牛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和整合子携带情况分析结果,能够为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其防治药物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资料,保证抗菌药物在川西北地区的正确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磷酸丝氨酸转氨酶(serC)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磷酸丝氨酸转氨酶(ser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能否高效表达.[方法]根据GenBank所公布的serC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E.coliJM109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将得到的目的基因定向克隆至大肠杆菌/黄色短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EC7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通过PCR扩增得到约1 100 bp的DNA片段,经测序后分析该基因与已发表的serC基因具有99.27;的同源性;对重组表达载体进行酶切和PCR方法鉴定正确的命名为pEC7- C;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宿主菌,SDS-PAGE分析可见约41 kD与理论大小一致的目标蛋白条带.[结论]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后E.coli BL21中蛋白表达量比原始菌株的蛋白表达量高,证明 serC基因在E.coli BL21(DE3)中成功表达,为进一步构建L-丝氨酸高产基因工程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324-330
 【目的】实现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并分析重组β-溶血素的溶血活性。【方法】PCR扩增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山东分离株β-溶血素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hlb,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用96孔血凝板测定重组蛋白的溶血效价,以血琼脂平板法检测重组蛋白的CAMP反应。【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含有993 bp的ORF,可编码含330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表达水平,IPTG诱导后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57 kD,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3.9%;溶血效价分析,金葡菌β-溶血素对绵羊红细胞的溶血效价为278 HU?mg-1,对奶牛红细胞的溶血效价为9×103 HU?mg-1;重组蛋白在血琼脂平板上和无乳链球菌能发生明显的CAMP反应。【结论】成功表达了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该毒素对奶牛红细胞的溶血活性明显大于绵羊红细胞,显示出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的特性明显不同于人源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与免疫机理、疫苗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重组蛋白还可用来特异性诊断、鉴别无乳链球菌,为兽医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试验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和基因型检测试验,了解青岛地区肉鸡养殖场产ESBLs大肠杆菌菌株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特征,分析ESBLs流行基因型和基因亚型,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产ESBLs菌株的感染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49株大肠杆菌菌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试验,采用CLSI推荐方法进行ESBLs表型检测和确证实验,采用PCR方法、序列测定以及生物学分析软件进行ESBLs耐药质粒的DNA扩展和基因型分析,利用SPSS19.0软件对产ESBLs菌株与非产ESBLs菌株的耐药情况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83.13%(207/249)的鸡源大肠杆菌菌株产ESBLs;产ESBLs菌株对7种抗菌药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其中对庆大霉素、大观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呋等5种药物差异显著(P<0.05),而产ESBLs菌株对四环素和氟苯尼考2种抗菌药的耐药率显著低于非产ESBLs菌株;产ESBLs菌株多重耐药程度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其多重耐药率分别为99.03%和92.86%(P=0.035);CTX-M型、TEM型和OXA型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99.52%和47.83%,未检测出SHV型ESBLs菌株;产酶菌株分属于10个基因亚型,TEM-1型、CTX-M-65型和CTX-M-55型、OXA-1型是优势基因亚型,并首次从健康家禽中检测到基因重组嵌合体CTX-M-123和CTX-M-64。【结论】产ESBLs鸡源大肠杆菌菌株在青岛地区广泛流行和传播;产ESBLs菌株耐药相对非产ESBLs菌株严重;相比国内其它地区,CTX-M型和TEM型同样成为青岛地区产ESBLs鸡源大肠杆菌菌株的流行基因型,但基因亚型存在差异,TEM-1型、CTX-M-65型和CTX-M-55型、OXA-1型分别是各基因型的优势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PCR技术检测195株健康动物肠杆菌中qnrA基因的流行情况;琼脂稀释法对qnrA阳性菌株进行8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质粒接合转移试验研究qnrA的可转移性;Southern杂交对qnrA基因进行定位;PCR检测qnrA阳性菌中Ⅰ类整合酶intI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195株肠杆菌中检出1株qnrA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GDKA1,经Blast鉴定为qnrA1.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GDKA1对磺胺甲恶唑、氨苄西林、大观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耐药,对环丙沙星(MIC=0.019 mg·L-1),头孢噻肟(MIC=0.047 mg·L-1)表现敏感,对萘啶酸(MIC=12 mg·L-1)表现为部分敏感.接合试验表明qnrA1位于可转移的质粒上,且可以通过接合试验水平传播.接合子TGDKA1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比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J53 AzR稍高,但远低于GDKA1·South-ern杂交进一步证实了qnrA1基因位于质粒上.TGDKA1的质粒扩增出intI1,表明qnrA1阳性菌株携带I类整合子.可见,qnrA1基因已在健康鸡源肺炎克雷伯菌中出现且同时携带I类整合子位于质粒上,整合子灵活多样的存在方式和传播方式为qnrA基因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整合子可能携带qnrA基因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因此健康动物共生菌携带qnrA1基因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GP5基因C3d-P28分子佐剂重组质粒,探明C3d-P28分子佐剂的免疫增强效果。【方法】用大肠杆菌疫苗对健康猪进行免疫激活,提取猪肝脏总RNA,RT-PCR克隆C3d-P28并连接至pUC19载体,构建pUC19-P28.n(2、4、6)串联体,然后分别将P28.n(2、4、6)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成 pcDNA3.1-P28.n(2、4、6)。RT-PCR扩增PRRSV GP5基因,分别定向克隆至pcDNA3.1-P28.n(2、4、6)中,构建pcDNA3.1-GP5-P28.n(2、4、6)重组质粒;提取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电泳,同时用重组质粒转染Marc 145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进行蛋白表达检测,并用重组质粒免疫小鼠,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体内抗体、IL-4和IFN-γ的水平,检验重组质粒的免疫效果。【结果】从猪肝脏中克隆了C3d cDNA,构建了pcDNA3.1-P28.n(2、4、6)串联体,并将PRRSV GP5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28.n(2、4、6)中,构建了PRRSV GP5重组质粒(pcDNA3.1-GP5-P28.2、pcDNA3.1-GP5-P28.4、pcDNA3.1-GP5-P28.6);通过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IL-4和IFN-γ的结果显示,抗体效价、IL-4和IFN-γ含量均比对照组高,且以pcDNA3.1-GP5-P28.6组的效果最好,与空白对照及PCDNA3.1-GP5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构建了猪补体C3d-P28分子佐剂PRRSV GP5重组质粒,该质粒可刺激机体产生较高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补体 C3d-P28分子佐剂能显著增强PRRSV GP5基因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