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控制福寿螺在湘南稻田中的危害,选择3种防治福寿螺的高效、价廉、低残留农药进行了防控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福寿螺的整体防治效果为45%百螺敌WP〉50%杀螺胺乙醇胺盐WP〉5%梅塔颗粒剂。但5%梅塔颗粒剂的药效较前两者更持久,且一定时间内其防治效果呈递增趋势,而45%百螺敌WP和50%杀螺胺乙醇胺盐WP杀螺速效性更强,一般在3d内即能达到最大防效。因此,在稻田福寿螺发生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建议使用45%百螺敌WP,其推广浓度为45g/667m2。在稻田福寿螺发生密度较小而其周围水渠等环境中密度较大,以预防为主要目的时,建议使用持效期较长的5%梅塔颗粒剂,推广浓度为400g/667m2。  相似文献   

2.
李成 《广西农学报》2011,26(5):21-24
通过对6种常用杀螺药剂室内药效比较试验,了解常用杀螺剂的灭螺效果。【方法】采集稻田和菜地排水沟中自然繁殖的福寿螺,选用6%劈螺斩颗粒剂,6%密达颗粒剂,65%螺消可溶粉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生石灰,茶麸6种药剂,采用室内药效试验方法进行防治实验。【结果】参试农药对福寿螺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防治效果有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控制福寿螺在湘南稻田中的危害,选择3种防治福寿螺的高效、价廉、低残留农药进行了防控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福寿螺的整体防治效果为45%百螺敌WP>50%杀螺胺乙醇胺盐WP>5%梅塔颗粒荆.但5%梅塔颗粒剂的药效较前两者更持久,且一定时间内其防治效果呈递增趋势,而45%百螺敌WP和50%杀螺胺乙醇胺盐WP杀螺速效性更强,一般在3 d内即能达到最大防效.因此,在稻田福寿螺发生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建议使用45%百螺敌WP,其推广浓度为45 g/667m2.在稻田福寿螺发生密度较小而其周围水渠等环境中密度较大,以预防为主要目的时,建议使用持效期较长的5%梅塔颗粒剂,推广浓度为400g/667m2.  相似文献   

4.
3种杀螺剂防治稻田福寿螺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密达、梅塔、杀螺胺乙醇胺盐3种药剂对福寿螺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使用6%密达GR 500 g、5%梅塔GR 600 g和50%杀螺胺乙醇铵盐WP 60 g对稻田福寿螺的杀螺效果、保苗效果均较理想,药后7 d的防效均达到90%以上,药后14 d防效达94%以上,药后14 d秧苗损失率分别为1.29%、0.83%和0.92%,3种药剂均可作为防治稻田福寿螺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5.
笔者2018年在广西区上林县水稻田开展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防治稻田福寿螺试验。结果显示,试验药剂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可有效控制水稻福寿螺,施药后7天内便可杀死大部分的福寿螺,保苗效果较好,同时对水生生物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6.
50%四聚可湿性粉剂是防治稻田福寿螺的新型杀螺剂。2005年进行了50%四聚可湿性粉剂防治稻田福寿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四聚可湿性粉剂防治稻田福寿螺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杀螺效果和保苗效果与目前推广的6%密达颗粒剂效果相当,能迅速压低稻田福寿螺密度,在田间使用推荐使用量为每667 m2施用50~100 g。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防控莲田福寿螺的危害,选用不同杀螺剂对莲田福寿螺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40 g的防效最好,药后7 d、15 d防效分别为89.71%、98.25%,其药效期长,药后22 d防效为99.50%;其次为每667 m2用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50 g的防效,药后7 d、15 d、22 d防效分别为81.62%、94.90%、95.95%。防治福寿螺可采用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和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8.
杀螺胺乙醇胺盐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杀螺胺乙醇胺盐在稻田系统的使用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杀螺胺乙醇胺盐在长沙、杭州、贵阳三地水稻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该化学灭螺药在三地的稻田水、土壤、稻秆中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69~3.01、8.66~13.86 d和5.33~7.70 d.施药后62d糙米中杀螺胺乙醇胺盐的最终残留量均<1.00 mg· kg-1,水稻稻秆中含量最高.在水稻中使用杀螺胺乙醇胺盐70%可湿性粉剂,按推荐剂量900g·hm-2(630 a.i.g·hm-2),最多施药2次,杀螺胺乙醇胺盐在水稻上的安全期为62d.  相似文献   

9.
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杀螺胺乙醇盐可湿性粉剂1800g/hm2对福寿螺的防治效果最为理想,施药后2d防效为34.25%,施药后7d防效为66.32%,施药后14d防效达86%以上,是目前防治福寿螺的较好药剂。  相似文献   

10.
5%梅塔小颗粒剂防治稻田福寿螺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5%梅塔(Metarex)小颗粒剂是防治稻田福寿螺的新型杀螺剂。1998 ̄1999年进行了5%梅塔在粒剂防治稻田福寿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梅塔小颗粒剂防治稻田福寿螺具有较好的杀螺和保苗效果,杀螺效果与目前推广的5%梅塔在颗粒剂及6%密达(Meta)颗粒剂相当,能迅速压低稻田福寿螺密度,而且达到同等防效所用药量少。在福寿螺10头/m^2的密度下,推荐使用量为350 ̄400g/667m^2,当螺口  相似文献   

11.
通过螺卵浸水试验、药剂杀卵试验和幼螺耐旱耐饥试验,研究了福寿螺卵对水、农药及幼螺对干旱和饥饿的抗逆性。试验结果表明,福寿螺卵对水和农药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新产螺卵当日浸水7 d后仍有0.17%的卵粒能成功孵化。供试9种农药对福寿螺卵均无明显的杀灭效果,卵孵化率均在73%以上。结果还表明,福寿螺幼螺对干旱和饥饿也具有很强的抗逆能力,新出幼螺干旱或饥饿1 d~8 d的存活率均在50%以上,干旱饥饿14 d后仍有1%的幼螺能够存活。  相似文献   

12.
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5%杀螺快可湿性粉剂150g/667m2对福寿螺的防治效果,药后3天达97%以上,药后7天达10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6%密达的防治效果;用药成本也明显低于6%密达、茶仔麸和45%百螺敌等杀螺药剂,是目前防治福寿螺的较好药剂。生产上每667m2用85%杀螺快150g,即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蜗牛和蛞蝓是海口羊山地区金钗石斛的重要害虫。为筛选用于防治蜗牛和蛞蝓的有效药剂,开展了5种常用药剂30%茶皂素水剂、80%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对金钗石斛主要蜗牛海南小囊螺、细钻螺和蛞蝓双线嗜粘液蛞蝓的为期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中,对海南小囊螺防治效果较好的是80%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防效达71.9%~88.0%,其次是30%茶皂素水剂,防效达80.3%~83.4%;对细钻螺防治效果最好的是80%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防效达80.4%~90.9%,其次是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防效达80.2%~86.3%;对双线嗜粘液蛞蝓防治效果较好的是30%茶皂素水剂,防效达74.9%~85.6%,其次是80%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防效达75.4%~81.3%。2019和2020年的试验结果趋势基本一致。茶皂素、四聚乙醛、杀螺胺乙醇胺盐可广泛应用于防治金钗石斛蜗牛和蛞蝓。  相似文献   

14.
通过筛选适用于海南热带兰园防治有害蜗牛和蛞蝓的最佳药剂及合理用量,为生产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择了国内常用的4种杀软体动物剂,即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6%四聚乙醛颗粒剂和10%茶枯精粉粉剂,针对海南兰园有害软体动物的主要优势种,包括海南小囊螺、细钻螺和双线嗜粘液蛞蝓,通过在室内模拟田间兰花栽培条件,开展了不同药剂、不同剂量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防治海南小囊螺效果最好的药剂是6%四聚乙醛和10%茶枯精粉,药后7 d防效达87%以上,14 d防效达100%。对细钻螺防效最好的药剂是6%四聚乙醛,药后7 d防效达83%以上,14 d防效达100%。双线嗜粘液蛞蝓对10%茶枯精粉极为敏感,药后3 d防效即达91%以上,药后5 d达到100%;另外3种均不理想。综合考虑防效与安全性,在海南热带设施栽培中防控有害蜗牛和蛞蝓,推荐同时使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和10%茶枯精粉粉剂,用量每亩分别为500和1000 g。具体施药方法和效果还需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通过选用8种药剂对大豆田灰巴蜗牛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1.125L/hm~2、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1.125kg/hm~2、6%甲萘·四聚颗粒剂11.25kg/hm~2、25%茶皂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6%四聚乙醛颗粒剂7.5kg/hm~2、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0.75kg/hm~2和40%四聚乙醛悬浮剂1.152L/hm~2,对灰巴蜗牛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两种色谱柱,3种流动相对杀螺胺乙醇胺盐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对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SpursilTM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90︰10︰0.1(V/V)时,测定值的标准偏差为0.185,变异系数为0.240%,平均回收率为97.12%,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这说明在该条件下杀螺胺乙醇胺盐的分离效果较好,同时该方法简单快捷,可作为分析杀螺胺乙醇胺盐原药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寻有效防控稻田福寿螺的农业措施,对几种常用的农业防控稻田福寿螺措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拾螺摘卵与设网拦截相结合和水旱轮作与设网拦截相结合两种农业防控措施对稻田福寿螺的防治效果以及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其他农业防螺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使用几种药剂防治稻田福寿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d,5%梅塔颗粒剂7.2kg/hm2、5%梅塔颗粒剂(水稻加强型)7.2kg/hm2和石灰375kg/hm2的防效较好;药后3d,45%百螺敌可湿性粉剂600g/hm2的防效最好达89.80%,5%梅塔颗粒剂7.2kg/hm2和6%嘧哒颗粒剂7.2kg/hm2防效也较好,达到86.91%和83.39%;药后7d,各种药剂的防效都较差。  相似文献   

19.
金腰箭提取物对福寿螺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金腰箭甲醇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下金腰箭即对福寿螺幼螺有很好的浸杀作用,50μg/ml以上3天死亡率达100%,金腰箭提取物对福寿螺成螺也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对卵也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稻田福寿螺以成螺(中、小型螺)和幼螺越冬,越冬大多位于土表下0.5~2.0 cm处。越冬福寿螺成、幼螺在早稻田于5月初开始活动,6月下旬螺量明显持续增加,7月上中旬达高峰;随着早稻收割和晚稻移栽,田间福寿螺成、幼螺种群数量回落,其平均螺量始终维持在1.5~2.0只.m-2,未见明显增加,10月中旬开始田间断水,福寿螺成、幼螺钻入泥中越冬;福寿螺田间调查螺量与水层深浅关系密切。卵5月上旬末始见,6月中旬突增,7月上旬达高峰,其后田间断水,福寿螺成螺停止产卵,卵量下降;晚稻移栽、返青后,田间卵量直线上升,9月中旬达高峰,其后卵量下降,平均百丛未孵卵量保持在4~5块,10月中旬田间断水,福寿螺成螺停止产卵,田间未孵卵量逐渐下降。白鹭对福寿螺种群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