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枣棉粮高效立体间作模式及配套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豫北黄河故道地区枣粮间作的调研分析,对枣树的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研究,结合小麦晚播早收和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总结了枣树与小麦和棉花的间作模式,这种模式能使枣树与小麦、棉花优势互补,协调生长,实现枣粮双盈。并总结提出了枣粮间作的配套技术措施,包括枣树早丰产管理技术、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关键技术、小麦配套栽培管理技术及综合土肥水管理技术,对实现枣粮双盈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枣粮间作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与间作地的光照条件、作物产量、枣树群体产量等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适宜天津市自然条件的枣粮间作优化模式,即枣带走向以南北为宜,带距10—15米,株距3米。这种模式可改善生态条件,比一般模式的总产值增加35.9%。  相似文献   

3.
枣粮间作优化模式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枣粮间作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与间作地光照条件、作物产量、枣树群体产量等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适合太原市自然条件的枣粮间作优化模式,即枣带走向以南北为宜,带距10~15m,株距3m。这种模式可改善生态条件,总产值比一般模式的总产值增加46.89%。  相似文献   

4.
枣树是山西省重要的乡土经济林树种之一,枣产业的发展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介绍了山西地区枣树施肥时间、肥料种类、施肥方法和肥料用量,为枣树科学施肥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沧州市发展枣粮间作由来已久,自从土地实行责任制以后,发展更为迅速,不但繁荣了该市的经济,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海河水系下游平原农区,共辖14个县3个区。该市的枣树主要分布在运河西部的沧县、献县、泊头、河间4县及漳卫新河沿岸的盐山、海兴2县,形成2个大产区。 上述地区枣粮间作中的枣树品种是以含糖量高著称的金丝小枣为龙头的,沧州地区栽培这种小枣已有600年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限制了其发展,1980年全市枣粮间作面积只有16.9万亩,至1992年已发展到148万亩,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对灌区发展枣粮间作中的枣树品种,苗木选择,栽植季节,栽植方法,病虫害防治和枣粮间作技术要领等进行了试验探析,从而为大面积发展枣粮间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滨海旱薄盐碱地成龄枣树配套丰产技术我市现有成龄枣树2000hm2,多年来由于管理粗放,产量低、质量差,据1989~1991年3年抽样调查,全市平均每公顷产干枣7965kg,而虫枣率达50%,商品价值甚低。“枣粮间作地枣树丰产技术研究”、“枣树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8.
枣粮间作密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枣粮间作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创举,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产值的有效途径.为探讨枣粮间作中枣树栽植的合理密度,遵循"枣粮并重"的原则,从1999年6月开始,在枣粮间作集中分布区,实际调查了不同枣树密度下粮、枣产量及产值,并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模拟出枣粮间作的最佳理论密度.  相似文献   

9.
刘静  杨斌  赵克昌 《甘肃林业科技》2012,37(4):30-32,41
在靖远县普遍采用枣树与小麦、豆类、胡麻等粮食作物间作的生产方式。近年来,当地又将枣树与籽瓜、枸杞等经济作物进行间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枣粮间作生产中也存在着重栽轻管、土壤管理粗放、间作物的选择配植不当、栽植密度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进行枣粮间作生产中要合理修剪、土壤精细管理、因地制宜选择好株行距等技术措施的建议,以达到枣树和粮食作物之间互惠互利,实现枣粮双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朱虹 《防护林科技》2012,(2):124-124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是栽植枣的优势区域,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仅朝阳市就达到0.2万hm2。但是与之相应的枣树病害也随之严重发生。文章简述了辽西地区枣树枣疯病、枣锈病、枣缩果病和枣树黄化病等四大病害的系统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枣树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果树之一。从古以来就成为我国北方群众喜食的干果,被群众誉称五果(栗、枣、桃、杏、李)之一。广大山区人民经过长期生产实践,根据枣树与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适于枣粮间作。我国枣树主产区的河北、山东、河南等省群众早就有枣粮间作的生产习惯。在山东省金丝小枣产区的乐陵县县志就有记载:“六月鲜荷连水碧,千家小枣射云红”的诗句。这生动地说明了当时枣粮间作的情况,传到现在枣粮间作已成为枣区群众一种重要的农作  相似文献   

12.
枣粮间作好     
枣粮间作好沧州的枣粮间作始自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市总面积已发展到13.1万hm2,成为全国最大的集中栽植区和枣粮间作基地市。沧州市枣树与农作物的间作形式主要有8种:枣树+小麦,枣树+豆类,枣树+山芋,枣树+花生,枣树+蔬菜,...  相似文献   

13.
鲁北枣农间作模式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对鲁北枣农间作的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以枣—粮—棉—菜间作的模式较好。枣树以南北行3~4m×15m的株行距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县枣粮间作面积不断扩大,枣苗供求矛盾愈来愈突出,单靠枣树断根育苗不能解决问题。从1982年开始我们采用将零星散生的枣苗集中归圃培育二、三年,达到一定规格,拿到大田栽植的方法。这个方法,克服了没有枣树不育苗的局限性,为无枣区和少枣区发展枣粮间作,大搞枣树育苗,开辟了新的途径。据1985年7月的普查,全县枣树归圃育苗200余亩。根据这几年的摸索和实  相似文献   

15.
枣粮间作效益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粮间作效益好高春翔河北省大城县农林局大城县是河北省小枣基地县之一,以盛产金丝小枣著名,农民历来就有枣粮间作的习惯。间作面积已达到2万hm ̄2。间作地内连年果粮双丰收。近2年来,每年增加的面积都在4000hm ̄2以上。枣粮间作的好处是:1枣树对农作物...  相似文献   

16.
对淮安地区枣树的主要害虫发生种类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危害枣树的主要害虫有枣芽象甲、枣尺蠖、枣粘虫、桃蛀螟、黄刺蛾及球坚壳虫等6种,并初步摸清了这些害虫的发生规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对粮食高产田中枣树生长情况的调查,发现在这类土地上搞枣粮间作林粮矛盾突出,妨碍枣树正常生长。因此,提出了枣粮间作的种植形式应退出粮食高产田,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可以发展密植枣园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枣树、枸杞与农作物复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经济林研究》2009,27(4):81-84
为使幼龄枣园产值高,收效快,土地利用率高,对枣树、枸杞与农作物采用3种不同复合种植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对它们的生长和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得出了枣树行向为南北向、枣树株行距为4 m×5 m、枣树株问栽3株枸杞树的模式生产效果最好,是适合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的复合种植优化模式.复合种植第6年平均年产值可达14.39万元/hm2,比采用单一种植枣树单位面积可提高收入12.4%,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枣粮间作双丰产优化模式王勇安桂华枣树枝疏叶小,根系分布深,不分泌有毒物质。生产实践证明,在枣树秋季落叶前到第二年发芽展叶生长初期,在枣树冠下可种植小麦、大麦、蚕桑、碗豆、黄花菜,以及冬春收获的一年生蔬菜;在枣树展叶期,可种植大豆、小豆、绿豆等耐荫低秆...  相似文献   

20.
论枣粮间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与多种农作物在物候期和大量需水肥时期上相互交错,缓和了枣粮水肥和光照竞争两个主要矛盾。枣粮间作经济效益显著,平均增益3~7倍。平原枣区间作模式为南北行向,树高5~7m,株行距3.5~4.5m×12~15m,枣粮布局采用“高——低——高”或“高——低——中——低——高”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