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健  陈昌华 《四川蚕业》2009,37(1):51-52
巴中属边远山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巴中蚕业已逐步由过去以“四边桑”栽植为主,零星分散的栽桑养蚕模式向蚕业民营企业、经营业主、农村蚕业专合组织等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租凭承包土地成片规模栽桑养蚕转变。近年来,由于茧丝绸市场价格的持续下滑,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农村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等诸多问题,给我市规模栽桑养蚕带来了重大影响。如何走出困境,实现规模栽桑养蚕的整体效益,提高蚕业在农副产品中的竞争力是摆在全市行业的重大课题,必须认真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
《江苏蚕业》2017,(3):38-41
栽桑养蚕从大包干之前的集体集中养蚕发展到大包干之后的一家一户养蚕,束必江作为大包干之后的盐城市大丰区第一批带头栽桑养蚕的典型户,连续养蚕37年从未间断,经历的桑品种、蚕品种的更新换代,茧丝绸市场行情的起伏变化,验证了栽桑养蚕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37年来,束必江完整记录了每年每季养蚕张数、蚕品种、张产茧、公斤茧价格、养蚕收入等养蚕数据,系统地反映了蚕业生产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自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土地联产承包到户,自给自足型的农业生产开始向商品生产转化,数十年以“四边桑”为基础的蚕茧生产,受到了商品竞争的冲击。随经营者(生产队转到农户)使用土地面积的减少,占有桑株和可栽桑的四边地减少,新栽桑减少,管理放松.右的甚至放弃养蚕,使不少蚕区发种产茧下降或徘徊不前,蚕桑生产步入低谷.究其  相似文献   

4.
曹拥军 《中国蚕业》2005,26(4):57-59
栽桑养蚕是如东县传统的农业项目和结构调整后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县拥有桑田4670hm2,年发种量近20万张,平均667m2产值达2600元左右,全县农民养蚕收入近1.5亿元,为本县的经济建设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回顾如东蚕桑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建国以前,栽桑养蚕以农村家庭式分散、小规模生产为主;二是建国后,栽桑养蚕以生产队、生产大队为单位进行集体生产;三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集体桑田分散承包给各农户经营,不少农户在自己的承包土地上增扩或新拓了较大面积的桑园,使蚕桑生产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但随着目前经济的快速发展,栽桑养蚕业原有的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有的经营方式暴露出新的矛盾,必须以新的经营理念发展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5.
桑叶饲料化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为桑属植物(Morus alba l.)的叶子,是栽桑的目的产物,在传统的蚕桑业中,只是用于饲蚕,功能非常单一。我国是蚕桑生产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桑叶资源,桑叶在我国长期以来也只是围绕获得蚕丝而作为养蚕的饲料,养蚕后的余叶资源基本浪费。尤其是在茧价下跌和养蚕布局不合理的情况下,桑园里的桑叶更不能完全被利用,甚至出现弃桑、毁桑现象,致使丰富的桑叶资源白白浪费。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蚕业生产模式与技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水明  王林甫  姚建荣 《蚕桑通报》2012,43(1):39-40,43
蚕桑产业是我市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虽众多新型农业产业掘起,但栽桑养蚕仍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蚕业劳动力匮乏,养蚕量下降,弃桑不管或有桑不养蚕的现象突出,以及农民迁入新社区后,无房进行家蚕养殖等问题愈加突出,解决养蚕业劳动力缺乏和无房养蚕的问题已刻不容缓。除了在生产中推行少回育等省力化技术外,有效解决养蚕适度规模经营和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提高单位劳动生产效率和蚕业经济效益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谢中伦  干群 《四川蚕业》2007,35(4):52-52,58
金堂属成都平原边缘丘陵县,也是四川省优质蚕茧基地县之一,现有桑园近4万亩,金堂蚕业历经茧丝绸市场几起几落,在稳定中有所发展。近年来,随着其它农副产品和劳动力价值大幅度攀升,单一的栽桑养蚕模式已难以有效提高桑园比较效益以维系蚕业生产的稳定。金堂县2007年起通过探索发展桑园养鸡,桑禽互补,实现蚕桑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现已出栏桑园土鸡10万余只,存栏20余万只,比照单一的栽桑养蚕模式,亩桑收入实现了翻番,达到5600元/亩。1开发模式主要做法分两种:一是引进家禽养殖龙头企业(如成都金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桑园,直接养鸡并对口链接…  相似文献   

9.
桑树是蚕业生产的物质基础,而桑品种又是栽桑养蚕的支柱、优良的桑品种对产叶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长期以来国内外同行都十分重视新桑品种的选育和开发。并把它作为增强蚕桑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蚕业经济效益,以实现传统蚕业向现代化蚕业转变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泾县位于皖南山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是安徽省传统的栽桑养蚕大县。现有桑园面积2 500hm^2,桑椹资源丰富,养蚕农户有1.6万户,年蚕茧及蚕桑多元化收入5 600万元,蚕桑生产是泾县蚕农家庭年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引导蚕农改变传统的栽桑养蚕习惯,增加亩桑收入,泾县于2010年引进了叶果两用桑品种大十果桑,集中栽植在泾县4A级风景区桃花潭景区,种植面积有6hm^2。该品种一是成熟早、结果期较长,  相似文献   

11.
<正>大丰市刘庄镇竞赛村养蚕大户束必江,从1982年开始承包桑园养蚕至今,经历了25个春秋,桑园面积从最初的2亩发展到现今的12亩,全部为品种桑"育71-1",蚕茧价格从每市斤1.58元到18元,25年共饲养蚕种557张,生产蚕茧22174.4公斤,共育小蚕3209张,蚕桑总收入417517元;其中:2006年饲养蚕种46张,产茧3816斤,共育小蚕302张,全年蚕桑收入69195元,亩平5766元,是远近闻名靠栽桑养蚕致富的农民,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一方百姓都靠栽桑养蚕走上了致富之路。针对他25年对蚕桑事业忠贞不渝的追求和对蚕茧价格无论是低谷还是高峰从未出现过的动摇,笔者近期对他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表明,束必江发展蚕桑生产,得以持续稳步发展,主要得益于四大关键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祁正浪 《北方蚕业》2003,24(2):43-43
滨海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栽桑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几年,随着蚕桑生产技术不断更新、创新,塑料大棚条桑饲育大蚕已逐步展开,是养蚕中省工、降本、增效的重大举措.一般每2000~3340m2桑园搭建一个大棚,晚秋蚕10月下旬出棚售茧,还有6个月左右时间闲着,也是养蚕专业户劳动力闲置时期.如果拆除,来年再搭费工费时,而且材料不便保管,损耗较大.利用蚕前、蚕后的空闲时间套种反季节蔬菜,增加土地使用率和产出率,可以收到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王长田 《蚕学通讯》2008,28(2):60-61
古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万州人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栽桑养蚕的习惯,民清时代,发展迅速,并具规模。改期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蚕桑生产突飞猛进,逐步形成桑、蚕、种、茧,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健全完善的蚕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桑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丝业起源于中国,栽桑养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古老传统,形成农、工、商、贸一体化的特色丝绸产业.一直以来,蚕桑生产的主要产品是蚕茧,目的产物是生丝."种好桑、养好蚕、产好丝"是传统蚕业的固有思维模式和生产习惯.  相似文献   

15.
<正>为推动宝应县蚕桑生产的稳步健康发展,我们于2002年6月,承包了2.5公顷的土地,由个人投资,采用丰驰杂交桑种籽直播的方法,创办了蚕桑示范园。为解决养蚕用地问题,节约养蚕用工,筹建了两座320m2的养蚕大棚,搭制了8组计768m2的钢架蚕台,从4龄蚕起,刈割桑条,在大棚内的蚕台上进行条桑饲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论桑树病虫害与蚕病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省蚕业生产在党的方针政策推动下,群众发展蚕桑生产积极性高。各地育苗栽桑数量多,但肥培管理尤其病虫防治工作未跟上,病虫成灾,不仅桑叶单产低、质量差,桑树未壮先衰。而且桑病虫严重,加剧了蚕病流行蔓延,蚕茧产质量下降,经济效益不高,挫伤了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桑病虫害猖獗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桑病害给蚕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认识不深、不全面,只看到对桑叶产  相似文献   

17.
袁玲  李智 《四川蚕业》2014,(1):36-37
<正>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守人员多数是老、弱、病、残,农村养蚕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大大削弱,传统的养蚕技术和繁重的养蚕方式严重制约着蚕桑生产的发展。为此,我们对养蚕过程中用工集中或技术性强的环节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探索出一套省力化养蚕技术。现就该技术与同行商讨、共勉。1调整栽桑布局,减少采桑时间"四边桑"曾是四川的栽桑经验,也为四川蚕  相似文献   

18.
<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组都把桑树分到了户。有的村组按人头分,有的村组按劳力摊,这样,不少地方平均每户只有几分桑,形成“碎屑白糖大家尝”,户户搞蚕桑的小农经济格局。这些农户养蚕收入在整个家庭经济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小,不起眼,养好养歪无所谓。因此,大多数农户栽桑养蚕附带做,养蚕消毒不彻底,蚕病防治不重视,  相似文献   

19.
对全市8个蚕桑生产县(区)66个种桑养蚕农户的问卷调查发现,40.9%的农户表示今后几年仍将继续栽桑养蚕,但只有27.27%的农户表示还要扩大养蚕规模。农户普遍认为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下降,而且风险大于其它种植业,98.5%的农户希望政府能够补贴栽桑养蚕的风险损失,同时希望能够稳定蚕茧价格,规范蚕种和蚕药市场。  相似文献   

20.
青壮年劳力外出,大量的初中、高中生远离他乡外出务工,不愿追随父辈的劳作,养蚕劳力严重不足,推广实用养蚕技术,开展标准化蚕业生产,相对较难。一边是当地政府号召调整产业结构,栽桑养蚕,一边是很多家庭原有养蚕用具闲置,大量桑叶过剩不能养蚕;有的是发生蚕病后,惧怕养蚕,不能显现养蚕的比较效益。如何解决上述矛盾,在冕宁县和爱藏族乡临江村,推行养蚕科技户(大户)+蚕农的新型合作体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