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本届培训班学员中,有一位来自黑龙江佳木斯的学员赵学敏。她对中国花卉报记者说:"我就是喜欢花呀、盆景的,爱好这些绿色植物。此次来参加学习就是为了长见识,向一些老师、艺术家学习请教,准备回去后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当地的树种搞个园子,投身盆景花卉事业,为发展中国盆景艺术做点贡献。"这位学员利用返家时在北京转车的机会,来到什刹海盆景奇石苑,又向协会副秘书长刘天明先生请教了盆景如何养护与经营之道,并选购几盆树桩盆景带回。其后她又托人在京购买了十几盆树桩盆景运往佳木斯。不久她在最繁华的百货大楼内休闲广场开了一个盆景花卉经营部,以盆景、水  相似文献   

2.
张华江先生是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山市盆景艺术协会会长。他陶醉于盆景的改造与创作,不断实践,使其收藏渐入佳境。他的"虫二居"盆景艺术园,园内古树婆娑,锦鲤畅跃,环境幽雅,既是培养盆  相似文献   

3.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我自制的"山水盆景"可是名副其实"仙人山"!不仅层峦叠嶂,还能焕发出旺盛的生命气息。喜欢极了盆景艺术家们创作的山水盆景,也常跃跃欲试,想亲手制作一盆。但一想到要"缩龙成寸"地在山石上养出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我这个出了名的急性子便打消了"移山缩水"的念头。一天,心有不甘地我在自家花丛中转悠,一盆不大的仙人山突然让我眼前一亮:那是1998年我在花鸟市场上花两元钱买来的,当时栽在拳  相似文献   

4.
去年第6期《中国花卉盆景》发表了我的《盆景艺吧其乐融融》一文。文章说的是我们当地几位盆友在一起聚会交流盆景创作体会的趣事。无独有偶,今年3月,这里的一群朋友又来了一次颇有文化氛围的聚会,这次的地点在我家的"拾遗轩"。  相似文献   

5.
有的同志看到我这繁星灿烂的紫薇花照片后,向我提出这一问题:"盆景盆景,你这作品的盆在何方?"我微笑地告诉他。"确实没有盆,要说有盆,只能是以板代盆。"今年春节后,我在盆景园管理盆景时,修剪两盆紫薇时,发现有个共同特点,都是枯枝嶙峋的老桩,没有什么较大的生机,都是栽在一个普通的圆形盆里。由此引起我的构思,如果将它们合栽到一起,  相似文献   

6.
盆景与书法     
将书法艺术原理溶入盆景艺术领域,不失为一种新的探索。潘氏有意将书法艺术原理引入盆景造型。他作的圆柏盆景《垂云》、黑松盆景《草书》,正是用行草的意趣营造了盆景艺象。那毫无拘谨、活泼而洒脱、富有情感的动态造型带着浓浓的东方情调,让人咀嚼回味。这不仅佐证了书法艺术亦对盆景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表露了潘氏从盆景角度对书法艺术的见解。他曾给友人回信写道:“以木为笔盆为砚,任尔挥洒咫尺天。”那是主张用书画的意趣强化盆景创作。他在总结松柏类盆景造型时说:“它的变化法则乃是层出不穷,‘反反得正’,就像游鱼调头、蝙蝠在飞翔中倏忽转向,它的意趣与行  相似文献   

7.
<正>苏健辉是一位高级园艺师,生于漳州。今年40多岁的他,致力于盆景艺术创作已有20余载。20多年间,他精心钻研岭南盆景各种树种的自然生长习性,以蓄枝截干的手法,创作出数十盆"根露、身明、枝清、叶茂"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盆景作品。其作品以顺其自然、舒展大  相似文献   

8.
我的盆友是一位年逾古稀的业余盆景爱好者,每当我走进他家超过200多盆松柏黄杨盆景庭院时,总被那一件件多彩多姿的作品激起浓厚的兴趣。这里向大家推荐两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昌冠先生虽属业余爱好,笔者浮浅看来,他制作的盆景至少有三点特色:一是主干走势稳重厚实,这与他的人品、胸襟、学养有着密切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印象中,章征武永远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但他那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又标志着他已经长大成熟。这些年,他几乎参加过全国各种盆景班的培训,从不轻易放弃任何一次  相似文献   

10.
在2007辽宁盆景艺术研讨会上,盆友林川带来一件用当地产石材创作的山水盆景,还有一些作品照图。赏阅之余,倍感林川多年的心血和历炼、作品终有成就。在制作中,对当地产石材的运用和掌握表现比较充分。交谈中,了解到他的创作心路和从艺历程及他的文化涵养。诸多爱好,在盆景艺术创作中使他受益。他的作品突出意  相似文献   

11.
多次接触竹乡崇义县田发建先生创作的竹桩盆景,好几次想找个角度来谈谈他的竹桩盆景特点,可都是想了大半天而又无从下笔。也许,就盆景艺术的自身结构问题来理解和探寻他对清刚、耿直、贞心之竹的独特视角和思考,是"以形媚道"的归趣。也正因此,他采用"提根栽培法"来造竹,将近二十年的苦苦追寻,方成盆盎一片景,呈现给你我眼前的视觉震撼又岂止是一个"翕辟成变"的情感轨迹?竹桩的盘根错节、穿插曲绕,构架成一种瘦、皱、漏、透的竹根特色。盆景?根艺?其实我们关注的并非是一种可否作为盆景空间的单纯样态、一种存在于图样式的局限所表现出的作者语言,而应多探究他或是我们体悟盆景之道的理性和"神超形越"、"穷神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从事盆景创作已30余年,不求成名成家,但求自娱自乐。近5年又痴迷于果树盆景,在其栽培、嫁接、造型上初步摸索出一点经验,我称之为"快速成型法"。所谓"快速成型法",就是从砧木的栽培、嫁接到盆景的基本成型、结果观赏,用2~3年的时间完成。砧木我选用野生山定子做砧木。早春采回后修剪上盆。直径2.0厘米以下的留10~15厘米截干,在截面上直接嫁接接穗;直径2.5厘米以上的粗砧木,采用"截干蓄枝法"上盆培育新枝。  相似文献   

13.
我玩盆景也有好些年了。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一盆优秀的作品,总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是天趣与神韵的体现,亦是天与人的结合。在制作和欣赏过程中,我往往是神游其中,身心受益。退休以后,觉得体力不济,对大中型盆景有时是望"盆"兴叹,自然就"转型"到小巧玲珑的微型盆景上来。  相似文献   

14.
广东容桂盆景协会会长朱本南是一位低调、谦逊、勤勉并卓有建树的盆景艺术家,在他的任内,容桂盆景协会欣欣向荣,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不凡的成就为使广大盆友对朱会长有更深一步的了解,特推出此访谈。  相似文献   

15.
这盆题名为《问天》的榕树盆景在家里分工归我管。这次在参加广东茂名市老干部盆景协会2008年迎春盆景展览时获得金奖。我拿着获奖证书,感慨良多,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说“十年磨一剑”的话,我这盆盆景花15年时间也不止了。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和中国花卉盆景编辑部在北京举办的第七期盆景、园艺培训班上,赵庆泉先生为学员们讲述了水旱盆景的制作过程,使我这个喜爱水旱盆景创作的工作者从实践中又提高了一步。现将赵先生的讲述,按我的学习体会记录下来,与喜爱盆景的同道共享。中国盆景与优美的自然景致有着密切联系。可说是微型的造园艺术,可以表现树木的景象,亦可表现山水的景象。水旱盆景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树木盆案和山水盆景的有机结合,是以植物、山石、水、土为主要材料,在浅口水盆里表现水、旱、树、石兼而有之的自然景象。赵庆泉先生在继承中国传统水旱盆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并逐渐形成了清新、秀丽的个人风格。他创作的水旱盆景以树木为主,山石为辅,表现大多为比较“完整”的自然号观。  相似文献   

17.
漫说我的盆景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摆弄盆景已经四、五年了,家里杂七杂八也有一百多盆;自认为好的,也有几十盆。但我的盆景真正算是杂木类,拣的、拾的、要的、换的、穷尽许多方法,倒也搞出了许多小名堂。不要说拿出去展览吧,就在我附近,起码也有许多人认为我是弄盆景的,看的、问的、想买的,上门讨教的,我成了不十分懂盆景但喜欢盆景的百姓心中的『杨老师』。既然有人叫我『杨老师』,我就来讲讲几盆盆景的创作过程吧。  相似文献   

18.
盆景——顾名思义,是用盆作栽体,养植经艺术加工后成观赏性植物的泛称。一树二盆三几架,好的盆景作品离不开合适的配盆,不同的地方流派和使用习惯,对盆都有不同的爱好和要求,因而促进了各式盆景用盆的创作发展,各式形状多种规格、材质的盆景盆使盆景人士在创作时能因景因势选用,丰富了盆景的艺术内涵。盆景创作高手对用盆相当考究,个别配盆还专门量身订造,以提升盆  相似文献   

19.
附石盆景,作为盆景艺术中一个独立的形式,有着它自身的优势。首先,它不择树种,绝大多数盆景树种都可以附石;其次,由于有石材的衬托,所以对树木的桩形不象对树桩盆景那样苛求;尤其可贵的是适宜扦插苗木的盆景创作,是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繁荣盆景事业的一条可行之路。正因上述优势,附石盆景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从各地盆景界的作品看来,附石盆景的数量还是不及其它组合盆景(如丛林式、水旱盆等)。考查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附石盆景的制作难度相对较大,对技术、技巧的要求较高,使一些缺乏经验的爱好者望而却步:二是按照常规来制作附石盆景需时较长,一般在树桩附石后,让根系衔石而生,附着稳固,都要经过3~5年的埋土栽培。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对此也深有感触。往往在选中石材后,对树桩的选择颇费踌躇:桩形好的,根系不一定与石材相配,还须先埋土定植,培育根系;有的树桩根系能较为合理地附石,而枝形与石材又不尽协调,附石后还必须重新调整枝形,进行养护。这便是让初学附石盆景制作者感到好的树桩可遇不可求的缘  相似文献   

20.
我比较偏爱骑石式盆景。感觉它奇特,富有观赏性、收藏性。作为一名盆景业余爱好者,在20多年的盆景创作中,我一直常怀梦想,立意创作一盆理想的骑石式盆景。照片上这盆黄金雀骑石式盆景便是我花了多年心血培养而成的。尽管还有待培养,但到目前为止,可算是我比较理想的心爱的一盆。说起这盆盆景的创作,我有三点体会:一是胸有成竹意在先。因素怀梦想,所以常有骑石式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