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V字形下降法对枫香树进行采脂试验研究,主要考察了采脂季节、枫香树胸径、树龄、采割高度、割沟频率等因素对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8、9三个月为产脂量较高月份;30 cm以上胸径的树产脂量更高;树皮黑色、有裂纹、30年以上的枫香树产指率更高;第一对割沟高度在1.5 m的树产脂量更高;15天割一次沟的产脂量更高等。采用V字形下降法进行枫香树采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对松树采脂作业影响最重要的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有:一、树种:同样条件下树种不同,产脂量亦各异。如马尾松,胸径30厘米一40厘米,一般每年可采脂4公斤一5公斤,相同胸径的南亚松则可达7公斤一8公斤,而湿地松比马尾松产量高2.4倍一46倍。二、树径和树龄:树干的直径是影响产脂量最重要的因子,松树胸径~般在20厘米以上就可进行采脂。如果割面宽度相同,胸径30厘米的松树平均每对侧沟的产脂量一般比20厘米的胸径的高60%-90%,40厘米的又比30厘米的高30%-40%,50厘米较40厘米的高20%,树龄愈大,树径愈粗,产脂量也愈高。三、树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8种刺激剂和5种施药周期及3种割沟频率组合采脂技术的筛选,2年的采脂试验,取得的松脂产量数据经本底产量对比研究,以采用复方植物生长调节剂作刺激剂,12天为一刺激周期,割沟频率4天1刀为组合的采脂方法效果最好。与常法采脂比较:平均单株全年松脂总产量提高20%以上;单刀产脂量提高100%以上;割面消耗降低50%;采脂工劳动生产率提高66.6%;经济效益提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割面负荷率40%,割沟深0.3cm、割沟宽0.3—0.5cm,间隔期1天的工艺,在广东省韶关林场对25—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了两年采脂试验,经1982年割89次,1983年割101次,1984年从中选择31株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人工林25—30年的松树适于采脂。生长在南坡的松树,其产脂力为北坡的1.45倍,生长在山脚和山腰的松树,其产脂力分别为山顶的1.61倍和1.37倍。采用两个宽度为树干周长的20%的割面,两割面间留宽约10cm的纵向营养带,其产脂量和产脂力比目前生产上采用一个宽割面的提高31%和62%。采脂对树木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采脂树生长量低于未采脂树的生长量,产脂多的树生长量又低于产脂少的树。但从经济效益来看采脂是合算的。  相似文献   

5.
采脂基地在湿地松树林集中连片、交通较方便的地带选定采脂基地,每亩保留45~55株,定为采脂林的则不准砍伐。米脂树径湿地松胸高直径20厘米以上,树龄15年以上方可开始采脂。采脂季节采脂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我省夏秋季气温较高,可以从日平均温度稳定_L升到27C开始采胀;稳定下降至25℃结束采脂;一般6~10月为采脂作业期。米脂技术我国一般习惯采用下降式采脂法。在准备好的割面上,第一对侧沟开在割面的顶部,第二对侧沟开在第一对侧沟的下方,从上往下开沟。每年新剖面相接于旧割面之下。割面配置割面应配置在便于采割,树…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省群众的采脂方法是在刮面以上往下开沟,第一对侧沟开在刮面顶部,下一对侧沟开在前一对侧沟的下方,新割面位于旧割面之下,这种方法叫做“下降式采脂法”(如图)。下降式采脂法的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过5 a的试验,通过采用控制中沟的深度不深入木质部,割面负荷率不超过60%,每年的下降幅度不超过12 cm,每年起割时在距上年最后一次割沟处设置1~2愈合带的方法,可使每年采脂产生的割面在2 a的时间内完全愈合,以增强采脂树的抗折断力及消除割面因无树皮保护而造成的腐朽现象并提高采脂树的养分输送能力,进而提高树木的产脂量。  相似文献   

8.
经过三年大面积采脂及小面积试验,探索出太行林区油松低产残次林的产脂量与采脂季节、开割时间、采脂方法、立地条件、林内温度、树木胸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对10年生(胸径16 cm以上)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进行1年的下降式采脂,采用定株、定时收获的观测方法,分析气温、降雨和坡位对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产脂量与气温显著正相关,松脂产量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大幅度降温容易导致松脂大幅减产;降雨对马尾松月产脂量影响不显著;松脂产量随坡位下降整体呈上升趋势。综合分析认为,采脂生产活动适宜在春夏季大幅降温天气结束后、秋冬季大幅降温天气出现前开展,以减少采割面损失,延长采脂年数,提高总体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不用导脂沟(中沟)的下降式割面采脂,不但能减轻开沟的劳动消耗,并能使每对侧沟和割面的采脂量至少增加10-12%。这是因为保留了活割面的面积。在一季中,每割面能多产脂80克,每个割沟工能多收脂450-500公斤。不用中沟时,松脂顺着侧沟所形成的角度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应湖北及相似环境条件生长的枫香优良家系,以132个枫香半同胞家系为实验材料,以7年生的胸径、树高、冠幅、分枝角度等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枫香半同胞家系间差异较大,材积、胸径、树高、冠幅、分枝角度受中度的遗传控制。表明枫香半同胞家系可以进行优良家系选择,通过筛选得到43个生长表现较好的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2.
枫香地理种源变异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15个枫香地理种源的4.5 a生幼林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性状进行测定。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遗传力参数等的估算结果表明:各地理种源间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极为显著,且树高和胸径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受中等强度遗传控制。树高、胸径与各种源的地理位置不相关,冠幅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采用聚类分析,可以划分为4个种源区。根据枫香幼林生长表现,南部种源区表现最差,以中部种源区的湖南桑梓和东部种源区的江西湖城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3.
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生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书荣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3):100-102,121
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试验结果表明: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后,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混交林无论是树高还是胸径,生长量都大于马尾松纯林和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坡位7年生杉木纯林生长的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坡位对杉木纯林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平均单株材积、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等生长指标一致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位间以胸径和树高差异最为显著,下坡位林分平均胸径达到10.59 cm,高出中坡位的11.6%,高出上坡位的20.0%;下坡位林分平均树高为7.25 m,高出中坡位的16.7%,高出上坡位的25.4%。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要远远高于中坡位和上坡位的,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分别高出上坡位的75.1%,中坡位的44.8%。  相似文献   

15.
对马尾松与4种阔叶树种混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枫香、黄檀、麻栎混交后,促进马尾松生长效果显著,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都显著大于纯林,林分生产力高,结构稳定。而马尾松与马褂木行状混交林郁闭后,马尾松的生长受抑,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都低与其纯林,林分分化严重,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6.
桂东南马尾松产脂量收获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种不同采脂方法对85块样地的马尾松进行采脂试验,并选择9种不同的方程类型,利用林木胸径与产脂量实测值进行回归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幂函数曲线模型和S型曲线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预测精度高。利用上述模型编制松脂主产区桂东南地区马尾松产脂量收获表。  相似文献   

17.
以太子山常见的阔叶树种枫香树、麻栎及红果冬青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分析胸径(D)与基部直径(Di)、树高(H)与胸径(D)、冠径(Cw)与胸径(D)等之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测树因子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各树种距离地面不同高处基径与胸径均呈线性相关,其中以D-D0.50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树高与胸径、冠径与胸径也均为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枫香毛竹混交造林生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国枫香与毛竹混交造林生长效应。结果表明:竹木间生长发育良好,种间关系协调,混交林毛竹与毛竹纯林比立竹数、平均胸径、平均高分别增加了13.1%、10.8%和21.9%;产笋量和产材量分别增加了48.2%和22.5%。提高了毛竹林经营效益。混交林中枫香与纯林枫香比,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增加了44.2%和 38.7%。由于株数较少,混交林枫香立木材积50.073 5 m3/hm2,比纯林枫香的64.635 0 m3/hm2少,但未达显著水平, 而单株材积混交林中枫香比纯林枫香提高了177.1%。  相似文献   

19.
对2005年在梅州市梅南林场营造的枫香优树子代测定林进行子代测定,结果表明:造林7年时,树高、胸径、材积指标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4、0.82、0.83,变异系数分别为14.53%、23.31%和33.45%。依据材积生长量的丰产性和稳定性,选择出广谱家系31个、丰产家系20个,优良家系8个,其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25.26%、35.63%和49.13%。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枫香良种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选择了高海拔和低海拔2种立地条件,研究了不同立地对马尾松和湿地松生长和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的湿地松胸径和树高均显著低于低海拔,高海拔地区湿地松平均胸径为7.65cm,平均树高为4.23m;低海拔湿地松平均胸径为10.69cm,平均树高为6.93cm。无论是高海拔地区还是低海拔区上,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均显著大于马尾松,高海拔地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1.33g,马尾松为0.41g,低海拔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3.96g,马尾松为2.36g;在不同海拔高度上,两树种的产脂量均为低海拔区大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