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比较速生桉纯林、红椎纯林及两林交界处林地的昆虫群落结构,探讨速生桉人工林对红椎林昆虫群落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地规划速生桉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PS定位样地,用目测、套袋震落、采集鉴定等方法,调查速生桉人工纯林、红椎纯林、两林交界处桉树林和红椎林等4种林分的昆虫种类及种群数量,并分析其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等指数.[结果]4种类型林地共查得昆虫15目74科148种12874头.4种类型林地昆虫群落目数排序为:交界处的红椎林=红椎纯林>交界处的速生桉林>速生桉纯林;科数排序为:交界处的红椎林>红椎纯林>交界处的速生桉林>速生桉纯林,种数排序与科数相同;个体总数排序为:速生桉纯林>红椎纯林>交界处的速生桉林>交界处的红椎林.4种类型林地昆虫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排序相同,为交界处的红椎林>红椎纯林>交界处的速生桉林>速生桉纯林;昆虫群落物种均匀度指数排序为:交界处的红椎林>红椎纯林>速生桉纯林>交界处的速生桉林.[结论]速生桉林昆虫物种多样性低于红椎林,交界处昆虫物种多样性高于纯林.速生桉林与红椎林相邻种植对双方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红椎林中正红菇生境的土壤肥力及真菌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红椎林土壤的生物学性状及其着生真菌的多样性特征,为人工栽培正红菇或人为措施提高正红菇产量和品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红椎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相同区域的马尾松林、桉树林和荔枝园土壤为对照,基于传统实验方法和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不同林(园)区土壤生物学性状特征,并在门和属水平上对土壤真菌进行分类分析。【结果】红椎林土壤的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区域林分土壤(P0.05,下同),而可培养真菌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红椎林土壤的β-葡糖苷酶活性最高,氨肽酶活性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区域,磷酸酶活性在4种林(园)区土壤间无显著差异;红椎林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真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丰富度Ace指数和Chao指数均显著低于马尾松林、桉树林和荔枝园土壤,表明红椎林土壤的真菌多样性最低。基于门分类水平,担子菌门真菌是红椎林土壤的优势真菌门,占比92.26%;基于属分类水平,红菇属真菌占比78.37%,是红椎林土壤的优势真菌属。【结论】土壤肥力不是正红菇长出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红椎林土壤具有富集担子菌门红菇属真菌的能力,红菇属真菌的繁殖与生长需要专一的共生体与特定环境,是红椎林能出产正红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红椎是我国重要的树种之一,因为其发热量大,又被视为重要的薪碳树种在我国广泛种植。特别是广东、广西等南部省区,红椎的种植特别广泛。下面就广西省的红椎的价值以及种植历史、种植管理技术、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红椎由于其发热量大,被视为我国重要的薪碳物种之一,并被广泛种植在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下面针对广西省的红椎种植管理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为推动珍贵树种红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红椎天然更新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开展基于近自然化森林经营技术的红椎人工林天然更新研究,为解决长期困扰红椎人工林的生长质量差、林分稳定性低及经营成本过高等问题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样地调查法对广西凭祥热林中心林区3种林分(红椎人工林、针阔人工混交林及马尾松人工林)中的红椎天然更新进行了调查,并采取室内试验方法对红椎种子萌发进行测定,通过多元回归统计及方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红椎在所有林分中更新频度及密度均超过其他树种,在针叶树人工林下红椎更新最差,更新密度为625株/hm2,而在针阔混交林下更新密度相对较低(3 673株/hm2),在红椎人工林下更新最好(21 231株/hm2);林分中凋落物层厚度与草本盖度是影响红椎更新的重要环境因子,红椎更新密度与两者呈明显负相关;当与母树的距离S≤5 m时红椎出现更新不良,周围仅出现7.5%的更新幼苗。经红椎种子萌发试验测定,马尾松未分解凋落叶水浸液质量比为1:10时,对红椎种子发芽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试验结果说明草本盖度、凋落物层厚度和凋落叶中化感物质的抑制作用及母树的缺失可能是导致红椎在针叶树人工林下更新不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广西浦北六万山椎林的出产的主要商品红菇(Russulasp)进行了调查,描述了其形态特征,考察了其生态环境,经鉴定,被当地群众称为“红椎菌”的应力葡酒红菇(RussulavinosaLindbl)属于菌根性食用菌(EdibleMycorrhizalFungi)。  相似文献   

7.
2012-2014年对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红椎昆虫种类进行调查,为开展红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有害昆虫防治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浦北县红椎昆虫有15目71科111种,其中害虫有11目47科74种,天敌昆虫有8目20科33种。达到严重危害程度的害虫有11种,其中以红椎卷叶蛾、红椎瘿木虱和红椎瘿蜂最为严重。发生数量最多的天敌昆虫是六星瓢虫、拟黑多刺蚁、红椎绒茧蜂和蚕饰腹寄蝇。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拥有丰富的自然林资源,而作为一种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自然林不仅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价值,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以自然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为基础,针对祁连山自然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从增强全民自然林保护意识等6个方面探究了加强自然林保护的措施,旨在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伟玲 《北京农业》2013,(30):89-90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水源林保护区,国家级珠江流域防护林源头示范县,中国八角之乡,广西省级风景名胜区,是广西生态位置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如何保护好这片珍贵的森林资源,是摆在金秀县人民尤其是林业工作者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邓力  李元强  吴庆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15-11717,11804
[目的]研究10年生珍贵树种人工林凋落物归还动态及其持水能力。[方法]对广西观光木、香梓楠、灰木莲红椎混交林、西南桦、火力楠及黑木相思6种10年生珍贵树种人工林凋落物归还动态进行了为期1 a的定位研究,并分析了凋落物的持水特性。[结果]6种人工林凋落物归还均主要是叶子,观光木和黑木相思林归还动态呈双峰型季节变化;西南桦和香梓楠林为单峰型;灰木莲红椎混交林林为3峰型;火力楠则呈不规则型。其中最大峰值都出现在7月,1月份均出现最小值。6种林分凋落物持水率在30 min内迅速增大,0~8 h,林分凋落物持水率有较明显的增长趋势,之后逐渐趋于饱和。[结论]观光木林、香梓楠林、灰木莲红椎混交林、西南桦林、火力楠及黑木相思林凋落物年归还量分别为7.17、7.78、10.42、6.04、7.59、6.78 t/(hm2.a)。6种不同人工林凋落物吸水速率为观光木>香梓楠>灰木莲红椎混交林>西南桦>火力楠>黑木相思。观光木、香梓楠、灰木莲红椎混交林、西南桦、火力楠及黑木相思林地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分别为470.10%、433.95%、405.86%、332.89%、304.50%及222.88%;最大持水量分别为2.53、1.92、2.21、0.77、1.23、0.46 mm。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10月,在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越南黄金柏种群资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2个保护区内越南黄金柏的分布点有7个,种群数量为33株.越南黄金柏的伴生树种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等3个层级,伴生乔木树种有细叶楷木、圆果化香、红椎、岩生翠柏等23科29属31种;灌木树种有细叶楷木、广西海桐、小叶蚊母树等12科12属12种;草本植物有小叶兜兰、单叶石仙桃、蔓生莠竹等8科10属10种.  相似文献   

12.
红锥马尾松混交林效益与营造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汤文彪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169-171
对7年生红锥马尾松混交林及其纯林调查结果表明,红锥与马尾松混交能明显促进林木的生长,提高造林存活率。在造林密度2500株.hm-2的情况下,红锥与马尾松以7马尾松3椎星状混交,两树种种间关系比较协调,空间分布格局合理,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提高林分生产力,7年生混交林分中红椎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红椎纯林提高了12.5%、11.7%和38.70%,林分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红椎纯林提高了42.75%和14.60%。同时,能明显提高林分质量和材质,抗逆性强,改土效果好,有明显抑制火灾发生和蔓延等特性,是一种生态、经济效益兼得的混交组合,可在闽南丘陵山地发展。此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红锥混交造林技术,为培育优质红锥用材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49-151
从经济区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辩证关系的角度综合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战略地位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建设生态城市、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宣传教育、发展生态旅游、提倡科技减污和转型产业发展等相关发展对策,确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健康、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张洋文  贺岚 《广西农学报》2014,(5):F0004-F0004
正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生态家园"的目标,以防控外来入侵生物,保护美好生态家园为主题,2014年10月1日,中国农学会携手广西农学会,联合广西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南宁市蔬莱研究所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举办"灭除外来入侵生物·保护美好生态家园暨清洁田园宣传活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05,(9):58-58
喜树属兰果树科喜树属落叶大乔木,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根皮、枝叶及种子含喜树碱,有抗癌治白血病等疗效,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树冠宽广,主干通直,为行道树和滨湖区生态网络林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6.
漓江因独特的山水资源发展旅游而成为一条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河流,同时由于流域枯水期径流不能满足旅游需要,甚至影响桂林市居民用水等水资源矛盾突出的生态问题对流域旅游发展和生态安全产生的不良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围绕漓江流域复合生态系统主体水源林保护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广泛开展了研究与实践,结果总体认为:(1)流域水源林对水资源分配等生态问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水源林保护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是漓江流域生态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2)水源林保护与恢复途径与措施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需要通过观测试验和调查分析,研究生态恢复过程中森林群落结构及重点保护群落铁杉林和优先保护群落水青冈林的更新问题;(3)流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要按照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采取明确管理目标、确定合适指标、实行多目标管理、开展全社会节水、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等措施加快进程。  相似文献   

17.
澜沧江流域是彝族的聚居地之一,在澜沧江流域彝族聚居区共收集到18块涉林碑刻,这是彝族祖先爱护森林、热爱生态的最佳见证,其间饱含保护森林的紧迫感、对林木重要性的认识、保护森林的法制意识等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这些碑刻无论过去还是现世都具有珍贵的生态价值,特别在生态保护的文献价值、生态保护的智慧、公共生态意识、对制定生态保护乡规民约的借鉴价值等方面尤显突出。  相似文献   

18.
生态公益林指的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保存各种生物资源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生态公益林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区位非常重要,或生态环境状况比较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护岸林等;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和国防林等。文章叙述了生态公益林的基本含义,凤城市生态公益林的概况,详尽地分析了凤城市生态公益林的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森林不同演替阶段采伐林隙幼苗更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白山地区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杨桦次生林、次生阔叶林和阔叶红松林采伐林隙内的更新幼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于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3种林型采伐林隙内更新幼苗的平均高、平均基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大于非林隙林分,生态优势度低于非林隙林分.处于过渡阶段的次生阔叶林非林隙林分内更新幼苗的组成更接近于先锋群落杨桦次生林,采伐林隙内更新幼苗的组成更接近于顶极群落阔叶红松林,这表明采伐林隙干扰促进次生阔叶林向阔叶红松林的演替.红松幼苗在阔叶红松林非林隙林分中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20.
以南亚热带地区红椎和杉木纯林及其不同比例混交的5种林分类型(红椎纯林、杉木纯林及3种不同混交比例的红锥+杉木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在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100 cm土层取样,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对其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种林分土壤pH值为3.98~4.65;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pH值和全钾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整体呈减小趋势;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土壤化学性质差异不大。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各土壤肥力因子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均得出,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肥力呈减小趋势,红椎纯林土壤肥力较好,杉木纯林土壤肥力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