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2002年至2005年共4年在湖北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开展的专项试验,探讨不同施肥及种植密度条件下水稻的产量、水平衡要素及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水稻强化栽培制度在本地适用的栽培模式及灌溉技术和方法,并在灌区内开展推广应用,为灌区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发展探索一条有益的路子。  相似文献   

2.
宁夏青铜峡灌区主要农作物地面灌溉制度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廷平  周立华  汤英 《节水灌溉》2012,(6):35-36,40
对宁夏青铜峡灌区春小麦、水稻的需水量开展试验研究;在总结群众高产灌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春小麦灌溉制度田间试验研究;在灌区推广应用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并进行试验观测研究。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宁夏青铜峡灌区春小麦、水稻的需水量值和灌溉制度,分析结果为农田灌溉用水量计算和水利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稻“浅湿间歇”灌溉制度是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灌溉试验总站经多年的试验研究及示范推广 ,总结出的适合灌区目前条件下的中稻本田期的优化灌溉制度 ,它能在不增加投资 ,不改变耕作制度的前提下 ,达到节水增产的效果。该成果获安徽省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 ,是安徽省重点水利科技推广项目的内容。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在淠史杭灌区大力进行水稻节水增产灌溉技术成果推广工作的通知》要求 ,淠史杭灌区自 1997年开始 ,在淠河、史河两灌区进行了中稻“浅湿间歇”灌溉制度的示范推广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为灌…  相似文献   

4.
我省水稻灌区水源不足,因而也限制了水稻面积的发展。故开源节流,提高水的生产效率(指每立米灌溉水获得的产量)是灌溉管理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几年来,我省的灌溉试验及实践表明,间歇灌溉及利用回归水灌溉,是水稻灌区开源节流,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水稻间歇灌溉是我省赣抚平原灌区灌溉试验站经过近十多年的试验、筛选、总结出来的一种适宜水稻灌溉的新技术。它改变了水稻长期淹灌的旧传统。通过在灌区两年来早、晚稻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证明间歇灌溉:方法简便,增产、节水效果明显。最近水稻间歇灌溉示范区240亩,已通过省内有关部门验收,被认为是较成熟的、先进的灌水技术,颇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流域典型灌区不同区域尺度水稻灌溉定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南方灌区不同区域尺度水稻灌溉定额的差异,在南方地区鄱阳湖流域选取典型区域,开展不同区域尺度水量平衡试验,研究水稻全生育期不同区域尺度的灌溉定额,为不同区域尺度农业水资源规划、调度、管理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尺度水稻灌溉定额存在一定差异,随着尺度增大,灌溉定额逐渐减少,灌区存在回归水的重复利用;区域尺度灌溉定额较灌溉试验站有底测坑减少173.3 mm,减少率为32.80%;较大田典型田块尺度减少143.2 mm,减少率为28.74%。在采用灌溉试验站试验数据或典型田块观测计算数据进行农田灌溉指导或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时,要适当考虑试验限制条件和区域内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7.
水稻高效利用水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在湖北漳河灌区团林灌溉试验站开展的专项试验 ,研究分析了不同水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 ,水稻产量及其构成 ,稻田水肥利用率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在适当的施肥量和合理的追肥方式下 ,与传统的淹灌相比 ,节水灌溉可提高水稻水分生产率及氮肥利用率 ,获得高产。最后提出了一种高效利用水肥的稻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1 福建省开展灌溉试验研究工作的回顾福建省从 195 5年成立长乐县莲柄港灌区灌溉试验站开始进行灌溉试验研究工作至今已有 46年的历史。2 0世纪 5 0年代中期至 6 0年代中期 ,兴修了大批水利工程 ,这期间灌溉试验工作曾得到较快发展 ,福建省有福州、莆田、同安、尤溪、建阳、福安、龙岩七个灌溉试验站 ,直属省管 ,专业技术干部近 40人 ,进行水稻和小麦、花生、甘蔗等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制度试验以及山区冷浸田水利改良的研究 ,为当时的水利工程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文革”期间 ,试验工作被迫中断。从 1975年开始 ,福建省各大中型灌区又开…  相似文献   

9.
选择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查哈阳灌区为试验基点,进行了水稻的非充分灌溉试验,经过数学分析计算,得到了查哈阳灌区水稻最适宜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Jensen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稻的优化灌溉制度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相对产量最大为目标的优化灌溉制度,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灌溉定额比当地节水灌溉定额省水达22.4%,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为查哈阳灌区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南方大型灌区水稻田灌溉制度实时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南方大型平原自流灌区农业用水效率,发展精准灌溉。【方法】针对江苏省洪金灌区,基于降雨短期预报和水量平衡方程,开展水稻灌溉制度的实时优化研究。【结果】基于7 d短历时天气预报,2017年7月7─13日洪金灌区采用实时优化方法确定的灌溉方案与传统灌溉制度相比,在满足同样灌水要求情况下的灌溉水量减少了32%。【结论】该方法对南方水稻区种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能够更加精确地安排水稻灌溉制度,提高雨水利用率,优化地区水资源分配。  相似文献   

11.
水稻高效利用水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在湖北省漳河灌区闭林灌溉试验站开展的专项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水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稻田水肥利用率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施肥产量和合理的追肥方式下,与传统的淹灌相比,节水灌溉可提高水稻水分生产率及氮肥利用率,获得高产、最后提出了一种高效利用水肥的稻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水稻播种期及秧龄对产量的影响 ,在淠史杭灌区灌溉试验总站进行了试验。试验资料分析表明 ,水稻产量随播种期的推迟和秧龄的增长而明显减产。并提出大型灌区在受引水能力的约束下 ,可通过合理安排育秧 ,达到提高总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水稻灌溉效益分摊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试验方法,选择不同的降雨年型,系统地分析了淠史杭灌区不同降雨年型的灌溉增产率,灌溉效益扮摊系数;找出了水稻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与水稻生育期降雨量,灌水量之间的经验公式,对本地区及气候条件相似地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在黑龙江省庆安县和平灌区水稻灌溉试验站进行的田间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不同的灌溉方式、施氮肥比例和栽培密度对同一品种水稻产量和生理动态影响,从而寻求寒地水稻节水控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模式。结果表明:水稻稀植和前氮后移的模式有利于水稻有效分蘖的形成,减少无效分蘖;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差异有极显著影响,其中控制灌溉Ⅱ各处理较当地常规灌溉各处理单产量最高提高11.78%,水分生产率最高提高30.56%,A2B3C2组合模式使水稻产量和水分生产率最高,是寒区水稻节水增产的最佳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南水北调规划中,为了计算主要农作物的灌溉用水量,从而得出各典型年灌溉用水过程线,拟定了黄河以北灌区(分为天津、运东黑龙港及鲁北四个灌区)旱作物(小麦、玉米、谷子及棉花等四种作物)和水稻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6.
根据山西省文峪河灌区春玉米的种植特点、生长规律及生产实践需要,采用文峪河试验站春玉米灌溉试验的实测资料,开展了春玉米灌溉预报试验研究及应用,研究春玉米在有限供水条件下的耗水量、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得出的春玉米需水规律可为灌区灌溉用水计划的制定及动态修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间歇灌溉的作法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1978年组建灌溉试验站,1979年开始作水稻间歇灌溉与淹水灌溉的对比试验。其要点是在水稻返青以后,灌浅水让其自然落干,一天后再灌浅水,依此循环。由于间歇灌水是后水不见前水,灌一次露一天,浅水和湿润交替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以内蒙古赤峰市海日苏草原灌区为背景,针对灌区灌溉需水量最大的农作物水稻的灌溉水利用效率进行测量分析,在不同的基准年下,对海日苏草原灌区节水灌溉方式、灌溉发展状态以及节水工程的程度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并得出结论:根据主成分得分确定节水灌溉投资、渠道衬砌率、水稻种植面积比等为灌溉水利用效率的正负影响因素,而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开展灌溉水利用效率预测模型的研究,促进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9.
史河灌区水稻浅湿间歇灌溉制度的推广和效益分析王树萱,顾承志,方成(安徽省淠史杭蒸发实验站)合理的灌溉制度总是以作物生理需水为基础,并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水稻灌溉制度的核心是“水层标准”的处理。地处史河灌区的姚车试验站,连续10多年进行农作物灌溉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产量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交水稻二优培九为试验材料,利用测坑栽培,比较了4种灌溉方式下的水稻产量性状,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间歇灌溉、半干旱栽培和干旱栽培比淹水灌溉下水稻产量分别增产16.20%、减产12.90%和减产37.87%;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单株理论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892、0.57864、0.58591和0.62008,而单株有效穗数与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和一次枝梗数呈较弱的负相关。试验结果表明,间歇灌溉为南方稻区较适宜的灌溉方式。在制定水稻高产栽培措施时,应加强稻田水分管理,在提高千粒重的同时,主攻并协调好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