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圆弧青霉有毒代谢物引起牛猝死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暴发牛猝死症,发病55头,死亡51头,死亡率92.7%。病牛主要表现为全身震颤、流涎、流泪、流汗、瞳孔缩小、结膜发绀;病理剖检可见胃、肠、心、肝和肾等有不同程度出血 实验室分离鉴定,确诊为圆弧表前毒代谢物中毒。  相似文献   

2.
我镇 1 988年 4月 1 6日发生一起耕牛毒芹中毒案例。 7头耕牛在同一放牧地发生中毒 ,死亡 3头。病牛体温正常或偏低 ,兴奋不安 ,口鼻流出大量带泡沫白色粘液 ,食欲废绝 ,反刍停止 ,尿失禁 ,腹泻 ,腹痛。由头颈至全身肌肉出现阵发性强直痉挛 ,发病时头颈后仰 ,四肢伸直划动 ,牙关紧闭 ,心率过速 ,呼吸迫促 ,瞳孔散大 ,终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尸体剖检见胃肠粘膜严重充血、出血、肿胀、脱落。心冠、心内膜、肾实质、膀胱粘膜及皮下结缔组织均有出血现象 ,血色紫黑 ,血液稀薄。实验室检验 :胃内容物在蒸馏过程中 ,室内充满刺鼻的毒芹特有的辛…  相似文献   

3.
牛泰勒焦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寄生虫病,是由寄生在红细胞内的泰勒焦虫及其产生的毒素,导致脏器损伤、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地方流行性寄生虫病。我县宁姜乡黄花村和好心村,已经连续3年发生牛的泰勒焦虫病。现将本病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这两个村共饲养黄牛500头左右、奶牛200头左右。2003年7月份,有25头黄牛、12头奶牛发病,其中死亡黄牛6头、奶牛2头;2004年6月份,有18头黄牛、8头奶牛发病,其中死亡黄牛4头、奶牛1头;2005年7 ̄8月份,又有黄牛12头、奶牛3头发病。2临床症状病牛体温升高达40 ̄42℃,呈稽留热;精神…  相似文献   

4.
2002年8月13日 ,银川市郊区掌政乡洼路村7队养殖户王某饲养的奶牛发生急性猝死 ,至8月16日共死亡奶牛5头。接到疫情报告后 ,我们立即赶赴现场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尸体剖检和实验室诊断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概况该场饲养奶牛29头 ,其中成母牛19头、育成牛5头、犊牛5头。从8月13~16日共发病死亡5头 ,发病率为20.7% ,死亡率为100 %。13日两头奶牛先后在两小时内突然倒地死亡 ,病程急速。另外两头病牛精神萎靡、拒食 ,畜主进行了补充体液、抗菌消炎等治疗 ,但没有效果 ,于8月15日死亡 ;16日一头奶牛又猝死。2临床症状死亡5头奶牛中 ,3头…  相似文献   

5.
1988年1月3月~3月8日,重庆市A、B、C 三个国营农场,因奶牛采食了发黑、霉烂的青贮甘薯,先后相继暴发了奶牛甘薯黑斑病中毒。发病82头,发病率21.8%;死亡23头,死亡率28%。病程通常为一周。发病经过,详见1。术病特点是严重消化障碍和呼吸极度困难。病理剖松以呼吸道肺的病变尤为突出,呈现肺气肿,间质气肿或肺泡破裂;消化道特别是真胃和小肠呈现严重的充、出血。为预防本病,要改善甘薯贮存方法并严格做到不用发黑、霉烂的甘薯喂牛。本次发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人民币3。2万元。  相似文献   

6.
1998年7~8月,时值我市遭受特大洪涝期间,本市国有奶牛场饲养的奶牛群发霉饲料中毒。全群62头奶牛中发病51头,死亡7头,发病率为82%,死亡率为11%。现将我们的诊断防制体会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和症状1.11998年7月5日,1头头胎产犊2月泌乳牛发病不食,经场兽医治疗5天无效,于7月10日死亡。此后2~5天场内奶牛相继发病,并随之陆续死亡,大约每隔7天左右死亡1头,死牛时间持续到8月28日发病51头,死亡7头,其中泌乳牛6头,育成牛1头,犊牛无发病死亡。病死的6头泌乳牛均为产仔两月内的高产奶牛,发病前除1头体质较差外,其余5头体质健壮…  相似文献   

7.
食盐是动物生理上不可缺少的成分,适量的食盐可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增进食欲。一般情况下,对泌乳期的奶牛应投给30~40g食盐,干乳期投给20~30g食盐。但如摄入过多食盐则会引起奶牛食盐中毒,牛食盐中毒量为1g/公斤,致死量为1400~2700g。 1 病例 2000年5月16日至6月15日,察右前旗呼和乌素多奶牛专业村相继有18头黑白花奶牛发病,并于5月24日死亡一头。当即对死亡病牛尸体进行剖检,可见胃肠粘膜潮红、出血,并有部分粘膜  相似文献   

8.
<正> 奶牛发生“流行热”后,有明显碱储下降,酸中毒现象,此尚未见文献记载。我场于八三年八月十九日至九月二十二日在牛群中暴发“流行热”,历时35天。当时存栏黑白花奶牛760头,共发病443头,发病率58.29%,死亡11头,死亡率2.48%。在该病流行过程中,我们发现病牛有酸中毒现象。发病后第10天我们用“量积法”抽查病牛血浆 CO_2结合量,第11天后对新发病牛基本实行普检。受检牛211头,371头次。  相似文献   

9.
我场于1954年建场以来,奶牛流行热共发病8次,最近的1991年7月4日发病至8月19日结束,历时45天。我们奶一场发病牛共344头(其中生产牛127头,发育牛213头,犊牛4头)占存栏牛37.3%,共死亡发育牛5头、生产牛3头、死亡率占发病中2.3%。其中危重病牛达30余头,经我们抢救的16头,由于抢救及时、方法对路、降低了病牛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牛真胃变位属于常发病,发病率较高,笔者在奶牛疾病的诊疗中,曾确诊6例真胃变位病例,并对病牛进行手术治疗,治愈4例,手术后死亡2例。  相似文献   

11.
红光农场畜牧公司有奶牛(混合群)近2500头。近年来,奶产量单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各种疾病特别是“真胃变位”发生率显著增长,2003年1至10月共发病37例,发病率占成母牛2.74%。1发病情况调查病牛发病情况见表1表1显示,最早发病为产后第8天,产后30天发病牛为23头占62%,说明该病与奶牛分娩有关。妊娠后期子宫的逐渐扩大,将瘤胃上抬,真胃逐步移向前方及左侧,到后期已处于半变位状态,分娩后子宫变空,真胃继续扩张,进而发展成为左侧移位。表1还可以看出,奶牛2场奶牛发病头数最多,而且产后发病时间延长(最长为212天)。这是由于奶牛2场奶量…  相似文献   

12.
<正> 河北省衡水市某奶牛场于2006年6月2日~3日相继死亡奶牛4头,病程呈急性经过。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菌鉴定,最后确诊为 C 型魏氏梭菌病。1 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畜别、品种、畜龄、流行特点:死亡的4头奶牛均为黑白花奶牛,死亡牛中年龄最大的一头为二胎牛,其余三头为青年牛;死亡时间:有三头是晚上,一头是下午;同栏饲养的奶牛,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2 临床症状发病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多数病例突然倒地,急性者几分钟或半小时,慢性者1~3小时死亡。发病前无明显症状。在上槽时才表现出厌食,进食少,精神沉郁,口流清诞,死前角弓反张,体温一般都正常,在38℃~39℃左右,死亡率非常高。3 病理变化剖检3头死亡奶牛,发现黏膜发绀,胸腔积液(有的呈肉冻样),心包内膜出血,心肌出血,心冠脂肪严重出血;肺水肿,有部分坏死;气管、支气管及细支气管有大量白色泡沫状黏液;肝边缘有  相似文献   

13.
牛狂犬病以散发为主,在短时间集中发病未见报道。我场场直孙世红放牧群的77头奶牛,于1991年9月21日至10月9日有9头奶牛相继发生狂犬病,全部死亡,经及时采取紧急预防措施,基本控制了疫情。 1 感染源及潜汰期 由于该牛群带犬放牧,9月6日84023号奶牛嘴角处被犬咬伤,畜主仅用35度白酒进行洗涤伤门,15天后该奶牛发病。在此之后的18天内,该群相继又有8头奶牛陆续发病。通过对9头病牛统计,潜伏期最短的15天,最长的34  相似文献   

14.
正瘤胃酸中毒又称过食豆谷综合征、中毒性消化不良,是由于采食了过量富含碳水化合物饲料,在瘤胃内急剧发酵产生大量乳酸而引起的以前胃机能障碍为主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瘤胃积滞大量酸臭内容物,消化紊乱,高乳酸血症,重度脱水,神经症状,瘫痪和昏睡等急性消化性酸中毒为特征,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2016年3月,苏吉滩乡某奶牛养殖场由于饲养员饲喂不当,发生奶牛瘤胃酸中毒,185头奶牛发病15头,死亡1头,  相似文献   

15.
我场奶牛场饲养奶牛67头,突然发生以口吐白沫、四肢发凉、卧地不起、精神萎靡、反刍停止、食欲废绝为特征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氯化钡中毒。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畜主使用装过工业用氯化钡的麻袋装运了麸皮150kg,于当晚喂给6头奶牛22.5kg,于是奶牛第2d早开始全部发病。病牛先是站立不稳、呼吸困难继而开始拉稀,发病率100%,死亡3头,病死率50%,产奶量下降22%。2临床症状病牛出现精神沉郁,卧地不起,反刍停止,食欲废绝,瘤胃轻度臌气,蠕动音消失,口角流出白色泡沫状液体,口温增高,舌体活动不灵活,眼…  相似文献   

16.
我市奶牛专业户张三、张四分别饲养有黑白花(荷斯坦)奶牛14头和18头。俩人的牛群经常混在一起放牧,回来后栓在同一栋牛舍的两边或放在同一运动场。1999年1月6日至13日,张三家的牛死亡5头,其中成年公牛一头,成年母牛4头。当时诊治的兽医怀疑是牛出败,于2月8日即对张三家余下的9头牛和张四家的18头牛全部注射牛出败B型灭活苗。但在1999年2月25日至27日,张四家又死牛7头,其中成年母牛5头,犊牛2头。据畜主反映,这些牛死前的症状相似。经笔者确诊为氟乙酰胺中毒,迁移牛舍,改变放牧地点,再未见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发生。1 临床症状病牛发病很急。…  相似文献   

17.
笔者所在农场23队两个养牛户,17头奶牛于1998年秋季(8月20日~9月6日),在路边林间放牧后发生紫花蔓陀罗中毒事件,经数日相继有14头发病,其中2头死亡,其余12头经治疗后恢复正常,现将过程报告如下:1中毒症状病牛精神沉郁、反射减弱、食、饮欲完...  相似文献   

18.
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原因可能与真胃壁中肠道神经元功能性紊乱有关,这对揭示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真胃变位奶牛肠道神经元的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升高,乙酰胆碱敏感性降低,真胃的运动力减弱和排空机能受损可能与这种异常关系有关,即抑制肠道神经元的增强活性,皱胃肌肉的胆碱能神经敏感性降低.流行病学调查和试验研究已证实真胃迟缓和真胃扩张是奶牛真胃变位的主要原因,同时,品种、遗传背景、双胎、泌乳早期阶段(特别是第1周)富含高精料日粮而缺乏优质粗饲料、代谢紊乱性疾病(酮病、脂肪动员增加、胰岛素抗药性)和其他并发疾病(子宫内膜炎、乳房炎、蹄病)等都是真胃变位发生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9.
奶牛饲料中毒时有发生,但大群发生曲霉菌饲料中毒尚较少见。我局所属某农场,从1990年12月10日开始,在19个生产队的奶牛群中同时发生了以腹泄(水样)为主症的饲料中毒症状。病牛体温正常,精神不振,眼球凹陷、食欲减退,少数病牛便中带血,瘤胃蠕动减弱。病程一般为3~5日,长者可达15日以上。病情较重者,食欲废绝,呈渐进性消瘦、久卧不愿起立。产奶量急聚下降到50%以下。总的看,体况好、食欲旺盛,产奶量高的牛,临床症状表现较重。至1991年1月24日,先后发病489头,占总饲养头数的2.9%,治愈481头,死亡8头,流产5头。  相似文献   

20.
<正> 1 流行情况杭州市近郊某奶牛场于今年6月2日至7月10日相继有11头奶牛发病,其中死亡5头,发病率为12.6%,死亡率为4.7%。经对第四、五头病牛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牛炭疽,发病后对牛场进行了严格的封锁,消毒。封锁期对每日产的鲜奶经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