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生态条件和制种期对棉花杂交种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鲁棉研15的父母本为材料,于2002-2003年对山东3个生态区不同制种期所产杂交种的品质进行了研究。两年平均结果表明,同一生态区的健子率、发芽率、脂肪和蛋白质的绝对含量随结铃时间的推迟而降低。鲁西南生态区的健子率、发芽率、脂肪和蛋白质的绝对含量均高于鲁西北,鲁西北高于鲁北。生态区和制种时间对杂交种品质的互作效应显著。健子率与发芽率极显著正相关,未见脂肪和蛋白质的百分含量与发芽率的相关关系,但脂肪和蛋白质的绝对含量与发芽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脂肪和蛋白质百分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基于提高杂交种的品质考虑,山东杂交制种基地应该南移,并适当提前制种截止日。  相似文献   

2.
2014年在一师十团中棉所试验田种植32个棉花品种,研究陆地棉四室铃和五室铃及其种子性状。结果表明,四室铃在经济系数、种子出仁率、衣分率、子指、衣指方面均高于五室铃,而五室铃单铃重、铃壳重和实数种子数高于四室铃。此外,对四室铃与五室铃及其种子性状的相关分析得出,影响2种铃室及其种子性状的不仅有相同因素,还有不同因素:(1)2种铃室的衣分率均受子指、衣指和不孕籽率的影响,且达到显著水平;四室铃衣分率还受到实数种子数和种子出仁率的影响,且达到显著水平;五室铃衣分率还受经济系数的影响,且达到显著水平。(2)2种铃室的子指受种子不孕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四室铃不孕籽率还受衣指、实数种子数、种子出仁率和仁壳比的影响,其中,受衣指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受实数种子数、种子出仁率和仁壳比的影响达显著水平。(3)2种铃室的单铃重均受到铃壳重和衣指的影响,且达极显著水平。四室单铃重受子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五室铃受实数种子数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香料烟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时遇到的制种问题,对授粉环节中有关杂交制种效率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在不同开花期设置不同授粉次数和不同授粉时间,调查单株结实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花期授粉对结果率和结实率有不同影响。在授粉杂交的成功率方面,60%的烟株中心花开放后开始杂交,只杂交1次的方法结果率较高,且工资成本较低;40%的中心花开放后开始杂交,杂交3次,每次间隔3~5d的方法平均单株可采收种子量最高,但制种效率低于前者;20%的烟株中心花开放后开始杂交,杂交4次的方法比较费工,制种效率较差。在同一天内的不同时间段进行人工授粉杂交,结果率差异不大,但在16:30~18:30这个时间段授粉,千粒重较高,且蒴果种子量多,平均单株可采收种子量明显增加。因此,选择在40%的烟株中心花开放后开始杂交,杂交2次的方法,不仅提高了花朵利用率,可以获得较高的单株种子产量,而且授粉用工量适中。授粉时间则应选择在16:30~18:30,不仅结实的种子较饱满,而且蒴果种子数量多,单位面积种子产量高。  相似文献   

4.
贵州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静 《中国种业》2014,(2):20-22
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是一项涉及粮食安全的农业生产行业。本文从制种基地、制种技术、组织管理、制种效益等方面阐述了贵州进行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优势,但还存在创新能力不够、制种企业较少、成规模高标准的基地少、机械化生产程度不高、种子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分析其原因,提出做好贵州杂交水稻制种产业规划、培育制种企业、加强育种和制种技术研究、制种基地建设和技术人才培训、加强种子质量监督等措施,促进贵州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棉花纤维相关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本研究对棉花的衣分、铃重、子指等性状进行了主基因-多基因模型的P1、P2、F1、F2、B1、B2六世代联合分析。从估算不同性状的爱氏信息准则(AIC)值出发,对AIC值最小模型进行适合性检验和混合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说明衣分、铃重、子指皆为一个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但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及基因加性、显性效应随杂交组合、杂交母本、回交母本等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此外,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说明,衣分、纤维量、短绒量与铃重间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表现型、基因型及加性正相关,而铃重与子指间各项基因效应分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宁都县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已有30多年历史,1996年被列为全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种子产业是宁都县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一项高效产业,曾为县乡经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近年来,宁都县制种基地农户对杂交水稻制种积极性不高,制种面积难落实,种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1前言 早熟春结球甘蓝在我国北方栽培面积较大,其种子的杂交率和商品化率都接近百分之百.但近年来在早熟春结球甘蓝杂交制种时,经常发现有父、母本花期不遇现象,杂交种子产量低,质量差,且伪杂交种比例高.因此有必要对一些准备配制杂种一代的亲本材料进行繁殖特性研究,掌握其抽薹期、花期、种子成熟期,以便为杂交制种提供信息,为生产优质的甘蓝杂交种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为进一步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等环节的监管,全面深入了解吉林省种子企业2015年的种子生产情况,确保种子生产质量,鉴于吉林省制种绝大多数在西北种子基地生产这一实际情况,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派员赴新疆、甘肃两省区制种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1种子生产基地基本情况1.1新疆种子生产基地基本情况新疆及生产建设兵团依托地理环境优势,现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两个玉米制种区之一。近年,新疆杂交玉米制种面积逐年扩大,由2008年的3.1万hm~2增加至2015  相似文献   

9.
对西北地区制种基地无序竞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有  姚生才 《种子科技》2004,22(6):322-323
近年来,西北地区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及丰富的光热资源,迅速成为我国杂交玉米制种生产的重要基地.国内许多种子公司纷纷抢滩西北,先后在上述省区建立了自己的种子生产基地.但是,随着制种企业不断涌入,制种基地竞争日趋白热化,近两年来一些公司不择手段撬抢基地,使西北制种生产更加混乱,无序竞争态势日益加剧.这种混乱的局面不但使得许多企业的基地正常种子生产安排受到干扰,企业蒙受重大损失,长此以往还将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郑杂棉4号是具有高产、稳产、早熟、大铃、高衣分、抗病抗虫的棉花杂交种。介绍了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丰产性,并从亲本特性、制种基地选择、播种、去杂去劣、去雄授粉、田间管理等方面概述其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Rapid adoption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transgenic hybri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in China is greatly attributed to high-quality hybrid seed produced in northern Shandong cotton production area; however, seed yield has reached a plateau in this area in recent years. Shifting the growing season earlier in the year by planting earlier in a greenhouse-like hut and transplanting the raised seedlings to the open fields later may allow the crop to produce more seeds. Four-year consecutive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Huimin County (northern Shandong, China) showed that early-season chilling stress on seedlings was avoided in such a hut, and that the blooming period was extended by about 1 week longer and the peak blooming occurred 5 days earlier in the year in the transplanting system than in the normal planting system. The number of early-season blooms and the number of bolls retained per unit area in transplanting syste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planting system,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oll size and lint percentage between the two planting systems. Seed yield and quality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transplanting system through the increased number of bolls per square metre and earlier blooming respectively. As a result of improvement in seed yield and quality, the net revenue for seed producers with the transplanting system was increased by 20.8 and 22.5 % in 2002 and 2003,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net revenue in the normal planting system. Seedling transplanting is a potent way to enhance hybrid seed production in Bt transgenic cotton.  相似文献   

12.
周治国  曹卫星 《棉花学报》2003,15(6):333-338
利用棉花生产系统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江苏省区域棉花单产、种植面积和总产等生产指标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除苏南外,棉花单产呈增加趋势,苏中棉花单产减少的可能性大于苏北;种植面积呈明显减少趋势;总产变化区域间差异较大,全省棉花总产呈现减少趋势,苏南、苏中为明显减少趋势,苏北表现为增长趋势。利用综合增长率或减少率法,分别建立悲观、一般、乐观条件下的棉花生产系统预测方案,并以实际生产指标值为基数,预测未来棉花的单产、种植面积和总产。  相似文献   

13.
年际间气象因子变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鲁棉研28号’为试材,探讨年际间气象因子变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际间棉花生育期内的积温变化不显著,日照时数间的变异系数为7.4%,降水量的变异系数达到18.4%;日照时数与籽棉产量、霜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呈正相关;降水量与籽棉产量、霜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呈负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降水量是影响棉花产量因素的关键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4.
区域棉花生产系统空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苏省棉花生产系统为例,以1985、1999年两个年份各县市棉花生产系统数据为基础,分析区域棉花生产系统中单产、种植面积和总产的空间变化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棉花的发展要稳定徐连、沿海区,发展两淮区。根据单产、种植面积和总产变化对棉花生产系统进行分类,仅7.81%的县市属于总产增产型,太湖经济区以"总产减、单产减、面积减"类型为主,其它经济区以"总产减、单产增、面积减"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山东省17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及作物系数对棉花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进行估算,并利用同期降水量计算了各生育阶段的降水与作物需水耦合度,最后采用反距离插值法生成山东省棉花各生育阶段耦合度的分布图,并对耦合度的时间序列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山东植棉区棉花全生育期降水与作物需水耦合度多年平均值在0.692~0.847之间,全生育期耦合度的空间变化趋势为西部、北部低,由此向东、向南递增;播种期和吐絮成熟期耦合度普遍较低,而蕾期和花铃期的耦合度明显高于其他生育季节;东营、惠民、德州等棉花种植面积最集中的北部和西北部站点全生育期、吐絮成熟期耦合度大于0.6和0.8的保证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播种期、苗期和吐絮成熟期耦合度在多数站点趋于减少趋势,而苗期则有76.5%站点耦合度趋于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态棉区棉花单铃重构成因子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棉花单铃重及与其构成因子间在数量上的变化规律, 阐明新疆棉花单铃重较高的内部原因, 以不同生态棉区选育的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 分别在新疆库尔勒、石河子和河北南宫市3地种植,分期播种, 并在不同生育期对相应部位棉铃挂牌标记, 吐絮收获后, 对所标记棉铃统一考种, 测定单铃重及短绒重、每粒种子着生纤维根数等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棉花单铃重以南疆棉区最高,除短绒重和每粒种子着生纤维重在北疆棉区略高外, 其他铃重构成因子均以南疆棉区最高, 河北棉区最低。单铃重、单铃纤维重、每粒种子着生纤维总重及每粒种子着生纤维重均与其相应的构成因子显著正相关。除衣分和单铃种子数表现为北疆自育早熟品种略高于内地引进早中熟品种外, 单铃重及其他单铃重构成因子均表现为内地引进早中熟品种高于北疆自育早熟品种。单铃重构成因子均以新疆2个棉区较高, 除生态因素影响外, 这是新疆棉区, 特别是南疆棉区单铃重较高的主要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北疆杂交棉氮肥运筹措施,为杂交棉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合北疆气候条件和植棉特点,以杂交棉‘标杂A1’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用量氮肥处理,对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棉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杂交棉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施氮量在374.7~375.6 kg/hm2时,杂交棉籽棉产量达到最大。施氮量不足或过量,对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光合物质的生产和转移,影响到最终产量。由此得出,适宜的施氮量是杂交棉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合理的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并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克服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恢复基因鉴定难和保纯难的问题,选育了丛生铃恢复系、鸡脚叶恢复系、海岛棉恢复系和无腺体恢复系。对这4个标记恢复系进行了产量、品质和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结果表明,丛生铃恢复系的产量、品质和光合生理特性总体表现最优;鸡脚叶恢复系具有早熟、通透好、烂铃少和纤维品质较好的特点;海岛棉恢复系的纤维品质最优,铃数最多;无腺体恢复系除了棉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优势外,在光合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性状上表现仅次于丛生铃恢复系。4个恢复系的标记性状明显,在三系杂交棉育种、制种和繁种中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