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养鱼》2004,(10):78-78
十、红腿病 [病原]副溶血弧菌感染引起。 [流行特点]全国都有发生,江苏最为严重。发病时间江苏在7~8月,南方在6—9月。虾各个生长阶段都会发生此病,特别是成虾养殖30~50天就发病,以中国对虾发病率最高,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发病率逐年上升。 [病症]附肢变红色,特别是游泳足呈血红色,头胸甲的鳃区呈黄色,病虾一般在池边缓慢游动,厌食。  相似文献   

2.
“狂游症”(Franticdisease)是目前我国欧鳗养殖中主要病害之一。在广东、福建、江苏等主要养殖区危害十分严重,已引起各界的关注。现就笔者在实践中所积累的病案与对策体会,撰文供参考。1危害情况及流行特点调查中发现,本病发病快,蔓延迅速,呈暴发性。一般精养池发病率20%~80%,死亡率高达90%,且死亡时间短,一般15~20天整池鳗死亡;土池发病率10%~40%,死亡率70%左右,死亡时间较长,一般为1至2个月。本病通常在个别池发生,然后传播至相邻地,进而引起整个养殖场鳗鱼发病。该病在养殖各期均有发生,但主要危害黑仔和幼…  相似文献   

3.
最近,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养殖科、湛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组成调查组,对湛江辖区内养虾生产和虾病进行了一次比较深入的调研.重点调查了雷州、徐闻、吴川、东海岛等四个对虾养殖主产县(市、区),通过深入塘头看病情,与虾农座谈问根由,取回病虾样本做检测等办法,对今年流行的虾病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其他县(市、区)则进行了电话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今年湛江市虾病的严重性仅次于2004年,不少虾农至今已连续放苗三、四次,三次排掉,损失惨重.不完全统计,截止于五月下旬,全市放养对虾面积30万亩,发病面积18.75万亩,发病率62.5%,其中绝产塘(排掉的塘)9.3万亩,绝产率31%,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绝产率均比2005年高.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仅按全市绝产塘9.3万亩计算,种苗、饲料等投入品损失1.1亿多元,因绝产造成产量损失近2多万吨,产值损失5亿元.……  相似文献   

4.
红点病是目前青虾养殖的主要疾病。主要出现在每年的 8月中旬到 9月中旬,虽然未发现暴发性、大批量死亡,但其死亡具持久性、复发性。其病情发展如下:起始附肢、背甲、尾柄处有一到几个点,以后红点慢慢增多,严重的导致一侧黑鳃。重的半天,轻的 3~ 4天,虾爬上浅滩而亡。从去年病害发生率看,发病池占到总虾池的 60%~ 70%,死亡率 10%~ 30%,最高达 90%以上,对养殖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病死虾中,起始大虾较多,后期小虾 (9月中旬后 )占一定比例 (30%~ 40% )。后期出现黑鳃明显增多,虾体肉质极差。   治疗:外用:第 2天…  相似文献   

5.
正多年来,徐闻地区土塘养殖早造虾成功率一直很低。早造虾发病一般在放苗15~30天,很多情况是刚开始投1号料,就发现有死虾出现在料罾和病虾在塘边漫游。经过检测,发现病虾多为空肠空胃、红肝、肌肉白浊,大多是弧菌感染引起。一、原因分析1.水质不稳定早造虾养殖的水温低、气候多变,且大多数养殖户放苗前没有肥水习惯,或肥水方法不当,导致水肥得快、清得也快,引起pH高,无法维持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6.
国外简讯     
国外简讯日本发现新的车虾病毒病1993年春天至秋天,西日本各地的对虾养殖场发生了新的车虾病毒病,造成车虾大批死亡。该病的特点是发病快,从出现死虾到大批死亡仅几天时间;死亡率高(80%以上);受害范围广,从稚虾到成虾都会受到感染。病虾身体变红或褪色,外...  相似文献   

7.
罗氏沼虾养殖在我国已进行多年,养殖规模逐年扩大,2000年仅江浙沪的养殖面积超过了30万亩。但从今年4月份开始,罗氏沼虾苗的白体病在我区大面积流行,发病率超过60%,许多养殖户全军覆没,从育苗场到养殖场都有发生,使罗氏沼虾的养殖面临危机。由于罗氏沼虾养殖以往很少发病,很多养殖户竟不知如何采取措施,拖延了时间导致病情加重。笔者从2001年5月15日~6月10日共对24例罗氏沼虾白体病进行了诊治,下面就该病的流行和防治谈一点体会。一、白体病的症状罗氏沼虾白体病最初是在虾苗尾部,也有从背中部开始出现白…  相似文献   

8.
罗氏沼虾白体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随着江苏省罗氏沼虾养殖业的发展 ,养殖面积不断扩大 ,其病害也越来越多 ,危害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近两年来 ,罗氏沼虾白体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发病地区也从苏南至江苏全境。罗氏沼虾白体病亦称白斑病 ,其主要症状是罗氏沼虾身体出现白斑 ,然后向尾部发展 ,变白 ,再向头部发展 ,变白 ,最后虾死亡 ,从2~3厘米的沼虾直至7~8厘米的沼虾均有发病。笔者对本病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 ,认为其死亡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所至。笔者也对其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如下。预防 :一个月用溴氯海因消毒1次 ,用量为每亩1米水深用66 7~10…  相似文献   

9.
猪附红细胞体病简称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2002年7~11月,山东省临沂市南部几县猪群相继发生一种以精神不振、发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并造成大批猪只死亡。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自2002年7月起,郯城县某猪场先发生该病,随后往北蔓延,涉及苍山、临沐、费县等60多个乡镇。一般在饲养密度高、封闭饲养的猪场内多发,主要侵害20~50kg重的育肥猪和后备猪,发病率达40%~50%,发病猪群死亡率达10%…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0,(2):37-37
1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潜伏期短。一般2~5d,发现某舍某些几突然发病后。很快全舍或全场发病,发病率高达90%以上,再流行后期发病的鸡群死亡率低.一般在20%~30%之间。  相似文献   

11.
2002年8月21日,临沂市某养殖专业户饲养的5000羽290日龄左右的海兰褐壳蛋鸡发病,第一天死亡9只,后来最多的一天就死亡50多只,病程较短,一般2~3d。临床上以剧烈下痢,粪便为黄绿色,体温升高,死后鸡冠呈蓝紫色为主要特征。发病率达32%,死亡率则为4.3%。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巴氏杆菌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鸡呈急性经过,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缩颈闭眼,打瞌睡,尾、翅下垂,羽毛松乱,不喜欢运动,常独立一隅,鸡冠青紫,体温升高到43~44℃。呼吸困难,口鼻分…  相似文献   

12.
《水产科技》1996,(3):21-21,25
斑节对虾是目前我省养殖对虾的主要品种。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虾病暴发,斑节对虾死亡十分严重。据调查统计,1993年深圳市辖区内精养虾池发病率达80.86%,粗养虾池发病率达60.87%,产值减少1.24亿元。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虾病,是发展斑节对虾养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与渔业》2009,(6):25-25
5月病害发生情况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5月份监测到的主要病害有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溃疡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指环虫、车轮虫、锚头鳋、鳖腐皮穿孔病和白斑病、海水鱼刺激隐核虫和本尼登虫、虾类白斑病、红体病和托拉病等。湛江市报告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刺激隐核虫病比较严重,已有1000多个网箱养殖鱼类发病,死亡的主要是鱼苗,死亡率达到25%。有些地区的石斑鱼刺激隐核虫病发病率达到65%、死亡率达到38%,南美白对虾红体病发病率达到70%、死亡率达到50%,草鱼出血病发病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14.
一、流行情况鳜鱼尾孢虫病是由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的尾孢虫寄生于鱼鳃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一般危害鱼苗、鱼种。2001年此病在苏南、苏北鳜鱼养殖的鱼塘中都有发现。有的鳜鱼池发病率与死亡率高达60%~70%。如放养前清塘不彻底、水体交换差、水质肥、水草少,发病率、死亡率则更高,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对洪泽湖的成子湖几家鳜鱼养殖户调查发现,该病主要在5~9月份发病,7~8月份病鱼死亡率高,11月份还发现病鱼鳃上有胞囊,胞囊中的孢子成熟后,大胞囊壁内发生纤维素样变,胞囊破裂、孢子释放,最后大胞囊萎…  相似文献   

15.
罗氏沼虾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白体病病原: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钱冬等研究认定为罗氏沼虾诺达病毒。该病的主要症状是体色变白。发病初期病虾出现几块小白斑,然后由后向前扩展,腹部肌肉呈现白色、混浊,甚至整个虾体除头部外均发白。发病初期大部份病虾尚能摄食、蜕壳,但逐渐活动减弱,摄食下降,如不及时防治,死亡率较高。流行:该病在我市是近年来发生的新病,每年不断;发病最为严重的是2001年,发病面积1.5万亩,占当年养殖总面积的30%左右。发病时间一般为每年的4~6月,尤以塑料大棚加温培育幼虾阶段为主;5月中、下旬幼虾放大池养殖后,病情逐步好转。该病主要由虾苗带…  相似文献   

16.
王兆云  邱洪 《畜禽业》2006,(12):42-43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疮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细胞增生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一般发生于2-5月龄,发病率约5%-10%,严重时达30%~40%,甚至达60%以上。180-200日龄产蛋鸡仍有发生,有的零星出现,严重的全群发病。采用疫苗免疫接种可以控制或减少MD的发生。但不幸的是免疫保护并非完全有效,免疫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本病发病特点主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等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最终因受害器官功能障碍和恶病质而死亡。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与渔业》2010,(11):36-36
10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我省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10月份监测到的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罗非鱼链球菌病、溃疡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斜管虫病、刺激隐核虫病、本尼登虫病、鳖疖疮病和红底板病、对虾白斑病、红腿病、桃拉病、不明病因病和固着类纤毛虫病。潮州和湛江市海水网箱养殖区海水鱼刺激隐核虫病发病较严重,部分地区发病率高达70%、死亡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18.
湛江是一个养虾大市,2003年湛江市对虾养殖面积30万亩,对虾产量达到6.2万吨,占广东省的21%,占全国的10%,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近年来,随着养虾业的发展,饲料生产、对虾加工出口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与之配套的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也被带动发展。目前,湛江市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对虾交易市场,成为广东、广西、海南、浙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四川一些地区网箱养鱼相继发生一种以烂尾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引起大批鱼种死亡。我们对该病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现将初步掌握的情况介绍如下。一、流行情况烂尾病主要发生在网箱养殖的鲤鱼种,尤以6~15厘米长的鱼种为多发。发病季节一般在5~7月份,以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率在20%~50%左右,严重时整个网箱的鱼种皆可发生,并陆续死亡。常在清晨见到发病网箱水面浮满死于该病的鲤鱼种,有时一天之中可以见到几次死鱼。鱼种一旦发病后,多数发现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而该病已成为当前较严重危害网箱养鲤的鱼病之一…  相似文献   

20.
《科学养鱼》2001,(10):56-56
罗氏沼虾白体病亦称白斑病、白浊病、白尾病,是一种对罗氏沼虾养殖特别是育苗期间能造成毁灭性危害的病害,2001年上半年在江苏、浙江、上海等罗氏沼虾育苗场广为流行,其发病率达到80%以上,造成经济损失达亿元以上。据我们初步研究,其主要病原是病毒性的,病毒感染后的虾苗由于细菌继发性感染而造成大批死亡,甚至全场覆灭。我们认为2001年上半年之所以江浙沪三省罗氏沼虾育苗场白体病大流行主要是亲虾带病原。我们从2000年起对罗氏沼虾白体病的防治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并在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广东等地罗氏沼虾虾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