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自然条件下,利用CIRAS-Ⅱ型便携式光合仪对分枝期的阿尔冈金、WL323高品质、WL414、大富豪4个紫花苜蓿品种(3龄1茬)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相关的生理因子和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分析了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光合、蒸腾速率以及各影响因子对光合、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n、Tr及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趋势都呈单峰曲线或U型曲线,WL323高品质是高光合、高水分利用率和低蒸腾品种;4个苜蓿品种Pn的下降是由非气孔因素所致,Tr日变化与气温(Ta)、光合有效辐射(PAR)相关性最密切,且变化趋势一致;而Pn则主要受PAR和胞间CO2浓度(Ci)及气孔导度(Gs)的影响,其日变化趋势与PAR变化趋势相同,与Ci的变化趋势相反;生态因子PAR和Ta是4个紫花苜蓿品种Tr的主要决定因子,Ca是主要的限制因子,PAR是Pn的主要决定因子;生理因子Gs是Pn和Tr的主要决定因子,Ci是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豆科牧草在不同月份的光合特性,连续3个月观测扁蓿豆、达乌里胡枝子和紫花苜蓿生长环境的气温(Ta)以及叶片的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i)、净光合速率(Pn),利用测定的相关指标计算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效率(LUE)。结果表明,扁蓿豆属于低光合、低蒸腾、低光能利用效率型,提示其更适合于干旱低温地区种植;达乌里胡枝子叶片的Pn与Ci呈负相关,LUE与G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WUE呈显著正相关,而WUE与Gs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其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稳定;紫花苜蓿属于高光合、高蒸腾、高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型,Pn与Tr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其对于固定二氧化碳有显著效果,是改善温室效应的理想植物。  相似文献   

3.
兰州银滩黄河湿地4种植物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康雅茸  徐春华 《草业科学》2016,33(4):622-634
本研究以兰州银滩黄河湿地自然生长的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芦苇(Phragnites awstralis)、藨草(Scirpus triqueter)、菖蒲(Acorus calamus)为研究对象,对4种典型植物生长季不同阶段的光合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4种植物对湿地的适应特性和机制。结果表明,1)5月11日千屈菜、芦苇的净光合速率(P_n)呈不明显的双峰曲线,藨草和菖蒲的Pn变化较为平稳,日均P_n表现为芦苇千屈菜菖蒲藨草;8月19日,千屈菜、芦苇、藨草的Pn呈双峰曲线,光合"午休"现象明显,菖蒲为单峰曲线,日均Pn表现为芦苇菖蒲千屈菜藨草。2)5月11日,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大气CO_2浓度(C_a)、相对湿度(RH)、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水分利用效率(WUE)与4种植物P_n的日变化存在不显著、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P0.001)的正相关关系;8月19日,PAR、C_a、T_r、G_s、WUE、土壤湿度(SM)与4种植物P_n的日变化存在不显著、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5月11日,PAR、C_a、T_a、RH对4种植物的P_n影响较大,是主要的环境生理影响因子;8月19日,PAR、T_r对千屈菜、藨草的Pn影响最大,PAR、WUE对芦苇、菖蒲的P_n影响较大,是主要的环境生理影响因子。尽管各因子对4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均有不同影响,但PAR是对植物光合生理特性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狭叶锦鸡儿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的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自然条件下鄂尔多斯高原狭叶锦鸡儿的光合作用和水分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狭叶锦鸡儿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6: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蒸腾速率(Tr)呈单峰型,在10 ∶00达到峰值;水分利用效率(WUE)呈双峰型,上午高于下午.Pn对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和大气相对湿度(RH)的响应程度不同,其中对Ta和RH的响应程度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对PAR的响应相对较低,未达到显著水平.狭叶锦鸡儿的光补偿点为86.88μmol·m2·s-1,光饱和点为875.00μmol·m-2·s-1,光合最适温度为30.92℃,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33.91%.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地区紫花苜蓿不同叶位光合日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解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冠层同化能力的差异及影响因子,为其品种改良和田间管理提供依据,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于2006年观测了不同叶位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现蕾期苜蓿不同叶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呈现"三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不同叶位之间Pn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高低表现为上位叶>中位叶>下位叶;且胞间CO2浓度(Ci)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下叶位>中位叶>上位叶,气孔限制值(Ls)与Ci表现出相反趋势,即上位叶>中位叶>下位叶,Tr差异不显著;根据Pn、Ci、Ls的变化方向,苜蓿上、中、下叶位光合速率的下降在光合有效辐射(PAR)达到全天最大值之前受气孔因素限制,之后受非气孔因素限制;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具有分层的特点:上层强光区为高光合速率层,下层弱光区为低光合速率维持层,中层为中光区,光合速率介于上层与下层之间。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的光合作用的日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其光合作用的因素,为合理开发与人工种植淫羊藿提供参考依据。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淫羊藿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测量光合速率(Pn)、相对湿度(RH)、空气温度(Ta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土壤温度(T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片温度(Tl)、光合有效辐射(PAR)等生理生态因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淫羊藿净光合速率和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淫羊藿的净光合速率呈现双峰曲线,两个峰值分别是10∶00和14∶00,在上午10∶00时,淫羊藿叶片净光合速率是全天的最高值3.39μmol CO_2/(m~2·s);相关性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a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大气相对湿度(RH)、蒸腾速率(Tr)这6个生理生态因子对淫羊藿的净光合速率有显著性影响。淫羊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淫羊藿种植中要对淫羊藿进行遮阴以及适当的灌水和通风,以改善空气相对湿度,补充植株水分,增大叶片的气孔导度,提高光合速率,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5个热带禾本科牧草品种的光合-光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桂林地区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5个热带禾本科牧草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特性指标。结果显示:1)5个牧草品种的Pn、Tr和Gs均随PAR增强而增大,WUE随PAR增强先增大后减小,除桂牧一号[(Pennisetum purpureum cv. Mott)×(P.americanum×P.purureum)]cv. Guimu No.1在PAR为1 500μmol/(m2.s)时达到最大值外,其余均在PAR为600μmol/(m2.s)时达到最大值。2)3个杂交品种的最大光合速率(Amax)与光饱和点(LSP)均显著高于2个雀稗品种(P0.05),最大Pn和Tr均高于2个雀稗属品种。研究表明:5个热带牧草品种均能很好的适应当地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光能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田条件下,利用C 340df光合仪,对1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初花期)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生态因子(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和生理因子(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叶温)进行测定,探讨影响其光能利用效率(LUE)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品种胖多单株干质量最高,且LUE、WUE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属于高光合、低蒸腾、高水分利用品种;2)影响LUE的主要是生理因子(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而影响WUE的则为外界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  相似文献   

9.
燕麦叶片光合日变化初探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燕麦叶片光合日变化测定结果表明 ,中午燕麦叶片净光合速率 (Pn)明显降低 (光合午休 ) ,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 ,即上午 9:0 0~ 10 :0 0和下午 15 :0 0~ 16 :0 0净光合速率各有一个高峰 ,下午的峰值低于上午。两峰之间有一低谷 ,最低值出现在下午 14 :0 0。经相关分析发现 ,各生理生态因子与净光合速率 (Pn)的相关性大小排序为 :气孔阻抗 (Sr) >二氧化碳浓度 (CO2 ) >叶室温度 (Tc) >相对湿度 (RH) >叶片温度 (Tl) >水分利用效率 (WE) >蒸腾速率 (Tr) >光合有效辐射 (PAR)。证实了气孔中午关闭是光合午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适合的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更有利于植物生长。以冷饭团 (Kadsura coccinea)小苗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其光合日变化及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光合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冷饭团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型,有轻微“午休”现象。不同有效辐射(PAR)阶段,不同土壤含水率实验组变化趋势不同,在PAR为200~600 μmol.(m2.s)-1阶段,各实验组均达到较高的Pn值,且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弱光条件下[PAR<200 μmol.(m2.s)-1],随着土壤水分减少,光补偿点(LCP) 减小,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增加;强光条件下[PAR>600 μmol.(m2.s)-1],除含水率19.6%实验组,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 呈升高或稳定趋势变化外,其余5组随着含水率的减小而减小,水分利用率(WUE)先减小后平稳,且随含水率减小而增大。土壤含水率为19.6%,PAR 为600 μmol.(m2.s)-1] 是冷饭团较为适合生长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1.
3种禾本科牧草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田间测定了生长2年的野大麦,直穗鹅观草和垂穗披碱草的光合特性,并采用相关系数分析了影响3种禾本科牧草光合特性日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3种禾本科牧草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野大麦的第1峰值出现在8:00,直穗鹅观草和垂穗披碱草的第1峰值出现在10:00,野大麦的第2峰值出现在14:00,直穗鹅观草和垂穗披碱草的第2峰值出现在16:00;(2)野大麦在12: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直穗鹅观草和垂穗披碱草的光合“午休”现象出现在13:00;(3)3种禾本科牧草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影响野大麦和垂穗披碱草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是气孔导度,而影响直穗鹅观草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是胞间CO2浓度。  相似文献   

12.
绒毛胡枝子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彦军  曹致中  李毅 《草地学报》2010,18(2):183-187
于2009年7月以一年生绒毛胡枝子(Lespedeza tomentosa(Thunb.) Sieb. ex Maxim)为试材,利用英国生产的Lcpro+型便携式全自动光合测定系统对其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曲线进行测试,并对影响其光合作用的生理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绒毛胡枝子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在夏季表现为双峰曲线,有光合"午休"现象,日平均光合速率为4.86μmol CO2·m-2·s-1。绒毛胡枝子的LCP约为57.61μmol·m-2·s-1,LSP约为1353.39μmol·m-2·s-1,显示出阳生植物特性,对环境适应能力强,适合在较大范围栽植。绒毛胡枝子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以及空气相对湿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431、0.534和0.487,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叶表面温度、蒸腾速率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104、0.242和0.182,达显著水平(P<0.05);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相关系数为-0.61,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与大气温度未有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3.
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对在上海地区引种的地被石竹蒸腾速率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地被石竹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1:00~12:00;蒸腾速率的季节变化为单峰曲线,6月份最高,达到12.72mmol·m2·s-1,11月份最低,仅为1.31mmol·m-2·s-1,生长季叶片平均值为6.07mmol·m-2·s1.(2)直接影响蒸腾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春季(3月下旬)为光合有效辐射和相对湿度;夏季(6月下旬)为光合有效辐射和气温;秋季(10月初)为光合有效辐射、气温、胞间CO2浓度和相对湿度.(3)地被石竹三季单位叶面积平均H固碳量、日释氧量、日蒸腾释水量、日吸热量春季分别为12.16g·m-2·d1、8.85g·m-2·d-1、2480.89g·m2·d-1、6065.90KJ·m-2·d-1,夏季为12.46g·m-2·d1、9.07g·m-2·d-1、8283.25g·m-2·d-1、19940.75KJ·m2·d-1,秋季为10.29g·m-2·d-1、7.48g·m-2·d-1、2102.56g·m-2 ·d-1、5098.57KJ·m-2·d-1.  相似文献   

14.
太子参光合速率变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明太子参Radix pseudostellariae光合速率变化特征,采用Li 6400光合测定系统,在晴朗的天气测定了太子参倒二叶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c)的日变化和不同生长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呈单峰型,不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孔导度,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表现为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太子参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随着整个生长期的推进,先缓慢升高后在倒苗期间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15.
干旱地区紫花苜蓿光合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条件下,采用PP system公司生产的CIRAS光合作用仪,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新疆阜康地区一年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光合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苜蓿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现双峰曲线,在北京时间14:00、15:00,苜蓿的净光合速率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2)苜蓿的光合速率(Pn)日平均为15.60[μmol/(m2·s),CO2],12:00达到最高值21.1[μmol/(m2· s),CO2],21:00达到最低值1.16[μmol/(m2·s),CO2];3)逐步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是直接影响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镇江河漫滩草地虉草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虉草(Phalaris arandinacea)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不同生长阶段虉草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光合"午休"现象明显,但5月下旬主、次峰均滞后于4月初1 h,净光合速率后期大于前期,导致光合"午休"的原因不同,4月初为气孔限制因素,而5月下旬为非气孔限制因素。不同时期各生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不同。虉草净光合速率季节动态呈单峰曲线,4月中下旬最高。虉草的光补偿点为45.6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825μmol·m-2·s-1,表观光量子效率为0.047 mol·mol-1,暗呼吸速率为2.1429μmol·m-2·s-1;CO2补偿点为76μmol·mol-1,饱和点为923μmol·mol-1,羧化效率为0.0556。数据显示,虉草是一种高光效C3阳性植物,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植物群落共存种的环境适应性和相对竞争能力差异是植物群落动态和演替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其中光合特性与二者都有紧密关联,因此研究群落共存种光合特性的差异对理解群落演替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区10种主要的撂荒地植物群落共存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不同的生长月份(8-10月)和不同水分条件下(适宜水分及中度、重度干旱胁迫)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分析植物群落共存种光合特性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3种水分条件下,无芒隐子草、白羊草、小花棘豆和达乌里胡枝子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而冰草和阿尔泰狗娃花的则呈双峰曲线,有光合“午休”现象,10种群落共存种以无芒隐子草的日光合能力峰值最大,冰草的最小;2)除中华隐子草和阿尔泰狗娃花外,多数种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在3种水分条件下均呈单峰曲线,其中,无芒隐子草的日蒸腾能力峰值最大,小花棘豆的最小;3)日均净光合速率和日均蒸腾速率存在显著种间差异和生长月份差异(P<0.05),其中,无芒隐子草的日均净光合速率和日均蒸腾速率最大,而日均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物种和生长月份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4)在演替生态位置上,10种群落共存种以演替前期种的日均蒸腾速率和日均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而演替后期种相对较高,表明演替后期的植物水分利用性能较高。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丘陵区,伴随演替进程的土壤环境旱化,演替后期序列种凭借其较高的水分利用能力,将在撂荒地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从而逐渐代替演替前期种。  相似文献   

18.
在纽荷尔脐橙果实膨大期,选取1年生双果枝、单果枝和营养枝,测定源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mmol)等光合生理指标,探讨挂果对枝条源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挂果对叶片 (源) Pn、Cond、Trmmol在上午光合作用较强时间段影响显著,对Ci和Tleaf无显著影响,并且无果枝Pn高于单果枝和双果枝。挂果对果枝叶片Pn、Cond、Trmmol、Ci的日变化曲线没有影响,Pn仍然表现为典型的“双峰”曲线。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光合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对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甘草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栽培甘草,栽培甘草的净光合速率以及表观量子效率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光能利用能力增强.野生甘草比栽培甘草更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3年生栽培甘草的水分利用效率最接近野生甘草.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和野生甘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性明显.2~3年栽培甘草和野生甘草在7:00-16:00较强光照条件下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波动与净光合速率基本同步;胞间CO2浓度日变化规律一致,但1年生栽培甘草具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且波动幅度较小.3年生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的各项光合特性指标均较接近,受强光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可见3年生栽培甘草已经适应了草原上较强的长日照,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