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选用金双歧辅助治疗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硝苯吡啶舌下含服治疗急性腹泻30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通道拮抗剂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室于 1995年 12月~ 1999年 12月用硝苯吡啶 (NifedipineNF)舌下含服治疗急性腹泻 30例 ,疗效显著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本组 6 0例均为门诊大学生 ,其中男 49例 ,女 11例 ,年龄18~ 2 3岁 ,平均 2 1岁。按随机单盲法分为 (1)治疗组 :30例 ,男2 5例 ,女 5例 ,年龄 18~ 2 3岁 ;病程≤ 1d,大便次数≥ 3次 /d,粪便性状呈稀便 ,水样便 ,无脓血 ,腹痛发作 1~ 10 h,均排除外科急腹症和胸腔疾病、慢性腹泻、重型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等。 (2 )对照组 :30例 ,…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秋冬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毒性肠炎 [1 ] ,患儿腹泻时间较长 ,病程容易反复 ,目前尚无很好的治疗药物 ,临床上应用抗生等治疗疗效较差 ,以对症治疗为主。我院于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应用思密达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 12 8例 ,收到较好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对象为急性腹泻患儿 ,病程在 7d内、腹泻次数 5~ 2 0次 /天不等 ,大便呈黄色或乳白色水样便者 (粘冻状或脓血便者不作观察对象 ) 2 5 0例 ,男 14 2例 ,女 10 8例 ,年龄 <6个月 84例 ,~ 1岁 94例 ,~ 2岁 72例。轻~中度失水 …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GG)对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疗效,采用不同剂量的鼠李糖乳杆菌对幼犬吊瓶灌肠和兽药治疗方法结合,以临床治疗处方药为对照,观察治疗5d后细菌感染性泻的止呕时间、止泻时间、粪便形成时间及治疗后粪便中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菌数变化和血常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Ⅲ组(1×108 CFU/kg鼠李糖乳杆菌)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止吐和止泻时间,减少大便次数,且治疗第3天后大便完全成形,WBC、RBC、LY#和GR#均恢复正常。由第4和5天粪便标本中所含细菌菌属检测中发现,治疗Ⅲ组双歧杆菌菌数明显多于观察组幼犬粪便中双歧杆菌(P0.05)菌属,且其治愈率97.97%(32/33)远远高于对照组治愈率87.88%(29/33)(P0.05)。由此可见,治疗Ⅲ组(1×108 CFU/kg鼠李糖乳杆菌)的治疗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健脾按摩法配合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2012年3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113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5例)、单纯推拿组(38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单纯推拿组采取健脾按摩法,观察组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联合健脾按摩法,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大便次数与大便性状症状积分、IL-6、IL-17、IgA、治愈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与单纯推拿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2.5%、100.0%,高于对照组与单纯推拿组(均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IL-6、IL-17及IgA水平差异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症候评分、IL-6、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与单纯推拿组,IgA高于对照组与单纯推拿组(均P<0.05)。结论 健脾按摩法配合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可调理胃肠菌群,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改善症状与机体消化功能与免疫功能,安全性与患儿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8味中药复方(主要成分人参、黄芪、莲子、陈皮、黑胡椒、车前子、藿香叶、茯苓)对治疗犬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以对照组临床处方药为治疗指标,比较分析其治疗效果,采用灌肠疗法(吊瓶灌肠法)观察犬非感染性腹泻的止吐时间、止泻时间、粪便成形时间;结果治疗第1天开始9:00~16:00时间段止吐时间明显减少或消失;治疗第2天后开始9:00~16:00时间段止泻时间和大便次数减少;治疗第3天大便成形,精神明显好转并开始吃食;治疗第4天腹泻症状开始消失,精神焕发,体重开始增加。结论:八味中药方(Ⅰ剂量组中药方)和对照组治疗指标处方药比较分析,八味中药复方(Ⅰ剂量组中药方)治疗非感染性腹泻疗效优于治疗指标对照组处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妈咪爱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体会.方法:迁延性腹泻4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妈咪爱,对照组20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用药前后的大便性状、大便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等.同时,针对个体不同病情进行相应护理指导.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88%,对照组7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患儿住院天数比对照组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妈咪爱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疗效明显.合理的护理指导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儿科收治的儿童秋季腹泻患儿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除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外,治疗组加用α干扰素5万u/kg肌注,1次/d,连用3~4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发热、呕吐及止泻时间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肌注治疗秋季腹泻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n)联合清热补益中药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的预防效果。方法125例盆腔恶性肿瘤行放射性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和对照组,3组患者均行外照射(6MV-X直线加速器DT50Gy/25d~60Gy/30d)治疗,而且中西医结合组(45例)加口服Gln 9粒/天及清热补益中药预防急性放射性肠炎,中药组(40例)仅加口服清热补益中药预防急性放射性肠炎,对照组(40例)不加任何预防用药。3组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时,加用诺氟沙星0.2g和及思密达3g,每天3次,症状消失后停用。观察3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对照组的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分别为13.3%、32.5%、55.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且以中西医结合组出现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时间最迟,均在放疗30次后出现。结论Gln联合清热补益中药可预防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是盆腹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较好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腹泻多由病毒感染所致 ,且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 ,目前无特异治疗方法。 1997年 11月~ 1999年 3月 ,我院采用整肠生治疗婴幼儿腹泻 ,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本组病例 8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2例 :男 2 5例、女 17例 ,年龄 4个月~ 3岁 ;发热 2 8例 ,恶心、呕吐 18例 ,轻度脱水 2 6例 ,中度脱水 8例 ,大便次数每日≤ 10次 2 8例 ,>10次 14例。对照组 40例 :男 2 4例、女 16例 ,年龄 5个月~ 3岁 ;发热 2 4例 ,恶心、呕吐 2 0例 ,轻度脱水 2 7例 ,中度脱水9例 ,大便次数每日≤ 10次 2 7例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湿疹膏及芦荟胶外用治疗婴儿湿疹的疗效.方法重症:外涂湿疹膏3次/d,1~2周后外涂芦荟胶,2次/d,用药1~2周;轻症:外涂湿疹膏1~2次/d,3~5 d后外涂芦荟胶,2次/d,用药1~2周.结果共观察413例,痊愈309例,有效8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96%.结论湿疹膏及芦荟胶外涂治疗婴儿湿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秋季腹泻又称病毒性肠炎,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常于秋冬季流行,多发生在8~11月,冬季更多见。多发年龄为6个月至3岁的小孩,大于4岁者少见。目前正值流行季节,带婴幼儿的家长们应当予以关注。首先对秋季腹泻这种病要有一定认识与了解,一旦发生就应及时上医院诊治。秋季腹泻究竟有哪些突出的症状呢?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①起病急,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有的还伴有发热。②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呈白色水样或蛋花汤样黄色或黄绿色大便,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③多数患儿在病初发生呕吐、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方法63例急性咽结合膜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0.2~0.4 mL/(kg.d),分1~2次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对照组予病毒唑注射液10 mg/(kg.d),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用3~5 d,并予常规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及眼结膜充血消失时间,以退热时间为主要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眼结合膜充血消失时间分别为(3.95±0.68)(、4.03±0.62)、(4.76±1.3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优于病毒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微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IC)的临床疗效。方法:患儿确诊D IC后,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用肝素每次0.05~0.1 m g/kg,加生理盐水1~2 mL稀释后静脉推注,每12 h 1次。结果:27例均于用药后24h内出血停止并痊愈出院,有效率达90%,3例因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5.5±3.8)d;用药后24h,除血小板外,其余凝血指标比用药前均明显好转。结论:早期应用微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D IC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正人们通常都是生病了才需要服用药物来治疗,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就是说药物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药源性腹泻就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7%左右,是指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大便次数异常增多或大便性状发生变化,大便可为水样或带有黏液、血性水样便,可伴腹痛、恶心、呕吐、腹胀,严重者可出现寒战、高热、休克、昏迷,甚至导致死  相似文献   

16.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27岁。因腹泻2月,畏寒、发热1月,浮肿6d于1990年3月20日入院。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天3~5次,稀烂、带粘液,无腹痛及里急后重。外院查大便常规:脓球(++++),红细胞(+)。按“细菌性痢疾”治疗后症状减轻。1个月前出现畏寒、高热伴乏力、纳差,6d前出现腹胀、双下肢浮肿。体查:T38.4℃,P108次,BP13/9kPa。神清,消瘦,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腹部膨隆,腹肌稍紧张,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92g/L,白细胞3.0×10~9/L,  相似文献   

17.
大肠是消化道的“终点站”,食物由口腔经过食道、胃等消化器官消化吸收以后,在大肠形成粪便并定时排出体外。所以,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之一就是大便的改变,具体表现在排便的规律和性状发生了改变。在正常的情况下,每个人的排便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或每天1次,或隔日1次,各人不一。得了直肠癌以后,这种有规律的大便习惯发生了改变:或便秘,三四天一解;或腹泻,每日4~5次甚至更多;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或解便后有便意未尽、排便不畅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顺尔宁、普米克令舒和博利康尼联合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哮喘发作患儿16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予普米克令舒0.5-1.5mg/次和博利康尼2.5-5.0mg/次混合后加生理盐水至2 mL,每天2次,经空气压缩泵吸入;治疗组85例,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口服顺尔宁,疗程为7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2.44±0.54)d及肺部体征消失时间(3.64±0.58)d均比对照组[(4.82±0.78)(、5.76±0.82)d]明显缩短(P<0.01);PEF变异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d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顺尔宁、普米克令舒和博利康尼联合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肺功能,具有协同作用,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甲硝唑、庆大霉素与维生素C外用对感染性伤口的疗效。方法:将170例感染性伤口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99例,采用甲硝唑和庆大霉素注射液冲洗及湿敷,每日1次,连续2~3d,脓液几乎干净后再与维生素C注射液交替冲洗湿敷,直至痊愈;对照组71例,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后,以0.03%雷佛奴尔或5%的碘伏湿敷,直至痊愈。结果:观察组治愈时间(19±7)d,对照组治愈时间(23±7)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30.9516,P<0.01)。结论:应用甲硝唑加庆大霉素与维生素C交替冲洗湿敷感染性伤口痊愈时间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新生儿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诊治体会及其误诊原因。方法:对30例SSSS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儿3~5d热退,7~10d皮肤渗出止;18例治疗10~14d痊愈无瘢痕出院,9例7~10d好转出院;3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30例中误诊湿疹5例,药疹3例,过敏性皮炎、感染性皮疹各1例。结论:SSSS少见,易误诊,临床上需全面体查,详细询问病史,并注意与药疹特别是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湿疹、脱屑性红皮病、新生儿脓皮病等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