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新农村》2001,(8)
我的孩子刚上小学,人很聪明,功课也不差。但每天晚上做作业时总是磨磨蹭蹭,做做停停,边做边玩。每天都要做到很晚才能上床。这种日复一日的疲劳战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使我们一家不得安宁。今年初,孩子的外婆来了。她是一位退休教师,来家后她主动承担起辅导孩子学习的任务。外婆虽然疼爱孩子,但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从不溺爱孩子。她认为,智力正常的孩子做作业磨蹭,原因在家长。家长溺爱孩子,从穿衣、洗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凡事全由家长包办代替,甚至到孩子入学后家长还是这样做。  相似文献   

2.
张华 《农家顾问》2005,(7):67-67
编辑同志:我与王某于1998年1月结婚,王某2000年5月生育一男孩。2002年8月,我发现她暗中与一小伙相好。我提出离婚,她同意了,孩子由我抚养,她每月给付30元抚养费。但此后,我们又为看望孩子发生了矛盾,王某忿愤不平,突然说我不是孩子的亲生父亲。要求变更抚养关系。我为了验证她的话,便和儿子去做了亲子鉴定,证实我真不是孩子的生父!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2月,我们曾专访了北京成禾佳信农资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禾佳信")董事长胡荣娟。从1986年开始接触农业,到2006年创办成禾佳信,她从一个对农业一无所知的"城里孩子"成长为今天的"碧护妈妈",她的创业传奇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她与她的"孩子"碧护又获得了哪些新成长?"碧·生活朋友圈"的茶客室里窗明几净,围坐在古朴的榆木条形桌前,我们边喝茶边等胡荣娟董事长。上午她从美国回来的航班才落地,不到两  相似文献   

4.
<正>又是一个周五,我像往常一样准备乘车去学校接孩子。正在车站候车,由于车子很久都没有过来,心中不免有些着急,眼睛便随意地四处望了望。忽然间,看到了一个穿黄马甲的环卫工人正在马路中间捡着垃圾。她佝偻着腰,费劲地用两根小木条夹着马路上的纸屑、烟头以及其它杂物。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在她面前和身后呼啸而过,她却像没有看见似的,依然低着头、弯着腰干着她的工作。忽然间,一辆汽车呼啸着向她驶来,我惊呼一声,以为撞到了她,却没想她像没事一样,镇静地穿过车群,来到了我们候车的站牌下。  相似文献   

5.
石生 《吉林农业》2006,(6):35-35
(接上期)“来,让我好好亲亲你。”芳子说着,狂吻着我。她边吻边告诉我,刚才苏梅在电话里把什么都告诉了她。她听罢非常感动,希望我的心里永远装着她。我连连地点着头,诚实在芳子面前换取的是感动和喜悦。我想,人应该永远诚实地面对生活和爱情。因为诚实是人与人之间共同的渴望啊!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在家人面前我也要诚实面对,生活和爱情都是诚实的产物,我不想再这样没完没了地围着两个女人转,一切应该让爱作主。想罢,我理所当然地走进了自己的家门。“爸爸回来了。”妻子见到我回来忙喊儿子小刚。“爸爸,你还会走吗?”小刚边说边拉着…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我哥哥、嫂嫂因外出遭遇车祸去逝,留下刚满4岁的孩子。双方老人都想作孩子的监护人,我父母说孩子是我们家的血脉,应该留在我家,孩子的姥姥说这孩子是她从小一手带大的,她要将孩子留在她身边抚养。请问:孤儿的抚养权应当归谁?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2014,(1):64
我4年前离婚了,儿子跟着我。去年,我认识了现在的先生,他也带着女儿,我们一起组建了新的家庭。为了避免矛盾冲突,我尽量迁就先生的女儿,吃的、穿的都买双份,平时孩子的需求我都会满足她。但是孩子对我依然很冷淡,处处与我作对,经常在她爸爸面前告我的状,说我总是欺负她等等。听多了,一方面先生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前不久,我哥哥、嫂子相伴外出遭遇车祸双亡,留下一个刚满4岁的孩子。双方老人都想做孩子的监护人,我父母说孩子是我们家的血脉,应该留在我家,孩子的姥姥说这孩子是她从小一手带大的,她要将孩子留在她的身边抚养。请问:孤儿的抚养权应当归谁?读者小泉小泉读者:关于未成  相似文献   

9.
乔叶 《百姓》2010,(9):91-91
<正>每天下午,接上孩子之后,我都要带着他在街上溜达一圈。闲走的时候,看着闲景,说着闲话,我觉得这是上帝对我劳作一天的最好奖赏。每次我们走到文华路口,我就会停下来,和一个卖小菜的妇人聊上几句,这是我们散步的必有内容。这个妇人脸色黑红,发辫粗长,衣着俗艳,但是十分干净。她的小菜种类繁多,且价廉物美,所以常常是供不应求,我常在她这里买菜,彼此相熟。每次路过,无论买不买菜,都要停下和她寒  相似文献   

10.
快乐的钥匙     
悦然 《新农村》2012,(1):48
(一)每个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在孩子手中。  相似文献   

11.
我要你快乐     
<正>清明节前半个月,妈妈就打电话来:"周末回家吧?我们做清明去。"妈妈真是个急性子,可我无力反抗她的催促。星期六一早,下着一阵一阵的大雨。老公开车载着我和女儿冒雨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催促的电话又打来了:"到哪儿了?什么时候到?""快了、快了!"我一边按住总是精力充沛、说话、唱歌搞个不停的女儿,一边毛躁地挂了电话——雨天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是有点危险的,她就知道催!到家了。妈妈已在楼下等着我们。见我们车来,她不打伞就迎了出来,从车里抱出女儿,语气夸张地说:"哎哟,我的宝贝  相似文献   

12.
徐海 《新农村》2016,(4):44
正去幼儿园接孩子,到得有些早,我便下了车去看书报栏里张贴着的孩子们的画。这时,一个同样在等待孩子放学的妈妈走了过来。她家女儿跟我家儿子在同一个班,是个文静可爱的小姑娘,我们在班级活动中也见过不止一次。她快人快语,几句寒暄过后,便毫无顾忌地跟我聊了起来。"唉!你儿子在家学习、做事磨蹭不?我们家闺女磨叽得  相似文献   

13.
打工归来 女友竟成嫂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跟荷香是邻居,她妈妈的去世改变了我们的关系。荷香九岁那年,她妈妈不幸离开人世。我妈妈很同情荷香,经常把她叫到我家来吃饭,俨然把她当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4.
我跟荷香是邻居,她妈妈的去世改变了我们的关系。荷香九岁那年,她妈妈不幸离开人世。我妈妈很同情荷香,经常把她叫到我家来吃饭,俨然把她当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5.
<正>前几天我走在镇上,看见一位年轻的母亲牵着一个小男孩,母亲的包上系着一根藤条,我好奇地问:"女士,你包包上绑的这根细细长长的,是打孩子的藤条吗?"她指着孩子回答:"对啊!他很不乖!"望着年幼的男孩眼神传出的惊恐,我不忍心再追问下去。我问过许多同龄友人,普遍地回答是:"我们这一代哪一个不是被打大的?"我也是被母亲从小打  相似文献   

16.
《当代农业》2014,(1):64-64
我4年前离婚了,儿子跟着我。去年,我认识了现在的先生,他也带着女儿,我们一起组建了新的家庭。为了避免矛盾冲突,我尽量迁就先生的女儿,吃的、穿的都买双份,平时孩子的需求我都会满足她。但是孩子对我依然很冷淡,处处与我作对,经常在她爸爸面前告我的状,说我总是欺负她等等。  相似文献   

17.
赵鹏程 《百姓》2010,(9):48-50
<正>"我的婆婆对我一直都不是很满意,"马乔里说,"她要是看见我穿红色的衣服,就会告诉我‘你还是穿黑色的吧’,黑色的看起来更苗条一些;我给孩子穿上了一件夹克衫,她非得给他套上羽绒服,因为她觉得孩子穿夹克会冷;如果我做饭油多了一些,她就会给我来一次胆固醇的‘指导’课程。我已经40多岁了,但是她还是拿我当个孩子。我真的不想再听见她的唠叨了。"  相似文献   

18.
一位农家弱女,自丈夫罹难车祸后的6年来,一边无微不至地照料身残的公公婆婆,一边含辛茹苦地拉扯一双年幼的孩子。风风雨雨的苦日子,熬干了她的心血。那份执着,撼天动地……  相似文献   

19.
《新农业》2015,(14)
<正>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而我们其中很多毕业于农业大学的人们,已经在这里坚守了十年,奉献了青春的十年。"2005年成立之初,我们的热线只有6个坐席,连续不断的电话,忙碌和充实的青春。"热线"元老"级咨询分析师初军如是说。她与热线一同成长,延续着她的人生轨迹。现在,她仍然在这里,却早已褪去青涩,成为一个可爱孩子的妈妈。"热线对于我的意义是,在这里,我能找到一种归属感,我学到的知识有用,我能帮农民解决问题,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热线的资深专家、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刘洪敏如是说。现在她的  相似文献   

20.
<正>田老师您好!我们家孩子总是不完成作业,问她为什么,她也不说。苦口婆心规劝她,状况会好一些,可是过了几天还是照旧。我下班后问她作业是否写完,她说写完了。经过检查,还有好多作业没写。有时她明明写完了作业,可是却不交作业。我想问一下,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一个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