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吴建平 《畜禽业》2011,(10):12-13
农村养鸡生产中,育雏是关键。雏鸡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鸡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物价不断上涨,农村养鸡业也得到了恢复和迅速发展,但雏鸡死亡率相对较高,经济效益不显著,雏鸡死亡率高是困扰广大养鸡户的一大难题,怎样提高雏鸡成活率是养鸡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养鸡成败的关键。为帮助广大养殖户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从地址选择、鸡舍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影响雏鸡成活率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探讨,科学的提出了提高雏鸡成活率的综合技术措施,有助于农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田建林 《畜禽业》2012,(8):20-22
<正>雏鸡饲养管理、综合防疫的好坏,对雏鸡的育成率和整个养鸡生产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养鸡生产中,必须抓好雏鸡的饲养管理和综合防疫,提高雏鸡的育成率,才能增加养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吴建平 《畜禽业》2015,(2):12-14
近年来,许多养鸡户利用山坡、果园等地,对鸡进行放养,有些地区放养鸡养殖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养鸡户专业知识欠缺,饲养管理粗放,导致放养鸡效益普遍偏低甚至亏本。针对目前放养鸡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养好放养鸡提出建议,供养鸡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黎晓 《畜禽业》2009,(8):64-64
<正>光照是养鸡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之一,光照对鸡生长发育的好坏、成活多少及鸡产蛋率的高低等,都有着其密切的关系。利用光照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鸡的生产和养殖户的经  相似文献   

5.
在生产中,大多数养鸡专业户十分注重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管理,而当产蛋高峰过后,往往疏于管理,使蛋鸡后期的生产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养鸡经验,浅谈一下蛋鸡产蛋高峰过后的管理要点,供养鸡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21,(4)
通过林下养鸡可以更好地利用林地资源,减少饲养成本,提升鸡肉品质,增加经济效益。但由于林下养鸡采用开放式饲养模式,鸡群的管理和防疫工作相比于鸡舍养殖有较大差异,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确保鸡群健康,提高经济效应。针对林下养鸡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为林下养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6,(2)
正目前,在蛋鸡生产上如何实现少投入、多产出,降低养鸡生产成本,提高养鸡经济效益,是蛋鸡饲养者最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年来养鸡生产实践与调查,对如何提高蛋鸡饲养周期效益这一课题,提出要切实抓好的几项技术措施。1选购良种蛋鸡品系提高鸡群质量首先,对养鸡者来说,确定饲养蛋鸡的良种品系,是提高养鸡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蛋鸡品系的不断更新换代,目前在国内较受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4,(12)
<正>近年来,随着我县养禽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流通活跃,由于部分养鸡户的防疫观念落后,生物安全防范管理措施不到位,禽病严重影响着笼养鸡生产的健康发展。为此,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开展了县域内鸡的流行病学调查,积极寻找病因,科学制定方案,大力推广笼养鸡程序化免疫技术,通过五年来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有效提高了全县养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4,(10)
<正>农户饲养管理、防疫治病中常见的一些不良习惯以及违背科学养鸡方法,能否改变不良习惯,是否遵循科学方法养鸡,也是养鸡业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改正错误意识,并采取正确的对策。掌物鸡病的基本检查方法,可以降低饲养成本,减少病鸡死亡率,提高生产效益,增加经济收入。作为兽医师,要注意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如有条件,实验室的分析,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1基本情况登记  相似文献   

10.
<正>秋冬季,随着气温降低,日照减少,鸡就要进行自然换羽。产蛋鸡经产1年后,也要休产换羽。这种自然换羽约需6个月左右的时间。为了避免休产换羽期的效益损失,养鸡户都是在产蛋1个周期结束后将产蛋鸡全部淘汰,继而再购进雏鸡进行第二周期的蛋鸡饲养,这其实并不是最经济实用的办法。最好是使育雏1次利用1个产蛋周期变为育雏1次利用2个产蛋周期,这样可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刘晓虎 《畜禽业》2002,(5):39-39
当照能刺激母鸡性激素的分泌增加,使卵巢和输卵管的活动增强,加快卵子的形成,排出和输卵管的发育.因而正确的光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产蛋鸡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反之,则会产生负面效应,甚至引发一些疾病,给家禽养殖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现将蛋鸡光照具体应注意的五个方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仕凡 《畜禽业》2011,(6):17-18
<正>做好雏鸡的饲养管理,是养鸡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关系到雏鸡的生长发育及成活率。进而影响生产性能,从而影响整体经济效益。针对雏鸡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更好地提高鸡的生产性能,是搞好雏鸡的饲养管理的关键。1进雏前的准备工作1.1育雏舍及育雏用具的准备和消毒将育雏舍整修并打扫干净,备好育雏工具:料盘、饲槽、饮水器等。然后进行消毒,可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喷  相似文献   

13.
影响鸡产蛋性能的因素很多,除饲料营养外,还有通风、光照、饲养密度等,因此,要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鸡效益,使鸡的生产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搞好环境控制。   蛋鸡养殖的环境控制主要包括鸡舍内外两部分,舍内环境控制主要包括通风、光照、饲料、饮水温度、湿度、密度、选鸡和拣蛋。   通风 不论鸡舍大小或养鸡数量多少,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是必不可少的。在高密度饲养的鸡舍,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通风不好,随时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释放出来,并充溢于整个鸡舍,影响鸡的正常生长产蛋并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生产中应在鸡舍的底部设置地窗、中部设大窗、房顶设带帽的排气圆筒。夏季全部开放,冬季可关闭中部大窗,仅留地窗和房顶的排气圆筒。也可在中部设排气扇,以便在冬季快速排除舍内污浊的空气。冬季要密切注意通风系统。不可引起贼风或把舍内温度降得太低,以减少饲料消耗,防止引发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4,(8)
文章综述了林下养鸡林地选择和场地建设等关键技术、科学饲养和几种常见疾病防治技术。旨在让广大农民更加了解林下养鸡,发挥林(果)地综合经济效应,发展林下养鸡,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养殖肉仔鸡是一项责任心较强的工作。目前,肉仔鸡饲养户一般能掌握常规饲养管理技术,但常常忽视了饲养管理中的一些细节问题,造成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得不到充分地发挥,经济效益下降。现把养好肉仔鸡的几点建议简单概述如下,以供养鸡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光照时间不当可引起产蛋种鸡产蛋率下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祥 《畜禽业》2004,(6):12-13
在养鸡实践中,产蛋种鸡光照时间一般控制在14~17h,过短或过长的光照时间对产蛋种鸡均不利,都会明显影响种鸡的正常生产。过长的光照还会带来脱肛增多,啄癖、产蛋下降的恶果,我们就曾有过这样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方式土杂肉鸡饲养试验的结果是生态养鸡成活率平均98.4%较传统养鸡88.9%提高9.5个百分点。各阶段体重和料重比经统计分析(t检验),生态养鸡两组较传统养鸡一组差异极显著(P<0.01),生态养鸡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生态养鸡两组比传统养鸡一组只平节约饲料1.1㎏,只平获利8.5元较传统养鸡4.5元高4.0元。表明在夏秋季节土杂肉鸡生态养殖经济效益高于传统养殖,说明生态养鸡方式效果好,是生产市场需求无公害商品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经济林园生态养鸡是近年来德宏州推广的一种放养与舍养相结合的养殖模式,雏鸡保温阶段在舍内舍养,脱温后至出栏放养,白天采食草、虫、砂砾,晚上在舍休息。而鸡吃园内虫子后可减少虫害发生,又为林园提供有机肥,提高了林园的经济效益。但林园养鸡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与舍养不同,如不重视将严重影响雏鸡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7,(7)
饲料使用与疾病控制是现代化养鸡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做好该项工作对提升养鸡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现代养鸡饲养中的饲料使用与疫病控制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4,(4)
<正>林下养鸡也叫林地养鸡,是将雏鸡在室内饲养一段时间,待其脱温后再利用林果地作为鸡的放牧运动场地进行饲养肉鸡。这是目前生产无公害优质禽产品的很好方式。有投资少、见效快、鸡生病少,成活高、种养双丰收、场地利用率高等优势。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探索和总结了林下养鸡的一些饲养技术,供广大农村养殖户参考。1林地选择林地最好远离人口密集区,交通便利、通风光照良好,有充足的清洁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