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小麦轮回选择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简要地介绍了几种比较适用的轮回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
玉米轮回选择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玉米轮回选择的研究进展,扼要介绍了我国学者近年来提出的4种新的玉米轮回选择改良方法,同时对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轮回选择作为群体改良的一条重要途径已在许多作物上广泛应用。作物的雄性不育又为轮回选择提供了有效的杂交工具。蓝标型不育系为隐性核基因控制的小麦不育材料。它具有矮秆、优质、生态适应性强等特点。但它的抗条锈病能力差 ,遗传背景较单一。利用轮回选择既可以改良它的背景基因型 ,同时又可以将多亲本的优良性状聚集、累加 ,从而选择出优良的重组体。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蓝标型核不育的轮回选择育种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与玉米育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泽斌  田志国 《玉米科学》2004,12(1):018-020
群体改良是现代玉米育种的基础环节,非常重要,在国外被称作前育种(Pre-breeding),是玉米种质改良创新的核心技术.为了适应玉米杂交育种的需要,必须把群体改良技术转向相互轮回选择.CIMMYT已经全面转向相互轮回选择,而沿用了几十年的全同胞、半同胞、S1、S2及改良穗行法等已很少使用.美国、印度、津巴布韦、巴西等国也逐渐转向相互轮回选择.文章详细介绍了CIMMYT重点利用的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技术,并提出了对方法的优化及与育种结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轮回选择是玉米育种程序中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其它作物中也日趋重要。Sprague等(1977)、Gardner(1978)、Hallauer等(1978)、Hallauer(1984)对不同的轮回选择方法及应用已有过讨论。用于群体内改良的轮回选择法包括混合选择、S_1、S_5、全同胞群体(FS)、修改FS(MFS)、  相似文献   

6.
应用群体改良法选育高产、优质、抗病油菜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轮回选择在油菜品种群体改良中的作用,利用具有高产、双低、抗病等优异性状的种质材料为育种亲本,以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为桥梁,构建了一个随机交配轮回选择群体。针对群体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性状进行了多次轮回选择,结果表明经过6轮选择后,群体的主要性状得到改良,产量增加11.3%,每轮遗传增益为1.88%;芥酸和硫苷含量每轮遗传增益达到10.12%和6.37%,改良效果明显;但菌核病的抗性改良效果不明显。经过多轮选择后群体的遗传离散度仍然较高(0.338 3~0.377 7),表明遗传多样性并没有明显下降。从不同轮次群体中选择优异单株,经系谱选择后育成了中双5号、中双6号和中双10号等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应用广泛,表明轮回选择在油菜品种改良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为应用轮回选择法改良已有的四倍体甜菜品系,获得了一轮轮回群体,表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试验中应用了种株腋芽培养技术,各系号的基因型均得到了一定数量腋芽培养的母根。  相似文献   

8.
玉米群体的轮回选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控制籽粒产量的优良等位基因频率,对玉米群体进行轮回选择。对轮回选择群体进行评价,以估计对改良籽粒产量的选择反应,和比较不同方法对改良籽粒产量的相对效应。在4种田间环境里对10个群体及其改良品系以及原始群体和改良系的S_1代进行了评价。估计10个群体及其S_1代对不同选择方  相似文献   

9.
BSSS和BSCB_1玉米群体相互轮回选择后的群体间遗传变量B.J.Schincker等轮回选择的成功与否既决定于如何估算目标群体的改良,也决定于群体内的优良个体。群体总体表现的改变是由于群体内优良等位基因频率的增加。轮回选择还应保持群体内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0.
F_2玉米群体的4轮全姊妹家系轮回选择响应P.Landi,E.Frascaroli轮回选择是长期的、重复的育种程序,目的在于逐渐增加控制数量性状基因位点上的有利等位基因频率。有人曾对玉米进行了高强度地轮回选择,最常使用的基础群体是自由授粉品种和综合品...  相似文献   

11.
水稻育种新法—双列轮回选择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银 《作物研究》1992,6(2):37-38
籼粳亚种间杂种存在结实率低,植株偏高、生育期偏迟和籽粒充实不好的弊病。这些弊端的解决涉及到多基因,常规育种方法难以达到目标,而利用双列轮回选择育种则比较容易解决。 作者在相互全姊妹轮回选择(Reciprocai Full-Sib Selection,Hallauer,1967)的基础上,提出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应用双列轮回选择育种新方法。该育种方法熔广亲和基因与光敏核不育基因于一  相似文献   

12.
轮回选择作为群体改良的一条重要途径已在许多作物上广泛应用。作物的雄性不育又为轮回选择提供了有效的杂交工具。蓝标型不育系为隐性核基因的控制的小麦不育材料。它具有矮秆,优质,生态适应性强等特点,但它的抗条锈病能力差,遗传背景较单一。利用轮回选择既可以改良它的背景基因型,同时又可以将多亲本的优良性状聚集,累加,从而选择出优良的重组体。  相似文献   

13.
玉米龙早群的轮回选择效果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一个由本课题组创造的系统材料组成的基础群体进行了轮回选择,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选育优良自交系,对群体的自身产量及测交效果进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0与C1的群体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测交增益明显;C2与C0、C1比较产量有了显著提高。经轮回选择后,群体内方差没有出现减小的现象。分别从C0及C1中选出的两个自交系龙早1564和龙早1337配合力较高,进一步证明了轮回选择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玉米轮回选择的几个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轮回选择的几个重要环节王金君,内英吉,陈玉库(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当前,我国玉米育种处于爬坡阶段,在育种目标、选系材料和方法上都存在一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玉米品种群体改良。采用先进的轮回选择方法,创造具有丰富遗传基础的玉米群体作...  相似文献   

15.
玉米群体的表型轮回选择С.И.Мустяца,С.И.Мистрец,Л.П.Нужн培育具有有益经济性状的玉米自交系的效果取决于对自花授粉的原始群体的筛选和改良程度。为增加有利的加性作用基因数量,丰富遗传基质,利用各种轮回育种的方法,其方法的本质是...  相似文献   

16.
利用S1后代轮回选择法,对北方早熟春玉米群体进行了二轮轮回选择;发现C1比C0提高5%以上遗传进度的性状有产量,株高,穗位高和百粒重等性状,抽丝日数,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等性状进度均不足5%,丝黑穗病本轮选择后下降1.8%,抗大斑病有所增加,二轮选择优选株比较发现,单株籽凿产量,粒行数,行粒数,穗长等C1较C2遗传进展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相互轮回选择最初是由Comstock等(1949)提出的,因为选择是基于群体间杂交种的表现而进行的,几乎任何基因作用形式都能在这些杂交种中表达出来,所以预期该方法可以同时有效地改良两份种质材料供杂交玉米育种利用。在选择的高代轮回中,群体自身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将得到提高,因此  相似文献   

18.
张春利  勇傲强 《麦类作物》1999,19(4):3-5,62
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采用定向回交转育和轮回选择的方法将矮败小麦基因转育到黑龙江省优良小麦品种(系)的群体或个体中,结合生化标记和早世代品质跟踪测试等方式,简化和加速了小麦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的进程,拓建了小麦动态基因库,为小麦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对矮败小麦基因源的冬、春麦代换,骨干亲本的矮败小麦不育基因的定向回交转育及轮回选择群体中的亲本选用,混合互交和轮回选择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详尽阐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采用定向回交转育和轮回选择的方法将矮败小麦基因转育到黑龙江省优良小麦品种(系)的群体或个体中,结合生化标记和早世代品质跟踪测试等方式,简化和加速了小麦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的进程,拓建了小麦动态基因库,为小麦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对矮败小麦基因源的冬、春麦代换、骨干亲本的矮败小麦不育基因的定向回交转育及轮回选择群体中的亲本选用、混合互交和轮回选择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20.
高蛋白大豆轮回选择群体的合成(简报)孟祥勋(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在大豆育种中,提高大豆子粒蛋白质含量已成为主要目标之一。据报道,利用多亲本互交进行轮回选择是提高蛋白质含量的一种有效途径,Miller和Fehr(1979)以12个高蛋白质和12个高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