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又称为革拉泽氏病,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2.
一.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损失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发病率最高,通常在30%~70%,病死率在10%~30%,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期,特别是在13~15周龄和18~20周龄。发病率30%~50%,而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张云兴 《中国猪业》2009,4(6):45-45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为革拉泽氏病,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4.
采用ELISA方法对采自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5省区22个猪场的1100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猪增生性肠炎抗体检测。结果,在被检的22个猪场中猪增生性肠炎抗体全部阳性;但不同阶段的阳性率不同,3~4周龄和8~10周龄猪的阳性率较低,一般低于50%,从13周龄开始阳性率增加,18和24周龄阳性率最高达90%,后备母猪和母猪阳性率高达50%~100%。结果表明,猪增生性肠炎已成为华南地区集约化养猪场的一种高发病。  相似文献   

5.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革拉泽氏病,该细菌病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并在规模化猪场呈递增趋势。副猪嗜血杆菌病通常只感染猪,主要发病于刚断奶和保育阶段的仔猪(多发于5周龄~8周龄仔猪),哺乳仔猪也偶有发病,发病率15%~20%,死亡率可达50%。笔者曾诊治一起疑似仔猪副猪嗜血杆菌病例,经采取综合措施而得以有...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引起断奶猪和保育猪的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副猪嗜血杆菌常见于健康猪的上呼吸道。并且很早就存在于该处,但要在动物遭受应激时或者在发生免疫力降低的情况时才会促使该菌增殖,导致特征性病变的产生。临床上主要感染2周。4月龄的猪,特别是5~8周龄的小猪:感染高峰通常见于保育期的4~6周龄.有些可早在保育舍内最初2周时就开始出现。并一直持续到育肥早期,发病率一般10%~15%,死亡率50%。甚至更高。  相似文献   

7.
猪呼吸道病综合症(PRDC)多暴发于5-10周龄和13~20周龄育成猪,发病率一般为25%-60%,发病猪死亡率为20%~90%,猪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猪只不分年龄及品种均可感染,有时呈地方性流行,并且此病普遍存在,很难清除,除了造成直接死亡外,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明显的增重缓慢,耗料增加,出栏时间延长,并长期携带多种相关病原体,给养猪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该病主要侵害断奶仔猪至成年猪,尤其是6~16周龄育肥猪易感,有时也发生于刚断乳的仔猪和成年公、母猪。发病率在5%~40%,死亡率不高一般为1%~10%,但饲养成本明显增加,若引起继发感染,死亡率高达40%-50%。病猪和带菌猪的粪便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猪和带菌猪随粪便将病菌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9.
随着气温升高及湿度的加大,猪群细菌病发病率将上升,更需警惕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2周龄~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群,发病率为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10.
一.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损失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发病率最高,通常在30%~70%,病死率在10%~30%,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期,特别是在13~15周龄和18~20周龄。发病率30%~50%,而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气温升高及湿度的加大,猪群细菌病发病率将上升,更需警惕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2周龄~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群,发病率为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12.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又称为革拉泽氏病(glae sser's disease),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主要剖检病变表现为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此外,副猪嗜血杆菌还可引起败血症,并且在急性感染后可能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  相似文献   

13.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可以引起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主要影响2~4周龄的猪,感染高峰为4~6周龄的猪,发病率在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2011年5月,东莞市桥头镇某个体养猪场发生了一起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国猪群中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type2,PCV2)的感染情况,分析感染与猪年龄的关系,本试验于2009年在我国28个省市的71个中小规模场、22个屠宰场和62家散养户采集了2905份猪血清样品,用PCR法对PCV2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检出阳性血清429份,阳性率为14.8%。在被调查的场/P中,86.4%屠宰场、52.1%中小规模场和58.1%散养户为PCV2感染阳性,其中48.6%的PCV2阳性中小规模场的群阳性率低于10%。分析中小规模场PCV2感染情况和猪年龄之间的关系发现,在5个年龄组中,2~4周龄组未检出PCV2感染,5周龄以上各组均检出PCV2感染,其中11~14周龄组和15~26周龄组阳性率较高,高于5~7周龄组和8~10周龄组。  相似文献   

15.
副猪嗜血杆菌病(Haemophilusparasuis,HPS)又称多发性纤维紊『生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Glaser’Sdisease)。本病常发生于断奶前后和保育猪舍阶段的猪,3~10周龄的猪最易感染,发病率在10%~15%,尤其在5—8周龄,常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造成高死亡率。副猪嗜血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甚至是健康的猪群当中也能发现。  相似文献   

16.
副猪嗜血杆菌(Hps)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菌,引起猪的浆液性、化脓性、多发性浆膜炎,影响2周龄到4月龄的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我国出现流行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即使能耐过,也会造成仔猪生长发育不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仔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因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县部分农村流行着仔猪呼吸道疾病,以断奶猪食欲减退、生长缓慢、消瘦、呼吸急促与困难(过劳式呼吸)、皮肤苍白或黄疸等为主要特征。病猪表现被毛粗乱,精神沉郁,拥挤在一起。有时伴发腹泻、咳嗽、鼻流粘液和仔猪先天性震颤等症状。该病多发生于6~12周龄的猪,以10周龄最为常见,较少感染乳猪,并无明显季节性。受感染猪群发病率约为1%~70%,病死率为0%~100%不等。存活病猪发育明显受阻,变成僵猪。感染病猪采用抗生素治疗并结合良好的饲养管理,能降低死亡率,减少损失。笔者对该病接触已有2年多时间,根据实践经验谈谈病因与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高致死性高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各个阶段各种性别的猪均易感染,其中6周龄至6月龄的猪较多发,又以3月龄仔猪最易感染,病死率高达5%~30%。在新引进猪群中多呈急性暴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20%以上,最急性流行死亡率高达80%~100%。患病后,临床上即使是给猪只加以抗生素治疗,但是由于肺部损伤的严重性,在一定程度上常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猪结膜炎和角膜结膜炎与衣原体有关RogersDGetal在两个猪场发现猪结膜炎和角膜结膜炎发病率甚高,第一猪场4—10周龄的猪(n=480)是一个从仔猪到育肥猪不同生长阶段猪组成的猪场,其中1%的仔猪,所有和10%的大于10周龄的猪具有粘液性脓性结膜...  相似文献   

20.
猪副嗜血杆菌(Haemophillus parasuis)病又称革拉泽氏病(Glosser's Disease),该病主要危害1~28周龄的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和生长猪,主要的病理变化包括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肺炎、胸膜炎、心包炎、脑炎,因此该病又称为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发病率为15%~90%,死亡率有时可高达90%。近年来,该病已造成很多规模化猪场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