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浅谈养鹅业     
近10年来,养鹅业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中国发展更快,1988年全国养鹅的数量为2.6亿只,1993年约3亿只,2006年约达8亿只,占世界养鹅总量的60%左右,始终保持世界养鹅大国地位,七年前全省养鹅不足500万只,2006约达6000万只,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有识之士,从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把普通畜禽养殖业中养鹅业赞誉为最适国情、农情、民情和世情的21世纪的朝阳产业,应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引起广大群众高度关注,积极介入养鹅业,形成了持续高涨的养鹅热潮。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 30 0 0多年的养鹅历史 ,现在也是世界上养鹅数量最多的国家。但过去人们养鹅的目的比较简单 ,主要是家庭副业形式养些鹅 ,卖活鹅 ,增加些收入 ,很不全面 ,不能体现养鹅业的整体实质。在新的历史阶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买方市场条件下 ,养鹅已成为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从生物学、经济学、营养学、生态学的角度 ,站得高一些 ,看得远一些 ,对养鹅业进行重新认识 ,悟出一个全面深刻的新概念。现代养鹅业是我国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 ,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现代养鹅业是利国富民的善举 ,其理由是 :第一…  相似文献   

3.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蛋子瘟"。临床上常见的有脐炎、败血症、心包炎、气囊炎、眼结膜炎、肉芽肿及输卵管炎等特征。随着养鹅数量的增加、密度的增大,本病不断发生,已成为危害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给养鹅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文章论述了鹅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4.
我国养鹅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经济动物,养鹅业在我国正处在蓬勃发展之中。文章从养鹅业的品种培育、饲养方式及集约化生产规模、疫病防治、肥肝生产、羽绒生产几个角度,阐述了我国养鹅业的现状,并展望我国养鹅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我国养鹅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第一鹅业生产大国。据中国农业年鉴1998~2001报道,中国养鹅数量和屠宰量每年以5%~6%的速度递增。2001年,中国鹅存栏量为2.08亿只,占全球存栏总量的86.3%。肉鹅年屠宰量为4.5亿只,占世界屠宰总量的92.0%。养鹅业每年为社会提供鹅肉110万t,羽毛(绒)约5万t,总产值超过20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养鹅以其生长快、周期短、抗病力强、养殖效益高、市场价格稳定,颇受广大养殖户欢迎.2000年本县养鹅数量明显增加,预计可达250万只.但近一段时间以来,鹅的一种新的传染病(副粘病毒病)严重困扰着养鹅业的发展,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据调查,6月份鹅副粘病毒病在圩区流行,致使60%左右的鹅不同程度发病,死亡近6万只,直接经济损失30多万元.  相似文献   

7.
养鹅业是我国的一项优势产业。根据资源条件,我国养鹅可发展到20亿只,年产肉量540万吨,占全国肉类的20%以上。85年到88年,我国鹅的饲养量已由1.5亿只发展到3亿只,鹅肉产量超过了40万吨。在部分地区畜牧业和肉食供应上都起了重要作用。我省养鹅业发展也较快,特别是活拔鹅毛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了养鹅的经济效益,调动了广大群众的养鹅积极性,1988年已存栏1500万只以上。养鹅发展如此迅速,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养鹅业是我国21世纪独具竞争优势的朝阳产业,但它又是一项新兴产业,在从事养鹅生产之前,必须对养鹅业的市场形势和发展养鹅业的主客观条件作一番全面调查研究分析,进行理性思考之后,做出科学判断决策,切不要随波逐流、盲目行事。  相似文献   

9.
天水 《农家致富》2005,(16):20-20
2003年全国首家鹅业合作社——江苏省灌云县鹅业合作社成立,把农户、企业、市场三者联为一体,解决了农民“养什么,怎样养,卖给谁”的三大难题。运用“基地(农民)+公司(科技)+市场”的模式,引导农民种草养鹅,把农户的小生产带人大市场。合作社成立1年来,采用“市场化运作。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灌云县乃至连云港市养鹅走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据统计.2003年灌云县养鹅总量达到32万只.养鹅户近千户。金云鹅业合作社积极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彻底解决鹅农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东部通常称为闽东地区,这里光照充足,湖泊众多,且适合水草生长,而鹅是一种生长快、吃水草多、消耗粮食少的家禽,因此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及自然资源,积极发展养鹅业,是促进闽东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路径。闽东地区有着悠久的养鹅历史,但由于交通闭塞,经济发展比较落后,闽东地区的养鹅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通过分析闽东地区发展养鹅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存在问题,提出闽东地区发展养鹅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鹅自身营养价值很高,鹅的经济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养鹅业必将飞速发展,只有中国最具有发展养鹅生产的基础和条件,今后世界鹅产品生产主要靠中国。养鹅生产必须走产业化、规模化、商品生产之路,增加竞争力与国际接轨。今后中国畜禽产品出口,鹅产品将成为主打产品。应用高科技手段不断开展鹅产品、副产品深加工,增产、增值、增效,保证养鹅生产持续稳定高效发展。 一、养鹅业发展形势1.养鹅业必将飞速发展鹅有很高的自身营养价值,同时鹅产品的医疗保健作用正逐渐被世界大多数人所认识。营养学家认为鹅肉的化学结构与橄榄油相近(橄榄油胆…  相似文献   

12.
石屏县种草养鹅的发展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莉  肖丽华 《现代农业科技》2008,(4):189-189,192
石屏县种草养鹅业通过7年的发展,实现了种草和养鹅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总结了该县种草养鹅的关键措施,主要包括政府重视、措施有力、科技人员扎实工作三个方面内容,以期为种草养鹅的推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养鹅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激起了广大农民朋友养鹅的热情,实践证明,养鹅业确实是一项适合农村发展的养殖项目。然而有很多养殖户缺乏养殖经验,存在重养轻防现象,不重视养鹅中疫病的预防,往往造成养殖的失败。还有一些养鹅户缺乏对鹅的认识和了解,从来就没有接触过鹅的养殖.看见别人发财了也跟着养.却不知在养鹅的过程中最严重对鹅业危害最大的小鹅瘟该怎么预防,最终也导致了养鹅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鹅肉作为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我国养鹅业也由此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第一生产大国和世界上鹅产品消费最多的国家。养鹅业的不断发展及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加工业和流通的发展,从肉鹅饲养到加工流通,逐步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来,河南养鹅业在河南省鹅业工程委员会的大力倡导推动下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为河南省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养鹅业逐渐成为农村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农民养鹅存在的问题,应努力寻求解决措施以减少农民在养鹅过程中的损失。1河南农村养鹅业存在的问题1.1盲目养鹅易出现此起彼伏在近年来的鹅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较大的波动,为什么呢?据笔者多年调查,现在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全球养鹅第一大国,近年来,养鹅业发展迅速。笔者从2010年11月召开的全国鹅业大会获悉,全球鹅肉有9成产自中国。江苏省鹅的品种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全球养鹅第一大国,近年来,养鹅业发展迅速。笔者从2010年11月召开的全国鹅业大会获悉,全球鹅肉有9成产自中国。江苏省鹅的品种数不胜数,比如南京的东山老鹅、镇江的茅山老鹅、苏州的昆山老鹅、扬州的黄珏老鹅。  相似文献   

18.
发展种草养鹅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鹅业是当前全国增幅最大、效益最好的畜禽项目之一。1 985年全国鹅的存栏量只有 1 .5亿只 ,到1 999年仅江苏省鹅饲养量已超过 730 0万只 ,全国达到 6亿多只 ,鹅肉产量达 70万 t,超过兔肉产量的5倍 ,约为牛羊肉产量的 40 %。种草养鹅是典型的生态农业项目 ,因江苏全省都具备种草养鹅的条件 ,且种草养鹅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及经济效益高的优势 ,故种草养鹅成为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和“双增”的主要农业实用技术。1 鹅的生物学和经济学特性有利于种草养鹅业的大发展  养鹅业是目前养殖业中产品质量高、养殖效益好的产业。鹅适应性强 ,它以吃…  相似文献   

19.
<正>一、认识形势的必要性养鹅业是我国21世纪独具竞争优势的朝阳产业,但它又是一项新兴产业,人们对它还比较陌生。在从事养鹅生产之前,必须对养鹅业的市场形势和发展养鹅业的主客观条件作一番全面调查研究分析,进行理性思考之后,做出科学判断决策,避免随波逐流盲目行事。二、养鹅业的形势分析1总体形势大好从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角度分析,农牧业是21世纪的永恒产业,只要人类存在就永远离不开农牧产品,而且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养鹅业发展很快,1985年鹅存栏量仅1.5亿只,2000年巳达7亿只,鹅肉产量达70多万吨,饲养量占世界饲养总量70%,我国巳成为当今世界上养鹅大国,加入WTO后,养鹅业更是喜迎新机遇、新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